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千年古村山西昔陽縣東寨村:一磚一瓦皆故事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古韻猶存的戲臺,造型特意的石雕,幽深綿長的古巷,靜謐古樸的大門……走進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趙壁鄉東寨村,漫步青磚路上,石牆黛瓦、飛簷翹角,一股濃鬱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楊傑英 攝

中新網太原9月15日電 題:探訪千年古村山西昔陽縣東寨村:一磚一瓦皆故事

作者 張婷婷 楊傑英

古韻猶存的戲臺,造型特意的石雕,幽深綿長的古巷,靜謐古樸的大門……走進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趙壁鄉東寨村,漫步青磚路上,石牆黛瓦、飛簷翹角,一股濃鬱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千年東寨,跨越『千年』,如今在鄉村振興的號角聲中,東寨村已煥然一新,未來將成為昔陽縣鄉村旅遊的一張靚麗名片。」東寨村支部書記王曉東介紹說。

9月14日,記者剛到東寨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整個村落的布局,村莊建在一個石坡上,依山就勢,隨形而建,層層疊疊,鱗次櫛比。房屋用磚石築成,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當地人稱為「昔陽境內的布達拉宮」。東寨村位於縣城東南,離縣城18裡。該村歷史悠久,逾越千年。據王氏家譜承書及碑文考證,有文字記載的早在唐朝肅宗至德初曾名「臥龍山莊」。後來隨著社會歷史的變遷,村址、村名經過八次更改,至今已有1257年的歷史。

也許是因為時間的積澱,才會讓東寨村變得如此有味道。村裡的每一塊石雕,每一座古院,每一道大門,都有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這裡的人們勤勞樸實、善良好客,庭前屋後收拾得井井有條。」在東寨村支部書記王曉東的指引下,筆者看到,每家每戶的門前道路上乾乾淨淨,庭前有花、屋後有樹,綠瑩瑩的大樹是乘涼的好地方。東寨村支部書記王曉東介紹說,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整個村莊都進行了綠化、美化、亮化,使得整個村莊四季有花、一步一景。

東寨村作為古村落,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兩代古建築群。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位於村東部的「王氏祖祠」,始建於大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清嘉慶年間和民國十年兩次重修。2005年又對房頂進行維修,現在保存基本完整。大門外高大的照壁、石柱、石梯、石階構成的「八字形」青石臺階和所有磚雕、石雕、木雕以及古柏共同彰顯它的古雅、宏偉、奇觀。

其次是位於村中部的「官坊」,它自古以來都是村民舉行集會、廟會、文化活動的中心場所。官坊佔地面積246.14平方米,院北面雙層高臺上是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修建的「神房」。中間大院石板鋪平,南面的古戲樓臺高1.5米,兩邊的木柱高3.24米,粗直徑0.36米。兩柱間上方的省替是鏤空木雕「二龍戲珠」,形象逼真,前後臺間的木隔斷上有三幅木刻牌匾,上刻「登臺增輝」「觀我新氣」八個鎏金大字,剛勁有力,加上獨特的卷棚式房頂,更顯出古戲樓的古樸高雅、雄偉壯觀。

此外,現存的古建築還有「節烈坊」、「元魁閣」、「巷龍口閣」等,這些古建築採用構圖簡潔明快、高雅古樸,向遊客展示王氏家族千百年來的事跡,讓遊客更詳盡了解到這個明清時期的名門望族。

東寨村歷來以「文化村」聞名全縣。這裡人傑地靈,人才輩出。「老小舉人」是當時最有名氣的,十裡八鄉人人皆知。「老舉人」王敦臨和侄子「小舉人」王登俊都曾考中舉人,他們共同籌辦起東寨村的「範東小學」,重教育、惜人才,扶困濟貧的高風厚德被鄉梓人世代稱頌,為東寨村的文化人才輩出奠定了堅實基礎。這裡曾出過清代著名書法家、法學家王谷,出過進士、舉人、貢生,出過國子監、大學士、太學生,是當代著名生理學家、醫學教育家、中科院院士王志均的故鄉。

「村莊要發展,思路要轉變,閉門造車行不通。」村支部書記王曉東介紹說。目前,東寨村傳統村落保護項目已經立項並實施,工程進度達到80%。村集體近兩年來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美麗鄉村建設,亮化了所有公共活動場所,戲臺,牌樓等,綠化所有進村道路以及荒山荒坡。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建設文化牆、宣傳欄多個,安裝太陽能路燈,亮化村裡的大街小巷。目前,集餐飲、休閒、娛樂、購物為一體的特色產業項目古村落接待中心已經完工並即將投入運營。

東寨村乘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充分展現出東寨好村、好事、好文化的獨特魅力,打造有故事的鄉村、有文化的街巷、有味道的院落。(完)

相關焦點

  • 探訪福建千年古村蘇堤手工線面傳承技藝
    探訪福建千年古村蘇堤手工線面傳承技藝林翠慧 攝 發布時間:2012-04-10 21:02:17 【編輯:楊彥宇】 探訪福建千年古村蘇堤手工線面傳承技藝
  • 探訪千年古村唐模 徽派民宿中的法式理念
    探訪千年古村唐模 徽派民宿中的法式理念 2020-10-17 12:56:57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中新社黃山10月17日電 題:探訪千年古村唐模
  • 山西一處古村,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是AAAA級風景區
    山西一處古村,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是AAAA級風景區古村文化在我國很濃厚,經過多年的悠久歷史表現下看,很多古村都會隨著一個區域的不斷發展而得到更好的旅遊保護,也因此是會得到更多遊客的認可,同時為了更好地保護其古村,未來也會獲得更好的持續發展,只是比較可惜的是,在如今我國城市化不斷發展下,很多古村都屬於人氣不足了,也逐漸的被忽略了。
  • 山西有一千年古村,被譽為「千年建築活化石」,距臨汾僅90公裡
    人人都說山西的風光之好,可大多數人對於山西美景的認知還很膚淺,僅知道那麼一兩處山西最為出名的地方這次我要向大家安利的這處景點就是深藏在深山裡的一座歷時千年的古老村莊,它被譽為中國的「千年建築的活化石」,那麼它的建築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能擁有如此之高的稱謂呢?一起來聽我分析一下吧。
  • 山西有一千年古村,被譽為「千年建築活化石」,距臨汾僅90公裡
    人人都說山西的風光之好,可大多數人對於山西美景的認知還很膚淺,僅知道那麼一兩處山西最為出名的地方,而對於許多深藏在角落當中但卻十分富有歷史和美學價值的「低調」景點則一概不太了解。這次我要向大家安利的這處景點就是深藏在深山裡的一座歷時千年的古老村莊,它被譽為中國的「千年建築的活化石」,那麼它的建築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能擁有如此之高的稱謂呢?一起來聽我分析一下吧。
  • 山西昔陽縣:大寨人戰天鬥地,虎頭山上馬達吼
    山西昔陽縣,大寨人戰天鬥地,虎頭山上馬達吼。(王建安 攝影)狼窩掌,又稱「黑老山溝」,是大寨7條山溝中最大的一條,3裡長,兩丈多寬。上下落差甚大,每到暴雨季節,這條溝裡的山洪特大,像脫韁的野馬,直撲下來,肆虐橫行。
  • 振興鄉村走進大寨在山西昔陽縣大寨村虎頭山舉
    7月16日,由我會與山西省文聯、山西農村文化促進會、山西省書法家協會舉辦的文化下鄉系列活動——振興鄉村走進大寨在山西昔陽縣大寨村虎頭山舉行。我會主席姜新文、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李順通、常務副主席張懷文等應邀出席。
  • 山西「深藏不露」,一千年古村被稱「布達拉宮」,村中僅剩13人!
    山西,這個省很多人認為的可能是煤礦、麵食、陳醋,但這不是山西的一切。 現在的山西看起來有點低落,可能是一些省份中最低的,這裡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在全國排名第一的省份。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你很容易就能穿梭一千年的時間,在中國和世界都能遇到絕版的遺蹟。
  • 探訪盧氏傳統村落東寨村,鄉村的回憶歷歷在目
    範裡鎮東寨村算是盧氏唯一一個擁有地坑院的傳統村落,有上千年的歷史,村口是拱形的入口,堅實的黃土地下挖掘的拱形村門,千年來並沒有什麼變化,只是經歷了風吹日曬雨淋土質有點泛白。入村就能看到一戶人家,依山勢而建的大門,紅磚疊建,門側還有一條蜿蜒的小路,之前應該是村民經常走的一條路,門前的院落現在變成了一方麥田,寒冬之中平添幾分綠色。
  • 武安的千年古村——高村
    《千年古村—高村》 高村,位於河北省武安市西北部五公裡,北洺河的南岸。據傳建村大約在隋唐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現有村域面積5.16平方公裡,耕地3028畝,人口3301人。地界四至為:東至三裡堆,西至渠道邊,南至官路溝,北至嶺頂尖。 高村並非是高姓聚居之村,而是村址在高處,故名為高村。那麼人們是從哪個位置來看、村址是在高處呢?
  • 【山西最美鄉村遊】昔陽縣大寨村:中華第一村(圖)
    昔陽縣,是太行山西側、黃土高原邊緣的一個村莊。大小不過兩平方公裡,人口也只有500餘人。相傳在北宋年間,宋軍為抵禦金兵曾在此地安營紮寨。當時建有兩個寨子,大寨和小寨。這便是大寨村名之由來。>  大寨位於晉中市昔陽縣,是太行山西側、黃土高原邊緣的一個村莊。大小不過兩平方公裡,人口也只有500餘人。相傳在北宋年間,宋軍為抵禦金兵曾在此地安營紮寨。當時建有兩個寨子,大寨和小寨。這便是大寨村名之由來。
  • 河陽古村,一個繁榮了近千年古村落!
    來到河陽,進門入村,一腳跨越千年,迎面就是一條古色古香的八士門街。行走河陽村,處處皆景致。興許是古老的故事得以保存,才讓河陽古村的一磚一瓦都變得如此有韻味。漫步在老街上,隨便撞進眼帘的一口古井、一段殘牆,背後都隱藏一段令人唏噓的故事。
  • 千年古村大汜!
    千年古村大汜!
  • 星途旅行&古村山西晉城古村一日遊發團
    近日,由陽城養乃世家星途旅行社和古村山西聯合推出晉城古村一日遊。5月25日第一批遊客發團。       黃山河村太極圖形狀的村貌、千年空心古槐、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龍王廟、深不可測的黑龍潭、長在石頭上的千年白皮松、依河築造於半山的古代穴居、橫空而出的櫃檯式、沒有一塊匾額卻霸氣十足的古民居、遍地的灰灰菜蒲公英等野菜藥材
  • 麻城新景點:煙波浩瀚藏古村,千年古井驚遊人
    串串皆辛苦!葡萄架下瀰漫的清香浸透了龍井古村的夏天古村當下,少有人住,依然門庭雅潔,室廬清靚。古宅恩榮在,雕梁畫棟載。走過青石巷,路面青石板,數百年磨礪,光可鑑人,泛青黑光芒,漫步小巷,一步跨越千年,體驗時光穿梭的神秘感。腳步聲聲,感受獨特的歲月靜好。
  • 山西又一千年古村走紅,百年石獅子被鐵籠鎖住,有什麼說法?
    對於山西經濟略微遜色的說法,我認為這還是可以過去的,但是山西的歷史不夠悠久,我認為山西人是不會答應的;俗話說「歷史看陝西,歷史看山西」,山西歷史悠久是不爭的事實,可是古老與悠久卻不是口口相傳的,也不只有書本上的記載,而是有許多真實的證據,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就是最好的證明,這裡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也有三千多年,被稱為「華夏文明的搖籃」。
  • 重走梁林山西路第一站:千年一祠,一眼千年
    山西日報新媒體記者侯璡報導:6月6日18時,微風拂煦,日光低垂,千年之園晉祠鍍上一層淺淺的仲夏餘暉。
  • 江西這座千年古村,沒有婺源篁嶺知名,卻保留著最原始面貌
    江西有一座千年古村,是真正的「千古第一村」,藏在鄉野之間,鮮為人知。雖然這座千年千年古村落,不如婺源篁嶺知名,甚至沒有李坑知名,但是它卻保留著最原始的面貌,未經商業開發,一磚一瓦都是古樸原始的樣子,比篁嶺更有歷史底蘊。
  • 歲月沉澱下的隱士——千年古村磁圭
    南城縣西南四十公裡外,群山掩映下一座具有1100多年歷史的古村——磁圭村若隱若現。茂林中露出的古建築一角盡顯歷史的厚重感,俯身走近,小橋流水、深巷幽居、青石鋪街……無不給人寧靜致遠之感。 踏著青石小路行至古戲臺,戲臺臺面有四十餘平方米,離地五尺高,皆由厚木板和粗大的圓木搭建而成,氣勢不凡。戲臺有百餘年歷史,保存完好。
  • 探訪於都千年古村——石溪圳
    說到嶺背鎮的村落,除了遠近聞名的謝屋村,其實還有一座叫做「石溪圳」的千年古村被入選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這是當地人描繪的石溪圳古村景象,從詩句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村子石山環抱,大禾溪、小禾溪兩條古河道在此交匯,村前良田千畝。村子具體位置則位於嶺背鎮往北1.6公裡處,於雩山山脈之下,總面積12萬平方米。至今石溪圳古村還保留有古祠堂、官廳、練舞場和傳統民居等明清古建築20餘處,佔村莊建築總面積的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