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8點56分,合肥南站,高鐵G9394次列車徐徐啟動、發車,駛向終點杭州東站。
但G9394次列車卻走了一條全新的線路:合肥南站出站後,一路向東南出發,經過蕪湖、宣城、湖州,最終抵達杭州。
此舉宣告合杭高鐵正式通車,也意味著商合杭高鐵全線貫通,一條縱貫河南、安徽、浙江三省的高速鐵路將極大壓縮三省的時空距離。
△商合杭高鐵合湖段 圖片來源: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
高鐵一響,黃金萬兩。對於這條高鐵線上各城市來說,高鐵通車將為城市產業發展賦能,帶來新的機遇,也極大程度方便了當地居民出行。
但商合杭高鐵的通車,卻讓現代快報的一位採訪對象甚是「緊張」,他是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興平,一位資深的區域規劃專家。他說,合杭高鐵的通車,意味著數十年來南京交通地位多了一些「故事」。
王興平教授進一步解釋,放到全國鐵路網看,商合杭高鐵是一條連接中原與華東的高速大動脈,通過商丘、杭州兩端再接入全國高鐵網,成為一條貫通華北至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也被稱作新的「華東第二通道」。商合杭高鐵的國家戰略意義可見一斑。
有「華東二通道」一說,也便有所謂的「華東第一通道」。雖無對「華東第一通道」進行過明確定義,但在現有的鐵路交通網絡中,這一概念可認為是以京滬鐵路為主要線路的通道,而南京正是進入華東最為重要的咽喉。
誠然,王興平教授是在為南京「緊張」:合杭高鐵車頭朝向東南,不經過南京,以350公裡/小時的時速直接進入浙江,直抵杭州。
王興平教授說,這麼多年來,華東通道不經過南京,這是首次。
商合高鐵通車,會動搖南京的交通地位嗎?王興平教授回應現代快報記者,不會,但疊加在這條通道上的G60科創走廊將會有更強勁的發展,對於南京發展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
所謂挑戰,是南京並不在G60科創走廊之上。G60科創走廊是以G60滬昆高速為基礎,因長三角眾多企業分布在高速公路兩側,上海、杭州、嘉興、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9個城市發起了一系列產業發展戰略,後在不停豐富完善下,從城市戰略上升到長三角區域戰略。
合杭高鐵通車,以及正在施工中的滬蘇湖高鐵,將做實G60走廊,為這一科創走廊的發展提供動力。
科技創新是提高生產力最為重要的途徑,南京不在G60科創走廊之上,固然會面臨著發展壓力。但王興平教授告訴記者,挑戰與機遇並存,南京在緊張之時,更要主動作為抓住機遇。
所謂機遇,南京可通過與合杭高鐵、G60科創走廊的對接與融合,在增強自身輻射能力同時,為南京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南京都市圈區域圖 圖片來源:南京市發改委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都市圈成員中,包括合杭高鐵上的蕪湖、宣城,在高鐵、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等立體交通的連接下,南京都市圈的既有優勢可與未來新生優勢結合,催生更多發展機會。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熊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