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發明以前,中國人在新年、節日慶典的時候怎麼放鞭炮和煙花?

2020-12-18 騰飛說史

火藥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出現於公元7世紀的唐朝,火藥是煉丹家為煉製長生不老的丹藥而發明的副產品,火藥的發明使得人類的戰爭進入到冷兵器與熱兵器混用的時代,當然,也產生了兩個副產品,那就是鞭炮和煙花。

現代戰爭使用的武器

最早的鞭炮和煙花出現於北宋時期,《東京夢華錄》一書中記載:「忽作一聲如霹靂,謂之爆仗。」又記載道:「有爆仗響,又復煙火。出散處,以青幕圍繞。」《東京夢華錄》所記之事,基本上都發生於宋徽宗時期,說明,在北宋時期,中國就有了鞭炮和煙花。

明代宮廷在正月十五放爆竹

可是問題來了,在火藥發明以前,中國人在新年、節日慶典之時,怎麼放鞭炮和煙花的呢?

鞭炮又名「爆竹」、爆竿」和「炮仗」,這些稱謂,皆說明鞭炮與竹子有關,其實,在火藥發明以前,人們是用燃燒竹節的方式來製造響聲的,由於竹子的腔內是空心的,因此竹節放在火堆裡加熱以後,竹腔內的空氣受熱會膨脹,導致竹子爆裂,從而發出霹靂聲,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人過新年的時候,就開始放爆竹了,如《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初一,雞鳴以後,人們在庭院前放爆竹,放爆竹的目的是驅趕「野鬼」。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其實不是因為發明了火藥,才有了鞭炮,爆竹是鞭炮直接的起源,火藥發明以後,只不過是爆竹的燃燒方式發生了改變而已。

北宋兵書《武經總要》裡記載的火藥

從史料的記載來看,其實,火藥作為武器的時間要比其作為鞭炮的時間早,人類發明的許多高科技產品,都是最先應用於軍事領域,然後再應用到民用領域,例如,在當今世界上,美國的軍事科技肯定遙遙領先於民用科技,在公元904年的時候,中國人就把火藥應用於戰爭了,唐朝末年是藩鎮割據的時代,楊行密的部將鄭璠圍攻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時使用了「飛火」,這是火藥應用戰爭的最早記錄。

明代神機營的火槍

中國最早發明了火藥,也是最早把火藥應用於軍事領域的,明朝還發明了神火飛鴉,這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轟炸機」,神火飛鴉依靠火箭驅動,最遠可飛行三百步,落地以後,神火飛鴉內部的裝填的炸藥會爆炸,三百步多遠呢?明代的一步為五尺,一尺約為三十釐米,三百步約為四百五十米。

明代的神火飛鴉

後來,火器之所以會落後於西方,主要是因為忽視了對火器技術的改進。

那麼,在火藥發明以前,又如何放煙花呢?

17世紀歐洲的火槍

煙花是用火藥和金屬粉末製造而成的,鞭炮能夠發出響聲,放出火光和煙霧,但是火光在一剎那就結束了,無法製造五顏六色的光線,也無法持續發光,煙花之所以能持續發光並製造五顏六色的光線,主要是因為加入了一些發光劑和發色劑,鎂和鋁的粉末在氧化以後,會持續發光,而一些含有金屬離子的化合物在被燃燒以後,會發出五顏六色的光芒,比如,含有銅離子的化合物可以釋放藍綠色的光線,鐵離子則可以製造金黃色的光線,鉛離子可以製造藍顏色的光線。

煙花也是在北宋時期出現的,到了南宋時期,宮廷經常在節日慶典的時候,燃放煙火,那個時候沒有電燈,煙火照亮了夜空,使得人們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在沒有火藥以前,燃放煙火,其實還是靠金屬,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打鐵花,打鐵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冶煉鋼鐵的時候,會產生溢射的火光,於是,中國古代的人們在長期的冶鐵過程中,受到啟發,發明了打鐵花,用鐵花來製造絢麗的光彩,不過,鐵花的顏色一般是金黃色,而煙花可以製造五顏六色的光線。

火藥的兩個副產品就是鞭炮和煙花,在後來的歷史時期,鞭炮和煙花也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在現在的歐美國家,人們在重大的慶典上也會燃放煙花。

相關焦點

  • ...爆竹聲中一歲除火藥被發明前人們怎麼放爆竹?螞蟻莊園12月12日...
    「古詩有雲爆竹聲中一聲歲除火藥被發明前人們怎麼放爆竹」,這是最新的莊園小課堂的問題,雖然難度不大但是也讓很多用戶都不知道哪一個是正確答案 ,所以小編要給大家帶來的就是最新的答案以及答案解析。螞蟻莊園12月12日今日答案今天的問題是:古詩有雲爆竹聲中一歲除火藥被發明前人們怎麼放爆竹?
  • 古詩有雲爆竹聲中一歲除火藥被發明前人們怎麼放爆竹 螞蟻莊園12月...
    原標題:古詩有雲爆竹聲中一歲除火藥被發明前人們怎麼放爆竹 螞蟻莊園12月13日答案     螞蟻莊園12月13日有哪些問題和答案?     古詩有雲爆竹聲中一歲除火藥被發明前人們怎麼放爆竹?
  • 迎新年為什麼要放鞭炮?原來與一個叫做「山魈」的惡鬼有關
    今天是大年三十,今晚就是除夕夜了,上半夜是守歲,下半夜是迎新年,也就是辭舊迎新。春節應該是從除夕夜的零點開始,到了這一時刻人們開始迎新年,每當此時如雷鳴般的鞭炮一齊轟響,此起彼伏,熱熱鬧鬧,給黑色的天幕增加了生機。
  • 春節該不該放鞭炮?中國的鞭炮,竟有這麼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說
    春節,給我們從農村出來人的印象,就是團圓飯和鞭炮聲了。聲聲鞭炮,裡面珍藏著我們童年的記憶和歡樂!可如今,城市裡已經開始禁放鞭炮了,而該不該放鞭炮,也成為人們爭議的話題。2017年12月,北京市規定2018年春節,北京市五環內將完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五環外區域將由各區人民政府自行確定禁止或者限制燃放區。
  • 給大家普及一下新年中的「爆竹」「鞭炮」「炮仗」
    人們很早就起來放鞭炮,相傳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說是古時深山裡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後,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後用紙制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代,人們已不相信什麼"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放鞭炮,藉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 中國人過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大的一個傳統節日。一元復始,萬向更新,是辭舊歲迎新春的節日,也稱過年。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山裡,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每至年末歲首(那時候還沒有發明鞭炮)人們就在家門口用毛竹放在柴火中燒,待溫度及氣壓到極限時,毛竹便爆破並發出巨響,達到恐嚇「年」的目的。還想出了貼對聯、貼門神、掛紅燈,院子裡燒旺火等辦法。從此以後,過春節放爆竹的習俗便傳承了下來。放爆竹還有著辭舊迎新之說,寓意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嚮往。當然,隨著火藥的發明,現在人們過年不再鮮燒竹竿,都改成放煙花和鞭炮了。
  • 春節裡都是初幾燃放鞭炮,網友:以前是初幾都讓放,現在得忍著
    春節放鞭炮是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一個悠久的傳統,只有在噼噼叭叭的鞭炮聲中我們才感覺春節得到來和濃濃的年味。我們春節放鞭炮一般都是集中在哪幾天呢?大部分地區的習俗都是在除夕、初一、初五、元宵節這幾天。除夕是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我們要放炮慶祝,祈福祭祀;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我們放鞭炮是驅趕邪惡,迎接新年,給新的一年帶來慢慢的祝福和期盼,希望好的夢想會實現;初五一般是年送「年神」,元宵節是春節最後一個放鞭炮的日子,我們慶祝節日鬧元宵,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而過年也是小孩子們過年最期盼的。春節是放鞭炮是有講究的,燃放的鞭炮越長越好,預示著來年好運更長久。
  • 火藥被發明前人們怎麼放爆竹?用火燒柱子還是敲空心柱子
    螞蟻莊園火藥被發明前人們怎麼放爆竹?每位用戶每天都可以在螞蟻莊園回答一道問題 ,這裡的問題通常都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回答對了之後不僅能領取飼料,還能豐富自我,學習到很多知識,這道題也有很多人不是很清楚,不知道答案的就可以參考下面小編帶來的攻略哦。
  • 過年為什麼都要放鞭炮?原來春節放鞭炮是這麼來的
    在中國傳統的節日中,最為重要、最為隆重的節日當屬春節了。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自古以來就頗受廣大中華兒女們的重視。在古代,春節作為一個合家團圓的日子,無論你身在何方,到了春節也一定會回家過年的;大年三十的時候,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這一天也都是要放鞭炮的,即使是現在,一些傳統的春節習俗基本都保留了下來,如今人們一般也都會回家與親人一起過年,在大年三十這天都會放一些鞭炮。
  • 像手榴彈一樣的鞭炮不放為好!
    春節放鞭炮,是一個很古老的民俗,它本身蘊涵了中國人在每年辭舊迎新之際,驅魔祛邪,求福迎吉的強固心理,也契合了國人過年追求熱鬧的心情,因此,屬於一種具有巨大需求的民俗習慣。但是,這種習俗產生之初,僅僅是放爆竹,沒有什麼火藥,大家聽個動靜不大的響聲而已,後來有了火藥,但由於製作技術粗糙,而且人們的購買力有限,動靜也不是很大。
  • 古代人們怎麼放爆竹 古代怎麼放爆竹螞蟻莊園[多圖]
    古代人們怎麼放爆竹?大家都知道現在過年都會放爆竹,那是因為有了火藥,但是在古代,火藥還沒發明之前,人們還會放爆竹嗎,答案是會的,但是古代的人們放的爆竹與現代的不一樣,那麼古代究竟是怎麼放爆竹的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答案。古代人們怎麼放爆竹:
  • 春節放鞭炮什麼時候放好,有啥講究?幾點放炮最合適?
    在農村過年,噼裡啪啦搞得熱火朝天是最好的,這樣就顯得熱鬧,但是因為鞭炮煙花對環境的影響還是蠻大的,現在大年三十過後,第二天基本上是霧茫茫一片,所以近年來開始有些管制了,但村裡的話還是會有放的,只是有減少。
  • 螞蟻莊園2020年12月12日 火藥被發明前,人們怎麼放「爆竹」?
    放爆竹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人們在過年,或者喜慶節日的時候,喜歡放爆竹。古詩有雲「爆竹聲中一歲除」,火藥被發明前,人們怎麼放「爆竹」?這些都是螞蟻莊園2020年12月12日的題目,那麼你們知道答案是什麼嗎?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螞蟻莊園小課堂12.12最新答案匯總吧。
  • 中國人為何過年愛放鞭炮?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放鞭炮?僅僅是為了祭祀、狂歡、營造過年氣氛嗎?宋玉梅指出,在中國人看來,只有歡慶春節才算真正「除舊迎新」,人們積聚了一年的怨憤、不滿、晦氣,都希望能在這幾天通過一個實物得以釋放。
  • 原來燃放煙花爆竹並不是為了節日氣氛,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讚嘆
    以後火藥出現,人們將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漢族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關於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捲紙為之。稱曰"爆竹"。明清時變成了漢族民間的娛樂活動之一。人們為了年獸,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聲使其遠遁的辦法。這裡所說的動物,名叫"山臊"。
  • 日本的煙花工廠竟也會出事故!煙花的發明地到底是湖南還是江西?
    一向在製造業非常重視流程和安全控制的日本企業,沒想到仍然會出現這樣的疏失,實在讓人唏噓。 我們在慶祝一些節日時,經常會燃放煙花爆竹來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在一些重大的慶典上,還會有大型的焰火表演!現今全世界人民都在用這種美麗的東西來點綴單調的夜空,製造一片美麗的「焰火海洋」。
  • 近年來,有些農村過年時不讓放鞭炮了,那用什麼代替鞭炮比較好?
    農村過年燃放鞭炮來慶祝新年的到來,也增加了新年的歡樂氣氛,更增添了一些團圓的氣氛,有炮竹聲祝福著新年有個新氣象。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而且農村比較的分散,因此絕大部分農村沒有被禁止燃放鞭炮。過年燃放鞭炮可以說是幾千年來的習俗,這一點可以從王安石的一首《元日》中感受到。
  • 燃放鞭炮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原來古人是這麼放鞭炮的,漲知識!
    那麼一定會有人好奇,我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燃放煙花爆竹的呢?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存在「爆祭」行為了,然而這種行為與現在意義上的燃放鞭炮有很大不同之處,先秦時期人們往往是運用燃燒木材所發出的聲響,以此來「敬神驅邪」的一種宗教行為,這一點在《周禮·春官》當中便有所記載,說是「爆祭」,其實並沒有爆意,只不過是木材燃燒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響之意,以此聲音驅除邪障。這便是先秦時期較為流行的一種用火祭祀和祈福的方式。
  • 中國最沒有節日氛圍的節日,沒有煙花,沒有春聯,國人:不如取消
    90後旅行,只為遇見:中國最沒有節日氣氛的節日,沒有煙花,沒有春聯,國人:不如取消春節是中國人傳統的節日,從上古時期,就流傳下來至今。而且,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百姓都會喜氣洋洋,穿新衣、一家人不管是分散在何方,都聚集在一起。它的存在,可以說是由來已久了,對我們來說,能夠讓我們枯燥的生活,添加許多樂趣。春節有很多的習俗,被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守年歲,其實簡單來說就是熬夜熬到晚上12點,這樣辭去舊年迎接新年。而且,在這一天,即使生活貧苦的人,都會穿上新衣,喜笑顏開的,迎接新年的到來。
  • 大家對於春節不能放鞭炮怎麼看?說不能放鞭炮的專家大家怎麼看?
    我支持重拾傳統,春節放鞭炮慶祝。說不能放鞭炮的專家美其名曰是為了保護環境,減少大氣汙染,實際上重大節日放鞭炮慶祝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和習慣,圖的就是個熱鬧和喜慶,又能造成多大的汙染呢,怎麼能說禁止就禁止,一刀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