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成都發展巨變 航拍俯瞰大美天府

2020-12-11 華西都市報

全國主流新媒體匯聚蓉城

記錄成都發展巨變 航拍俯瞰大美天府

郫都區三道堰鎮青槓樹村景區。徐浩倫攝

航拍青白江成都國際鐵路港。姜曦攝

位於成都高新區的中國-歐洲中心。華小峰攝

  

成都發展  

  2017年的成都,在春天四月迎來市第十三次黨代會。
  踏上新徵程,繪就新藍圖,成都確立了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總體目標,並圍繞此進行了系統謀劃和全面部署。
  接下來,全市上下將擼起袖子加油幹、心無旁騖抓落實,著力建設創新驅動先導城市、城鄉統籌示範城市、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現代化國際城市、和諧宜居生活城市,以真抓實幹讓藍圖落地,把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城市建設發展的生動實踐。
  記錄成都發展巨變,航拍俯瞰大美天府。從波光粼粼的興隆湖畔到高聳入雲的「中國—歐洲中心」,從氣勢恢宏的成都科學城到楊柳依依的郫都農科村,從「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到「千億大車都」龍泉汽車城……近日,全國主流新媒體匯聚蓉城,通過無人機航拍、實地走訪等方式深入成都各個地區,記錄成都發展巨變,航拍俯瞰大美天府,迎接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
  按照相關規定,本次大型採訪活動所涉及的航拍點位,均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批准並報備。

從興隆湖畔到創業園
「放飛」對天府美譽的嚮往

  5月3日9時30分,形態各異的無人機承載著對天府美譽的嚮往,自天府新區濱湖廣場出發,俯瞰整個興隆湖,科學布局、城建規劃、壯美山川,盡收眼底。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天山網記者劉一鳴對興隆湖沿線的成都科學城記憶猶新。「眾多『高大上』的科學院所、龐大的高新技術產業鏈、強強聯合的企業聚力、難以想像的強大社會推動力,讓我完全沒辦法不重視它的存在。」劉一鳴說,未來,一定會有更多新興產業,以及國家校院地協同創新孵化基地在這裡生根、發芽,自己會持續關注成都未來的發展。
  作為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四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自貿試驗區核心區,成都高新區地處全球創新鏈條中的重要節點。人民網記者王斯雨在參觀天府軟體園後表示,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天府軟體園更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貫徹創新發展理念,建設創新驅動先導城市,成都已在實踐中啟程。

從ICON·雲端到蓉歐快鐵
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

  「『雲端』一定會成為成都對外交往的地標建築。」承載著建設中國—歐洲中心使命的ICON·雲端項目大樓得到了記者們的青睞,中國軍網記者尚超表示,雲端項目是目前國內重要的對歐綜合合作交往平臺,這代表著成都正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暢想和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而隨著國際交往便利度和交流合作緊密度的提升,成都一定會成為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和國際友好往來門戶城市。
  而作為省內唯一的國際鐵路貨運樞紐,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交匯點,成都國際鐵路港使成都青白江區成為了世界各國的「鄰居」。「成都要密織的不僅是國內網絡,還有國際集散網絡。」這是網易四川編輯鍾雯霽第一次來到成都國際鐵路港,也是她第一次參觀內陸港。在看到成都國際鐵路港宣傳片時,她被震撼到了,「成都已經成為』一帶一路』發展的重要節點,這個鐵路港的線路不僅連接了中亞和歐洲,還連接了國內的很多城市,簡直太方便了。」在鍾雯霽看來,整個港區的規劃很合理,不僅有政務服務大廳,還有蓉歐快鐵商品空間體驗店可以購物,「看來『少不入川』的說法早就過時了,這裡不僅有美食,還有創新園區、成都國際鐵路港等等,現在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啦。」鍾雯霽不禁哼唱起了那首火透全國的《成都》。

從三道堰到農科村
歷經30年變革的特色新農村

  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繼續發揮城鄉統籌發展在全國的示範作用,成都市將建設城鄉統籌示範城市作為貫徹協調發展理念的具體實施。「郫都區三道堰的新農村建設規劃真的很棒,鄉村風景秀麗、空氣清新,配套設施完善,還有眾多特色項目,比如騎自行車遊覽田園風光,在水邊自助燒烤等,讓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成都市民真有福氣!」漫步於三道堰鎮「空中綠道」,伴著徐堰河清亮亮的風,楊柳依依,白鷺翔鳴,中國江西網記者葉新闊直發感慨。
  「歷經三十年,面對鄉村旅遊品質提升和激烈的市場競爭,郫都區農科村不斷創新變革,一步一步發展壯大,做品牌,做規模,做特色,我認為未來的農科村還會走在全國前列,引領新發展。」內蒙古新聞網記者趙文萃則表示,作為古蜀文明和農耕文化的發源地,郫都區擁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自然環境優勢,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牢牢「綁住」傳統文化這杆大旗,以精品項目為抓手,充分融合現代時尚和傳統的文化元素,打造一批中國度假鄉村和精品名勝。

從天府國際基金小鎮到金融城
做自貿區建設中金融創新的高地

  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血脈,服務實體經濟、融入發展大局是金融的職責所在。今天的成都,站在了新起點,進入跨越崛起的新階段,這更加凸顯成都金融發展的戰略定位,那就是肩負建設西部金融中心的重大使命。
  「作為中國西部金融競爭力強和金融資源集聚度高的城市,成都金融業在全國金融版圖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人民網記者王斯雨談道,成都的金融實力和成果正不斷引起媒體的關注。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成都一定要加快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參與打造高水平要素交易市場,加快發展科技金融、惠普金融、綠色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央廣網編輯王永康則認為,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投融資環境,對促進區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重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西部建設金融中心,成都最有條件,「特別是要抓住自貿區建設的契機,探索金融創新,做自貿區建設中金融創新的高地。對成都而言,這是難得的契機。」

走進龍泉「大車都」
感受西部經濟中心的「成都速度」

  產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命脈,製造業是城市經濟的脊梁。如今的龍泉驛,大眾、沃爾沃、豐田、吉利……眾多世界馳名的汽車及工程機械產業巨頭匯聚於此,一輛輛嶄新的汽車正從這裡駛向全球。去年,「龍泉造」整車產量達111.6萬輛,汽車製造業產值達1519.7億元,一個以汽車為主導產業的現代高端製造業基地正在中國西部快速崛起。
  走進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總裝車間,記者們對一排排正在工作的機器人產生濃厚興趣。「這麼大的生產能力,卻是零庫存,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南方網(客戶端)記者範思鼎不由發出陣陣感嘆,「看到這一排排車、一件件零配件整齊地擺放在眼前,真的挺震撼,龍泉驛一定能成為『中國大車都』。」
  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就成功建成投產的神龍汽車成都工廠項目,則讓記者們感受了一把令人驚嘆的「成都速度」。「這完全是『成都奇蹟』,一個讓汽車界驚嘆的奇蹟。在奇蹟的背後,讓我們看到了創新的項目促建機制,也看到了成都高效的政務服務。」大眾網記者尹海洋說。

漫步寬窄巷子
品味蜀風雅韻文化名城

  以成都為中心的「蜀」,既是一個特別的歷史地理概念,同時又是一個內涵豐富的人文概念。有人稱成都是一杯「蓋碗茶」,一切外來或本地的人都被它的舒適安逸浸潤濡染。而寬窄巷子無疑是「這碗茶」裡最具人文主義色彩的歷史文化之一。
  「儘管如今匯聚眾多咖啡館、餐廳及商店,但是走進這裡,依然能體驗到挖耳朵、變臉、喝茶等成都休閒生活,古樸精緻的四合院、沁人心脾的蓋碗茶、熱火朝天的紅油火鍋,處處展現著這座城市獨有的文化魅力。」傍晚時分的寬窄巷子人頭攢動,浙江在線記者柴燕宏正漫步於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老式建築、院落胡同逐漸被現代高樓所取代,而寬窄巷子卻在城市改造的廢墟中異軍突起,這與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密不可分,希望成都可以繼續保護好這張『文化名片』,為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奠定堅實基礎。」

探訪白鷺灣溼地
「翡翠項鍊」勾勒出大美成都

  推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提升城市環境質量,讓市民在大都市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作為航拍成都的最後一站,採訪團隊一行來到了位於成都市錦江區的白鷺灣生態溼地公園,感受自然質樸的都市生態景觀,欣賞環繞成都的這條生態「翡翠項鍊」。
  白鷺灣溼地是成都環城生態區的一部分,環城生態區是成都市構建的一條為市中心城區提供綠色生態隔離空間的屏障。作為成都環城生態區「六湖八區」之一,「白鷺溪婉轉曲折,舒緩有致;白鷺湖、白鷺洲兩大湖景微波蕩漾,白鷺成群;聽鷺島、凌波閣、攬翠閣、竹籬耕讀、觀演平臺等眾多精緻景點令人流連忘返,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高度整合的美麗畫卷,是喧囂城市中難得的靜謐休憩之所。」記者們連連讚嘆,蘆蕩飛雪、綰霧香舟、花海梯田、荷塘月色,大美成都!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傑 實習生熊紫琪

相關焦點

  • 全國40家主流媒體「俯瞰」郫都 感受成都協調發展之美
    坡屋頂、青磚瓦、庭院廊柱、鏤空花窗……咔嚓一聲,在成都市郫都區三道堰鎮青槓樹村景區內,來自全國各地40餘家主流新媒體記者們紛紛航拍、360度全景鏡頭記錄下這一美景。三道堰鎮青槓樹村新農村綜合體僅僅是成都市運用統籌城鄉改革的思路和辦法,建設城鄉統籌示範城市,城鄉協調發展一個縮影。成都市已探索形成了「小組微生」新農村綜合體建設的體制機制。被幹部群眾稱為「新農村建設的4.0版」。
  • 試飛在即「川觀拍客」航拍天府國際機場
    校飛完成後,天府國際機場即將於本月底正式試飛。日前,10名「川觀拍客」集體航拍新機場,多角度呈現機場建設情況。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和跑道。航拍畫面顯示,天府國際機場三條跑道均已硬化,機場廊橋正逐一展開,周邊配套設施也正加緊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和塔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建設工人正在工作。兩個航站樓的主體均已完工,內部基礎裝修基本完成,施工人員已開始進行設備安裝。
  • 視頻|試飛在即 「川觀拍客」航拍天府國際機場
    四川在線記者李強 攝校飛完成後,天府國際機場即將於本月底正式試飛。日前,10名「川觀拍客」集體航拍新機場,多角度呈現機場建設情況。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和跑道。航拍畫面顯示,天府國際機場三條跑道均已硬化,機場廊橋正逐一展開,周邊配套設施也正加緊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和塔臺。
  • 航拍:大美穆陵關,俯瞰視角下沂水縣關頂村的美景
    而坐落在古關之上的關頂村,也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很有底蘊的美麗村莊。我們久仰穆陵關的大名,此前也曾介紹過歷史上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詩篇,帶大家簡要看過這裡的村貌。不過上次也提到,普通視角下的關頂村雖然也不錯,但要感受穆陵關的大美風光,通過航拍的俯瞰視角效果會更好。
  • 廈門推薦航拍地點 哪裡最美請您俯瞰感受廈門之美
    今年特別推出的「高看廈門」航拍我們的家園活動於今日正式啟動。先進的無人機將攜帶高清相機飛入空中,用新穎的角度發現美麗廈門全面深化改革建設以來取得的成果,集中展示廈門的時代之美、發展之美、環境之美、人文之美、社會之美,以此獻給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全面實施一周年。■推薦範圍:全市六個行政區 ■推薦條件:近年來變化最大或最能代表區域特色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高速「預計」年內通車
    近日,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鄧長金介紹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最快將於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那麼作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配套高速公路都建設得怎麼樣了呢?最新消息「兩條高速」有望年內通車。第一條:新機場高速。
  • 央視大型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二季,聚焦大美都江堰!
    好山好水好空氣……在大美都江堰作為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範圍最廣、飛行航時最多的空中拍攝行動,《航拍中國》第二季在四川篇通過高原村落、街鎮古巷、歷史遺蹟、鮮香美食等細節的拍攝中,發現四川不同尋常之美。咱們都江堰作為「天府之源」,在本期節目中更是得以重點呈現。
  • 8萬張照片記錄陸家嘴28年巨變
    從1990年上海浦東宣布開發開放至今,他以鏡頭為時間軸,記錄下了陸家嘴地區飛速發展的歷程,8萬多張高清照片,足足存儲了800GB的硬碟。浦東28年的巨變軌跡,在張張照片的串連中清晰可見。  土生土長的浦東情結  姚建良是土生土長的浦東人,祖籍金橋。1990年以前,他在建工集團下屬上海三建公司工程檔案室做工程攝影,日常工作是拍攝工地上的廠區和樓房,服務工程建設。
  • 探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神鳥之翼」內部構造
    鳥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A指廊。 張鼎 攝鳥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A指廊一側。 張鼎 攝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施工人員進行L2層到達廊GRG面層無機塗料施工。 張鼎 攝施工人員正在A指廊4層為超大天花吊頂燈帶安裝防火膜。
  • 成都機場30年折射我國西部航空發展巨變
    越南越捷航空公司執行的成都—芽莊VJ5317航班,是成都機場執行的2017年最後一個航班飛行計劃,於1日凌晨4時從成都機場離港。至此成都機場安全運營了30年。這30年來,成都機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新華網從成都機場了解到,成都機場於1987年10月15日體改正式成立。
  • 逛四川成都地標:天府廣場很美,清真寺的牛肉餅好吃,知道哪裡可以...
    四川熊貓哥帶你逛成都,從手機電子產品的賽格廣場、賣服裝的勁浪體育折扣店到天府廣場及其周邊文化地標。來到成都市中心地標:天府廣場,就一起把周邊的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科技館、清真寺看了。逛累了在清真寺那裡的宮廷牛肉酥餅店吃點牛肉酥餅,雖然排隊的人很多,等的時間也許稍長,但是是值得的。
  • 以「天空之眼」 俯瞰時代巨變,年逾古稀的他仍在飛!
    東北網10月30日訊(記者 陳寶林) 近日,在哈爾濱市道裏區中央大街防洪紀念塔前,一場《向改變哈爾濱面貌的建設者致敬———俯瞰巨變哈爾濱航空攝影展覽》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攝影人士前來參觀。圖片展在社會各界引發了轟動。
  • 65米大飛機「降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成都第二機場天府國際機場校飛工作的順利完成,試飛工作也提上了日程。屆時天府機場將迎來首次民航班機飛行。據成都東進在線了解,天府機場試飛初步計劃於本月下旬開始,屆時國航、東航、川航等航空公司將參與試飛,首次試飛中川航「大運號」、東航「進博號」等客機將悉數亮相天府國際機場。
  • 80後攝影師航拍武漢5年,俯瞰這座城,發現城市不一樣的美!
    編者按:自從航拍無人機出現後,很多攝影師和愛好者都開始涉足航拍這一攝影領域——以飛鳥的視角來俯瞰世界,給了拍攝者全新的視角,也讓其能用不同的思維,來發掘和呈現世界的另一面。
  • 70年 瞰四川丨期待成都「雙機場」時代 全國主流媒體「飛閱」天府...
    行至其間,忙碌的工人們正在爭分奪秒搶工程進度……8月31日,「70年瞰四川——第三屆全國主流媒體航拍四川」大型採訪活動來到最後一站——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四川在線、鬥魚、成都移動通過5G網絡進行了全程直播。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國內航線」有麼?
    隨著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試飛」進程日益臨近,未來天府與雙流「兩機場」將如何分工呢?根據19年2月發布的《成都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明確提出「兩場一體」運營模式,而最終方案則在規劃的基礎上對兩場定位進行了明確。
  • 生活在上海 | 姚建良:8萬張照片記錄陸家嘴28年巨變
    「我把相機更多地看作是一種記錄工具,而不是創作工具。」從1990年上海浦東宣布開發開放至今,姚建良一年一張以東方明珠為原點的陸家嘴俯瞰圖,一年一張從和平飯店望去的浦東岸線圖,無一缺席。他以鏡頭為時間軸,記錄下了陸家嘴地區飛速發展的歷程,8萬多張高清照片,足足存儲了800GB的硬碟。浦東28年的巨變軌跡,在張張照片的串連中清晰可見。圖說:姚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