在杭州的良渚,不僅有良渚博物院,還有一個良渚文化村,文化村,那就要有代表文化的元素,在這裡建造一個良渚文化藝術中心。
這個建築是由日本「清水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設計,當代簡約主義,更是把空間轉換,一步一景發揮到極致。
建築是由不同的幾何塊組成,從這個方向看,屋頂的三角形如飛鳥展翅,也如戰鬥機將要飛翔藍天。
再移步,綠地,水面後的巨大玻璃牆。
建築物模糊內與外,抬眼:近處的水,遠處的綠地和櫻花還有水中的倒影。想想春天到時,櫻花開放的盛景。這些櫻花全部是安藤忠雄捐獻並從日本運過來的。
建築旁的水,草,樹,從這裡又闖入眼帘。其實,在這裡,環境也是建築的一部分,時不時地闖入人們的眼中。
移步向上,兩邊的牆、屋頂和臺階,把人的目光引向那神秘的原點。屋頂開的三角形,即是採光的需要,也引領人的目光——向前看,再向前看。
這個中心最有名氣的當屬曉書館。這裡的圖書全部是高曉松精心挑選,高曉松的粉絲們常常跋山涉水來到這裡,其實,也看不了幾本書,就是想在這裡看書,讀書是需要氛圍的,這是我一年內第二次來到這裡。
這裡的書架頂天立地,排山倒海,來到這裡,才知道自己讀書少。
書館的空間很大,書是這裡的主角,人到這裡渺小了,除了偶爾傳來孩子的吵鬧聲,幾乎所有人都收起自己的氣息,把自己隱到書本裡。
巨大的落地玻璃窗,讓人雖然在室內,卻仿佛置身於自然之中,11月底了,窗外的杭州,還是綠意盎然。在這美景中,隨手翻起一本書,或看書,或發呆,都是享受。
我忽然意識到建築是與周圍的環境渾然一體的,不能想像如果坐在這裡抬眼看到一棟如山一樣的高樓,我們還會覺得在這裡看書是享受嗎?
熱門書就這麼隨意放在桌子上,高曉松選書,還是很獨到並有國際視野。
世界知名畫家庫貝爾和維米爾的書和介紹中國古建築的《穿牆透壁》,還有沈從文的書就這麼和諧共處。
二樓,兩排書架,或高或低,書架旁或擺放座椅或乾脆置放軟墊。人們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靜靜地坐下來看。
陽光灑在讀書人身上。讀書,是要有儀式感動,來到這裡,就想選一本喜歡的書細細地讀,捨不得離開。
羨慕人間天堂的杭州,居然有這麼有味道的圖書館,讓人來了就不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