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6日21時55分訊(記者 趙鐵琥)一個地方生態環境的好壞變化,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就是最直觀的評判標準。2019年,巴南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06天,比2017年增加23天;特別是2020年,巴南區空氣品質再創新高,截至12月15日,巴南優良天數達325天,同比增加33天,「巴南藍」已成為該區常態。
在今(16)日下午舉辦的巴南區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成效新聞發布會上,巴南區生態環境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朱波告訴與會媒體,巴南區已提前完成今年目標任務,不僅PM2.5年均濃度下降至31ug/m3,同比2017年下降22.5%,長江巴南段、五布河、一品河、孝子河均穩定保持Ⅲ類水質,花溪河水質達Ⅴ類水域功能標準,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100%,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92.6%,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也達到了42.4%,全區森林覆蓋率已增至47.6%。
強化綜合治理突出重點攻堅
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攻戰役。巴南區在深入推進「五大環保行動」的基礎上,全面發力三大保衛戰。
2018年以來,巴南區以問題為導向,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強力攻堅藍天保衛戰。完成41家企業揮發性有機汙染治理,10臺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對4萬多輛在用機動車尾氣進行路檢,淘汰更新柴油車308輛,轄區內年加油量5000噸以上的加油站全部安裝油氣回收裝置。
同時,巴南還整治餐飲業及公共食堂油煙汙染460餘家,取締巴濱路燒烤棚、亭、攤526個,建成並鞏固高汙染禁燃區246平方公裡。建立長效監管機制,揚塵汙染防控、露天焚燒等納入常態化綜合執法監管,建成63個空氣品質網格化自動監測點及智慧監管平臺,發出重汙染天氣預警35次,基本消除了重汙染天氣。
曾幾何時,花溪河、一品河、黃溪河下遊的城市黑臭水體問題,影響三峽庫區水質,巴南區強化「上遊責任」,以壯士斷腕魄力,主打碧水保衛戰。累計投資15.3億,完成長流巴南段及次級河流生活汙水治理項目68個,建成城鎮汙水處理廠23座,工業園區廢水處理廠4座,汙水管網600餘公裡;取締6艘長江餐飲船舶,長江上136艘漁船全部退捕上岸;完成34座小水電站整治。
此外,巴南嚴格執行河長制,落實各級「河長」560人,持續開展「萬人清漂行動」,堅持「三水共治」、「四亂清理」,合力守護全區48條河流、92座湖庫。通過一系列的組合拳,目前,巴南區城市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長江巴南段及次級河流水質全面達標。
只有土壤環境安全了,才能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為此,巴南區蹄疾步穩推進「淨土保衛戰」。 2018年以來,該區完成3個主要產糧地區、10個蔬菜和水果生產基地、23家重點工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現狀詳查;完成44塊疑似汙染場地土壤環境質量風險評估,需整治的8塊汙染場地也已完成4塊整治,清理處置遺留重金屬553噸、磷石膏26萬噸、鋼渣16萬噸,修復汙染土壤2.64萬立方米。全區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0%,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95%。
強化生態建設厚植綠色本底
巴南區把建設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嚴格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總要求,紮實推進城市品質提升、創建國家衛生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大行動。
「我們嚴控『四山禁建』管制邊界,構建『五屏四帶』生態空間體系,嚴守長江沿岸『1公裡』和『5公裡』兩道防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84.6平方公裡、國家級公益林69.6平方公裡。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礦山恢復治理與土地復墾67.5萬平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平方公裡,受保護溼地面積5173.16公頃。」朱波介紹說。
據介紹,巴南在全市率先建立「林長制」,讓一山一坡、一園一林都有專屬「監護人」,完成造林5.3萬畝,全區林地面積達132.6萬畝。此外,巴南實施河流岸線整治與綠化行動,清理整治土坡菜地940.5萬平方米,拆除「兩違」46.2萬平方米,建成巴濱路長江岸線13公裡綠化帶,運動長廊10公裡,以花溪河入江口溼地公園為代表的33個城鎮公園建成投用,新增城市綠地160萬平方米,原本創痕一般的河道庫線,已成了市民休閒、運動的好去處。
為強化監管執法保障環境安全,巴南區持續開展「利劍執法」「散亂汙」整治、汙水偷排偷放行、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等一系列專項行動。截至目前,該區已完成1424家 「散亂汙」企業、3758個汙染源整治;查處環境投訴舉報8967件,實施環境行政處罰777件,聯合公安開展專項聯合執法23次。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126項轉辦件和53項反饋意見的整改任務該區已全部辦結;第一輪市級環保督察75項反饋的整改任務,巴南已完成73項,其餘2項正在序時推進;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125項交辦案件,巴南目前已辦結121件,階段性辦結4件。
「可以說,巴南通過強化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精細化管理,嚴格落實鎮街政府屬地責任、部門行業監管責任、平臺公司管理責任和企業環保主體責任,構建起了『企業主體、政府主導、行業監管、科技支撐、社會參與』的全過程環境安全風險防範體系,確保了全區生態環境安全。」朱波介紹道。
(視頻來源:巴南區生態環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