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氣溫超過35度的情況下被稱為「猛暑日」,
本周一的時候共有181個地方屬於「猛暑日」。
在上周末,全日本有2061人因為高溫送醫。
據說,這樣的天氣還將持續到七月下旬.
灑灑水啦~
爬高高,然後被定在風扇下面...
到底有多熱呢,聽聽非洲小哥怎麼說
哈哈,雖然黑但不想變的更黑!沒毛病~
再想想最近肆虐島國的洪水...心疼一秒日本人民
不過,對於島國人民來說,最近也有一個好消息,
Emmm...不知道算不算是件好事~
因為連日高溫猛暑,蚊子少了!
夏日雖好,煩人的東西也不少。
動不動就出滲出的汗液~ 毒辣的紫外線~
當然還有揮舞著翅膀在耳邊嗡嗡叫的蚊子。
真是讓人恨得咬牙切齒。
不過,日本不少網民發現,讓人神煩的蚊子,最近好像...少了
有人在Twitter上發起了「最近好像見不到了!35度以上蚊子似乎都不活動了」這樣的話題。
日本網友說:
「蚊子作為夏日標配,向來給人『越熱越猖狂』的印象。可七月過去了一大半,感覺被叮的包明顯比去年少了。」
「大家都懶洋洋的猛暑日,就連蚊子也犯懶了,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難得的好事啊!」
那麼,問題來了,大家的感受靠譜嗎,背後有科學依據嗎?
長崎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35度蚊子活動受限」是合理可信的
長崎大學以「ネッタイシカマ」這種蚊子作為實驗對象,嘗試觀測了在不同溫度、溼度條件下蚊子的飛行活動。
發現在10到35度範圍內才有明顯飛行活動。
在日本比較常見的襲擊人類的蚊子名叫「ヒトスジシマカ」。
它和前面提到的被作為實驗對象的蚊子是近親,對高溫的耐受力不會有太大差別。
因此一旦超過35度,蚊子活動頻率就會下降,我們也不那麼容易被叮咬啦~
此外,媒體也採訪了大日本除蟲菊公司的研究人員,得到了這樣的答覆:
「關於蚊子可以活動的溫度說法不一,但大概是在15-38度之間,頻繁活動的溫度範圍則會縮小到26—32度。
其實,蚊子並不總是在尋找獵物,大多數情況下是潛藏在草叢中等待獵物。
最近的酷熱不是蚊子喜歡的溫度,於是它們尋找涼爽的地方潛伏在那裡。」
今年日本遭遇酷暑,蚊子開始出現的時間也比往年提前了2周,雖然從黃金周開始就有被叮咬的情況,但最近,卻沒有太多的蚊子,大概確實是這種異常的酷熱而造成的。
不要疏忽大意,當心藏起來的的蚊子!
但是,徹底放心還為時過早。
據大日本除蟲菊公司稱,即使在白天沒有發現蚊子,也不能掉以輕心。
在白天,蚊子只是潛藏著,在比較涼爽的早晨和傍晚,就會變得活躍起來,所以建議不要因為在酷熱的尖峰時間沒有見到蚊子,就不進行防叮咬措施。
根據長崎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的網站可知,蚊子最喜歡聚集到以下四種地方:
溫暖的身體
動物呼出的碳酸氣體
深淺色差對比明顯的區域
汗液和體臭處
另外,容易被蚊子叮咬的人群是:
男性.
體溫高的人.
成人>青年>孩子>新生兒(但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不容易被叮咬)
還有O型血
所以說.
辛苦工作一天大汗淋漓回到家的爸爸們
你們可正是元氣滿滿的蚊子們的大餐啊
一定要好好的防蚊!
因為太熱了,蚊子也休息了。
網絡上也出現了一些段子手
「蚊子都從本能上知道這種炎熱是危險的!」
「學習蚊子,人類也休息吧」之類的呼聲。
調侃歸調侃,但不得不佩服島國人民在災難面前的淡然
小小島國,時不時會有地震海嘯
今年又是暴雨洪水高溫輪番攻擊
但這裡的人們還是知命樂觀,互幫互助
總之,期待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