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南洋古城馬六甲

2020-12-13 環球人文地理v

馬六甲如何得名~~

在梵文中,「馬六甲」是「大島」的意思;但據嚮導說,這其實是一種樹的名字。這還要從一個極富傳奇性的故事講起。600多年前,蘇門答臘王子拜裡米蘇拉於旅途中在一株名叫「馬六甲」的樹下休息,恰巧看見一隻獵狗將一隻小鼠鹿逼到絕境。為了自衛,鼠鹿竟然將狗踢進了河裡。王子被小鼠鹿的勇氣折服,決定在他腳下的這片土地上建立一個新的帝國,並以樹名「馬六甲」來命名。

其實,拜裡米蘇拉選擇馬六甲建國的真實原因,在於馬六甲所具有的獨特地理優勢。馬六甲位於我國和印度之間的狹長海道的匯合點上,港寬水深,便於大噸位船舶安全通過;港口無險灘,不受風暴侵襲,便於防守;港口有密布的紅樹林作為屏障;還有一座高聳的小山,從那裡可以俯瞰入海口,易守難攻。

1402年,拜裡米蘇拉在馬來半島建立了馬六甲蘇丹王朝,我國的明史稱之為滿剌加王國,其都城就是馬六甲。馬六甲蘇丹王朝建國初期,每年向暹羅繳納黃金以求得保護。在明朝永樂年間,拜裡米蘇拉拜見明成祖後,正式向大明王朝進貢。明成祖封拜裡米蘇拉為滿剌加國王,並為馬六甲提供保護。

1405~1433年間,明成祖曾派鄭和七下西洋。鄭和幾乎每次都到馬六甲,帶來許多朱棣賞賜給馬六甲國王的財物、銀印和袍服等。當時,廣東、福建一帶的華人跟隨鄭和船隊來到馬六甲定居,他們在這裡從事商業和農墾,也把中國習俗帶到當地,全城房屋悉仿中國式,讓人恍惚中似乎來到了江南小鎮。

馬六甲經歷了八代蘇丹的統治,1511年,被東擴的葡萄牙人所攻佔;後來,又相繼飽受荷、英、日等殖民統治的蹂躪;直至1957年獨立。

老城遺蹟~~

馬六甲地處要塞,可謂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的每一次更替,便是一次戰爭的洗禮,每一次換代,馬六甲老城內均遺留下一些刻有時代印記的歷史遺存,漫長的殖民史讓這座不大的老城看上去飽經風霜卻又很有故事性。

今天,人們在這裡可以看到馬來人、華裔、葡萄牙裔聚居的街區,可以看到葡萄牙人修建的聖地牙哥城門和聖保羅教堂、荷蘭人修建的總督府、阿拉伯風格的清真寺以及中式廟宇等,眾多的古蹟雖然蒼苔覆石,略顯破敗,但日夜和著習習海風,默默講述著不同語言、宗教、風俗習慣背後的動人故事。

聖地牙哥城堡遺址

CHRIST教堂是馬六甲的地標,鮮紅的教堂外牆搶眼奪目,給老城也增添了一絲活力。這座荷蘭式建築風格的基督教堂建於1753年,是當年的荷蘭人為紀念殖民馬六甲100年興建的。原本雪白的外牆為和馬六甲當地產出的暗紅色鐵鏽石相呼應而在後來被塗成了紅色。

除了地標建築CHRIST教堂,馬六甲老城內還有一座很「神」的雕像,它位於聖保羅山上的聖保羅教堂前。聖保羅教堂始建於1521年,是遠東最古老的教堂,與聖地牙哥城堡一同由葡萄牙人建造,荷蘭人接管馬六甲後便將其改稱為聖保羅教堂。1753年,CHRIST教堂落成後,聖保羅教堂被廢棄,變成墓園。

CHRIST 教堂

順著荷蘭城的一處階梯攀爬而上,便能看到一座潔白的大理石雕像——著名傳教士聖方濟雕像。1553年,聖方濟死後,他的遺體在被運回印度前曾在這裡埋葬了9個月。之後被挖出時,竟然沒有腐爛的跡象。後來,葡萄牙人在教堂前為聖方濟立了一座像。雕像的右手在一個大風天裡不慎被樹幹砸斷。人們發現,這竟然和聖方濟去世後的模樣極度吻合。此後,這尊缺少右手的雕像便被保留了下來。

聖方濟像

荷蘭紅屋建於1650年,位於馬六甲市中心,是1641年荷蘭人佔領馬六甲後建造的第一座建築,也是東南亞最古老的荷蘭建築,為當時荷蘭統治者及官員的官邸。之所以稱為紅屋,是因為房子的整體顏色均為紅色。其所用的紅磚象徵著荷蘭建築的特色。據說,這些紅磚是荷蘭人當成壓艙石運來的。

這座高大、堅固、有著厚厚石牆和沉重硬木門的建築展現了荷蘭人的木工和石工技藝,門上精緻的鐵鏈至今熠熠生輝,由於它獨特的建築特色和重要的歷史價值,在20世紀80年代初,由當地政府保留下來,現已成為馬六甲歷史和民族博物館及文學博物館。在這座建築周圍,高大的基督教堂、古老的鐘塔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建築圍繞著廣場分布開來。統一的紅色,使建築少了些死板的厚重,多了一份明朗的歡快。

馬六甲河東岸有許多荷蘭式的紅色建築。紅牆白窗,色彩明麗,異常搶眼。鼎鼎大名的「馬六甲紅」據傳就是因這片紅色而來。

在葡萄牙城的前面,是以前的蘇丹王宮。1957年8月31日,馬來西亞首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便是在這裡宣布馬來西亞獨立的。如今這裡成為了博物館。

漫步在馬六甲河邊,兩岸景色很美,從紅屋廣場旁邊的樓梯上去就是聖保羅教堂,在這裡可以遠眺馬六甲海峽,馬六甲老城區的風景也盡收眼底。

中式遺風~~

提到馬六甲,就不能繞過我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鄭和七下西洋有六次(亦有人說五次)在此停靠。當時,鄭和率領的船隊規模龐大,每次出使西洋人數多達2萬多,前後歷時兩年,需要裝載大量糧食和其他貨物。為便於遠航,中國船隊要在遠航途中建立一個官廠,因與中國關係良好,馬六甲港便成了鄭和船隊中轉貨物和候風停泊之要地。鄭和船隊每次到達馬六甲,不僅要進行休整,補給物資,還常常把船隊劃分成若干個支隊,分頭去附近國家訪問、進行貿易往來。去各國的船隻完成任務後,還要回到馬六甲聚齊,等候5月中旬西南信風的光臨,集體返回祖國。

鄭和下西洋的20多年間,馬六甲王朝曾經有3位國王和26批次使臣先後訪問中國,受到明王朝的熱情款待。1460年,永樂皇帝朱棣還將漢麗寶公主嫁給馬六甲第六代蘇丹曼蘇爾沙。馬六甲古城至今還保存著漢麗寶公主井和與鄭和密切相關的三寶山、三寶井和三寶廟等古蹟。

三寶山,亦稱中國山,位於馬六甲老城中心。這座山目測不過幾十米高,平緩的兩個山丘逶迤而下,綿延到路邊。早在1409年,鄭和第一次遠航時,曾在山上扎過大營;曼蘇爾沙蘇丹也曾在山上建過富麗堂皇的宮殿,供漢麗寶公主和她的500多名侍從居住。1641年,荷蘭人攻下馬六甲之後,將這裡改成了墓地。山上、山下的宮殿、營寨經過幾百年歷史的滌蕩,早已蹤跡全無。近代,有中國船商買下這座山,並劃定26畝地作為墓園。如今,這裡大約有1萬多座中國人的墳墓,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明代,此處也成了埋葬中國人最多的海外陵園。

三寶廟是座道教廟宇,面積不大,有三重院落。外院空空,只是在大門上懸著「寶山亭」三個大字。進第二道門,前面是一座三開間殿堂。三間分而不隔,供奉著三位民間大仙,平日香火不斷,燒香祈福的多為華人。

這座院落的精彩部分在二道門兩側的角落。左邊角落裡有一眼大井,直徑2米有餘,井蓋被緊緊封死,這就是著名的漢麗寶公主井。1677年,荷蘭人曾懷疑有人往井中投毒,封死了這口井。不過,如今的它靈氣猶在,當地人有什麼疑難,都會來到井邊許願;就這樣,公主井變成了馬六甲人的許願池。

廟的後院還有一口不大的井,是鄭和率人開鑿的。當年,鄭和率眾到達馬六甲時,正遇大旱,淡水匱乏,鄭和遂下令為當地開鑿水井,前後共打了7眼井。經過幾百年的滄桑,到20世紀初,這些井中僅有一眼保留下來,這眼井一直是當地民眾的主要飲用水源。「二戰」時,日軍在井裡投放了毒物,致使井水不能飲用。日軍敗退後,民眾為紀念鄭和,特地把這口井保護起來,以為紀念。

因與馬六甲淵源頗深,馬六甲蘇丹博物院裡專闢了「鄭和文物館」,館內保存著鄭和下西洋時攜帶的印章、錢幣等,還有一些史書典籍及圖片。館外則矗立著身著官服、腰佩寶劍的鄭和石像。與栩栩如生、高大威武的鄭和石像合影留念,是遊客們走出「鄭和文物館」後的首選活動。一位當地年輕人說,鄭和把中國和馬六甲連接起來,他已經是馬六甲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鄭和船隊帶給馬六甲的影響的確是深遠的。走在馬六甲老城,沿街兩邊望過去儘是雕梁畫棟的精美房屋,掛著紅燈籠的餐廳、貼著對聯的木門、處處可見的漢字店標……恍惚間仿佛回到了明代的江南。

來到馬六甲,最不能錯過的就是逛一逛雞場街,當地華裔稱之為文化街。行走在這裡,仿佛是到了另一個故鄉,繁華的雞場街全部由老式騎樓建築組成,滿眼的華語招牌,滿大街講著漢語的華人……要知道,這裡是華人在馬來半島最早的聚集區。在雞場街,你會看到很多華人會館,例如福建會館、海南會館等,它們中的很多已經有超過200年的歷史。

本以為這條街的得名會與賣雞、鬥雞有關,實際並非如此。據說其街名來自福建話的「街場街」,福建人用「街場」形容街道的熱鬧,而福建話「街場」與「雞場」同音,慢慢地就訛傳演變而成雞場街。

娘惹文化~~

馬六甲是鄭和船隊當年登島的地點,如今這裡生活著當年船員們的後代——峇峇和娘惹。當年,這些船員和隨之而來的福建、廣東一帶的明朝商人在馬六甲定居,與當地馬來人通婚,生下子女,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統稱為「峇峇娘惹」。峇峇與娘惹構成了馬來半島原住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身上體現了兩種文化的融合。

「峇峇娘惹」文化往往體現在飲食、家居以及用器上。色彩鮮豔的廟門、精雕細刻的黑木家具、長方形的木窗、華麗花紋的牆磚等,都散發著濃濃的中華才情和文明遺風。

娘惹服飾和馬六甲特色小吃——娘惹小金杯

峇峇娘惹們繼承了中國人勤勞的天性,一代代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同時也把馬來文化融入其中。不論是語言、飲食、服飾還是婚嫁儀式,都表現出兩種文化的融合。古城馬六甲的大半魅力也來自於獨特的娘惹文化。因為娘惹的存在,馬六甲變得親切,魅力四射。

娘惹服飾最能展示華人與馬來文化融合美感的精髓:娘惹服裝多為輕紗,在馬來傳統服裝的基礎上,改成西洋風格的低胸襯肩,再加上中國傳統的花邊修飾,盡顯精緻與奢華;服裝顏色不僅有中國傳統的大紅及粉紅,還有馬來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綠;服裝上點綴裝飾的圖案,則是中國傳統的花鳥魚蟲、龍鳳呈祥。

娘惹菜風味獨特,口味以甜、酸、辣為主,雖然口味較重,但是少味精,純靠香料的原味,煮出充滿熱帶風情口味的佳餚。娘惹美食的醬料由10種以上的香料調配而成,以南洋風味香料大量揉合,姜、紅辣椒、芥末、山姥葉等磨碎的植物根葉、酸甜果食等作為天然香料,不但健康更是滋味十足。結合華人與馬來人烹飪精髓的娘惹菜在不同的地方其風味也各異,馬六甲的較甜且椰漿較濃,檳城的則偏辣。但無論哪種口味,娘惹菜都深受大眾歡迎。在馬六甲嘗一嘗地道的娘惹菜對於遊客的馬六甲之旅是絕對值得的。在當地老年人心目中,做娘惹菜是給新媳婦打分的一條重要標準,也是待嫁娘惹的必修課。

相關焦點

  • 馬六甲:塵封在相冊裡的南洋古城
    馬六甲:塵封在相冊裡的南洋古城 2017年09月12日 16:58   來源:泉州晚報
  • 最好的時光剛剛開始【馬六甲古城】
    紅裙子在馬六甲河邊跳躍 以前只知道馬六甲海峽。原來,馬六甲竟是這樣一座斑駁琉璃的古城。
  • 馬六甲的世遺瑰寶:從「馬六甲紅」 到「萬國」建築
    馬六甲的世遺瑰寶:從「馬六甲紅」 到「萬國」建築   鼓浪嶼作為近代國際社區的典範,徵服了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評委。事實上,九年前,馬來西亞的古城馬六甲,也因為相似的原因入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荷蘭人、葡萄牙人、華人在此留下了風格迥異的建築,水上要道馬六甲河則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
  • 最美不過娘惹 慢拍馬六甲南洋古城
    圖/入墨視覺  文/丁丁 [alert type=white ]就像摩梭人以走婚習俗而知名,古城馬六甲的大半魅力也來自它獨特的娘惹文化。「娘惹」是華人與馬來人通婚後的混血兒的統稱,因為娘惹的存在,馬六甲變得親切,魅力四射。
  • 打卡馬六甲古城中的唐人街
    雞場街是馬六甲古城中的唐人街,建築老舊,遊人如織,但也乾淨。隨意在小巷子裡走走,觀察當地人生活場景就能記在心裡的一段別致光陰。街道很窄,路邊停著一整排的車,和國內不同的是無人收費無人看管,秩序卻很好。小巷子會有一些特色小店如咖啡店、首飾店、廟宇之類的,如果時間充裕一定要耐心好好走一走~隨意行走在馬六甲的大街小巷時的那份簡單與快樂,確實讓我很是陶醉。雞場街內除了各式餐廳,還有獨具特色的各式廟宇一條街。
  • 探訪旅遊業「復甦」中的古城馬六甲
    9月18日,在馬來西亞馬六甲聖保羅山,遊客望向馬六甲海峽。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馬來西亞古城馬六甲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憑藉其豐富的歷史和人文景觀,馬六甲每年吸引大量的國內外遊客,旅遊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馬來西亞政府從6月起全面放寬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允許民眾在國內旅遊,這給馬六甲的旅遊業帶來轉機。
  • 探訪旅遊業 「復甦」中的古城馬六甲
    9月18日,在馬來西亞馬六甲聖保羅山,遊客望向馬六甲海峽。 9月18日,遊客在馬來西亞馬六甲聖地牙哥古城門遺址遊覽。
  • 探訪旅遊業「復甦」中的古城馬六甲
    ‍9月18日,在馬來西亞馬六甲聖保羅山,遊客望向馬六甲海峽。馬來西亞古城馬六甲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憑藉其豐富的歷史和人文景觀,馬六甲每年吸引大量的國內外遊客,旅遊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馬來西亞政府從6月起全面放寬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允許民眾在國內旅遊,這給馬六甲的旅遊業帶來轉機。
  • 尋夢南洋記|逛吃逛吃才是馬六甲的靈魂,感受濃鬱的馬來風情
    Malacca | 馬來西亞 · 馬六甲| 馬六甲 · Negeri Melaka |你一定聽過它的名字,但是卻對它不太了解作為海上交通的要塞- / 住/東南亞的住宿價格水平基本和物價水平成正比人均100-200就能住到不錯的商務酒店想感受當地的特色氛圍的話可以選擇家庭民宿性價比也特別高,一晚不到兩百塊錢歷史悠久的古城星級酒店
  • 情迷馬來西亞吉隆坡馬六甲新山,玩轉不一樣的南洋風情
    馬來西亞是一個獨具熱帶風情的國家,豐富的物產,迷人的風景,南洋美食,多元的文化,讓人百去不厭,這一次,換個心情去太子城,馬六甲,新山,吉隆坡,開啟舒心度假的旅程。品嘗馬六甲美食,夜晚遊馬六甲河。the pines酒店的房間很棒,26樓的風景,可以看到美麗的馬六甲海峽,房間是一個套房,兩房一廳,還有兩個大陽臺,很適合一家人的旅行。夜幕降臨的天青色,看著蜿蜒的馬六甲河繞城流向大海,再次來到這座與中國有很多因緣的城市,也是一部南洋華人的風風雨雨歷史,一座城,一部縮影。
  •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馬六甲州的首府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於馬六甲海峽北岸,馬六甲河穿城而過。該城始建於1403年,曾是馬六甲王國的都城,1511年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641年為荷蘭佔據。1826年成為英國海峽殖民地一部分。
  • 馬六甲古城魅影
    馬六甲,一個美麗的名字。小城確實很美,是歷史的美、現代的美,更有一種在別處不曾體會到的悠閒之美。走在紅屋的面前,你會懷疑身處歐洲某個小鎮,時光已悠然流過幾百年,人卻渾然不覺。  古城魅影  行走馬六甲,就像行走在歷史的天空下。
  • 我在馬來西亞吃過椰漿飯,看過馬六甲古城,讓我留戀不舍
    在馬來西亞的這趟旅程中,我去看過馬六甲古城,馬六甲古城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最深的,馬六甲古城是馬來西亞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城,這裡多種多樣的文化是很吸引人的,聽當地人說每一年來馬六甲遊玩的外國遊客有很多。這裡多文化的融合是非常特別的,在這座小城裡面有著很多的移民,所以馬六甲的建築物風格是多種多樣的,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荷蘭風格的樓房,中國風格的寺廟,還有葡萄牙風格的村落,不同文化的衝擊,使得這個地方變得更加的多彩,所以你在這裡可以發現大多數的當地居民所講的語言也是很多的,包括飲食也是很多元化的。
  • 品味馬六甲
    2016年11月25日 11:13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錢 偉 編輯:陳麗婕 錢 偉周末,筆者和友人相約從吉隆坡出發,一路向南開車行駛約兩個小時,抵達了大名鼎鼎的古城馬六甲。
  • 中國藝術家馬六甲辦展 以作品勾勒馬來西亞風情
    黃禧燕 攝中新網馬六甲12月28日電 (記者 陳悅) 中國藝術家林春的「丰儀卒度—林春雕塑展」28日在馬六甲鄭和·朵雲軒(馬六甲)藝術館開幕。林春此次雕塑展有多幅作品以馬來西亞風情和中馬知名人物為主題。出席開幕式的馬六甲州行政議員劉志良表示,馬六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區,州內經典的城市雕塑卻寥寥無幾。
  • 行走馬六甲古城!
    說到馬六甲,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海峽,這個當然沒有錯。但馬六甲其實首先是馬來西亞的一座古城。在相當於我們明朝開國的15世紀初,馬六甲城作為馬六甲蘇丹王國的皇城,就在亞洲太平洋海岸邊誕生了。旁邊的海峽,自然就順手把城市的名字拿來戴在頭上,這就是馬六甲海峽的由來。
  • 古城尋味—馬六甲
    我飛到馬六甲的時候,這裡陽光燦爛,街上滿眼都是長裙花短褲、榴槤芒果冰。這裡就是歌詞中所說的熱帶地區,常年都是30多度的盛夏。馬六甲的古城很小,小到一天可以逛完,但它的歷史很悠久,曾經淪為葡萄牙殖民地,被荷蘭佔據過,受過英國的殖民統治,二戰時又受到日本的侵佔,歷經滄桑。
  • 攻略 | 告訴你一座不一樣的「馬六甲」古城!
    來這裡找旅行發騷友馬六甲始建於1403年,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馬六甲州的首府。
  • 小逛歷史古城馬六甲
    說起馬六甲,第一印象便是馬六甲海峽,搜尋腦海中關於更多它的信息,都只停留在歷史課本的殖民地這個範疇上。
  • 逛完馬六甲,我才真正了解這座歷史古城!
    小編說:說起馬六甲,第一印象便是馬六甲海峽,搜尋腦海中關於更多它的信息,都只停留在歷史課本的殖民地這個範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