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民/環球時報
2016-04-20 13:14 來源:澎湃新聞
環球時報4月20日消息,香港3個旅遊業工會發表業內調查結果,形容內地訪港旅遊團數量持續「斷崖式下跌」,預計五一小長假訪港團數將比往年下跌至少一半,直言旅遊業已進入寒冬期。部分領隊和導遊每兩個月才能帶領一個旅行團,需要做保安等散工方能維持生計。香港《文匯報》4月19日感慨說,香港弄到今日的地步,一眾反對派卻似乎對眼前困境視若無睹,依然「義無反顧」地沉醉在政治鬥爭中。
2015年7月20日,中國香港,香港尖沙咀,曾經人頭攢動的奢侈品店如今門可羅雀,客流量明顯減少。 東方IC 資料圖香港工聯會下屬的香港旅遊業僱員總會、香港專業導遊總工會和香港外遊領隊協會,在本月初訪問473名會員,包括領隊、導遊及旅行社票務員,了解他們對行業前景的看法。據香港《東方日報》4月19日報導,結果顯示,82%的受訪者表示近期帶團數目比去年同期減少,85%的人預計今年收入比去年下降,近九成受訪者對未來一年香港旅遊業前景感到「憂慮」和「非常憂慮」。香港旅遊業僱員總會總幹事林志挺稱,近月訪港的內地旅行團出現「斷崖式下跌」,從去年底每月的9300多個團,「跳樓式」跌至今年1月的3000多團,「雖然東南亞旅客有所增長,但東南亞市場升十幾個百分點,都趕不上內地客跌零點幾個百分點」。香港專業導遊總工會主席餘莉華補充說,去年1月有11575個旅遊團訪港,今年1月則銳減至3729個團,按年暴跌59%;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整體訪港旅行團共11600個,即平均每天僅約100多個團,以香港有6000個持證導遊計算,「60人爭一個團帶」。她對即將來臨的五一假期感到悲觀,稱以往4月旅行社已忙於四處找酒店加房,但今年報團情況至今仍很平淡,「如果有(去年同期的)10%已經偷笑了」。
2015年10月7日,中國香港,國慶長假最後一天,相對以往「黃金周」期間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火熱場面,明顯可見遊客稀少,商鋪冷清。 東方IC 資料圖對內地旅遊團減少感受最為明顯的,就是導遊和領隊了。據香港《大公報》4月19日報導,全港現有大約6000名持證導遊,大部分處於無工開或開工不足的情況,五一小長假仍然會有不少人無工開。身兼香港旅行社東主協會副主席的金港環球董事總經理袁徐江稱,該社去年五一平均每天可接待十幾個團,但看今年形勢,若能每日有四五個團已經算很好了。他透露,旅遊大巴司機、導遊等前線從業人員,受接待旅行團數量不足影響收入銳減,不少人已另覓出路,估計全港現僅有三四成的前線導遊「有工開」。有兼職導遊說,他2006年起任兼職導遊,2012年每個月平均能接10至15個旅行團,高峰時月收入2萬多港元,但近期訪港旅行團大減,連帶影響他的帶團數目,今年3月只有3團,4月至今只有4個團,跌幅超過50%。導遊張樂自去年起平均每月只能帶一個旅行團,「我唯有做臨記(群眾演員)及保安方能維生」。香港旅遊促進會執行董事崔定邦還透露,自去年秋季至今,已處理200多名領隊及導遊的求助,他們中有的轉做保安,有的幹起了保險經紀及售貨員,有的甚至3個月沒有工作,被迫要申請綜援(香港社會救濟)照顧家庭。除導遊外,部分專門接待旅行團的餐廳、商店也已相繼倒閉。
面對香港旅遊業的「慘狀」,反對派仍「不依不饒」。《東方日報》4月19日透露,泛民團體正醞釀五一期間展開新一輪反水貨行動。香港專業導遊總工會主席餘莉華直言,香港一小撮人士的極端暴力等負面因素,導致香港形象及聲譽大受影響。業界希望港府推出緩解措施,包括豁免導遊、領隊續證費用及資助從業人員進修,同時增加旅遊景點、確保高鐵和港珠澳大橋儘快落成通車,希望立法會不要以「拉布」影響有關工程的進度。香港旅遊業僱員總會總幹事林志挺說,環視全球,旅遊城市的主要客源均是來自鄰近地區,香港怎可能不依靠內地市場?
香港媒體注意到,中國社科院4月18日發布的《旅遊綠皮書》談到,近年來香港「佔中」及「反水貨客」示威等一系列不友好事件爆發,使香港旅遊發展環境受到挑戰,損害「好客香港」的旅遊形象。2015年內地客赴日遊火爆,日本逐漸取代香港成為內地客出境旅遊的首選地,這「一熱一冷」的格局,「是遊客用腳投票的結果」。香港《文匯報》4月19日稱,世界在變,香港旅遊發展不能再停留在以前成功的模式、活在「購物天堂」及「美食天堂」的美譽下;當然人的素質也十分重要,「假如我們不能友善待客,反令旅客的開心假期變成受氣之旅,我們還能憑什麼說服旅客來港旅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內地團斷崖式下跌,香港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