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高考之所以幸福,就是因為你知道你的人生將明確地從這個時候開始改變。但是人生的很多變化,其實是悄無聲息的。甚至很多時候,你以為是好的改變,最後往往會證明是個耳光。」
高考,就像是一個已知的明確的重音符號,讓我們知道此時此刻充滿期待。我們懷念的,是當年充滿期待的自己。
就像每次旅行,最叫興奮的,往往卻是在做旅行計劃的時候。你知道你定會踏上神奇的旅途,前面也許會有冷冽的風,有激昂的人群,有夏日的煙火,有歌唱的鯨魚;也許也會有荊棘,有礁石,有一路風塵。更重要的是,有未知。未知的道路總是比已知的道路更讓人充滿欣喜。
北海——老街
老街,這個建築歷史頗為悠久,是北海的古蹟之一。如果對這類建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老街多多遊玩,不僅可以看到老街諸多原創性的東西,還能夠好好看看這裡的騎樓建築哦。
木頭、青磚牆因浸潤了春雨,顏色發深。牆頭上的野草和牆根下居民種植的花花草草吸飽了水分,青綠一片,倒是給老街添了點活力和色彩。
一位在老街生活了60多年的老人說,他現在居住的房子是解放後1951年前後購入,住了大半輩子,就沒有想過到外面去住,老街雖破舊,各種設施跟不上,但老街裡有熟悉的鄰舍,有濃厚的人情味,是他難以割捨的生活。
北海——銀灘
傍晚,我站在北海的海邊,等待一天中最重要的時刻,日落。
日出與日落,在舊時,曾是人們日常生活作息的指引,而如今,則更像是旅人的儀式:旅行途中,尤其是去到海邊,彷佛一定要認真等待一場日出日落,拍盡最後一絲光線,旅途才算完整。
可惜誓言總有落空的時候,而日落也並不總是完美。在太陽即將落盡的時刻,突然來了一大團厚重的雲,宣告了日落的戛然而止。
突然失落。又呆了一會兒,山頂與我一同等待的人們三三兩兩地散去。我不甘心得默默呆著,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知不覺,只剩我一個人了。
北海——冠頭嶺
這段短短一天的旅程,與想像中的登山徒步 hard 模式截然相反,一路輕鬆愜意,卻也在easy 模式裡找尋到了另一番樂趣。
旅行中更偏愛 hard 模式,相較於舒舒服服地走捷徑,貼近原生態的方式來得更新鮮有趣。邊在探索中把自己折騰得筋疲力盡,邊感到不亦樂乎。來都來了,不去看看會遺憾呀!至少我是這樣覺得的。
因此,將冠頭嶺放入行程時,腦海中浮現出的畫面是一路攀登,花上個把小時,迎著陽光與初秋的風,踏過蜿蜒微陡且看不見盡頭的「天國的石階」。
北海——僑港
看著僑港沿岸的房子,想起五六年前在泰國的安帕瓦水上市集,身旁也是同樣的這位好友,第一次看到人們真實生活著的臨水而建的木屋,當時我們都還是象牙塔裡被完好保護的孩子,時光荏苒,如今我們各自經歷了人生的挑戰跌宕與機遇,觸碰到了些許生活真實的冷漠與溫暖。
看著僑港的每隔房子都修飾裝點著一些花朵與燈飾,仿佛在告訴往來的遊客,無論生活予你冷暖,都要努力地抓住每一分值得熱愛的美好。
便是這樣在僑港鎮度過了休閒安逸的短短半天,觸摸到了北海慢下來的一面,欣然接受自然的饋贈,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積極地珍惜熱愛著眼前的點點滴滴。
北海——胡吃海喝
北海人的一天,是從海鮮開始的!北海是一座擁抱海洋的城市,足夠慷慨的海洋資源帶給了這座城市豐富的各類海產品。每天有很多漁船停靠在各大碼頭,當天就可以上岸,而北海當地的"吃貨"們,肯定不會"放過"這麼好的"就地取材"方式。
在北海,蒜蓉蒸扇貝是一道非常常見的家常菜,選用新鮮的扇貝,加上蒜蓉和少許的蔥提味,使得扇貝更鮮甜,蒸出來連扇貝的汁都很甜!
我很愛吃魚,北海的雜魚煲很符合我的口味,一煲就能吃到N多種魚!金鼓魚、畢泥公、泥猛魚、滑順仔等等,每次雜魚煲煮的魚都不固定,一般一煲就能吃到4到5種!
吃海鮮怎能不來一碟沙蟲!蒜蓉蒸沙蟲最大幅度地保留了沙蟲之鮮,蒜蓉讓沙蟲肉的清甜更加發揮透徹,別有一番風味!
在北海,吃海鮮,是很司空見慣的!驚奇的發現,就連北海的小吃都是用海鮮做的,北海人真會吃,海鮮小吃創意滿滿,來北海旅遊,真的吃貨們的福音。
沙蟲,北海特產,沙蟲乾貨價值上千大洋,卻被老街一老闆做成了沙蟲小吃。沙蟲酥,外酥裡嫩!八仙羹,滋補養生!真的只能說老闆有錢又任性,還有創意,吃貨們且吃且珍惜。
蝦仔餅,顧名思義,就是用活蝦+麵粉炸出來的餅。老街的蝦餅說是李姨蝦餅的出名,但人太多,我們隨便找了一家買,味道也不差,酥酥脆脆,有海鮮的味道。
烤生蠔,北海出名的夜宵小吃,有原味、蒜蓉味,個人比較愛蒜蓉味的!口味香辣,蒜香濃鬱,是打開夜宵的佳餚。
北海,是許多在外打拼人的第一個落腳點。當北海日漸繁華,人群越聚越多,「來了,就系北海人」 這一句話,溫暖了多少外來客的心,喚起了多少打拼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