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見證改革開放40年來江西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突出展現江西各地的發展成果,江西日報社新媒體部運用融媒體載體,推出「會動的江西日報——圖說江西40年」策劃。該策劃在江西日報紙質版面、江西日報官方微信、法人微博、江西日報手機網、虹視頻等多種媒介推出,全方位展現江西各地40年的發展變遷。打開QQ「掃一掃」今日新貌,帶你一秒穿越40年。
今天,我們推介的城市為——鷹潭市。
《江西日報》2018年11月6日C1版
「新媒視野」欄目
點擊查看演示視頻
↓↓↓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鷹潭,
一個只有3560平方公裡的
江南小城,
卻「東連江浙,南控甌閩,扼鄱水之咽喉,阻信江之門戶」。
1985年2月14日,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
路過鐵路鷹潭站時指出:
「鷹潭有發展前途,是個好口子!」
40年來,
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
歷經撤鎮設市、
再到升格為省轄市的恢宏歷程,
鷹潭市這個「好口子」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銅產業集聚發展,
道文化韻味悠揚,
智慧改變了城市生活,
創新引領著全新未來……
這凝聚了百萬鷹潭人民
「小市大為」銳意進取的創造,
更書寫下了這座江南小城向
「世界銅都、中華道都、智慧新城」
進發的一幕幕精彩!
01
鷹潭地名由來
鷹潭是一座山水相依、生態環境優越的山水城市,因城中龍頭山下有一深潭,「急流漩其中、雄鷹舞其上」而得名,是全國唯一一座以「鷹」命名的城市。
02
鷹潭歷史沿革
秦時屬九江郡;
西漢至唐代一直由余汗縣(今餘干縣)管轄(中間曾一度劃入晉興縣管轄),唐代稱鷹潭坊;
唐永泰元年(765年)置貴溪縣,鷹潭劃為貴溪縣轄地;
明萬曆初在鷹潭設巡檢司,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鷹潭設司,同治三年(1864年)改設鷹潭鎮,直至1956年;
1957年1月升格為上饒地區直轄縣級鎮;
1958年4月又降格為貴溪轄縣級鎮;
1960年7月再次升格為上饒地區縣級鎮;
1979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上饒地區所轄的縣級鷹潭市;
198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省轄市,原縣級鷹潭市區域改為市轄月湖區,同時轄貴溪縣(1996年撤縣設市)、餘江縣。
三組照片,帶你感受鷹潭之變
東湖之變
改革開放之初,鷹潭東湖還只是一個魚塘。村民在此養魚,周邊坑坑窪窪、雜草叢生。(攝影/楊一遲)
進入21世紀,鷹潭東湖開始大規模整治,周邊違章建築陸續被拆除,政府高標準、高起點規劃設計東湖景觀帶,音樂噴泉、道教廣場等一個個富有時代氣息的主題景觀陸續建成。入夜,彩燈齊放,絢麗繽紛。如今的東湖四周景色宜人,已成為鷹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攝影/許志平)
濱江之變
鷹潭市月湖區濱江區域,信江的漁民結伴據水而居,直到2005年還有近1000戶居民。他們的房屋雜亂無章,各種市政設施幾乎沒有,是典型的棚戶區。經過「棚改」後,到2008年,濱江區域的居民全部異地安置,分到了新房。(攝影/許志平)
如今的濱江公園已是集文化、活動、休閒、觀光、旅遊為一體,頗具現代風格的濱江景觀帶。(攝影/許志平)
橋之變
改革開放之初,鷹潭市區沒有一座跨越信江的大橋,人們靠一座簡易的浮橋過河,汽車則依靠輪渡,交通十分不便。(攝影/楊一遲)
攝影/許志平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鷹潭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信江兩岸面貌煥煥然一新,鷹潭市區已建成鷹潭大橋、鷹東大橋、龍虎山大橋、信江大橋、鷹西大橋以及浮橋6座跨江大橋,極大改善了信江兩岸的交通。(攝影/許志平)
鷹潭寧,
你是否還能想起
鷹潭以前的模樣?
一張老照片是一段記憶,
總有那麼幾張老照片,
讓你每每看到,
都仿佛回到了
屬於你的那個時代
……
市中心廣場
交通路
鷹潭公園、信江河與碼頭
鷹潭的地標與火車站
春運
夏埠老碼頭
鷹潭眼鏡市場
城裡老裁縫
理髮店
買年畫,鷹潭過年的民俗,年味十足。
辦喜事,喬遷新居,大紅石頭蓋的房子,看起來就很喜慶。
交通路中心廣場當年「漾會」盛況
老的林蔭東路,現在的濱江公園老碼頭附近
……
在這些照片裡,
是不是有你
滿滿的青春回憶?
如今的鷹潭,
又是一番新的模樣。
↓↓
鷹潭· 信江大橋
▼
鷹潭 ·農村稻田
▼
鷹潭 · 格桑花
▼
鷹潭· 白鶴湖
▼
鷹潭 · 信江日出
▼
鷹潭·樟坪畲族鄉
▼
鷹潭·上清宮
▼
鷹潭·龍虎山
▼
……
記憶中的舊鷹潭,
正漸漸消失;
新的鷹潭,
正慢慢揭開面紗……
近些年來,
鷹潭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令人陶醉。
交通路的繁華,
讓人感受她的活力;
東湖廣場的英姿,
讓人感受她的魅力;
城市美麗,
百姓安居,
正如人們的期待一樣,
鷹潭正愈加風華正茂,
令人神往!
本報綜合
策劃:吳志剛、邱玥
執行策劃:張雪、謝翌春
編輯:鍾珊珊
操作演示視頻:塗星星
美編:胡嘉慧
技術: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