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大浙網5月31日訊(陶佳莉/文)近日,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通報:春汛後期,浙江沿海大部分地區無魚可捕,東海漁業資源存在衰竭現象。與此同時,距杭州300公裡外的溫嶺,一場漁民自發的保衛行為已經展開——浙江、福建兩地百名船老大聯名建議,將禁漁期延長一個月。漁民大規模的自髮禁漁行為,在浙江歷史上還是頭一回。
近年來,東海魚類資源日益枯竭,以大黃魚為例,1957年,浙江的大黃魚年產量曾經達到近17萬噸,但是最近的資料顯示,2011年浙江捕撈的大黃魚僅0.28萬噸,僅為半個多世紀前的1/60。然而與此同時,如今捕撈船無論是在設備上還是數量上都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
據老一輩的舟山人回憶,上世紀70年代,由於當時大黃魚產量太大,並且交通不便,上好的黃魚堆在碼頭賣不出去。於是國家號召群眾多吃魚,支援漁民,誰多吃誰就「愛國」。因此大黃魚還得名「愛國魚」。
然而經過 「敲梆作業」滅絕性的捕殺,野生大黃魚從尋常人家的菜餚成了如今的一道「珍饈」。近年來,野生大黃魚屢屢創出天價,2011年江蘇一尾6.3斤野生大黃魚拍出16萬,平均一斤超2萬;偶爾有漁民捕撈到成群的大黃魚也會成為媒體的焦點。
然而,野生大黃魚的絕跡並不是東海漁業資源枯竭的結束,四大經濟魚類(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佔總捕撈量的比重越來越低,1952年時佔47.8%,到1983年的39.9%,在到1991年的27.5%,而2011年最新的統計數據僅為18.5%。據介紹,近十來年,東海漁業資源的整體質量在下降,魚類的營養級已從3.8降低到3.5。從具體魚類來說,帶魚、小黃魚、鰳魚、馬鮫魚、大黃魚等在逐步衰退,而營養級較低的魚類在大量增加,如蝦類、蟹類、墨魚類等。魚捕完了捕蝦,蝦捕完了,東海還剩下什麼。
漁民集體非理性捕撈是漁業資源匱乏的根本原因
1985年時,浙江省漁船總動力僅為79.8萬千萬,但是到了1995年時,總動力飆升到305.71萬千瓦,10年的時間動力增長近4倍。
海還是那片海,只是人們對海洋資源越來越貪婪。
上世紀70年代,漁民的「敲梆作業」讓東海的野生大黃魚至今難尋,然而現代人的手段也一樣讓魚類斷子絕孫。
1) 捕撈幼魚當飼料賣
近日媒體報導,在台州,筷子粗細的帶魚;硬幣大小的鯧魚被源源不斷運往全國各地,或直接作為飼料,或加工成魚粉,以一塊一斤的價格低價出售。碼頭的漁船上掛著巨大的漁網,大多密如紗窗。根據浙江省地標DB33規定,漁網網目的最小內徑為340毫米。
但是即使捕撈魚苗賤賣,當地的船老大依然是入不敷出。有船老大稱「有時候自己看到了也要流淚」,但是有總比沒有好,今年有就今年抓,明年的事明年再說。
2) 外省漁船禁漁期捕魚
浙江省對禁漁期偷捕有著嚴厲的規定,違者將被取消當年的柴油補貼,要知道在現如今,柴油補貼幾乎成了所有船老大的生機保障。但是對於外省漁船,浙江執法人員直言:很難進行處罰。
正是因為缺少處罰措施,外省漁船幾乎成了捕撈幼魚的主力,甚至在禁漁期也來偷捕,直接破壞了東海的生態系統。更為可怕的是一些三無漁船(無船名號、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屬於未履行審批手續,非法建造、改裝的船舶)什麼賺錢捕什麼,完全無視國家規定,任意改變捕撈方式。
3)國家明令禁止的電魚依然囂張
旨在保護漁業資源,多年來,浙江也出臺了一些針對漁船的規定,比如明令禁止電脈衝捕魚,但從實踐看,效果不佳。
「四五十米長的鋼管通進海裡,一頭一尾安上總共四臺電脈衝,每臺36伏,強大的電流甚至可以電死人。」
電脈衝捕魚雖已被明令禁止,但仍然大量存在,主要原因是執法難。「漁民一看到我們執法,就把電魚工具往海裡一扔,還有些電魚工具安裝在船底,很難發現。」
台州市海洋漁業局執法支隊副支隊長吳軍傑說,現在主要的遏制措施,只能是搗毀電脈衝的生產窩點。
漁政監管力量薄弱難以起到威懾作用
浙江是海洋與漁業大省,擁有26萬平方公裡的管轄海域、6696公里海岸線、大於500平方米的島嶼有3448個,在國家海洋戰略版圖和漁業領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根據漁業部門的數據,目前浙江共有合法海洋捕撈漁船4.3萬艘,2011年年底時捕撈船數量已經23706艘;總動力超過361萬千瓦,佔到了全國的四分之一。同時,浙江捕撈船平均馬力數達109千瓦,而全國的平均值僅38千瓦。
今年5月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浙江省目前能真正執行海上任務的漁政船僅15艘,以2011年浙江捕撈船數量為例,平均每艘漁政船要管理1580艘捕撈船。
按照正常配置,每艘漁政船都要配備20多個船員,但是以台州為例,漁政船平均缺編一半,最少的漁政船只有3名執法人員。台州共6艘漁政船,最大一艘為300噸級,抗風等級9級,有時候甚至追不上漁船。
此外,漁業執法人員還常常受到暴力威脅,「他們會有鐵棍和斧頭,甚至不讓你登船,把執法人員打傷。」台州市海洋漁業局執法支隊副支隊長吳軍傑說。
前年,台州的一艘漁政船被偷魚的山東船撞壞,修了15萬元。
東海排汙量遠超其他三大海域 糟糕水質影響魚類存活
根據最近一期《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東海有40%的近岸海域水質為劣四類,其中杭州灣海域水質極差。根據公報,2011年東海陸源性排汙(包括入海河流排放與直排)超過2168.32萬噸,而中國四大海域(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排汙量總和也不過4447.72,東海的排汙量接近全國海域的一半。
同時,東海海水的富營養化也給當地生態帶來了慘痛的代價。據媒體報導,2012年東海區去年發現赤潮42起,其中有毒赤潮22起,累計影響面積約2515平方公裡,造成當地漁業養殖海洋生物的大面積死亡。
東海區近岸海域是我國赤潮災害的多發頻發區,2012年發現起數佔全國近六成,近5年年均發現赤潮災害45起,累計影響海域面積8074平方公裡。
遠洋作業危險日益加劇 漁民不得不回到近海捕魚
中國漁民更多地走向遠海捕魚,是中國漁業發展趨勢使然,也是近海漁業資源枯竭背景下的無奈選擇。中國沿海環境汙染、圍海造地以及破壞性捕撈,迫使中國漁民不得不到更遠的海域捕魚。
中國漁民遠海捕撈的範圍,承襲的是歷史以來的傳統漁業活動範圍。然而,近年來隨著周邊國家力爭首先製造「爭議」、繼而擴張海上權益等政策的出臺,中國漁民在傳統漁場的活動也隨之遭到越來越多的挑戰,面臨爭議國家嚴酷執法的壓力越來越嚴重。
據韓國媒體統計,2006年至2011年,韓國共扣留約2600艘中國漁船,近5年來韓方對中國漁民罰款高達294億韓元,約合1.64億人民幣。
近期中國漁民遠海歷險事件
2013年5月20日
大連一艘載有16名船員的大連漁船日前被朝鮮方面扣留,船主被朝方要求支付60萬元費用。
2012年10月16日
一名中國漁民在韓海警執法過程中被橡皮彈擊中後救治無效死亡
2012年7月15日
中國山東威海兩艘漁船、36名漁民在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被扣。俄巡邏艦曾向其中一艘中國漁船開火。
2012年5月8日
三條中國拖網漁船、29名船員在黃海作業時,被朝鮮小炮艇帶入朝鮮海域扣押。隨後,朝方向中方索要百萬贖金。
2012年4月30日
韓國海警抓扣9名中國漁民,其中漁船船長和駕駛員被韓國海警拘捕。
2012年4月10日
菲律賓海軍企圖在南海黃巖島附近抓扣中國漁民,被及時趕到的中國海監船制止。
2012年3月31日
帛琉警方追捕涉嫌非法入境捕魚的中國漁船,導致一名中國船員死亡,並扣押25名中國船員。
2012年1月17日
一艘中國漁船遭到韓國海警扣押,13名中國船員遭到毆打,3名船員當場昏迷。
解決東海無魚尷尬應該採取多種手段
1)「重典」保護漁業資源 除了應該加大監管力度,讓現有的法規落到實處外,更應該提高的是漁民的違法成本以及完善如「燈光圍捕」的法律漏洞。
2)解決「漁民」上岸後出路要保護海洋漁業資源,減少過度捕撈,產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雖然目前浙江早在實行漁民上岸工程,但是由於沒有其它技能,不少漁民上岸後又回到海洋。
3)加強保護宣傳力度 雖然東海漁業資源枯竭,但是就算在浙江沿海漁村也很難找到關於保護漁業資源的標語。無論是對漁民還是消費者,保護海洋資源應該成為每個人的意識。
4)保護海洋環境是基礎2011年約有1300萬噸汙染物排入東海,杭州灣是東海汙染最嚴重的海域。國家海洋局檢測結果顯示,僅有一半入海排汙口實現達標排放。
保護漁業資源 各國都在支招
美國:建世界最大保護區
早在2001年,科學家便倡議設立魚類海洋公園。150名海洋科學家當年在美國先進科學聯會的年度會議上提出了這一建議,以保護世界上瀕臨絕種的珍貴魚類。「魚類海洋公園」的面積至少要覆蓋地球海洋的20%,才能有效保護魚類。
日本:海底山脈增加魚產量
日本農林省水產廳11月4日發布消息,日本將在沿海利用沉箱建造綿延數十公裡的「人工海底山脈」,使其成為以鮁魚、鰺魚為主的富饒的新漁場。所謂人工海底山脈,實際是用水泥和石灰巖混合製成沉箱,沉入海底,堆積成高40米、長200米左右的水下人造工程。
西班牙:捕撈深度有限制
西班牙法律對漁網的網洞大小作了詳細規定,對捕什麼魚使用什麼漁網也有很明確的規定。這個規定就是嚴格禁止一些還沒有達到捕捉程度的小魚遭捕殺,讓它們有傳宗接代的機會,因此也避免了絕種的可能性。
英國:頒發可持續魚類證書
英國零售業協會的霍金表示,在過去幾年,英國零售行業在採購可持續性資源方面做得十分出色。英國海洋漁業委員會頒發的可持續漁業證書近年大幅增長。這類產品在出售時都貼上了英國海洋漁業委員會推薦購買的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