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昊陽
拍雲霧籠罩下的江西銅鼓縣永寧鎮興源村。 王昊陽 攝
空山新雨,夜色微涼。在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湯裡,一幢幢房舍在夜幕中倚山靜立。
晚餐後,三三兩兩的遊客走出房舍,沿著山間小道漫步。流水潺潺,蛩聲細細,為夜晚平添幾絲詩意。
山坡下的停車場已停滿遊客的車輛,酒店的窗戶也都透射出柔和的亮光,一處露天溫泉池內,遊客們在水中嬉戲,歡笑聲不時穿破幽靜的夜空。
航拍下的江西銅鼓縣永寧鎮興源村,山巒疊翠,雲霧繚繞。 王昊陽 攝
宜春位於江西西部,自古以來宜春即以「瑩媚如春,飲之宜人」的溫泉著稱。「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1200多年前,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在贈別友人的一首詩中,就表達了對宜春美景的憧憬。
宜春市銅鼓縣是國家級生態縣,也是江西森林覆蓋率最高的一個縣,素有「中國長壽之鄉」美譽。近年來,銅鼓縣集中力量打造「美麗經濟示範縣」,以休閒農業、美麗新村與鄉村旅遊有機融合,正努力走出一條生態經濟發展新路。
雨後清晨,在銅鼓縣永寧鎮興源村,山腰的一幢土坯屋內,袁玲和丈夫正在與裝修公司負責人商討民宿建設施工方案。
「第一幢別墅改造工程一周之內一定要竣工,我們正在抓緊時間,完善各種設施。」袁玲告訴記者,她的成圓山莊項目準備在今年國慶節開業迎客。
這幢面積為304平方米的土坯房,外表歷經滄桑,裡面卻已填筋架骨,用鋼結構支撐起整體建築。
航拍雲霧籠罩下的江西銅鼓縣永寧鎮興源村。 王昊陽 攝
「這些兩層土坯房有六七十年歷史了,我們保存這些最真實的山村建築,是想讓遊客能尋找到原汁原味的鄉愁。」經改造後的房屋共有五間客房和一間會客廳,還有一間帶有土灶的廚房。
土屋外牆保持著原樣,屋內有中央空調,現代化的淋浴設施。袁玲說,「我們按照五星級標準打造,用的是全環保材料,每幢房屋改造費超過200萬元。」
袁玲是土生土長的興源村人,早年她在廣東惠州務工,後來與丈夫經營過服裝廠、園藝公司。2019年4月,袁玲和丈夫回到銅鼓時,山村的原居民已經遷到山下,山上大量土屋空置,田園荒蕪,山村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
「我心裡不能割捨這片故鄉的土地,決定留下來守護她,讓她變得更美。」袁玲在丈夫的支持下,開始了反哺故鄉的「歸園田居」生活。
修水泥路、築防洪壩、種生態水稻、開墾茶園。一年時間,皮膚黝黑的袁玲已變回了「山裡人」。
梯田裡的160畝生態水稻正在抽穗,這些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的稻米雖未收割,已被香港的朋友全部訂購。山腰上種滿各種玫瑰,山頂上百畝茶園在雲霧中汲取大自然的養料。
「我們渴望這種親近自然的生活,也希望能讓更多人感受這種原生態的山居生活。」袁玲說,她租下村民廢棄的十幢土坯房,開辦民宿和農家樂,在山裡放養了上千隻雞鴨,在池塘裡放養著生態魚,在荒地上種上各種菜蔬。
銅鼓縣山村美景。銅鼓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裡流淌著的是泉水,呼吸的是清新空氣,吃的是從田間地頭新摘的蔬菜,這是最淳樸的生活,也是健康的生活。」雨後初晴,碧空如洗,山間白雲緩緩飄過屋前,令人恍若置身仙境。
目前,成圓休閒農莊已完成投資3000餘萬元。「農莊定位為集休閒、度假、康養、特色旅遊為一體,10棟土坯房中,7棟打造成高端民宿,3棟用來做農家樂。」袁玲說,另外還將建設10棟高端別墅,以及一個高檔會議室。為讓遊客體驗到更多樂趣,成圓農莊還在建設越野賽道、露營基地、採摘基地、兒童樂園等特色遊樂項目。
今年90歲的老人馬保生拄著拐杖,慢慢走上山坡,眺望著小山村。「我每過幾天都要上來看看,做夢也沒想到,原來破舊的老山村現在變得這麼漂亮了。」
在土屋前,66歲的村民霍長壽正忙著搬運建築材料。「我會一些木工活,在這裡幫忙做雜工,每個月能賺5000元呢。」霍長壽表示,他對工作不挑剔,為把家鄉建設得更漂亮,他每天幹得也更賣力了。
時近中午,廚房裡傳來炒菜的聲音,一縷炊煙夾雜著飯菜的香味四處飄散。陳懷秋在忙碌著做飯,「今天有三十多人吃飯,大家吃得好,才能更好地幹活。」不到半小時,幾個做好的菜餚整齊擺放到餐桌上。
「山莊的建設也為村裡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男工每天160元,女工每天130元。」袁玲說,山村的建設離不開大家,村莊建好了,遊客多了,大家就能一起脫貧致富,一起過上好日子。
關山千裡憑高望,白雲深處是故鄉。回歸田園,帶領鄉鄰一起發展,是袁玲的夢想,也是她的心願。「希望能在這片故土潛心耕耘,與大家共同收穫希望。」
與袁玲同樣回鄉創業的,還有大塅鎮雙紅村人鍾凌雲。十餘年前,鍾凌雲在廣東等地經營模具廠,此外還在廣西成立建築公司,專注於木別墅的生產、安裝、銷售。
2012年,鍾凌雲回到故鄉,在銅鼓縣大塅鎮譚坊村租下3300畝山林、150畝稻田、200多畝荒地,建設「花滸林泉」田園綜合體。
花滸林泉建設了木屋民宿、木屋餐廳、高端賓館,並開設了滑草、CS、遊泳館、划船、射箭、沙灘車、叢林拓展等遊樂項目。
鍾凌雲的經營思路是,通過觀光農業和休閒旅遊吸引遊客,讓遊客現場體驗鄉村的土法榨油、野筍加工等食品,最終培育公司農產品的核心消費者。
在銅鼓縣,已形成「農業+鄉村旅遊」助推「美麗經濟」發展模式,該縣將80%以上的產業村納入全縣休閒農業旅遊景點進行謀劃布局,加快休閒農業、美麗新村、鄉村旅遊規劃「三規合一」,做到休閒農業、美麗新村與鄉村旅遊有機融合、整體推進。
「我們保護好、利用好生態,發展農業、林業、鄉村旅遊業,希望把鄉村田園生活變成大家所嚮往的生活方式。」中共銅鼓縣委書記江偉斌表示,該縣依託秀美山林資源和優越的生態環境,以溫泉養生、生態民宿、客家風味農家樂等特色為切入口,實現產業基地與鄉村旅遊聯動發展,讓昔日「窮窩」變成「金山」。銅鼓縣越來越多的貧困村走上了「旅遊脫貧」的新路,也為「江西風景獨好」旅遊品牌增添了一抹獨特的「美麗鄉愁」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