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對話環節現場
新華網海南博鰲12月4日電(記者常寧伊媛) 12月4日-5日,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在海南省博鰲舉行。本屆論壇期間,將舉辦多場平行論壇,其中,平行論壇——「守正創新 2020中國文化經濟發展論壇」在12月4日下午舉行。在圓桌對話環節,來自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與企業家圍繞「數字經濟時代文化創意產業的新發展趨勢」的主題展開討論。本場對話的主持人由上海交通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史佔中擔任。
西藏自治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唐天源首先表示,文化不一定能形成產業,但是能形成產業的文化一定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他認為現在的數字時代給文化從業者提供了很大的空間,能夠迅速實現文化的推廣和傳播,文化從業者應該把握住這個機會。
談到數字文創產業的新趨勢,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劍表示,在全球城市的競爭中,文化起到了核心作用。他希望國內的城市把可以一些核心的資源投入到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形成自己的核心文化產業。
「年輕化、國際化、數位化」。羅蘭貝格諮詢公司合伙人紀綱認為,要學會用國際化的語言來講述中國五千年的故事,特別是要利用好社交平臺來講故事。他表示要尊重年輕人,尊重他們的審美,尊重他們對文化事業的看法。
四川遂寧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塗虹表示,文明、文化、文產這「三個文」,是未來遂寧市推動文化產業的目標。她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各種科技的疊加使文化的傳承方式、表達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新的科技呈現出優秀的傳統文化,把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這才是文化+科技的力量。
如何從數位化的角度來做好文創,貝發集團董事長邱智銘表示自己是個「實踐者」。他認為,文創第一要做到數位化,第二做到IP化,第三做到市場化,第四做到產業化,第五做到雲創化,直到最後形成生態閉環化。
湖南搜雲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尉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分享了自己在文創領域的一些心得體會。他表示文化領域是大有可為的。文化不能單純停留在博物館、學術機構,一定要走向千家萬戶,這就需要做到「文化大國的IP讓普通人用得起」、「大量的設計師走進來」、「打通消費品、影視、遊戲三大流量產業」。
編程貓創始人兼CEO李天馳表示,文創產業在數字經濟時代出現了一個新國貨、新國潮的大趨勢。但我們的教育領域在文創方面,還是比較落後的。在今天新經濟、數字經濟下,中國形成了一個新產業的閉環,給各個領域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土壤,讓我們能夠迅速成長。在新的經濟之下,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協同創新,新文創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他希望堅持自主創新,發揚新國貨精神,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已經連續成功舉辦四屆,本屆論壇由新華網、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財富傳媒集團、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新華每日電訊主辦,茅臺集團總協辦,該論壇已成為中國企業家共享共有的高端交流平臺。本屆論壇以「弘揚企業家精神,融入新發展格局」為主題,分析研判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深入解讀新發展格局,探尋企業發展路徑,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