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105課:如何準確理解「蒹葭蒼蒼」?

2020-12-16 談藝錄

老方法,為免討嫌,先放答案:(1)蒹葭蒼蒼的準確理解是:蘆葦茂盛而繁密;(2)《詩經》「南山有臺,北山有萊」裡,「萊」是藜菜。詳情請見內文。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05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1、葦。讀wěi。葦的繁體字。葦是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大葭也。」《廣韻.尾韻》裡說:「葦,蘆葦。」沈括的《夢溪補筆談》卷三有:「予今詳諸家所釋,葭、蘆、葦,皆蘆也。則菼、薍、萑,自當是荻耳。」關於蘆、荻兩種植物,之前已經很詳細地討論過了,詳見67課蒹與薍的解釋。孔穎達做《五經正義》做注釋說:「初生為葭,長大為蘆,成則名為葦。」顯然,蘆葦初生時叫葭,長大後為蘆,長成之後就叫葦了。葦的本義就是蘆葦。冬季蘆葦的樣子如圖:

(蘆葦)

《詩經.豳風.七月》裡有:「七月流火,八月萑葦。」七月的時候火星偏向西方,八月正是蘆葦豐收的季節。

本義之外,組詞語「葦然」,指變動貌。或者就是從風中蘆葦風中搖曳而來的字義。《漢書.王莽傳中》:「懼然祗畏,葦然閔漢氏之終不可濟。」顏師古作注說:「葦然,變動之貌也。」

葦的小篆寫法如圖:

(葦的小篆寫法)

2、葭。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音jiā。給的解釋是:「葦之未秀者。」所以葭的本義就是初生的蘆葦。這個字因為《詩經.秦風.蒹葭》中「蒹葭蒼蒼」為我們熟知。蒹是什麼?是沒有長穗的蘆葦。蒼蒼的意義也不少。比如:(1)灰白色。如兩鬢蒼蒼;(2)形容茂盛的樣子:比如鬱鬱蒼蒼;(3)深青色:比如天蒼蒼,野茫茫。

那麼,「蒹葭蒼蒼」準確理解就要考慮這些:從初生到沒有長穗的蘆葦都不會是蒼白色的,那麼,這句詩裡的「蒼蒼」最合適的解釋是「茂盛的樣子」,蒹葭蒼蒼是蘆葦茂盛而繁密的樣子,而不是蘆葦灰白蒼茫的樣子。

其實《詩經》也不只一次提到葭。《詩經.召南.騶虞》有:「彼茁者葭,壹發五豝。」豝是指母豬,也有說是指小豬,也有說是二歲。五是虛數,並不是實指。密密的一片蘆葦叢,一群母豬被射中。《毛傳》說:「葭,蘆也。」鄭玄箋說:「記蘆始出者,著春田之早晚。」

(初生的蘆葦)

本義之外,葭字還通「笳」。古代的管樂樂器。笳是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吹奏樂器,樣子像笛。本出於西北民族地區,到漢代時傳入中原,通常稱「胡笳」,最初的時候就是卷蘆葉為振動發聲器,吹以作樂。後在形制上有所變化,將蘆葉製成的哨插入管中,遂成為管制的雙簧樂器。所以葭亦通笳。笳的樣子如圖:

(笳的樣子)

比如杜甫就有詩《小至》:「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飛灰」。小至是冬至的前一天或後一天,顯然這裡的葭不是葦葉,而是指樂器笳。

此外,葭還是一種姓氏,《萬姓統譜》有記載。

(二)葭還讀xiá,音出《集韻》。有兩個意思:(1)通「遐」《後漢書.文苑傳.杜篤》載:「今天下新定,矢石之勤始瘳。而主上方以邊陲為憂,忿葭萌之不柔。」李賢註:「楊子云《長楊賦》曰:「『遐萌為之不安。』謂遠人也。案:篤此賦每取子云《甘泉》、《長楊賦》事,意此『葭』即『遐』也。」(2)通「蕸」。指荷葉。《爾雅》:「芙蕖,其葉曰蕸。」

(荷葉)

葭的小篆寫法如圖:

(葭的小篆寫法)

3、萊。讀lái。是萊的繁體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蔓華也。」什麼是蔓華呢?《玉篇.釋草》說:「釐,蔓華。 藜草也。」《爾雅》注說:「一名蒙華。」郝懿行的《義疏》有:「釐,說文作『萊』,雲蔓華也。萊與釐古同聲。「顯然,萊的本義蔓華就是藜。就是紅心灰雚。藜科。一年生草本。嫩苗可食,生田間、路邊、荒地、宅旁等地,為古代貧者常食的野菜。樣子如圖:

(藜)

《詩經.小雅.南山有臺》裡開篇就是:「南山有臺,北山有萊。」臺是苔草,就是莎草,南山有莎草青青,北山遍地長滿藜草。這裡的萊指的就是這種野菜。

本義之外,萊還有如下幾個意思:(1)指生滿雜草。《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徹我牆屋,田卒汙萊。」《毛傳》說:「下則汙,高則萊。」孔穎達作疏說:「下田可以種稻,無稻則為池;高田可以種禾,無禾則生草。」詩的意思是我家牆屋被拆毀,我家的田地全荒弛(低處的淹了水,高處的長滿雜草)。

(2)除草。《周禮.地官.山虞》裡說:「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鄭玄作注說:「萊,除其草萊也。」(3)郊外休耕的田。《周禮.地官.懸師》:掌邦國都鄙稍甸郊裡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鄭玄作注說:「萊,除其草萊也。」(4)水蘇。《齊民要術.》:「譙、沛人謂雞蘇為萊。」水蘇是唇形科水蘇屬多年生草本,全草或根入藥,可治百日咳、扁桃體炎等症。它的樣子如圖:

(水蘇)

此外,萊還是古代一個國家的名字。春秋時為齊靈公所滅。轄地在現在的山東省黃縣東南。

萊還是一個姓。《通志》有載。萊的小篆寫法如圖:

(萊的小篆寫法)

4、荔。讀lì。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如荔枝,但這裡的荔,意思不同於現代漢語的荔枝的荔。《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也,似蒲而小,根可作刷。」《廣雅.釋草》說:「馬藺,荔也。」王念孫作《廣雅疏證》有:「蠡、藺、荔,一聲之轉,故張氏注《子虛賦》謂之馬荔,馬荔猶言馬藺也。」所以,所謂的荔,指的是前面講的「荓」字所指的馬帚,本義就是馬藺。前面說過它,又叫馬蓮、馬蘭、馬蘭花、旱蒲、馬韭等,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多年生密叢草本,根莖短而粗壯,基部有殘葉裂成的纖維狀毛,葉片狹線形。葉子可以造紙,根可以制刷子,過去用來刷馬,所以叫馬帚。它的花及種子為止血利尿藥。再上一次圖:

(馬藺)

荔的小篆寫法如圖:

(荔的小篆寫法)

5、蒙。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méng。給的解釋是:「王女也。」錢大昕的《十駕齋養新錄.王女》記有:「《釋草》:『蒙,王女』註:『蒙即唐也,女蘿別名。』案:女蘿之大者謂之王女,猶王彗、王芻、魚有王鮪、鳥有王睢也。」稱什麼為王某某,一般指這是同類裡的較大者。所以,蒙的本義是草名,即菟絲。旋花科。一年生纏繞寄生草木。莖很細,呈絲狀,黃白色,隨處生有吸盤,附著在豆科、菊科、藜科等植物上。葉退化,開白色小花。種子可以入藥,樣子如圖:

(菟絲子)

本義之外,蒙還有很多意思,揀常用的說一些:(1)覆蓋。《方言》卷十二:「蒙,覆也。比如《詩經.鄘風.君子偕老》裡有:」蒙彼縐絺,是洩袢也。「大意是:罩上縐羅如蟬翼,透明內衣世間稀少。蒙就是覆蓋,罩上的意思。(2)假冒。《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裡有:」夫父張孟,嘗為穎陰侯嬰舍人。得幸,因進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為灌孟。」顏師古作注說:「蒙,冒也。」(3)隱瞞;欺騙。比如:蒙人,矇騙。(4)關聯;符合。《徐霞客遊記.附編.永昌志略》:「如瀾滄江在永昌,而瀾滄洱在北勝,各不相蒙。」就是各不相關的意思。(5)受,承接。比如《易經.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6)敬詞。受到。比如蒙教。

(7)愚昧;無知。《易.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童蒙」指學生;「我」指師長。大意是說學生主動求助師長,要求上進。(8)幼小貌。《易經.序卦》有:「物生必蒙……蒙者蒙也,物之稺也。」李鼎祚引用鄭玄的話:「蒙,幼小之貌,齊人謂萌為蒙也」我們平常說啟蒙啟蒙裡的蒙,包含以上兩義。

(啟蒙)

(9)天色昏暗。《書經.洪範》裡說:「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凡七卜。」孔傳:「蒙,陰闇。」天氣的七種狀況。(10)蒙還是六十四卦之一。卦形坎下艮上。

此外,蒙還是地名、山名。而且學是一個姓。比如秦有將軍叫蒙驁,改良毛筆、改良古箏的那個蒙恬,是他的孫子。

(蒙恬像)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作měng。有兩個意思:(1)組詞蔑蒙,指飛揚貌。《集韻.董韻》:「蒙,峭蒙,飛揚貌。」(2)「蒙古」的簡稱。

(三)這個字的第三個讀音讀作mēng。也有兩個意思:(1)昏迷。比如眼發黑,頭髮蒙,再比如摔蒙了。(2)猜測。比如,瞎矇,蒙對了。

蒙的小篆寫法如圖:

(蒙的小篆寫法)

6、薻。讀zǎo。同「藻」。《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水艸也。」《詩經.召南.採蘋》裡有:「於以採薻?於彼行潦。」大意是:哪裡去採水藻?溝水、積水間。所以,薻的本義就是指水藻。水藻的種類很多,具體是哪一類水藻,已不可考。水藻的樣子如圖:

(水藻)

薻的小篆寫法如圖:

(薻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的出現,標誌著中國文字學理論的建立和代表作的誕生。鑽研它,是鑽研中國文字學的入門功課,當然,這也是學習中華文化的入門功課。很多朋友說我們咬文嚼字,覺得這件事枯燥而無味,而實際上,這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越學習,越覺樂在其中。

(【說文解字】之105,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蒹葭蒼蒼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最喜歡吟誦《詩經·秦風》中的《蒹葭》,因而也最喜歡去河邊湖畔靜靜地守望蘆葦。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全文及翻譯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什麼意思
    9月8日白露時節即將到來,不由讓人想起《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許多人都知道這句詩詞,但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 《詩經》裡的植物,「蒹葭蒼蒼」裡的「蒹葭」是什麼植物?
    蒹葭蒼蒼的「蒹葭」出自《國風 ·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古至今,《詩經》中的這句詠嘆,成為人們吟誦節氣與愛戀的絕美佳句。酷暑離去,秋意漸濃。面對無盡秋色,文人墨客的情懷落在層林盡染間,也落在沾滿清晨露珠的草木上。《蒹葭》 先秦· 《詩經·國風·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 在安納託利亞的溼地公園看蒹葭蒼蒼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詩經·國風·秦風》我在中學語文課本裡就讀過這首秦風中的《蒹葭沒想到,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安納託利亞中部的溼地公園裡,居然看到了詩中所描繪的「蒹葭蒼蒼」。
  • 《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僅兩句,便秋光滿目
    《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 《說文解字》第11課:帶「示」的漢字,都有這些意思
    我們讀《說文解字》,提綱是540個部首,今天已經到了11課,我們還停在「示」部,這是《說文解字》的第3個部首,「示」部的漢字一般與祭祀鬼神以求福佑有關係,大致「示」部漢字可以分為四類:1、祭祀的名稱:比如禘、禡、祔等;2、鬼神的名稱:比如社、祇、神等;3、祭祀的儀式:比如祭、祀、祝等;4、吉兇、禍福等,比如祥、祿、福等。
  • 張掖:蒹葭蒼蒼溼地遊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裡這些秋令景色,在張掖這座溼地之城中隨處可現。
  • 《說文解字》第303課:細說「廴」字
    在古代漢語中,這三個部首聯繫緊密:「辶(辵)」被《說文解字》解釋為「乍行乍止也」,簡言之就是「走走停停」;「彳」被《說文解字》解釋為「小步也」,簡言之就是「小步行走」,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廴」字,這是我們《說文解字》課程的第303課。
  • 唐詩閒讀:「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這首詩其實用了蒹葭的原意:蒹葭是飄零之物,它隨風搖蕩,若飄若止,若有若無,但根系堅定,形容人的思緒無限而恍惚飄搖,而牽掛於根。由此用根來形容堅定的情誼,特別是男女之間的愛情,男女相思之情莫不如是。蒹葭的繁茂期在秋天,秋天又有露,露之為物,瞬息消亡,蒹葭本就瓢搖,更何況生於水上,更何況生於秋天,更何況蒹葭上的秋露。種種意象疊加,用它來形容無法挽留、追尋不到的愛戀對象,再合適不過了。
  • 《說文解字》第59課:「牽牛花」在古時候為什麼叫「惡菜」?
    接著說文解字,這是這套課程的第59課。今天解說的是《說文解字》540部漢字中「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下:(葍的小篆寫法)3、蓨。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第一個讀音。《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蓨,苖(注意,不是禾苗的苗)也」。從艸,脩聲」。讀作tiáo這個音的時候,有兩個意義。(1)《爾雅.釋草》:「蓧,蓨。」又「苖,蓨」。《說文解字》中「苖」字下說「蓨也」,又是一個兩字互訓一對字。《齊民要術.羊蹄》裡引用《詩義疏》裡的話說蓨:「今羊蹄,似蘆菔(課裡講過,就是蘿蔔),莖赤,煮為茹,滑而不美。多噉令人下痢。」
  • 《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93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香艸當作艸草。」《廣雅.釋器》裡有:「芳,香也。」依照現代漢語對芳的用法,應當沿用的就是段注的字義和《廣雅》的字義,即花草的香氣。比如屈原的《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芧。」這是芳的本義。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秋美人來啦
    02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當我們說到與「白露」相關的古詩,大部分人都會先聯想到「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什麼意思(全文翻譯)唯美白露帶字圖片說說配圖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什麼意思(全文翻譯)唯美白露帶字圖片說說配圖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大概很多人心中都還記得這句話。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天文年曆上是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交白露節氣。今年的北京時間9月8日零時30分我們將迎來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白露」。
  • 《說文解字》第171課:「鐘鼓既設,一朝右之」中,「右」是何義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1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兩個漢字,分別是:呈和右。詳情如下:1、呈。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chéng。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呈,平也。從口,壬聲。」
  • 七夕會·攝影|蒹葭蒼蒼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那簇擁搖曳的蘆葦,像一支支飽蘸詩情的妙筆,流淌著不可言狀的神韻,把整個溼地裝點得美麗無比。在秋風的吹拂下,層層蕩漾的水波,讓我思緒萬千:綠水青山,不就是金山銀山嗎?(陳飛)
  • 《說文解字》第98課:「八月斷壺,九月叔苴」中,「苴」是何意?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98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音diào。給的解釋是:「艸田器,……《論語》曰:『以杖荷莜』」。王筠的《說文句讀》裡說:田間之器,率以檾稭為之,故曰艸「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直接給標為「耘田器。」並說明「芸,除草也。」依照這三條線索,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所謂的莜,本義是一種草編的田間用器,是一種農具,用以除草。這種用具恐怕現在已被各種鐵製用具取代,所以找不到圖了。
  • 《說文解字》第四課:先民們如何在漢字裡表達對幸福的嚮往
    前三項好理解長壽、富裕、安康,第四項「攸好德」是喜歡好的德行,有好的德行就是福,第五項「考終命」是提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並且能夠沒有煩惱和掛礙的無疾而終,先民們認為同時達到這五項就是最大的福氣了。《說文》祉的解釋就是:「福也」,等同於福,但是這個福又是哪一種福呢,神明在此,與神同在的福,神明的足跡在此,那麼妖魔鬼怪就不敢來禍害。(祉的小篆寫法)3、福。《說文解字》中,福的解釋也極簡單,就是「備也」,《說文注》裡解釋了這個備字,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之謂備。通俗點說,就是「啥也不缺」就是福。
  • 《說文解字》第86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蓁蓁」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86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cí。給的解釋是「艸多貌」。徐鍇的《說文系傳》裡說:「薋,猶積也」這是薋的本義。就是(草)多;聚集的意思。如圖:
  • 《說文解字》第281課:古人還用什麼字表示「遠」的意思?
    先奉上標題裡的答案:成語「迥然不同」形容差別很大,一點兒也不相同,迥然的準確意思是「差得遠」。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辵」部的三個漢字:逖、迥、逴。《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迥,遠也。從辵,冋(jiōng)聲。」形聲字。本義是遠。《爾雅·釋詁上》:「迥,遐也。」比如漢代班固的《幽通賦》:「夢登山而迥眺兮,覿幽人之仿佛。」夢見自己登上高山向遠處眺望,依稀看到了神人。「迥眺」就是遠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