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東莞的奶爸火了。
他帶著4歲的女兒兜兜,
4月2號從廣東東莞出發,途徑廣西、雲南
騎行逾4千多公裡,歷時71天,
於6月12號抵達拉薩。
他是神兜兜的超級奶爸
這個90後單親爸爸叫阿鈄,抖音名叫「神兜兜的超級奶爸」
職業是賣男裝定製、童裝以及燕窩。
他是這樣介紹自己的:
「一枚94年不安分單親奶爸,女兒叫兜兜,16年4月,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夢想每年帶她去一個地方,送給她世界的星辰大海。」
他現在有多火?
抖音上熱搜第一,粉絲快200萬,置頂那條視頻播放量也快200萬了。
火了以後由於微信上塞爆了,現在微信好友7、8000人了。他不得不開了2個微信。「大家都是來說很喜歡我們,看我朋友圈分享,看我女兒日常。」
對於火了以後,阿鈄最開心的是大家對父女倆的支持鼓勵。
「有些家長看到我會有點反思自己,突然覺得自己陪孩子時間太少,我覺得自己可以影響到別人,我會很開心。至於一些質疑否定的評論,我也沒有太生氣,因為每個人三觀做法都不一樣,不必計較。」
他是個帶娃有經驗的操心爸爸
如今他們已經平安回到家裡,兜兜也已經去上幼兒園了,
而因為這件事讓阿鈄火起來以後,也有很多商務合作找到他。
在採訪他的電話裡,他正好出差杭州談合作項目,帶著女兒等飛機中,
「我從她三歲開始就天天帶著她,她也喜歡跟著我,
就算我出差也會帶著她,她不跟著我也不放心交給其他人。」
跟其他帶娃有經驗的操心媽媽一樣,他也是一個帶娃很有經驗的操心爸爸,
「再看十分鐘就不能看手機了。坐遠點,手機離遠點,否則眼睛近視了。」
他在採訪中的間隙提醒女兒道。
想帶孩子去看自己20歲時候看過的風景
談到獨自一人帶女兒去騎行西藏,阿鈄說是很早就有的想法,
他第一次去西藏的時候是20歲,當時就想以後有機會再去西藏。
後來因為有了孩子、生意忙碌以後就把這個想法埋在心裡了。
碰巧今年疫情期間,孩子沒有上學,生意也淡薄,我就想帶她去。
阿鈄說出發前有徵詢過女兒意見,女兒很興奮,想要跟著爸爸一起去,就像郊遊一樣。
「一路上,除了天黑的時候,女兒會有點兒害怕,會叫我騎快點,其餘時間都沒有哭鬧過,也從來沒有吵著要回家。」
對於女兒一路上的支持,阿鈄家人倒是潑冷水,還說他腦子進水,對於家人不支持他帶那麼小的女兒,獨自騎行去那麼遙遠的地方。阿鈄說,「我比較偏固執。我想去做就去做。他們知道我這個性格,就算勸了也不管用。」
去西藏是會上癮的
談到國內那麼多個地方,為什麼偏偏要選擇對大人挑戰難度都比較大的西藏,
他說這是他第二次去西藏,而去西藏是會上癮的。
「旅行除了去看很美的風景,還有尋找自己。」
不像其他人不走回頭路,
可能打卡了一個地方以後永遠都不會再去重複的地方,
從這點看得出來,阿鈄是個挺念舊的文藝青年。
」同樣熟悉的地方,像在同一棵樹下休息,就會想起20歲的自己的影子。
但是不一樣的年齡,不一樣的心態,想法也會不一樣。
20歲的時候,還沒有孩子。
現在有了孩子,就想帶孩子去看自己20歲時候看過的風景。
放棄兩個字在我字典裡是不存在
無論是川藏、滇藏還是別的路線,
千裡騎行去拉薩的困難與危險係數眾所周知,
一路上,父女倆要翻越一座座雪山,
要經歷突變的天氣,
要適應高原帶來的不適感,
也會被高原的紫外線曬得黢黑。
誠如他自己所提到的路上的艱辛:
雲南紅拉山的那一段旅程,較大的坡度和一直下雨的天氣,
為他和女兒的騎行帶來很大的阻力,
「外面很冷,但穿著雨衣裡面流了汗,整個人就處於低溫的狀態,完全騎不動,到後面只能是推」。
最後,父女倆卡在了山上的一個小村莊。
「根本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幸好遇到熱心的藏民,借宿了一晚。」
也有讓他差點就中途折返的事情:在出發後幾天,阿鈄膝蓋得了急性滑膜炎,很痛,諮詢過醫生要休息半個月,因為長期磨損會造成永久性損傷。「但是放棄這兩個字在我字典裡是不存在。」後來他堅持每天吃消炎藥,吃了兩個星期就不疼了。
等我30歲,我還會帶女兒再去西藏
雖然這趟旅程比他想像中的要難,
但是如果時間重來,
他還是會依然選擇帶女兒騎行拉薩的。
「我比較滿意這次行程,因為旅行第一要點就是平安回來,
我已經做到了,而且完美的走完了這個旅程。
雖然這次旅程比我想像的更難,
但是走完了之後,回顧來時的路,其實只要堅持就做到了。
而且3年以後,等我30歲的時候我還會再帶她去一次,
例如去梅裡啊,轉山啊,深度走進西藏。」
我沒有過多的擔心和考慮
他說本身就有非常豐富的長途騎行經驗,也曾經騎行去拉薩。
「滇藏線、川藏線等,都是很成熟的旅遊路線,選擇這條路線我是有把握的。」
有些成人去西藏前會去做專門的針對心肺方面的訓練,
但阿鈄卻坦誠他沒有為女兒做過這方面的體能訓練,也沒有吃藏紅花/紅景天之類的抗高原反應藥物。他認為藏紅花,紅景天這些都是無用功,像騎行這種慢慢適應高度,是不會有很大高原反應的。
至於網上說去西藏這些高原地區,會對五歲以下小朋友身體發育有影響,有沒有諮詢過醫生之類的問題,
他也坦誠沒有諮詢過醫生那麼小的孩子能不能去。
「我覺得這些說法都是人傳人的說法,那些本地的小朋友也沒有發育不好的問題。而且女兒我天天帶,對她的身體我也是有把握的。
對於此次出行,阿鈄是有準備一些常用的發燒感冒的藥箱,
但是沒有查過沿路醫院地址,因為他覺得很少發生這種情況。
就算有發生,也可以攔車去醫院。
「我也沒有想過大人小孩會生病等情況,也沒有擔心這個擔心那個,
如果總是考慮來考慮去,就沒有出發的勇氣了。」
別人的路無法複製,去高原地區需謹慎
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上,空氣稀薄,氧氣含量少。
人們習慣了平原上的氧氣含量,到了這裡,身體被迫進行艱難的調整。
一旦血液中的氧氣含量減少了,人的身體就會出現各種應急反應,
例如頭暈、頭痛,四肢無力等。
這種以缺氧為突出表現的一組疾病稱為高原病,
我們經常提及的高原反應,就是最常見的高原病。
急性高原反應通常在進入高原地區數小時至數天內發病,
會出現胸悶氣短、噁心嘔吐,頭痛等不適。
一般不會太嚴重。通常在海拔下降 300~1000 米後症狀便會消失。
高原反應不僅難受,而且難防
常常聽說身體強壯的人更容易發生高原反應。
其實,高原反應是否發生,與身體素質好壞沒有必然聯繫。
之所以難預防,主要是因為它和細胞先天的攜氧能力有關。
另外,根據日常經驗來看,
有這麼一類人,更容易出現高原反應——肥胖人群。
如果體重過高,細胞為維持正常的生理運動,便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
這在原本就缺氧的高原上,無異於雪上加霜。
沒想到去高原旅行的第一步,是先控制自己的體重。
除此之外,冷靜面對高原反應,還有以下幾個秘訣可供參考。
1、心態好,沒什麼大不了
高原反應只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無需過分擔心。
出發前保持良好的心態,放輕鬆,做一些高原反應相關功課,別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2、火車出行
外出時選擇更平緩的旅行路線,能給身體細胞更多適應時間。
例如去西藏旅行,坐火車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欣賞沿途風景的同時,身體也在慢慢調整。
3、提前去醫院打卡
如果你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那麼最好在出發前諮詢醫生的建議。
獲取一些預防高原反應的藥物,例如乙醯唑胺,地塞米松等。
不同藥物成分不同,使用時謹遵醫囑!
4、量力而行,能坐著別站著
在高原上一定要量力而行,少做劇烈運動。
平時的長跑、健身,鍛鍊都先停一停。
好不容易出躺遠門,總得像皇帝一樣舒舒服服。可別讓高原反應來攪局。
5、百試不爽的方法:吸氧
一般情況下,吸氧能緩解幾乎所有高原反應症狀。
建議去高原旅遊的朋友隨身攜帶可攜式氧氣瓶,通過鼻管或面罩吸氧。
補充足夠的氧氣,症狀自然就緩解了。
高原反應並不可怕,但如果病情持續惡化,出現劇烈頭痛、呼吸困難、頻繁嘔吐等現象,就要警惕高原肺水腫、腦水腫發生的可能了。
應迅速轉移至低海拔地區,儘早就醫。
不過,有以下疾病的人群,還是不建議到高原地區旅遊:
哪怕是輕微的感冒,也可能成為高原病的誘因!
如果身體欠安,在家裡靜養會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