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清明前後,打窩遲遲沒動靜,除了調整窩料,還可以試試隔夜窩

2020-12-16 愚者論漁

為了讓魚能多開口咬鉤,打窩就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但逢時節轉換,尤其是冬春二季,每當臨到節氣前後,必然會出現魚口不穩,打窩遲遲不發窩的跡象;

其實這倒是沒什麼詭異的,主要原因,就是冬春二季,每到一個節氣,必然氣溫、氣象出現變化,而且這種變化的幅度很是明顯;魚為了適應這種環境溫度變化,必然會減緩活動,減少進食;

但是,春季不同於冬季,整體的溫度趨勢是回暖、上升,所以就算魚口不好,找對了路子,想要漁獲,其實也不難,而想要更多、更好的漁獲,就得在打窩、選窩、窩料配製上,多花費點心思;

目標魚和窩料的顆粒直徑有很大的關係

很多釣友在打窩時,對窩料的要求很簡單,第一要量足,第二要誘魚要快;至於怎麼做才能誘魚快,那就比較極端了,要麼,就用儘可能素淡、本味的材料,如不做任何加工的種餌;

玉米、麥粒、紅薯,紅蟲、蚯蚓、泥鰍等材料用來打窩,就是基於這一思路,不需要額外加工,量大、窩厚,純屬以數量吸引進窩魚,要麼不發窩,一旦發窩,能持續很久;

第二種,就更極端了,純粹以窩料的味型為主,狀態來擴大誘魚區域,力求最短的時間,將味型擴散到最遠,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散炮抽窩,別說黑坑,就是野釣,幾竿子抽下去,那發窩效果也是槓槓的;

但是,在春季時節更替之際,因為氣象多變,氣溫多變,導致水溫變化的區間也是不小,所以不管是霧化極好的抽窩,還是本味足、數量大的守窩,其實都不太合適;

在清明前後,不管是釣鯽還是釣鯉,都需要考慮窩料的顆粒直徑,和目標魚的體型大小之間的關係:因為清明前後,氣象多變,多風、多雨,所以魚口始終不穩定,那麼優先做的,就是儘可能滿足魚能順利吸食;

比如鯽魚、白條等小體型魚,我們就要用酒米、麥粒、米飯之類,顆粒很小的窩料為主,便於小魚吸食,而且又能滿足小魚的飽腹感;而我們誘釣大魚時,顆粒就不能太小,因為頻繁吸食,也很費力;但是,與此同時,卻又不能全憑顆粒來誘魚,畢竟顆粒的味型肯定是不如粉餌的;

建議:在清明前後施釣,且不說釣餌怎麼個思路,僅僅是窩料,必須要把握,小魚用小顆粒,大魚用大顆粒,再輔以味型濃鬱的粉餌,做到實料和虛料的結合;如果目標魚是肉食魚,那活餌和粉餌的組合,也是加速發窩的不二法門;

打窩宜早打遲釣

除了窩料配製,打窩的方式,也是頗為講究;因為清明前後水溫的整體趨勢,是早涼、午熱、午後暖,就算一大早太陽不錯,豔陽高照,水溫也是很低的;

別的不說,就連餌團握在手裡,也很冷,更別提水中的魚,因為水溫低,開口的欲望也不怎麼樣,所以很多釣友認為,應該晚點出釣,趕上魚口恢復的時候再出釣;

這倒也沒錯,但是,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早打遲釣,簡單的說,就是至少提前1小時打窩,因為魚在沒有進食慾望的時候,並不是說有食物也不吃,而只是因為種種原因,不會主動覓食;

但是,還是會遊曳到食物附近,等到水溫回暖,身體恢復之後,會第一時間進食;而這個提早,理論上來說,越早越好,但是不應超過隔夜;

所謂的隔夜窩,就是指頭天下午打窩,過了一夜之後,第二天再來下杆,在過去的野釣,這種打窩思路是很常見,效果也很不錯的;但是現在,因為現在野釣的人多了,別說離開窩子一晚上,離開幾十分鐘,可能窩子都沒了;

建議:清明前後多氣象多變是客觀因素,發窩遲,也是必然,除了早打遲釣,窩料味型怎麼調,釣組怎麼調整,都是沒什麼意義的,那想要有漁獲,做到腿勤屁股懶,早去釣點早打窩,耐心守著等發窩,漁獲想差也難;

寫在最後:

打窩這個事,咋一看,沒什麼技術含量,而大多數釣友的習慣,是先打窩,再調釣,出釣時機則是認為水溫越適宜越好;但是,窩料的顆粒直徑和目標魚對應,粉狀味型餌和顆粒料配合,再做到提前打窩,除了會冷點,無聊點,但是漁獲一定是沒問題的;

相關焦點

  • 野釣如何垂釣鯉魚?打窩補窩才是重中之重!詳解教你如何打窩補窩
    其實,野釣鯉魚,特別是大鯉魚,打窩非常重要。鯉魚屬於吃死口的魚類,對釣組沒什麼太大的要求,只要不斷竿斷線即可。野釣時,特別是新人,只有窩做好了,釣得才隨心應手。從這點可以看出,釣渾水好於釣清水。垂釣鯉魚如何打窩?剛才也說了,垂釣鯉魚關鍵在於打窩續窩,只有打窩把鯉魚引來了,並且在釣的過程中續窩,才能釣多釣好。如何打窩呢?
  • 採用穀子釣法,水庫野釣如何打窩?
    水庫野釣要想取得好的魚獲,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你善於總結,細心觀察,勤動腦筋,還是可以從中摸索出些道道來的。釣位確定以後,就該打窩了。下面就總結野釣高手的實戰經驗,結合自己釣魚的一些體會,給大家分享水庫野釣實戰中關於打窩的一些具體問題。
  • 補窩未必有魚,野釣碰到這3種情況別補窩,補得越多虧得越多
    補窩不一定都是壞事,在該補的時候補魚口可能就會一直延續、越釣越多,但如果你在不該補的時候補了,釣不到魚先不說,還把窩料白白浪費了,有錢也不能這麼玩啊。夏季溫度高魚吃得多而且小魚鬧窩也比較瘋狂,你多打點窩沒啥事,就算目標魚不來小雜魚也能幫著消耗一部分。
  • 5月過了一半還在用春天的方法打窩?沒這樣調整,難怪釣不到魚
    就拿打窩來說,不同的魚情下就有不同的策略,窩子打得好聚魚速度快,留魚效果好,只要控制好節奏魚口會停不下來。但是如果方法用錯,不管你用多貴的窩料都可能起到反作用。這也是很多釣友不明白為啥打了窩也釣不到魚的原因所在,在這段時間有不少釣友吐槽魚不好釣,換了好幾種餌料都沒用,問題出在哪呢?除了氣候上的問題,很有可能是你打窩的方式還沒調整過來。
  • 打窩有重窩和輕窩之分,夏季野釣,哪些情況該打重窩和輕窩?
    釣魚要打窩,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打窩也是有技巧的。至少打窩的方式上就有很多種,有手拋窩的,也有抽散炮的,也有用打窩器,打窩勺打窩的。關於打窩的量也比較有爭議,有的釣友認為打大窩誘魚更快更多,有的釣友則認為窩量太大了容易出現魚兒進窩不吃餌的現象。
  • 野釣長效打窩方法,魚兒進窩不想走
    野釣自然水域,通常都是需要先打窩誘魚的。
  • 用蚯蚓野釣鯽魚,只有正確選擇合適的窩料打窩,才能發揮明顯效果
    了解蚯蚓的優缺點,並撐握鯽魚的進食習慣,才能更好地針對性的打窩,能聚更多的鯽魚,利於自己垂釣。蚯蚓垂釣的特點1、蚯蚓是一種活餌,適合逗釣。掛鈎後還可以在水裡活動,引起鯽魚的食性。蚯蚓垂釣該如何打窩只有打窩引魚,才能使鯽魚聚於窩內,便於自己垂釣。用蚯蚓垂釣,該如何打窩呢?打窩需要根據鯽魚進食口味的變化,即季節的變化來定。只有對口鯽魚口味的窩料,才能更利於引魚,並且留魚在窩的時間更長久,鯽魚才能任你垂釣。
  • 一種野釣打窩的偏門小技巧,既節省窩料效果又好
    在所有的垂釣形式當中,玩野釣的朋友佔比應該不小。既能寄情於山水之間,又能感受垂釣的樂趣。不過,野釣有個環節難度相對較大,那就是聚魚。畢竟自然水域的魚群密度相對較低,水域範圍又廣,聚魚相對困難。如果想提升誘魚效率,或者是在大水域垂釣,就需要加大窩料的使用量,但這又會提高成本。
  • 野釣中不厚道的打窩技巧,長效打窩技,想釣大魚可要學學
    野釣中選窩、打窩都是非常重要的技巧,打窩打得好才能讓魚進窩,而且長時間不遠離去,這樣垂釣起來自然事半功倍。有釣魚老手說,打窩的最高境界就是魚誘得來、但是吃不到餌料,又不願意走。所以窩料的製作有套路,打窩的方法有套路。馬上就要驚蟄了,野釣的好時候又來了,所以今天專門說下打窩。
  • 打窩有講究,大窩、重窩,可不一定能有魚,一不小心就變成餵魚了
    ,數量也就以一次雞蛋團大小足以,再多,不能誘聚更多的鯽魚群進窩不說,還很容易讓魚群提前吃飽,對釣餌沒有進食慾望;所以釣鯽魚打窩,講究一個勤,但是不可多;窩料要碎,顆粒不要大,窩料拋灑密一些,不要太稀疏。
  • 農村釣魚人告訴你冬季野釣怎麼更好的打窩!
    冬季野釣選擇好釣位,打窩是相當關鍵的,我們今天來講解一下冬季野釣怎麼打窩才能有更好的魚獲,打窩在新手釣友看來都是比較簡單的,其實打窩也有很大的學問。冬季野釣要想魚獲好,必須先打窩。冬季野釣怎麼打窩,用什麼餌料打窩這是關鍵。
  • 野釣用什麼打窩最省錢,一捧顆粒兩把米,大小通殺四季可釣
    如果一周、一個月釣一次,哪怕用荒食打窩我也能承受,但一周釣個四五次的情況下,用野戰藍鯽都得拿量杯開餌,生怕多倒一點給浪費了(不是貶低藍鯽,只是相較荒食,藍鯽更便宜而已)。餌料還好不算太費,關鍵是窩料,水廣魚稀不打窩難聚魚,心裡也不踏實;打了窩,不聚魚也難受,總感覺是在用錢打窩。
  • 魚諺「要想釣得多,必得先打窩」我教你打什麼窩,怎麼打?
    而搓大球抽三角窩多用於競技釣混養,一般只採用倒三角窩的形式,窩與窩的直線距離也為20公分,不採用抽正三角形是因為突前的那個角比較難操作。當然除了上述兩種打窩方式,還有一種特別的方式「彈弓」。國外釣魚人常用「彈弓」作為打窩的工具的,但我想是有道理的:他們用的「窩料」是手指頭大小的硬餌,每次打窩(或者續窩)打的都特別精確。不像我們用手拋;一般「八九不離十」就算了。當然,用彈弓打窩,可能與他們用特別長的釣竿有關,您想:14米遠的距離,用手拋能準確嗎?非得用彈弓不可,那些小時候留下了彈弓的朋友不妨試試這個方法。
  • 戶外野釣「打窩後沒有魚」?要想釣的多,不一定打重窩
    打窩後比不打窩上魚快,很多釣友都這麼認為,其實這個也不是一定的,關於打窩其實很爭議,有人認為應該打窩,應該打大窩,有人認為不打窩也可以,抽窩子,抽大餌,抽散炮,其實說的這些都不錯,只是沒有細分而已,只是沒有具體說釣什麼魚用什麼窩料,怎麼打窩什麼要打重窩,什麼時候需要一點點窩料,或者需要抽窩子,這篇文章咱們來聊一聊打窩的方式。
  • 三十年老釣手首次發布:野釣打窩時,這四個錯誤絕不能犯,莫疏忽
    釣魚打窩,這個簡單到連小孩都會的動作,雖然看起來不起眼,可裡邊卻有很多的講究與學問。歡迎訂閱購買《野釣打窩課堂》,本節內容將為您講述,野釣打窩時的一些注意事項,希望能給釣友一個借鑑作用。眾所周知,釣魚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戶外運動,有時一個小小的細節沒注意,很可能會影響到最後的漁獲量。就比如在打窩過程中,如果不控制好窩料量,一次投放過多的話,即便誘來了魚,它也只會吃窩料而不顧及釣餌。當然投放過少也不行,這樣既起不到誘魚效果,同時還浪費了窩料。
  • 野釣時酒米打窩總拋不出去?裹上兩張紙巾輕鬆解決
    在水溫比較低的時候,我們經常強調打窩要打的準,這樣聚魚會相對集中,上鉤率就會提高野釣鯽魚鯉魚很多釣友喜歡用顆粒或酒米打窩,這兩個窩料效果不錯,但直接用手拋的話很難精確到點,短杆還行,超過3.9或者有點風,往外一丟猶如天女散花一般
  • 為啥用玉米打大窩也釣不到魚?技巧不到位,窩料越多越沒魚咬鉤
    眾所周知,在自然水域釣大魚還是以天然食物的窩料比較好,不僅是因為便宜,還因為味型自然,大魚對它們的警惕性比較低。但如果你不熟悉窩料的性質和它的作用,不進行針對性的調整,那很大可能就是誘不到魚,或者是浪費窩料。就拿我們用得最多的玉米來說,它也是有一些比較明顯的針對性的。比如說玉米分為嫩玉米,浸泡過的老玉米,蒸熟或煮熟的玉米,發酵變臭的玉米這些類型。
  • 打窩之後,窩裡全是泡,就是沒有吃口,到底是什麼原因?
    我們在野釣時經常會遇到這種現象,就是打窩之後窩裡全是泡,奇怪的是作釣時卻始終沒有吃口?實際上,這種情況是很難用某種原因去描述,需要多維度地去解讀。那麼筆者結合實際作釣經歷,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見解,僅供參考。
  • 夏天野釣草魚全攻略:餌料、窩料、釣點選擇,自製餌料配方分享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如何才能野釣草魚呢?今天蓑笠哥就來分享一下這些年釣草魚的攻略以及各種釣草魚的自製餌料和窩料。就野釣草魚來說,蓑笠哥這些年的經驗來看,商品餌料可以說沒有太大用處,自製的發酵料或者其他傳統餌料表現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