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菲爾鐵塔是巴黎的標誌之一,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它和紐約的帝國大廈、東京的電視塔同被譽為西方三大著名建築。 艾菲爾鐵塔的設計者是法國建築師居斯塔夫·艾菲爾。
早年他以旱橋專家而聞名。他一生中傑作累累,遍布世界,但使他名揚四海的還是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鐵塔。用他自己的話說:艾菲爾鐵塔"把我淹沒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
如果說,巴黎聖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徵,那麼,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 )就是現代巴黎的標誌。 1889年適逢法國大革命100周年紀念,法國政府決定隆重慶祝,在巴黎舉行一次規模空前的世界博覽會,以展示工業技術和文化方面的成就,並建造一座象徵法國革命和巴黎的紀念碑。
籌委會本來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體、園林和廟堂的紀念性群體,但在700多件應徵方案裡,選中了橋梁工程師居斯塔·艾菲爾的設計:一座象徵機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見的巨塔。[1]
法國人說,艾菲爾鐵塔是"首都的瞭望臺",事實的確如此。它設有上、中、下三個瞭望臺,可同時容納上萬人,三個瞭望臺各有不同的視野,也帶來不同的情趣。
一個世紀以來,每年大約有300萬人登臨塔頂,俯瞰巴黎市容,嘆為觀止。 最高層瞭望臺離地面274米,若沿1652級階梯而上,差不多要一個小時,當然也可採電梯登高。這裡最宜遠望,它會使人們產生這樣一種感覺:嘈雜的巴黎忽然靜了下來,變成一副巨大的地圖,條條大道條條小巷劃出無數根寬窄不同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