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裡的書店:當兩個「文藝場所」在一起後……

2020-12-16 澎湃新聞

電影院裡的書店:當兩個「文藝場所」在一起後……

曹金羽

2017-05-27 17:29 來源:澎湃新聞

在城市中漫遊,我喜歡去兩個地方——書店和電影院,只有在這兩個地方工作與日常生活的細碎繁瑣消失殆盡。時間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被一種賞玩的審美心態取代,而我也感覺到一種輕鬆自在。

偷換一句本雅明的話,我認為書店和電影院使時間交疊在一起,過去與未來都凝結在當下,夜晚與白天也彼此不分。細碎綿延的分分秒秒化作一頁頁翻過的書籍、一個個略過的鏡頭,沉思逡巡之間,仿佛你我彼此在雕刻時光,這一紙泛黃的書頁、四分之一秒的鏡頭,像一顆射向日常生活的子彈,讓平淡而固定的生活炸裂。

那麼,當兩個如此文藝的地方結合,又會是怎樣的場景呢?一家開在電影院裡的書店或者是一家開在書店裡的電影院會不會顯得更有趣味?今年年初橙天嘉禾集團在北京做了這樣的嘗試,在自己的影城裡面開設了橙嘉書屋,目前開放的有萬柳店、鳳凰匯店、祥雲小鎮店。

趁著周末閒暇,我去了趟在鳳凰匯的這家店,在那兒感受了一下書店與電影院的奇妙組合。這家店位於朝陽區曙光西裡甲5號院24號樓,地鐵10號線三元橋站下車B口一出來就能看到鳳凰匯購物中心,書店就在三層的橙天嘉禾影城內。

位於鳳凰匯購物中三層的橙天嘉禾影城

以往電影院總是充斥著可樂與爆米花的味道,到處是電影的宣傳視頻,聲音嘈雜,根本不可能讓你坐在那裡安心看書,靜坐等待電影入場檢票,而在這裡一進門就是擺放整齊的書架,旁邊是咖啡廳與售票處。

門口海報上掛著近段時間較為熱門的書籍,有世紀文景的《斯通納》、《地下鐵路》、石川啄木的詩集《事物的味道,我嘗得太早了》,顯得文藝範十足。當天書店在做王志弘的設計書展,上面提到的幾本書均出自他手。王志弘是臺灣著名設計師,設計作品多次獲得臺北國際書展金蝶獎之金獎。

書屋門口擺放著近期的熱門書籍

往裡面走,書架上分專題擺放了各類書籍,有生活方式、建築城市、影視文學、兒童閱讀等,書籍的擺放很能體現一個空間的氛圍,比如圖書館按學科分門別類擺放書籍襯託出它的學術性和嚴肅性,但這裡則更多一些生活與閒適。影視文學的分類放了很多與電影有關的書籍,在這裡能見到後浪電影學院系列書籍,這是一套電影專業讀物,涵蓋了當今世界上最前沿、最經典的教材,同時也為廣大影視愛好者提供基礎入門級讀物,如《認識電影》、《電影攝影照明技巧教程》、《看電影的門道》、《電影研究導論》、《電影簡史》等,在這個環境下,看看電影,翻一翻與電影相關的書籍,相得益彰。

分專題的書架,最後一張圖片書架上擺滿了與電影相關的書籍

挨著售票廳是另外一個更大的空間,這裡擺放了更多的書籍,空間也更具設計感。買完票趁電影未開始可以找來一本書在這裡閱讀。電影的海報與書籍一樣也擺放在這裡,上面有最新的影訊。

挨著售票廳的等候區,這裡空間更大,擺放的書籍更多

這個書架上擺滿了社科文獻出版社的甲骨文叢書,有《摩登時代》、《財富之城》、《奧古斯都》、《美第奇家族的興衰》、《野蠻大陸》等

作為一家開在電影院裡的書店,自然有它獨特之處。我去的當天,書屋還有一個展出,導演是枝裕和的首部隨筆《有如走路的速度》。是枝裕和是近年來影響很大的日本導演,被認為是20世紀90年代晚期「新日本電影新浪潮」的代表,評論家們稱其為「獨一無二的導演」和「同輩人中思想最嚴肅的導演」,作品有《如父如子》、《比海更深》、《海街日記》、《步履不停》,他用克制而細膩的鏡頭表現了人內心世界的孤獨、落魄,生活的平淡。在《有如走路的速度》一書中,他談創作、談日常、談世界,娓娓道來,世界的精彩、生活的美麗被作者以平淡溫和的筆調訴說出來。

書屋在展出上做了一些功夫,到處懸掛著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海報,配合擺放錯落有致的書,無論是宣傳上還是視覺呈現上,都有不錯的效果,我想要是這會電影院再放映一場導演的作品就更完美了。

書屋到處懸掛著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海報,《有如走路的速度》一書。

在《有如走路的速度》一書的推薦上,有這樣一段話,「不徐不疾,有如走路的速度,走的波瀾不驚,走的溫暖踏實,一直走到心都出其不意的靜下來」。走到心都靜下來,這樣一種狀態恰恰是在我逛書店的時候最能體會到,毫無目的的閒逛,與某一本書不經意間相遇,一本好書就像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我們正是藉助於它來豐富我們的生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電影院,書店,甲骨文

相關推薦

評論(34)

相關焦點

  • 最美書店丨那些電影裡真實存在的書店
    書店一直是許多文藝青年心目中的最佳相遇地點之一,精緻的裝潢,琳琅滿目的書籍,搭配上舒緩的音樂,或許只是一抬頭眼神的交匯,空氣裡就莫名多了一些難以言喻的情愫,或許是因為夾在書頁中的一張不起眼的紙條,就足以將兩個陌生的靈魂連結在一起。
  • 成都文藝女青年愛夜讀 24小時書店溫暖蓉城深夜時光
    書店每晚人流量有兩三百人,在書店通宵讀書的人平均每晚有三四個,圖書銷量平均三四十本。此外,書店的文化衍生品、飲品等銷量也不錯。作為成都首家24小時書店,軒客會格調書店已逐漸步入正軌。這也意味著繼北京、上海、臺北後,成都已成為第四座成功運營24小時書店的城市。
  • 和「文藝女青年」田原一起愛看電影
    以上算是田原對自己所作的一個身份認定,不過,那個更標籤化的稱謂「文藝女青年」,因其某種識別屬性,被拿來作田原的定語時,竟可以「言簡意賅」了。   她17歲時出版第一張唱片、第一本小說,19歲時出演了第一部電影,到目前為止,音樂於她是「藏於心中的聲響」,而文字總是「徘徊於現實和夢想中」,至於電影,那當然是一架造夢的機器,但卻遠不及前兩者個人化--坐在電影院裡看《阿凡達》,「能看到人們的反應」,這幾乎是觀影時附送的樂趣,讓田原「很喜歡」;至於CG技術和卡梅隆,都堪稱偉大,不似很多業內人士,酣暢淋漓觀看過
  • 推廣閱讀文化港澳臺妙招連連 創意活動+文藝書店促進人們閱讀
    活動鼓勵全臺所有民眾,在4月23日準時下班,到離家最近的書店,或是帶著孩子到圖書館一起閱讀,讓臺灣成為一個真正的書香社會。「2018世界讀書日閱讀book思議」活動也在23日正式開跑,要在為期兩周的時間,在全臺舉辦各式講座、閱讀、文藝演出,以文化「攻佔全臺灣」。除了全臺性活動,各縣市也無不絞盡腦汁規劃特色閱讀活動,如彰化縣就安排了精彩的圖書館實境解謎遊戲。
  • 颯一起打卡電影中的書店!
    本期為大家推薦10家散落在世界各地迥異的書店,這些書店存在於電影裡,也存在於生活中,是導演們千挑萬選出來,非常適合「淡入」鏡頭的取景地。>100:22電影中黃天樂除了去看鐵塔,還去了一家書店。「海鷗書店」 東京都新宿區矢來町123第一矢來ビル1階Kamome Books(かもめブックス)海鷗書店的前身原本是間叫「文鳥堂書店」的社區書店,第一眼看去像是裕枝和電影裡會出現的那種小書店
  • 汪涵為什麼推薦「不務正業」的書店電影院?
    昨晚,道哥在新華書店裡遇到了涵哥。汪涵不是來買書,而是來當「薦片大使」。這是什麼奇妙組合?9月8日晚,新華書店樂之書店(天心店)放映了電影《第一次的離別》。這是「大象分眾放映計劃」與長沙市新華書店的首次跨界合作。
  • 廣州文藝氣息濃厚環境舒適的獨立書店
    因此,在他的書店,他毫不猶豫地留出了一隅之地,讓給了有夢的旅行者,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溫暖,是不是挺有廣州人情味範兒。而我特別喜歡書店裡的一句話:願天堂就是書店的模樣,很文藝地表達了對書店的情感。獨棟別墅,整棟樓被藤蔓環繞,原木色的簡約設計風格,純白色的背景牆,隨處可見的字句設計,恰如其分的設計感,充滿了文藝氣息。特別是牆上貼著的那句話:好好生活,因為總有個人惦記著你。因此也有網友稱它為廣州最美設計的書店。樹德生活館是一個由陽光、書籍、多肉綠植、咖啡、文創用品、小精品、手工藝製品等各類文藝精品組成的適合安靜發呆,感受時光和思考人生的城市精神角落。
  • 書店、花店、咖啡店 殺死文藝青年的三種商業方式
    書店、花店、咖啡店 殺死文藝青年的三種商業方式來源:聯商網2017-03-02 16:03這個世界對文藝青年來說,可能有些太殘酷了。我的理想是攢夠錢後,開一家咖啡館,有大大的落地窗,再養一些貓咪,播著音樂,有淡淡的書香和輕柔的音樂...地段選在哪裡、租金多少?僱多少員工,給他們上社保嗎?怎麼去推廣?哈?我沒有想好這些。這是很多文藝青年的典型思維。
  • 書店怎麼設計更文藝?看看覔書店,簡直美得讓人挪不開眼!
    消費升級時代,不願墨守成規的書店將「文藝情懷」融入進書店設計裡,從而為書店注入新的活力。這不,覔書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時尚貨架作為覔書店的貨架供應商,在覔書店壹方城店的設計中,擔任了實現書籍陳列、協助書店設計落實的角色,為其提供了常規款和定製款的書架、文具貨架、禮品展示架等多種書店陳列道具,與書店裝修設計一起打造出如此舒適和美觀的覔書店。
  • 黃磊父女臺北彰顯"文藝範" "誠品書店"吹玻璃
    本次黃磊父女將會前往有著「文化地標」美譽的臺北誠品書店,感受傳說中「24小時文化大賣場」帶來的獨特魅力。 文藝父女「吹」玻璃,浪漫工藝驚豔多多 據悉,除曹格以外的四位老爸分別接到夜市吃喝、品嘗海鮮和參觀高科技夢想觀的任務,黃磊和多多的任務則是來到有著「臺北文化地標」之稱的誠品書店,共同製作玻璃工藝品。
  • 在電影時光書店 重拾舊日的美好
    這棟西班牙風格的洋房,曾經是孔祥熙與宋藹齡長子孔令侃的私宅,解放後為上海永樂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上海電影發行放映公司辦公使用,現為上海永樂股份有限公司本部辦公樓。這棟洋房見證了上海電影事業的諸多歷史性時刻,電影文化基因也深深地烙印在了這裡,Film電影時光書店開在這裡,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 四部電影 四個城市 四家書店
    有的書店不僅是看書買書的地方,還因為風格鮮明成為城市的個性地標。在書店邂逅的,不僅有男女,還有那麼大的世界。    街角的那些小書店,雖然不能像大書店那樣提供完善周全的服務,卻是市井文化的一部分。崇尚自由的紐約人十分推崇獨立精神,該片也成為全球獨立書店經營者的學習教材。影片結局暗示兩種書店可以和諧共處,可是現實中,街角書店仍在一間間倒閉,無奈。
  • 吳清友的誠品生活:從文藝書店到地產商場的跨界
    28年來,誠品經歷了從一家傳統書店到橫跨地產、餐飲、文化、家居、購物等跨界複合業態的蛻變。  「沒有文化誠品不想活」  2015年11月,大陸首家誠品書店在蘇州開業,場面火爆,運營了3小時後便開始限流。
  • 最文藝的書店 臺北文化地標
    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辭世,他留下的是—— 最文藝的書店 臺北文化地標 從小就喜歡看書的他,覺得書店的事業符合理想,於是就創立了誠品書店。  誠品書店1989年成立於臺北市,初期專賣藝術與建築類書籍,之後發展為綜合型書店。1999年誠品敦南店首開 24小時營業,結合書店與商場的複合式經營模式等,成功地經營出特殊的誠品書店文化——尊重走進書店裡的每一個人。誠品書店2004年被《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
  • 蘭州書店盤點:全國連鎖書店尚未入場 本土書店亦具特色
    書店咖啡茶飲拍照的集合地——目言書店   甘肅首家集合書店「目言書店」5月26日乘風而來,目言書店位於蘭州市城關區張掖路步行街漢莎商業聯合中心,它到來讓蘭州這座城市終於擁有了自己的首家集合書店,集閱讀、寫作、咖啡、攝影、華裔、陶藝、皮具於一身,定期舉辦文化交流活動。在這裡你可以拋去一切煩惱,盡情探尋文藝的旅程。
  • 全國十大網紅書店,來一次文藝之旅吧~
    今天再不打卡就OUT咯,下面小漫就告訴大家全國網紅書店排行榜,我們一起旅遊打卡吧,當然最重要的是看書、看書、看書,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書店中的網紅標杆——天津濱海之眼天津濱海圖書館被叫做「濱海之眼」,由荷蘭MVRDV建築設計事務所與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建築分院合作設計,設計立意「濱海之眼」和「書山有路勤為徑」。圖書館建築面積33700平方米。設計藏書總量達120萬冊。
  • 色戒:是什麼讓王佳芝在電影院裡情不自禁淚如雨下?
    這似乎是一個毫不重要的背景設置,在電影裡基本上是鏡頭一掃而過,李安為什麼要刻意給這個電影設計出兩個完全迥異的電影海報?無論是從外框的形狀、顏色,還是電影海報的圖片(一個單圖一個多圖)、顏色(一個彩色一個黑白)、字體(一個小寫一個全大寫)等都完全不同。
  • 我們在電影院裡該幹什麼
    某天,我去看電影,個人習慣買了最後一排最中間位置的票。廣告開始後,來了一個不小的隊伍,有男有女八個人。尷尬的是,我的位置神使鬼差地正好把他們五五分,一邊四位隔了開來。坐下來沒多久,右邊鄰座的白衣男子就隔著我和左邊鄰座的紅衣男子用家鄉話聊起天來。廣告漫長,我雖然介意,想想正片開始估計不會鬧了。
  • 安福路322號小洋房變身「電影書店」,影評學會會長帶領大家「認...
    9月18日,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在電影時光書店舉辦評論沙龍,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會長朱楓笑道,選這個地方舉辦活動,是想帶大家「認認門」,「主題書店不光是電影評論學會合作策劃的成果,也是未來學會活動的基地」。據悉,電影時光書店不久後將正式開業。
  • 這間文藝深入骨髓的書店 最終還是關門了
    「一個書吧」的老闆王小源和李匯怡是一對在傳媒大學就讀的情侶,三天前貼出撤店甩貨的海報,消息不脛而走,老顧客在乍暖還寒的春日來到這裡,擠在幾乎已經被搬空的書店裡最後一次挑選心愛的書和小物,和店長告別,也和曾經陪伴自己的文藝時光說再見。曾經一座難求的咖啡區,現在空空蕩蕩,青閱讀記者坐在最後一隻沙發上和兩位店長聊起「一個書吧」的過去,沒過多久,這隻沙發也被一位會員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