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當中,消費早已超越投資和出口,成為經濟穩定增長的最強動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將「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作為2019年度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
3月23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在分論壇上,圍繞「建設強大國內市場」,與會嘉賓就當前制約市場發展諸因素、如何激發消費潛力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圖片來源:新華社
多渠道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
2018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38萬億元,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2%。自2014年以來,消費已經連續5年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在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看來,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穩定經濟預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而我國由於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率還不高,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仍有不少短板和弱項,像託幼、養老、教育、醫療、文化、旅遊等都蘊含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國內市場大,不僅在於存量,更在於增量。中國擁有近14億人口,儲蓄率高,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他說。
隨著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如5G通信、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低碳智慧社區、新能源應用等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將帶動新一輪的消費升級,創造出新的巨大市場需求。
談及如何建設強大的國內市場,南存輝認為,首先要瞄準需求痛點,以創新引領消費升級。當前消費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對產品和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要抓住供給結構難以滿足居民日益升級的消費需要這一突出矛盾,順應消費升級的大趨勢,瞄準需求痛點,多渠道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來滿足高質量消費大市場的需求。
「創新是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的抓手,作為企業,一定要按照市場需求導向,整合應用新技術,推出數位化的、智能化的高科技產品和服務,來不斷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給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從而擴大市場的邊界。」
其次,要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創新投資合作模式。要聚焦關鍵領域,加大農業農村水利、生態環境、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和養老、家政、健康服務等民生領域補短版的投資力度。
另外,還要破除機制體制的障礙,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要用新辦法管理新業態,以包容、審慎原則來對待新市場、新模式,要根據競爭中立原則,對所有經濟主體實行國民待遇,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南存輝表示,「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等重大戰略的推進,將進一步創造新的投資發展機會,助力形成更加強大、巨大的國內市場,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市場空間廣闊、機會多多、大有可為。」
銀髮市場帶來大量服務需求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我國針對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大投資、促進消費,出臺了保就業、促增收、減稅費等一系列利好政策,還將不斷提高養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解決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讓消費者願消費、敢消費、能消費。
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鄭之傑認為,中國的消費市場能不能升級換代,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而養老問題其實也包含在這裡面。
他提到,我們在實踐當中也確實遇到了這個問題,比如關於醫養問題,就是養老和醫療必須結合起來,一定要把醫療保障這一塊溝通、連通。
「中國現在也進入到老年化的社會,社會保障體系是否健全,對於整個中國社會預期的影響很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說,中國政府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對社會保障持續加大力度。「一方面,我們在社會保障方面進行了比較大的全覆蓋,可能保障水平不一定十分高,但是包括城市居民、農村人口以及一些沒有工作的群體,都納入到了我們的社保體系。」
隨著老年化的來臨,社保方面還面臨著很大的改革。比如說伴隨著城市化進程,我們的社保系統現在是按地區進行保障,未來能不能提升到全國統籌的水平,這對於城鎮化、對於提高養老水平都有很大的幫助。
另一方面,中國的消費還處在一個變化的過程中,中國老年群體的消費相當活躍,這跟其他的國家不太一樣。我們現在的社保水平正逐步提高,而老年社會又是一個相對比較年輕的老年社會,即60~70歲的低齡老人還比較多,而且這部分人群基本上有比較好的養老保障。所以中國現在正在崛起一個非常重大的市場,就是銀髮市場。
王微認為,銀髮市場現在的需求相當旺盛,健康的老年人不但對消費品有新的需求,而且對大量的服務,包括養老、娛樂、旅遊的服務需求非常旺盛。「所以在中國老年化開啟的過程中,恰恰是一個新的市場形成的過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消費增長點。」
王微說,「我們既要關注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改革和完善,也要從市場發展的角度對這種新的市場給予更高關注,來為老年人以及整個社會群體提供一個好的預期、一個好的市場前景,同時也是一個更有質量的消費前景。」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