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豚也能成為特色藥用海洋動物?

2021-02-07 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

編者按:白海豚,被稱為水中大熊貓,一向是以珍稀海洋生物的代表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國以及世界上無數的科學家為了白海豚的保護付出了巨大犧牲,可是數量依然在不斷減少。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突然爆出「白海豚首次成為特色藥用海洋生物」,這還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髮布的項目指南。這是中國海洋保護史上的可悲,還是科研史上的創舉?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是國內無數科學工作者的人生追求。然然而,在今年4月3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了「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2020年度項目指南(第二批)」,其中關於支持北部灣海洋資源開發的一條細則,引發了軒然大波。

依據這條細則,國家將投入資金,支持廣西的研究機構,將「白海豚、中華鱟」等,做為特色藥用海洋動物資源,開展研究。


我們對鴿子粑粑、麻雀粑粑、蝙蝠粑粑、鼯鼠粑粑,甚至是小朋友的粑粑入藥,已經非常淡定,但是對於將萌萌的中華白海豚做為特色藥用動物來進行研究,還是感受無比震驚。


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是廣泛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海域的一種淺粉色海豚,成年個體大約3.5m,從澳洲北部到我國南部,再到非洲西部海岸,都有它們的蹤跡。因為最初是在我國被發現,因而得名中華白海豚。以往,科學家們認為中華白海豚下只有一或兩個物種,最新的研究表明,可以劃分為四個物種。

東南亞也有中華白海豚分布

@泰國華欣沿海 ©黃秦

歷史上,中華白海豚在我國沿海的分布區可能是連續的,目前已呈間斷分布,共有8個主要的地理種群,具體見下圖。

無論被劃為幾個物種,生活在我國南部沿海的白海豚,都是人氣超高的可愛豚類。幼年的海豚體色較深,成年之後是粉色帶有黑色斑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海豚爺爺或者奶奶的年紀,身體就成了漂亮的粉白色,幾乎沒有斑點。

中華白海豚的幼體(灰色)和成體(粉色)

@廣東江門 ©黃秦

白海豚是我國南方近海生態系統中的旗艦物種,它們主要生活在海水深度在十米以內的淺海海域,人類社會對它們的影響巨大。為了保護中華白海豚,我國在1989年頒布的《野保法》中將其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跟大熊貓是和老虎是同一保護級別。

不要以為白海豚離我們很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的珠江口,就是世界上白海豚最大種群分布區,截止2019年4月,已經累計識別2381頭白海豚個體。

一隻鰭部被海洋垃圾勒到變形的中華白海豚

它們的生活其實已經非常艱難

@廣東江門 ©黃秦

然而,你們現在告訴我,有一小群「科學家」要開始研究白海豚入藥了?

熊貓的內心:「要像愛護我一樣,愛護白海豚哦」

@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 ©黃秦

第一問    白海豚入藥,有科學依據和事實依據麼?


1、從科學的角度,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證明白海豚有藥用價值

嚴謹起見,我使用知網進行了知識檢索,未發現任何白海豚或者其他海豚可以入藥的信息。繼續搜索發現,海豚入藥的信息,最早出現在公元739年(唐代中期)的《本草拾遺》,該書認為海豚魚的皮下脂肪可以入藥。《本草拾遺》成書的年代,古人對於海洋生物所知甚少,連海豚是魚還是哺乳動物都弄不清。這本書中信息的可信程度,比山海經略好一點。在深度搜索後,我們「廣西海洋藥用資源名錄 」中收錄了四個海豚物種,其中並沒有中華白海豚。根據該網站的信息,海豚可以入藥的部分主要是肉、脂肪和肝臟,功效包括貧血和夜盲。然而,這種說法完全是子虛烏有,沒有任何的中醫理論或者臨床研究可以佐證。在2015版的《中國藥典》中,並未收錄任何海豚製成的藥品

如果你聽過《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一定會知道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DDT被作為一種強效的殺蟲劑,在全球範圍內被大量使用。DDT的分子機構極為穩定,在環境中難以降解,會隨著食物鏈在動物體內,而處於處於食物鏈頂端的人和猛禽,富集的效果最為明顯。

隨著DDT在鳥類體內的富集,大量的鳥類或者死亡,或者因為卵殼變薄無法孵化,春日再無鳥鳴,這就是「寂靜的春天」的由來。北美洲的遊隼,便因為DDT的使用而幾乎瀕臨滅絕,目前生活在美國的遊隼,大多是在1970年後的野放個體形成的種群。

遊隼是前世界俯衝速度最快的猛禽

@香港米埔溼地 ©黃秦

此外DDT亦會在人體內富集,導致慢性中毒,影響人的神經行為、生殖健康,並可能誘發癌症。DDT一旦進入人體,將難以自動降解,依據1964年對美國國民體內脂肪中貯存的DDT調查表明,DDT的生物半減期約為8年,也就是說一旦你不小心攝入了DDT,你的身體需要8年時間,才能清除其中一半的DDT。

1970年開始,國際社會開始逐步禁用DDT,我國在1982年即禁止在農業生產中使用DDT,並在2009年全面禁用。目前,除了在少數瘧疾肆虐的地區,DDT已基本被禁用。

50年過去了,被排放到海洋中的DDT並沒有全部消失,它們隨著水循環進入海洋,並跟隨食物鏈在海洋生物中傳遞,在白海豚這樣營養等級較高的海洋動物中,它們的皮下脂肪、肝臟和肌肉中,都含有大量的DDT。我國的研究人員在這一方面也有研究,具體見下面兩張圖。

(廣東)大襟島海域中華白海豚

體內及棲息地持久性有毒物質含量與評價

(碩士學位論文,魯慧,華南師範大學,2007)


廣東省中華白海豚生存狀況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吳應林,汕頭大學,2010)

「我有毒,別吃我,別吃我」

中華白海豚的青年個體,背部有較多的灰色

@廣東湛江 ©黃秦

3、 站在經驗論的角度,和海豚接觸最多的漁民,沒有食用和藥用海豚的傳統

南方沿海地區的漁民,對白海豚都很熟悉。譬如閩南地區的漁民,將其稱為「媽祖魚」。相傳,能見到中華白海豚是有「福氣」的。

有些漁民可能不太喜歡白海豚,因為它們太聰明啦。白海豚都會跟隨捕魚的漁船,並在漁民收網時並伺機遊入網中,在漁民的眼皮子底下飽餐一頓,然後跳出漁網溜之大吉。

無論是何種態度,我我國沿海居民沒有捕殺白海豚或其他海豚食用的習俗,即使遇到海邊擱淺死亡的白海豚,也多是棄置不理。至於使用白海豚的脂肪入藥,更是聞所未聞。

依照1989年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華白海豚和白鱀豚(已經滅絕)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

除了以上兩種豚類,我國境內的其他的鯨豚類,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2、廣西主管部門對於鯨豚的保護或存在監管不力的問題

廣西海洋藥用資源名錄網上,關於飛旋原海豚的一句話,引起我們的關注,即「偶爾獲得後,即可解剖取出肝臟,洗淨,鮮用或冷藏保存。

自1989年野保法頒布之後,飛旋原海豚及三種在網站上出現的海豚都是二級保護,無論活著的個體還是死亡的個體,死亡之後的脂肪、肝臟、肌肉組織,都在法律的保護範圍之內,使用其組織入藥或者開展研究,都需要提出申請並的審批。我們希望知道,該網站的主運營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是如何獲得相應的資格審批。

社會各界應對白海豚用於藥物研製之一事件進行長期關注。在後期,如果有科研單位,使用白海豚的身體組織用於醫藥研究,需對該單位獲取該組織的合法性進行審查。

1、北部灣是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欽州市為保護中華白海豚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2004年,我國知名的動物學家、北京大學的潘文石教授到欽州的三娘灣尋找白海豚,在《欽州的白海豚》一書中,他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我深深地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之中。

初中時,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坐在汕頭海邊的巨石上,等待兩隻海豚的出現,當看到它們從遠處向我遊來時,我就會忘掉周圍的一切,也不知道時光在悄悄地流逝。過了許多年,我讀完了北京大學的生物學系,後來便在中國西部寒冷的群山中年復一年地與大熊貓為伍;再後來,我進入熱帶叢林,在喀斯特石山中又是年復一年地研究『土地—人口—白頭葉猴』相互依存的生命之網,今日,我居然坐在飛馳的快艇上去尋找這種神奇的生物,我一輩子都為它們的善舉所感動,並懷著報恩的心,希望能為它們的生存盡一份力量。潘文石,2004年3月12日於北部灣」(選自《欽州的白海豚》)

潘文石教授在欽州三娘灣

圖片引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網站

2019年十一假期,我們到欽州的三娘灣尋找白海豚的蹤跡。早晨六點半,在清晨的微風中,我們搭乘小船出海,離開岸邊大約1.5公裡後,白海豚便在我們的小船周圍出現。船的前、後、左、右,都有它們的身影。一個早上,我們看到了大約20隻白海豚,興奮之情,難以言表。

在過去的15年中,欽州這座城市已和白海豚的命運緊密相連。為了保護白海豚的棲息地,欽州市調整了工業區的規劃,防止排入海中的工業廢水汙染至白海豚的棲息地。從2004年到2019年,欽州識別出的白海豚數量,從96頭,上升到了250頭,這與欽州人民做的努力密切相關。

欽州三娘灣白海豚科普館內的壁畫

©黃秦


2018年,近日,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廣西實施方案》中,明確將生態環保作為推進廣西北部灣城市群發展的機制之一,將北部灣沿線城市打造成國際一流品質的藍色宜居海灣城市群。

環北部灣特色旅遊線路是這一方案的重要部分,而白海豚是欽州最靚麗的自然名片,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大量遊客到這裡認識和了解白海豚,其欽州旅遊的一張珍貴名片,也創造了較高的經濟價值。

但願這座城市的海洋主管行政部門,不會為了毫無依據的藥用研究,而批准捕捉、獵殺白海豚的行為發生。我們衷心地希望,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一直都會是白海豚的快樂家園,不要染上類似《海豚灣》的汙名。

紀錄片《海豚灣》

揭露了日本太地町屠殺海豚的殘酷真相

3、我國在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工作中做出了諸多的努力,白海豚入藥,將嚴重影響我國的國際形象從1993年開始,我國政府便頒布了『關於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貿易的通知』,相關貿易活動全部被叫停。中國衛生部後來在後來的『中國藥典』中刪除了虎骨的藥用標準,與虎骨有關的所有中成藥也全部停產。這一禁令一直持續到現在,扔在執行。2020年,世界正處於劇烈變化的十字路口。在新冠肺炎帶來的慘痛教訓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在毫無科學依據的情況下,將國家一級保護的中華白海豚作為藥用資源動物對待,將嚴重損害我國的國際形象,也會傷害我國廣大普通民眾及國際友人的感情。


4、即使中華白海豚的脂肪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也不具備經濟效益。

退一萬步講,哪怕某個科研單位證實,白海豚的脂肪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從經濟效益上也是講不通的中華白海豚需要較大的生活空間,對場地、水質的要求都很高;食量大,每年要吃掉1噸左右的海魚,養殖需要投入高昂的成本,但只能獲取少量的脂肪。從長遠看,研究白海豚用做藥物,是一個賠本買賣。馴化養殖野生動物,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以穿山甲為例,國內有數家企業投入巨額資金,嘗試馴化養殖穿山甲入藥,但無一成功,血本無歸。

中華白海豚是捕魚能手

成年個體每年要吃掉一噸左右的魚

@廣東江門 ©黃秦


第四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為何會將「白海豚作為藥用資源動物」,寫入項目申請指南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或存在程序失誤,指南未經倫理審查

依照我國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審查指南,瀕危動物只能在極特殊的情況下依法獲得和使用。任何使用瀕危野生動物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構和個人,都必須遵守這一規定。我們高度懷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發布本指南之前,未曾參考之一倫理指南,對相關法律法規也不熟悉。如若有科研單位通過項目評選,拿到經費對中華白海豚開展藥用研究,也必將面臨項目的倫理困境和法律的限制,使得項目無法最終開展。作為國家級科研經費的主管部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應提高自身科學修養和倫理觀念,認真學習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及倫理指南,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


2、科研經費或許是最終的目的

區域發展聯合基金,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地方政府共同資助。在本文所涉及的這份指南,其主要目標是發揮國家基金的導向作用,助力區域科研和經濟發展,涉及北部灣的項目歸口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在廣西中醫藥大學主辦廣西海洋藥用資源名錄網站下,「飛旋原海豚」這一條目之下,出現了「中華白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未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不得獵捕或殺害」的注釋。這說明廣西從事海豚入藥研究的人士非常清楚,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受到各方關注。但或許是經費的誘惑力太大,為拿到經費,並將白海豚入藥合理化,才會出現「白海豚入藥」被寫入國家基金指南這種荒唐的事情發生。廣西中醫藥大學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或為白海豚入藥鬧劇的幕後推手。國家基金委的本次申請到2020年5月20日結束,我們期待在此之前,國家基金委和廣西科技廳,能對此事有一個正面的回應。

在環保意識逐漸提高的今天,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本地政府,都對白海豚的展現了極大的善意:

誤入佛山內河河道的白海豚,牽動著無數民眾的心,主管部門也開展了積極的營救工作;

為了保護白海豚的棲息地,在經過博弈,珠海市最終叫停了橫琴島的填海項目;

在深圳市區,白海豚的形象,走進校園、公園和商場,為普通市民所熟知。

深圳福田印力中心的白海豚裝飾畫

©黃秦

寫了這麼多沉重的信息,最後分享一段長吻飛旋海豚(飛旋原海豚)的快樂視頻,希望我們的中華白海豚,也能如它們一樣快樂,不必再擔憂「入藥」之苦。

飛旋原海豚 @斐濟 © 黃秦

申明:如本文中的內容或圖片侵害到您的權益,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寫入「藥用研究」?不能再讓中華白海豚重蹈...
    (健康時報記者 韋川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海豚被列為藥用動物?最近有保護學者質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發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2020年度項目指南(第二批)》的文件,其中第37頁把中華白海豚列為藥用動物並希望開展藥用研究,引發業爭議。
  • 海洋中的精靈——中華白海豚
    發行詳細資料    海洋是萬物的起源,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息息相關,豐富的水資源孕育了陸地上的各種生物,海洋中也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因此海洋是維持地球所有生物生命的重要系統之一。而在浩瀚的海洋裡,居住著一群具高智慧的海洋生物―─鯨豚。
  • 「海洋國寶」中華白海豚科普基地落戶珠海長隆
    「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普教育基地」15日在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正式掛牌 陸紹龍 攝中新網珠海1月15日電(鄧媛雯 陳彥儒)四頭來自新加坡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洋國寶」的中華白海豚15日在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正式展出,這是全球最大的中華白海豚展示種群。
  • 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展出4頭「海洋國寶」中華白海豚(圖)
    昨日,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的中華白海豚與觀眾見面。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展出4頭「海洋國寶」中華白海豚(圖)  昨天,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洋國寶」的中華白海豚在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正式展出,這是全球最大的中華白海豚展示種群。
  • 白海豚!海洋中的「大熊貓」現身昌江海域
    ,因數量稀少,被稱為海洋中的「大熊貓」,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19年5月,七連嶼海域出現十多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偽虎鯨,最長的有2米多。2018年8月,約30隻中華白海豚到訪東方海域。近年來,海南不斷完善海洋執法工作和相關法規的制定和修訂、建立了海洋與漁業指揮信息化監控平臺、率先建立跨省盜採海砂「黑名單」動態資料庫、加強行刑銜接和普法宣傳教育等,確保海洋資源利用更加科學、合理,海洋資源管理更加規範、透明,對海洋資源配置更加優化起著積極的作用,加強了海南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 海洋國寶檔案丨瀕危滅絕的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的旗艦物種,也是近岸海洋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具有重要的生態、科研和文化價值。
  • 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中華白海豚驚現佛山! 科普: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很多市民及漁民均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度假」圍頭灣海域
    「五一」假期人們競相外出度假,海裡的中華白海豚卻回港來「度假」。5月1日、2日,幸運的群眾在晉江圍頭灣塘東海域看到各有一隻白海豚在這裡躍水嬉戲。雖然這不是白海豚第一次光臨這裡了,但它們的到來,還是令這裡的人們感受到環境與自然之美。
  • 保護海洋「大熊貓」 首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在珠海長隆啟動
    活動現場,相關部門代表、業內專家及遊客等千餘人共同探訪了中華白海豚全球最大展示種群,同時也共同體驗了 「中華白海豚科普課堂」,通過更深入地了解被譽為「海洋大熊貓」的中華白海豚,為中華白海豚的保育工作盡上自己的力量。本次活動由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和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共同主辦。
  • 「保護中華白海豚,為海洋發聲」公益活動在深圳啟動
    新華網深圳電(記者 王豐)「保護中華白海豚,為海洋發聲,2019深藍之境」公益活動,16日晚在深圳印力中心啟動。本次公益活動由印力公益基金會聯合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發起,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提供技術支持,活動發起方將通過宣傳倡導、普及教育、參觀體驗等多種方式,大力推動中華白海豚的保護工作。
  • 中華白海豚
    而當時的人們並不會想到,在今天它們成為了香港回歸的吉祥物,並被稱為「海上大熊貓」「海上國寶」,而且還是唯一以「中華」命名的海洋豚類——中華白海豚。dolphin)中文學名:印太駝海豚,又稱太平洋駝海豚、中華駝海豚、粉紅海豚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保護白海豚也是一場馬拉松——2019橫琴馬拉松公益跑招募海洋環保衛士
    珠海擁有百島之城的美稱,珠海市華發公益基金會將與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及賽事主辦方攜手共同為本次橫琴馬拉松注入海洋保護公益元素,招募橫琴馬拉松海洋環保公益跑者,為海洋、為城市增添一份自己的力量。
  • "海洋精靈"白海豚 將在三亞有個家——自然保護區
    據視頻拍攝者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簡稱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估計,出現在三亞近海海域的這群海豚,數量有近百隻。消息一經報導,就引起了中央多家媒體的關注及網友熱議。據悉,三亞有關部門將在西南海域開設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旨在更好地保護這些「海洋精靈」。
  • 香港海洋公園中華白海豚安樂死
    新華網香港2月10日電 香港海洋公園及海洋公園保育基金10日宣布,由於受傷中華白海豚「希望」的身體狀況自昨晚起不斷惡化至不能復原,公園獸醫今天決定以安樂死為其解脫痛苦。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發言人說:「我們與海洋公園的專家詳細商議後,批淮人道處理受傷海豚。我們會與海洋公園團隊繼續合作跟進事件。」
  • 中華白海豚瀕危仍在加劇,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現狀不容樂觀
    但王先豔估計,即使在種群最多的珠江口海域,白海豚的數量也僅為2500頭左右。白海豚的故事並非孤案。「我國許多海洋生物處於瀕危狀態,甚至帶魚都有可能變成瀕危物種。按照1988年的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名錄,2006年評估結果中有400多種瀕危動物,如今數量已有明顯增加。
  • 中華白海豚,你好呀~
    張春傑提供視頻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任   張宏科:它是一個非常近岸的海洋動物,在碼頭,包括這個淺灘附近,都可以發現這個中華白海豚在活動。所以它是跟人類最密切的一種珍稀海洋動物。中華白海豚對生存環境要求很高。
  • 湛江海域現成群中華白海豚,數量超過100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據研究人員介紹:湛江海域出現成群中華白海豚,是由於湛江地區的海岸生態系統較為完整,海洋地理多樣性較高,尤其經過多年休漁,給海豚活動騰出空間,集群活動、世代同遊、嬉戲躍水的情景出現頻率越來越高。白海豚被稱為中華白海豚,但不是國內獨有的,在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以至南非海域都有分布,同時中華白海豚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比較集中的區域有兩個,一個是廈門的九龍江口,一個是在廣東的珠江口。
  • 湛江海域出現成群中華白海豚,數量超過100多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而在五一假期中,汕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科考隊在湛江硇洲島西面(鱟沙頭)近岸海域以及東裡鎮東部近岸海域,累積識別中華白海豚個體數在100頭以上,群體數量比較大。  據研究人員介紹:湛江海域出現成群中華白海豚,是由於湛江地區的海岸生態系統較為完整,海洋地理多樣性較高,尤其經過多年休漁,給海豚活動騰出空間,集群活動、世代同遊、嬉戲躍水的情景出現頻率越來越高。
  • 包機票食宿 · 國際志願者第7季招募 | 尋覓北極熊、守護白海豚,刺蝟帶你去全球探訪神奇動物!
    驚訝於人與動物竟能如此親近,也感動於上帝創造生命的燦爛。1960年,這位名叫珍·古道爾的女子只身前往坦尚尼亞的熱帶雨林,開始了長達38年的黑猩猩保護觀察,從朝如青絲到暮成雪,如今84歲的她仍在為拯救地球而戰。
  • 【海洋科普】中華白海豚現存數量與生存現狀
    主要受人類活動和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中華白海豚生存面臨著很大的威脅。近年來,中華白海豚擱淺死亡事件頻發,根據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統計,2003年以來保護區共處理各類鯨豚案件230起,其中中華白海豚就有186起。雖然形勢嚴峻,但近年國家不斷加大生態環境和生物的保護力度,廣東省通過建立保護區、制訂並實施保護計劃、開展調查監測等,持續推進中華白海豚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