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看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12大核心要點

2020-12-20 房天下

一圖看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12大核心要點

第一財經   2019-02-19 08:16

[摘要]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以下稱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以下稱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本規劃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一圖看懂《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一、發展基礎

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要素集聚。國際化水平領先。合作基礎良好。

二、戰略定位

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三、發展目標

到2022年,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四、空間布局

1、極點帶動,發揮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引領帶動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廣佛同城化建設。

軸帶支撐,加快建設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鐵路等重要交通設施。

2、完善城市群和城鎮發展體系

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

廣州: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

深圳: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3、建設重要節點城市

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

4、發展特色城鎮

培育一批具有特色優勢的魅力城鎮;建設智慧小鎮;不斷拓展特大鎮功能。

5、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建設具有嶺南特色的宜居城鄉;因地制宜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城中村、合併小型村。

五、輻射帶動泛珠三角區域發展

構建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龍頭,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輻射東南亞、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

有序發展「飛地經濟」,促進泛珠三角區域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形成梯度發展、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產業協作體系。

六、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1、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

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臺

鼓勵境內外投資者在粵港澳設立研發機構和創新平臺

支持依託深圳國家基因庫發起設立「一帶一路」生命科技促進聯盟

向港澳有序開放國家在廣東建設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

支持粵港澳有關機構積極參與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

實施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發展計劃和粵港聯合創新資助計劃,支持設立粵港澳產學研創新聯盟

2、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和平臺

有序開展國家高新區擴容

支持創建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

支持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中新廣州知識城、南沙慶盛科技創新產業基地、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重大創新載體建設

支持香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紡織及成衣、資訊及通信技術、汽車零部件、納米及先進材料等五大研發中心以及香港科學園、香港數碼港建設

支持澳門中醫藥科技產業發展平臺建設

推進香港、澳門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建設

3、優化區域創新環境

研究實施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出入境、工作、居住、物流等更加便利化的政策措施

開展智慧財產權證券化試點

在珠三角九市建設一批面向港澳的科技企業孵化器

建設科技創新金融支持平臺

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參與大灣區創新型科技企業融資,允許符合條件的創新型科技企業進入香港上市集資平臺

支持香港成為區域智慧財產權貿易中心

建立大灣區智慧財產權信息交換機制和信息共享平臺

七、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1、構建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國際競爭力

建設世界級機場群。支持香港機場第三跑道建設和澳門機場改擴建,實施廣州、深圳等機場改擴建,開展廣州新機場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設一批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

暢通對外綜合運輸通道。推進贛州至深圳、廣州至汕尾、深圳至茂名、岑溪至羅定等鐵路項目建設。研究廣州至清遠鐵路進一步延伸的可行性

構築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力爭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有序規劃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

加快廣州-深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推進大灣區城際客運公交化運營,推廣「一票式」聯程和「一卡通」服務

加快發展鐵水、公鐵、空鐵、江河海聯運和「一單制」聯運服務

2、優化提升信息基礎設施

全面布局基於網際網路協議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網際網路

實現免費高速無線區域網在大灣區熱點區域和重點交通線路全覆蓋

推動降低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並積極開展取消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的可行性研究

3、建設能源安全保障體系

加快推進珠三角大型石油儲備基地建設

推進廣州、珠海等國家煤炭儲備基地建設

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1、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

支持東莞等市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支持佛山深入開展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

支持香港在優勢領域探索「再工業化」

培育一批具有系統集成能力、智能裝備開發能力和關鍵部件研發生產能力的智能製造骨幹企業

加快製造業綠色改造升級

2、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發展壯大為新支柱產業

在新型顯示、新一代通信技術、5G和移動網際網路、蛋白類等生物醫藥、高端醫學診療設備、基因檢測、現代中藥、智慧機器人(15.430,0.62,4.19%)、3D列印、北鬥衛星應用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

圍繞信息消費、新型健康技術、海洋工程裝備、高技術服務業、高性能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及其關鍵環節,實施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

3、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臺

支持廣州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建設產權、大宗商品區域交易中心

支持深圳依規發展以深圳證券交易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加快推進金融開放創新

支持澳門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臺,建立出口信用保險制度,建設成為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

支持香港建設國際認可的綠色債券認證機構

支持廣州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

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綠色金融平臺、中葡金融服務平臺

逐步擴大大灣區內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和範圍

大灣區內的企業可按規定跨境發行人民幣債券

擴大香港與內地居民和機構進行跨境投資的空間,穩步擴大兩地居民投資對方金融產品的渠道。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不斷豐富投資產品類別和投資渠道,建立資金和產品互通機制。

支持香港開發更多離岸人民幣、大宗商品及其他風險管理工具

支持內地與香港、澳門保險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再保險業務

支持大灣區企業使用香港的檢驗檢測認證等服務

4、大力發展海洋經濟

支持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探索在境內外發行企業海洋開發債券

發展海上保險、再保險及船舶金融等特色金融業

九、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1、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鼓勵三地高校探索開展相互承認特定課程學分、實施更靈活的交換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轉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在廣東建設港澳子弟學校或設立港澳兒童班並提供寄宿服務

研究開放港澳中小學教師、幼兒教師到廣東考取教師資格並任教

開展外籍創新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享受國民待遇試點

大力引進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參與大灣區的建設和管理

2、共建人文灣區

加強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建設,推動音樂產業發展

共同推進大灣區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聯合打造一批國際性、區域性品牌賽事

推進馬匹運動及相關產業發展,加強香港與內地在馬匹、飼草飼料、獸藥、生物製品等進出境檢驗檢疫和通關等方面的合作

3、構築休閒灣區

優化珠三角地區「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便利外國人在大灣區旅遊觀光

有序推動香港、廣州、深圳國際郵輪港建設,探索研究簡化郵輪、遊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續

研究探索內地郵輪旅客以過境方式赴港參與全部郵輪航程

探索以旅遊等服務業為主體功能的無居民海島整島開發方式

4、拓展就業創業空間

研究推進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報考內地公務員工作

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業在內地發展

5、塑造健康灣區

鼓勵港澳醫務人員到珠三角九市開展學術交流和私人執業醫務人員短期執業

支持港澳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主體在珠三角九市按規定以獨資、合資或合作等方式設置醫療機構

6、促進社會保障和社會治理合作

探索澳門社會保險在大灣區內跨境使用,提高香港長者社會保障措施的可攜性

支持港澳投資者在珠三角九市按規定以獨資、合資或合作等方式興辦養老等社會服務機構

十、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

1、推動對港澳在金融、教育、法律及爭議解決、航運、物流、鐵路運輸、電信、中醫藥、建築及相關工程等領域實施特別開放措施,研究進一步取消或放寬對港澳投資者的資質要求、持股比例、行業準入等限制

2、支持廣州南沙建設全球進出口商品質量溯源中心

3、依法推動在粵港澳口岸實施更便利的通關模式

4、完善粵港、粵澳兩地牌機動車管理政策措施,允許兩地牌機動車通過多個口岸出入境

十一、攜手擴大對外開放

1、支持香港成為解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投資和商業爭議的服務中心

2、支持澳門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加入亞投行,支持絲路基金及相關金融機構在香港、澳門設立分支機構

3、鼓勵粵港澳三地企業合作開展綠地投資、實施跨國兼併收購和共建產業園區

4、支持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資本運作中心及企業財資中心,開展融資、財務管理等業務

十二、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

1、優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功能

研究進一步擴展前海發展空間,並在新增範圍內實施前海有關支持政策

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拓展離岸帳戶(OSA)功能,借鑑上海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帳戶體系(FTA),積極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有效路徑

支持香港交易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建成服務境內外客戶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

建設新型國際貿易中心,發展離岸貿易,打造貨權交割地

2、打造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

在廣州南沙規劃建設粵港產業深度合作園,探索建設粵澳合作葡語國家產業園

探索建設國際航運保險等創新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

研究探索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內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

3、推進珠海橫琴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

探索符合條件的港澳和外籍醫務人員直接在橫琴執業

研究將外國人籤證居留證件籤發權限下放至橫琴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房天下」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房天下贊同其觀點。

房天下APP優惠多,速度快

買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關注房天下北京特價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價房大平臺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 22大要點速覽!
    來源:金融界網站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本規劃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 王緝憲:簡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王緝憲:簡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王緝憲/博士、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 2019-02-20 17:07 來源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這些江門元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這些江門元素讓人振奮!》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廣東要走在全國前列,最根本的是要繼續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實。昨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 澳門機場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民航資源網2019年2月25日消息:2019年2月22日,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CAM)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座談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鄧軍博士主持會議,帶領公司管理層針對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進行討論從具體業務方面應如何貫徹落實。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終落地!一文讀懂三大關鍵點 有哪些投資機會?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終落地!一文讀懂三大關鍵點 摘要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終落地!一文讀懂三大關鍵點 有哪些投資機會?】18日晚間,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
  • 澳門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青年論壇」
    新華社澳門2月26日電(記者胡瑤)由澳門理工學院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青年論壇」26日在澳門舉行,與會者就「一國兩制」新實踐、合作協調架構、青年就業創業以及高等教育合作等話題進行討論。  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任冷鐵勳在論壇上表示,「一國兩制」事業在澳門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這個宜居大盤更火了!
    綱要指出「廣州充分發揮國家中心 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中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廣廣州作為本次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四大中心 城市之一,同時也是居內地最被看好城市榜首。  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位  廣州東門戶非增城莫屬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A字形結構頂端和中部,是大灣區核心樞紐城市。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大中心...
    中商情報網訊:日前,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規劃綱要》中明確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根據四大中心城市的發展,城市發展定位也各不相同。
  • 旅遊酒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利好港澳遊 郵輪遊發展
    事件:2月18日,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其中提出要構築休閒灣區,推進大灣區旅遊發展,依託大灣區特色優勢及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構建文化歷史、休閒度假、養生保健、郵輪遊艇等多元旅遊產品體系。點評:豐富粵港澳旅遊精品路線,港澳遊有望快速增長。
  • 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世界矚目 這個微信群說清了亮點
    這一天,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文內簡稱「規劃綱要」),提出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規劃綱要的出臺,在這個晚上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引爆」了一個名為「一家親」的微信群。群裡的「家族成員」身處各地、來自不同行業,但規劃綱要的一條條一款款也都關係著他們的今天明天。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綱要發布 羅旭瑞:香港旅遊業將爆發增長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綱要》明確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發展方向,其中多處明確提及該區域的旅遊發展規劃,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新華社北京2月18日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如下。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進香港、澳門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讓港澳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編制本規劃。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發布┃四大中心城市PK,最被看好的完敗!
    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全文27000餘字,共計1前言11章41節,全文詳見《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印發,11章41節完整版!》。  繼續看看規劃綱要中對四大中心城市的單獨表述。
  • 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發展規劃路線圖浮出水面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根據《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將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其中重要的一項規劃就是構築休閒灣區,依託大灣區特色優勢及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構建文化歷史、休閒度假、養生保健、郵輪遊艇等多元旅遊產品體系,豐富粵港澳旅遊精品路線,開發高鐵「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至此,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旅遊發展規劃路線圖終於浮出水面。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出爐,核心要點搶先看
    新京報訊(記者 顧志娟)2月18日,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珠三角九市(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的合作發展做出指導。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發布┃四大中心城市PK,最被看好的完敗!
    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全文27000餘字,共計1前言11章41節,全文詳見《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印發,11章41節完整版!》。  繼續看看規劃綱要中對四大中心城市的單獨表述。
  • 同氣連枝 粵港澳大灣區挺進「協同發展時代」
    深化合作 釋放極點帶動效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構建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網絡化空間格局,發揮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引領帶動作用。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在珠江東岸的兩大核心,深圳毗鄰香港,兩地交流頻繁。
  • 香港特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於2019年年初正式出臺
    據香港電臺12月15日報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透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於2019年年初正式出臺。林鄭月娥還表示,香港一定會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亦會進入新階段,將為香港帶來很多機遇。
  •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公布!惠州大亞灣惠陽再次成關注熱點
    2月12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出席行政會議前例行見記者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有望在日內公布。香港特區政府計劃聯同廣東省及澳門政府,於2月21日在香港舉行有關規劃綱要的宣講會,共同探討發展所帶來的機遇。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惠州作為大灣區的明星城市!
    自2019年2月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以來,一個對標世界三大灣區的第四大灣區冉冉升起,以深圳為龍頭導向核心的世界級都會圈正在成團,吸引了來自世界各方的目光    惠州作為大灣區的明星城市,在新近發布的《廣東省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中,更是被明確納入「深圳都市圈」,未來乘風破浪,熱土價值進一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