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咱寫了一篇有關大魚的「冷知識」,相信有不少釣友已經看了。為什麼要專門針對釣大魚寫些文章呢?主要是現在天氣變暖了,別說大鯽大鯉了,南方地區現在應該都可以釣「青草鰱鱅」這四大家魚了,分享些經驗技巧也是應景之舉。
而下面咱們聊的依然和釣大魚有關,就如標題所示:失手繩的正確使用方法。失手繩有多種規格,比較常見的為三米、五米以及十米,再長的還有二十米的(有吧友說還用過三十米的,這個就有些許誇張了)。
有些釣友可能覺得這玩意兒有什麼不會用的?不就是為了防止丟竿麼?而在實際垂釣當中他們也確實是這麼用的,只有在離開釣位去「方便」的時候,才會想到失手繩。而實際上,失手繩的作用遠不止於此,真正在對抗大魚時,失手繩可以發揮巨大作用。具體如何使用,我們這就來好好聊聊。
當大魚咬鉤並開始掙扎時,就應當讓失手繩處於「待命」狀態,當感覺力道不對或者感覺有拔河的趨勢,應當立馬主動將釣竿投入水中。因為是主動放竿,可以控制好釣竿入水的角度和力度,確保是竿尖入水後「順勢」被大魚拉走。這樣避免了釣竿落水時造成衝擊和聲響,進而避免對大魚造成更深的刺激。
當用失手繩進行控竿時,要注意不要施加太大的力。一般失手繩都有較好的彈性,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一點,和大魚進行周旋。一般大魚在衝出一段距離後,感覺不到傷口太過刺痛時,其速度和力道都會降低,此時可嘗試往回施力,反覆幾次後即可把大魚遛回。
不過,如果是在水域情況比較複雜的釣場垂釣,需要注意水下的暗石和水草。如果釣竿觸碰到水底,竿尖極有可能斷裂,不但跑了魚,回來還得重新配節;如果讓魚竄到水草茂盛區,則有可能會纏繞釣線,再想拉出來就難了。所以,當發現大魚有此類明顯的目的性運動時,可適當加大回繩力度。
最後要注意的是,在垂釣之前就要儘量保持釣位整潔,搏魚過程中也要儘量避免碰撞,千萬不要出現刮碰等情況,不管是對釣具還是對釣手,都有可能造成傷害。
失手繩可以說是與大魚相搏的「最後一道防線」,萬一失手極有可能「賠了釣具又折魚」。當然,也希望釣友們能夠更好的掌握遛魚技巧,儘量不給失手繩用武之地,畢竟按部就班的遛好魚才是將大魚入護的最佳選擇。
希望以上內容能給大家一些啟發和幫助,如果有什麼需要補充和分享,敬請留言評論(喜歡抬槓的就歇歇吧)。另外,後續打算繼續寫幾篇關於釣大魚、遛大魚的,有興趣的釣友可以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