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百明
10月15日日落時分,太平山南麓突然鳥鳴喧鬧,近千隻燕雀形成鳥浪蔚為壯觀。當時天色已暗,燕雀或停留枝頭或振翅飛翔,非常難用相機捕捉。日暮後,鳥浪逐漸消失在夜色中。
燕雀(學名:Fringilla montifringilla),小型鳥類,體型比麻雀大一丟丟,嘴粗壯而尖,呈圓錐狀,胸棕而腰白。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燕雀其他季節多成群,尤其是遷徙期間常集成大群。規模這麼大的燕雀鳥浪,又是出現在青島市區,難得一見。
記者今年春天在中山公園拍攝的燕雀,當時還形單影隻。
「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初中語文課本原有《陳涉世家》,第一次把「燕」和「雀」聯繫起來。燕雀,由作者司馬遷從《莊子·逍遙遊》轉引而來,原文是「鷃」,這種鳥即非燕子、麻雀,也不是現在的燕雀,而是另有其鳥。
古人詩文寫「燕雀」,多跟司馬遷類似,泛指燕子麻雀等小鳥。然而,記者在翻閱宋史時,偶然遇到了「燕雀」:
胡旦,宋朝牛人,持才狂傲,被貶襄陽,仍不收斂。某日突發奇想,問自己上司夏竦(也是牛人):「你讀過書麼?」夏竦一聽就樂了:「工作挺忙,不忙的時候就作點兒絕句啥的。」
胡旦說:「那你吟誦兩句聽聽。」夏竦隨口吟誦一篇燕雀詩:「燕雀紛紛出亂麻,漢江西畔史君家。空堂自恨無金彈,任爾啾啾到日斜。」意思是別總抱怨那些沒用的了,再嘚吧就打你丫的了。胡旦自此收斂,後來終成大才。
這裡面的「燕雀」,出自「亂麻」,跟平常詩詞裡的燕雀不同,至少燕子跟麻扯不上關係,不知道是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燕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