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的損耗管理業務流程

2020-12-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對於生鮮電商來說,損耗管理業務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它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成本。本文作者將從六個方面,對損耗管理業務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之前基於企業架四大架構中的業務架構,運用IBM的CBM能力模型對生鮮電商企業通用業務(一級業務能力)依次簡單闡述。

本文主要介紹生鮮電商及傳統批發和食材配送都關注的生死節點——多層級損耗管理業務,總共6個層級的損耗管理。這塊業務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批發還是零售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對於生鮮電商,以下簡稱平臺。

先解釋下,什麼是生鮮損耗,行內讀者,可忽略此段。

通俗的解釋就是:假定你是消費者,你需要買1斤荔枝,那麼生鮮電商則需要採購1.1斤荔枝,從採購端一直到深加工和包裝,最後送到你手裡,這個重量差額0.1斤就是損耗。要是你的1斤荔枝,生鮮電商的原料需要1.5斤荔枝,那他們肯定得虧死。生鮮的一般損耗是10-20%,假如通過標準化將損耗有效降低,那就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實現營收平衡,甚至盈利了。損耗管理就是盡最大可能將損耗降到最低,當然每個品類損耗是不同的。

生鮮電商的損耗管理是強依賴於整個採銷供應鏈流程的,所以為了更好地理解我要闡述的6類損耗,作者將生鮮電商採銷供應鏈流程做了如下細化。

具體的解釋就不一一解釋了,只說一下:這邊起點狀態給了五類,是因為生鮮電商初期農產品是就近一批市場採購。但是一旦規模上去後就會是原產地採購和銷售地批發市場採購結合的模式,甚至是自有農場自有品牌生產,其中銷地批發市場一般是配菜或者緊急採購的地位。

圖1 在詳細生鮮採銷供應鏈中的損耗

一、收穫損耗

收穫損耗一般只針對自有農場的生鮮電商,這個應用場景不算通用,所以作者將其標記為0。

一般農產品收穫前,會預估有多大產量,並對於銷售預計和市場行情,對於不足量的農產品品類進行外部採購處理。但是因為生鮮的特殊性,收穫工人的操作收穫過程中會產生損失,在原材料在農場倉儲期間也會造成損失。而這部分的經濟價值則是屬於平臺的,量不大但是對於處在營收平衡的企業卻非常重要。

如何讓收穫過程的損耗少一些,只能通過考核解決,且是正向考核,做得不好不予減分,做得好予以加分。

二、採購損耗

採購損耗,如圖2所示,當平臺需要400kg原材料時,一般會向農民採購420kg,而農民的420kg也是經過水洗處理或者加了初包裝的,實際農產品小於420kg。

當然運輸過程中也會造成損耗,比如跌宕之後,次品增加。要是此時剔除次品後,重量小於400kg了,那就是採購在做採購品控時不到位,一般這部分損失會有採購承擔。

當入庫稱重時,重量小於400kg則是採購損耗。這個時候就需要想辦法去彌補,比如讓採購員承擔責任,或者按下圖的方式,首先將損耗計算在內,這部分成本轉嫁給農民。

當入庫稱重時,重量大於400kg,那就萬事大吉,只需要降低加工損耗。

圖2採購損耗

三、加工損耗

加工損耗是重點,以果蔬為例,一般原材料到加工半成品之間的損耗為5%-20%不等,如圖3中作者給出的第一個加工損耗是10%。加工損耗可能有兩個部分組成,如下圖3。一個是原材料到半成品的加工;另一個則是半成品拆箱分揀為最小可銷售單位後,存在再加工的可能。

圖3中第一類損耗,屬於重中之重。平臺首先需要在採購階段,嚴格進行品控,以減少該階段入庫後不合格品原材料的比例。其次需要制定每個農產品的精細化加工工序準則,便於每條生產線的開展,並將損耗管理與初加工操作工人的工頭績效工資掛鈎,用工頭約束工人,對加工過程指派專人監管。還需要結合物聯網技術實現信息化層面的損耗統計,對廢料進行有效稱重。

圖3中第二類損耗,主要是將運輸過程產生的次品篩選出來,並對如蔬菜腐爛的葉子進行處理等。並不是所有的農產品都會有這個環節的損耗,或者這個環節的損耗對盈利能力的影響可以忽略。當平臺這個環節的損耗較大時,可能的原因是最小包裝設計不合理,員工私藏,倉儲過程溫控失誤等。

圖3 其他四類損耗

四、倉儲損耗

倉儲損耗主要是倉儲過程中的水分蒸發,原材料/半成品長期堆積導致的品質變差。要想降低水分蒸發的影響,只能對每類農產品按照合適的溫度區間倉儲。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平臺都有條件這麼做,所以就需要將受溫度影響相近的農產品放在同一溫度的倉庫中,並對需要冷藏的農產品時刻保障倉庫的製冷設備,定期巡檢,可應用自動巡檢產品。

對於長期堆積的農產品,則需要結合市場信息構建完善的短期銷售預測模型,不能僅憑藉經驗進行屯菜賭菜行為,對於生鮮電商做這個比傳統批發商更有優勢。

五、長途運輸損耗

長途運輸損耗,如圖3是農產品在使用卡車從產地長途運輸到銷售地的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因為有這部分損耗,所以有些農產品使用空運會快點,還有水運。如從海南運送一冷鏈車的荔枝到北京新發地,這個過程中肯定會導致水果產生次品、或者是水分蒸發,出發前只稱重冷鏈車空車和裝滿貨,以差值作為農產品重量時,到達北京,重量就會變輕。

因此對於長途運輸損耗,能做的就是裝車時不能粗暴,要有規劃;裝箱時按標準化進行,使得運輸過程中儘量減少碰撞,不能裝箱忘記加輔材;運輸過程中溫度適宜,操作規範,早日達到。

六、銷售次品損耗

銷售次品損耗,如圖3發生在社區配送階段。

面向分揀員,在分揀線上有效識別次品,並有效終端稱重貼籤,去枝去葉保障銷售成品的優質。

面向配送員,在裝入配送金杯車時,同長途運輸損耗,不能粗暴,輕拿輕放,先進後出。

其實想對這部分內容有更實踐性質的理解,可以考慮在目前地攤經濟紅火的當下,去擺個地攤體驗一下。建議選擇水果,切身體驗一下進貨到銷售的損耗。不要選蔬菜因為需要時效性,不要選肉類因為需要證書。

#專欄作家#

清河落河清,公眾號:農業一二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個農業產業產品經理。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聊聊生鮮電商產品損耗,這3點你要知道
    生鮮產品易腐爛,在產品的各個環節都容易產品損耗。具體產品損耗的來源有哪些?為什麼生鮮產品的損耗對平臺很重要?需要注意哪些環節?文章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與大家分享。01 生鮮電商生鮮產品損耗的來源生鮮電商平臺,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生鮮產品損耗。
  • 江蘇淮安潤達:菜東家生鮮電商模式的踐行者
    藉助淮安農產品供給充足所帶來的採購優勢,公司業務拓展迅速,但是弊端也日漸顯現。一、倉儲損耗大,成本居高不下。無法正確統計倉庫損耗,利潤核算無從下手。二、手工核單,繁瑣易錯。人工接單錄單,容易出錯;分揀效率低;配送單太零散,帳目不清,資金流混亂難管理。三、採購盲目,準確率低。
  • 萬惡的生鮮電商,請問你給三農留下了什麼?
    有志向的生鮮電商是改變產地的一產和二產,實際上只改變銷地的三產標準。想建立了一部分,但不會全部推廣,僅僅建立了生鮮電商自己內部管理所需的標準。圖5-農產品供應鏈圖且生鮮電商號稱減少環節,降低供應鏈成本的,都忘了減少一個環節後,自己就得把這個成本吃下去。還有很多小的社區團購,根本沒有源頭供貨,都是從當地批發市場拿貨!當然有些生鮮電商也是全部批發市場走量。大型的生鮮電商則是周邊農產品季節性供應+原產地直供+銷地批發市場調撥,損耗都是大頭。
  • 河南本地生鮮電商菜籃網獲中凌晟銀8000萬A+輪融資
    聯商網消息:河南本地生鮮電商菜籃網在鄭州舉辦發布會,宣布獲得8000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中凌晟銀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同時宣布在菜籃網主體業務基礎上,發布「花生家服」與「種客」手遊兩個新的核心服務系統。
  • 生鮮電商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及對策
    2012年,京東商城、1號店、沱沱工社等電商相繼試水冷鏈物流業務,冷鏈新興業態露頭。2013年生鮮電商迅猛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擁有傳統冷鏈物流企業超過萬家,冷鏈物流生鮮電商超過4000家,冷鏈物流總額超過萬億元。
  • 生鮮配送企業如何精準處理生鮮損耗管控?
    生鮮配送中的損耗控制,能夠從根本上反映著生鮮區的整體管理水平,一個好的企業就是善於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我們不斷提升生鮮各方面的細節管理和學習積累生鮮各個商品的加工、保存等技術經驗,損耗才能逐步有效得到控制,從而有更好的銷售額和利潤。
  • 生鮮電商的市場分析報告
    為了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即時性需求以及減少生鮮產品的損耗程度,眾多生鮮電商紛紛在社區布局前置倉與線下門店,覆蓋其周邊1-3公裡內的消費人群,縮短配送距離的同時,也為提高時效奠定基礎。隨著用戶網際網路購物的習慣養成以及對即時消費需求的增加,作為生活必需品的一日三餐食材,蔬菜因其具有剛需,高頻,和高毛利等特點,成為生鮮電商的新入口,蔬菜在生鮮電商產品品類中佔比有所增加。當下,阿里,京東,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買菜業務」,同時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平臺備受關注,資本也向買菜傾注了更多注意力。
  • 「乾貨」最全生鮮損耗控制措施,抓緊學起來!
    生鮮一直都是各大商超的聚客利器。但近幾年以來,以生鮮為核心經營品類的業態創新成為零售業升級發展的方向,由於生鮮採購的複雜性以及運輸、銷售過程中自然損耗較多,因此生鮮損耗的計算一直是個頭痛的老大難問題,本文把生鮮損耗分類核算,並給出具體計算方式,希望能給你帶來啟迪!什麼是損耗?
  • 花3年時間選水果,生鮮電商「田歸農」靠賣果切、果汁,實現損耗低於...
    3年前,生鮮電商市場迎來了諸多創業者,一米鮮、美味七七、許鮮們融資金額巨大,攻城略地,好不熱鬧;3年後,因經營不善、資金鍊斷裂等問題,諸多生鮮電商遭遇關停或合併的命運。
  • 3千字深度分析:萬惡的生鮮電商,請問你給三農留下了什麼?
    有志向的生鮮電商是改變產地的一產和二產,實際上只改變銷地的三產標準。想建立了一部分,但不會全部推廣,僅僅建立了生鮮電商自己內部管理所需的標準。當然有些生鮮電商也是全部批發市場走量。大型的生鮮電商則是周邊農產品季節性供應+原產地直供+銷地批發市場調撥,損耗都是大頭。
  • 智能無憂 鮮雲鏈生鮮供應鏈管理軟體2.0版本全新上線
    尤其是生鮮配送這個講究時效性、平民價、安全性的行業,配送商若是沒有擁有完整、有效的管理系統,無法解決「慢、貴、亂」問題,其發展就可能遭遇重創。只有專業、有效的管理系統才能助力生鮮配送商打破瓶頸,突出行業重圍。
  • 生鮮電商遭遇淘汰賽 95%賺不到錢
    其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公開信息稱是進行業務調整,暫停生鮮訂購服務。一時,讓本已是風雨飄搖的生鮮界更是人人自危。生鮮走向電商化,不可逆轉。那麼,哪些因素制約著生鮮電商的發展?生鮮電商又應該如何生存下去?齊魯證券農林牧漁行業分析師胡彥超對記者表示,生鮮電商的成本較高,其中物流成本5%、倉儲成本10%、管理成本15%、損耗在8%、推廣成本10%以上,尤其是區域生鮮電商成本更高。而生鮮電商的客單價在100元左右,毛利潤不超過30%。「很多企業都是在貼錢。」  對此,天天果園CEO王偉同樣對記者表示:「水果和生鮮品類的電商想要穩定盈利,客單價起碼要做到150元以上,毛利30%以上。」
  • 生鮮電商失敗案例大盤點:各有各的不幸
    事實上,順豐優選這幾年的發展確實不如其它幾家垂直生鮮電商平臺。核心原因在於,電商和快遞的業務結合雖然緊密,但實際上是組織結構、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相差甚遠的兩類公司。Dmall沒有選擇全產業鏈的模式去做生鮮O2O,看似輕模式風險小,而且規避了垂直生鮮電商在採購及倉儲物流方面的各類問題。但是對於生鮮這種非標準產品,這種多環節的操作,銜接上很容易出問題。同一公司的不同部門間的流程銜接都容易出錯,更何況是不同企業之間的銜接。另外Dmall目前的這種模式很難盈利,不盈利情況下的合作是很難長久的。
  • 服務生鮮電商 提穩「菜籃子」
    食材集採聯盟依託蔬東坡大數據平臺,開放全國5000家生鮮供應鏈企業資源,上遊對接農批及產地,免費提供產地及銷地信息、數據與資源對接服務,有效縮短了農產品流通層級,讓農產品流通更加高效。  在供應端,由於面向家庭消費群體的社區電商業務呈井噴之勢,生鮮電商平臺不斷湧現。
  • 鏖戰2020:生鮮電商沒有絕對巨頭
    Molly來自一家新成立的生鮮電商平臺每日菜場,他們計劃今年底前在東北長春啟動314家生鮮門店,目前正在尋找合作夥伴,他們會提供生鮮門店、供應鏈、文案策劃和運營指導。 毫無疑問,它是生鮮電商領域的「後來者」。即便錯過了「早班車」,它依然想借著疫情這場行業「及時雨」搶食生鮮零售的機會。 這只是今年上半年生鮮行業現狀的一個縮影。
  • 【行業報告】生鮮電商行業深度報告:生鮮到家,流量、數據、供應鏈...
    2)運營效率高:損耗率低:永輝超市是線上生鮮的標杆,店內損耗基本是行業最低 水平約 4%,而前置倉模式下由於不存在傳統線下生鮮切開擺放、以及人為挑揀 帶來的損耗,損耗水平可以控制在 3%以內。 3、傳統商超到家:盈利模式初步驗證,綜合發展重要一環 盈利模式初步被驗證:根據高鑫零售 2019 年年報披露,公司 2019 年全國 486 家門店都已經開通到家業務,生鮮電商實現全面盈利。
  • 從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總結了生鮮電商的兩個盈利模型和盈利公式
    從傳統超市生鮮品類的經營實踐經驗來分析,生鮮產品的銷售前、中、後涉及的採購、倉儲、運輸、運營管理等每個環節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耗。三、生鮮電商的最終盈利生鮮電商相比於線下實體店減少了人工成本、租金成本以及管理成本,但要想與線下模式競爭,就必須在冷鏈物流、倉儲、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加強成本投入。由於生鮮食品在運輸中冷鏈物流的使用率不高,造成食品在流通環節中損耗率太高。
  • 飛牛網正式上線生鮮業務 大潤發的四點勝算
    (飛牛網生鮮上線發布會)  12月23日,國內知名B2C電商大潤發網上商城飛牛網,在其上海總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宣布上線生鮮業務。預計27日,上海地區的買家即可訪問飛牛網,購買生鮮商品,上海十大中心城區可實現半日送達。  雖然生鮮電商領域不乏大玩家,但綜合各家表現來看卻不盡如人意,這也恰巧留給了市場機會。「在比較了解了現有幾家電商的生鮮倉庫後,再對比飛牛網的頂級冷鏈倉庫,大潤發飛牛網對食品生鮮的專業知識積累、龐大的專家級團隊,以及強大的供應鏈優勢,我覺得我們沒有理由不趕緊做生鮮電商。」
  • 生鮮電商平臺「我廚」暫停服務 賣菜這件小事,為何這麼難?
    可是,生鮮電商依舊不乏新加入者。12月6日,上海蘇寧宣布開啟菜場業務,社區裡的「蘇寧小店」增添蔬菜櫃檯;再早些時候,「盒馬」率先在上海開出「盒馬菜市」,新增散裝蔬菜、禽肉等農產品。「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美團買菜」「食行生鮮」等主打「線上買菜」的生鮮電商也紛紛增加布店數量和推廣力度。
  • 2020,生鮮電商巨頭之戰走向何方丨36氪新風向
    生鮮需要處理包括上遊產品品質、冷鏈、損耗、業務流程在線化、作業效率等一系列問題,在複雜市場環境下,創業者、投資人、零售人對於終極業態的分歧似乎也就不難理解。擺在眼前的問題是,生鮮電商終極業態是否存在?如果有答案,究竟哪一個才更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