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食是大西北的一道特色小吃,第一次吃它還是兩年前,那個時候去陝西出差,在鄉鎮上一戶大媽家吃的,當時到那就是晚上十點多了,同行的三個人都餓的肚子咕咕叫,因為太晚了,鄉鎮上的飯店早就關門了,當時那位負責接待的大姐姐也懵了,大晚上的上哪買吃的去,連住的地方都是個問題,最後去的她家裡,讓大媽給我們炒的麻食吃,當時我們都沒吃過,以為是炒的菜呢,結果沒人給了一把勺子,當時因為太餓了,幾個人挖著就吃了,現在回想起那味道真是太香了,我們幾個人被這道地方特色小吃給折服了。天涼後,給家人做它吃,一擀一搓,鮮香味美,做一鍋連湯汁都不剩。
回來以後我就按照大媽添加的食材準備,想在家自己炒一鍋麻食吃,做出來也是挺好吃的,家人都吃得很過癮,感覺比肉都受歡迎,後來我教給很多同事做麻食,有需要到陝西出差的還提醒他們別忘了嘗嘗那邊的特色小吃麻食。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這款麻食是炒的,其實還有煮的,我比較喜歡吃炒的,尤其是冬天吃特別過癮,每次我炒一大鍋一點都不剩,三歲的女兒都能吃半碗,還有很多人沒吃過這種特色小吃,下面我就帶大家來看下是怎麼做的吧!秋冬季,早餐家人喜歡吃它,有面又有菜,簡單省事,每周必做2次。
我進天做的這個量是四個人吃的,如果你在家做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準備,取500克麵粉放在盆中,加入300毫升的溫水,攪拌成棉絮狀,揉成硬一點的麵團,蓋上保鮮膜餳面十五分鐘。
餳面的這個時間我們來準備點配菜,胡蘿蔔和豆腐乾切成小丁,豆角和黃豆芽都焯下水,也是切成小丁放在盆中備用。
麵團餳好以後揉至表面光滑,用擀麵杖擀成一釐米後的麵餅,用刀切成長條,用大拇指一個個的搓成成蝸牛殼的形狀,這個過程比較麻煩。
搓好的麻食放在鍋中煮,水開後將麻食放入鍋中,用鏟子攪拌,中間加兩次涼水,第三次水開後關火,將麻食撈出放在涼水盆中降溫,再挖到篦子裡瀝乾水分。
都處理好以後上鍋炒,鍋中加油,放入蔥花爆香,姜準備好的豆腐乾、胡蘿蔔、豆芽和豆角都放進去煸炒,炒至定型以後加入一勺甜麵醬,少許的溫水,蓋上蓋子燜一分鐘,將配菜炒熟,加入少許的十三香,食鹽和生抽調味,(如果喜歡吃辣的話可以放點辣椒油)
再把處理好的麻食放進去炒,翻炒兩分鐘左右就可以關火,取出裝盤即可。
【注意事項】
1、配菜要焯水,炒的時候可以一塊炒熟,尤其是豆角和黃豆芽不容易炒熟。
2、麻食搓的要薄,太厚了不容易煮熟也不好入味。
3、麻食煮好以後要過一遍涼水,要不然會粘連在一起。
天涼後,早餐給家人做它吃,有面又有菜,一擀一搓,鮮香味美簡單省事,連炒菜都省了,做一鍋連湯汁都不剩,每周必做2次,喜歡的可以在家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