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軍 省僑聯供圖
——訪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林軍
□本報記者 劉淼淼
6月27日,在成都參加四川省第七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後,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林軍又匆匆趕往高新區天府生命科技園考察。「4·20」蘆山強烈地震後,中國僑聯將如何支援四川災後重建?世界華商大會選在成都舉辦,傳遞出哪些信號?在考察途中,林軍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參與蘆山地震災後重建將選擇實實在在的項目
記者:蘆山地震後,中國僑聯對參與災後重建有哪些設想?
林軍:汶川特大地震後,中國僑聯順應海外華僑華人抗震救災、支援祖國建設的願望,匯聚僑力支援災區。特別是把北川中學建得很好,建設質量、規模、影響力都達到了我們的預期。蘆山地震後,我們回頭檢查這些項目,看是否經得起考驗。檢查後,發現效果不錯。蘆山地震災後重建,中國僑聯正在選擇援建項目。我個人覺得,不能老建學校,學校有飽和的時候,也不能老建醫院,還是應該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選擇對當地經濟社會能起促進作用的項目。至於能否成為標誌性項目,關鍵是看有沒有實用性和影響力。中國僑聯參與災後重建一定會選擇實實在在的項目,要看得見摸得著,能夠有成果的項目。
四川投資環境好發展潛力大,當然吸引人
記者:第12屆世界華商大會9月將在成都舉辦,您認為四川對華商的吸引力怎樣?
林軍:四川是天府之國,投資環境好,經濟發展潛力比較大。特別是四川省委提出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我覺得非常好,完全符合四川發展實際。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也給我們僑界支援地方經濟打開一扇大門。我曾經很多次來過四川,感覺成都有點「一家獨大」,這樣我們僑界發揮作用的餘地不多。現在提出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很多僑商就能找準自己的位置。僑商對市場變化的反應很靈敏,只要當地投資環境好,不用動員他們都知道應該去哪裡。當然,前期工作要做得很充分,特別是在投資環境改善方面,要足以吸引投資者。
相比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四川具有後發優勢,可以總結沿海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少走彎路。我是福建人,福建是重點僑鄉,有很多在四川發揮積極作用的僑領都是從我家鄉來的,這一點並不奇怪——四川投資環境好,發展潛力大,當然吸引人。所謂築巢引鳳,巢築得好,鳳自然就來了。
吸引華商最關鍵的是軟環境建設
記者:四川不僅要吸引華商,更要留住他們。您能否提一些建議?
林軍:我覺得最關鍵的是軟環境建設。好比今天考察天府生命科技園,我感覺硬體、服務等都不錯,而且很好地解決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但是我想,如果能形成一種很好的園區文化,效果會更好。我在浙江考察過一個科技園區,他們有各種活動,比如舉辦沙龍,有新投資者的沙龍,有老僑商的沙龍,還有專業沙龍等。這些人很喜歡聚在一起交流互動。如果彼此不相往來,大家就會感覺孤獨,容易「見異思遷」。
不僅園區要形成一種文化,僑聯也要以文化為紐帶,凝聚海內外華僑華人。中國僑聯有一個品牌活動叫「親情中華」,最初是海外慰問演出,後來擴展到文化傳遞,讓中華文化走出去。四川省僑聯也承辦了「親情中華」活動,搞得非常成功。我覺得巴蜀文化獨具魅力,有次我去加拿大訪問,有場演出中最引人注目的節目是川劇變臉。地域性、個性化的文化也是世界性的、最受大家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