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深處是故鄉:贛西山村「美麗經濟」蝶變記

2020-08-14 光明網

中新網宜春8月14日電 題:白雲深處是故鄉 贛西山村「美麗經濟」蝶變記

記者 王昊陽

空山新雨,秋夜微涼。在江西宜春市銅鼓縣湯裡,一幢幢房舍在夜幕中倚山靜立。

晚餐後,三三兩兩的遊客走出房舍,沿著山間小道漫步。流水潺潺,蛩聲細細,為秋夜平添幾絲詩意。

山坡下的停車場已停滿遊客的車輛,酒店的窗戶也都透射出柔和的亮光,一處露天溫泉池內,遊客們在水中嬉戲,歡笑聲不時穿破幽靜的夜空。

航拍下的江西銅鼓縣永寧鎮興源村,山巒疊翠,雲霧繚繞。 王昊陽 攝

宜春位於江西西部,自古以來宜春即以「瑩媚如春,飲之宜人」的溫泉著稱。「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1200多年前,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在贈別友人的一首詩中,就表達了對宜春美景的憧憬。

宜春市銅鼓縣是國家級生態縣,也是江西森林覆蓋率最高的一個縣,素有「中國長壽之鄉」美譽。近年來,銅鼓縣集中力量打造「美麗經濟示範縣」,以休閒農業、美麗新村與鄉村旅遊有機融合,正努力走出一條生態經濟發展新路。

雨後清晨,在銅鼓縣永寧鎮興源村,山腰的一幢土坯屋內,袁玲和丈夫正在與裝修公司負責人商討民宿建設施工方案。

「第一幢別墅改造工程一周之內一定要竣工,我們正在抓緊時間,完善各種設施。」袁玲告訴記者,她的成圓山莊項目準備在今年國慶節開業迎客。

這幢面積為304平方米的土坯房,外表歷經滄桑,裡面卻已填筋架骨,用鋼結構支撐起整體建築。

航拍雲霧籠罩下的江西銅鼓縣永寧鎮興源村。 王昊陽 攝

「這些兩層土坯房有六七十年歷史了,我們保存這些最真實的山村建築,是想讓遊客能尋找到原汁原味的鄉愁。」經改造後的房屋共有五間客房和一間會客廳,還有一間帶有土灶的廚房。

土屋外牆保持著原樣,屋內有中央空調,現代化的淋浴設施。袁玲說,「我們按照五星級標準打造,用的是全環保材料,每幢房屋改造費超過200萬元。」

袁玲是土生土長的興源村人,早年她在廣東惠州務工,後來與丈夫經營過服裝廠、園藝公司。2019年4月,袁玲和丈夫回到銅鼓時,山村的原居民已經遷到山下,山上大量土屋空置,田園荒蕪,山村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

「我心裡不能割捨這片故鄉的土地,決定留下來守護她,讓她變得更美。」袁玲在丈夫的支持下,開始了反哺故鄉的「歸園田居」生活。

修水泥路、築防洪壩、種生態水稻、開墾茶園。一年時間,皮膚黝黑的袁玲已變回了「山裡人」。

梯田裡的160畝生態水稻正在抽穗,這些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的稻米雖未收割,已被香港的朋友全部訂購。山腰上種滿各種玫瑰,山頂上百畝茶園在雲霧中汲取大自然的養料。

「我們渴望這種親近自然的生活,也希望能讓更多人感受這種原生態的山居生活。」袁玲說,她租下村民廢棄的十幢土坯房,開辦民宿和農家樂,在山裡放養了上千隻雞鴨,在池塘裡放養著生態魚,在荒地上種上各種菜蔬。

銅鼓縣山村美景。銅鼓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裡流淌著的是泉水,呼吸的是清新空氣,吃的是從田間地頭新摘的蔬菜,這是最純樸的生活,也是健康的生活。」雨後初晴,碧空如洗,山間白雲緩緩飄過屋前,令人恍若置身仙境。

目前,成圓休閒農莊已完成投資3000餘萬元。「農莊定位為集休閒、度假、康養、特色旅遊為一體,10棟土坯房中,7棟打造成高端民宿,3棟用來做農家樂。」袁玲說,另外還將建設10棟高端米墅,以及一個高檔會議室。為讓遊客體驗到更多樂趣,成圓農莊還在建設越野賽道、露營基地、採摘基地、兒童樂園等特色遊樂項目。

今年90歲的老人馬保生拄著拐杖,慢慢走上山坡,眺望著小山村。「我每過幾天都要上來看看,做夢也沒想到,原來破舊的老山村現在變得這麼漂亮了。」

在土屋前,66歲的村民霍長壽正忙著搬運建築材料。「我會一些木工活,在這裡幫忙做雜工,每個月能賺5000元呢。」霍長壽表示,他對工作不挑剔,為把家鄉建設得更漂亮,他每天幹得也更賣力了。

時近中午,廚房裡傳來炒菜的聲音,一縷炊煙夾雜著飯菜的香味四處飄散。陳懷秋在忙碌著做飯,「今天有三十多人吃飯,大家吃得好,才能更好地幹活。」不到半小時,幾個做好的菜餚整齊擺放到餐桌上。

「山莊的建設也為村裡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男工每天160元,女工每天130元。」袁玲說,山村的建設離不開大家,村莊建好了,遊客多了,大家就能一起脫貧致富,一起過上好日子。

關山千裡憑高望,白雲深處是故鄉。回歸田園,帶領鄉鄰一起發展,是袁玲的夢想,也是她的心願。「希望能在這片故土潛心耕耘,與大家共同收穫希望。」

與袁玲同樣回鄉創業的,還有大塅鎮雙紅村人鍾凌雲。十餘年前,鍾凌雲在廣東等地經營模具廠,此外還在廣西成立建築公司,專注於木別墅的生產、安裝、銷售。

2012年,鍾凌雲回到故鄉,在銅鼓縣大塅鎮譚坊村租下3300畝山林、150畝稻田、200多畝荒地,建設「花滸林泉」田園綜合體。

花滸林泉建設了木屋民宿、木屋餐廳、高端賓館,並開設了滑草、CS、遊泳館、划船、射箭、沙灘車、叢林拓展等遊樂項目。

鍾凌雲的經營思路是,通過觀光農業和休閒旅遊吸引遊客,讓遊客現場體驗鄉村的土法榨油、野筍加工等食品,最終培育公司農產品的核心消費者。

在銅鼓縣,已形成「農業+鄉村旅遊」助推「美麗經濟」發展模式,該縣將80%以上的產業村納入全縣休閒農業旅遊景點進行謀劃布局,加快休閒農業、美麗新村、鄉村旅遊規劃「三規合一」,做到休閒農業、美麗新村與鄉村旅遊有機融合、整體推進。

「我們保護好、利用好生態,發展農業、林業、鄉村旅遊業,希望把鄉村田園生活變成大家所嚮往的生活方式。」中共銅鼓縣委書記江偉斌表示,該縣依託秀美山林資源和優越的生態環境,以溫泉養生、生態民宿、客家風味農家樂等特色為切入口,實現產業基地與鄉村旅遊聯動發展,讓昔日「窮窩」變成「金山」。銅鼓縣越來越多的貧困村走上了「旅遊脫貧」的新路,也為「江西風景獨好」旅遊品牌增添了一抹獨特的「美麗鄉愁」色彩。(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江西銅鼓:贛西山村「美麗經濟」蝶變記
    近年來,銅鼓縣集中力量打造「美麗經濟示範縣」,以休閒農業、美麗新村與鄉村旅遊有機融合,正努力走出一條生態經濟發展新路。雨後清晨,在銅鼓縣永寧鎮興源村,山腰的一幢土坯屋內,袁玲和丈夫正在與裝修公司負責人商討民宿建設施工方案。
  • 「改」出幸福感「造」出滿意度 箬橫白峰山村迎來美麗蝶變
    靜謐悠然的庭院,清雅脫俗的波斯菊,湛藍的漫步道……連日來,溫嶺市箬橫鎮白峰山村迎來了一批批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大家紛紛用鏡頭來記錄這裡的美麗蝶變。白峰山村因背枕的白峰山而遠近聞名。千百年來,白峰山高插雲漢,有「玉峰」「雲鶴山」之美譽。
  • 【萌新下鄉記】白雲深處 追尋彝家新寨新光景
    「萌新下鄉記」即展示其中的部分短視頻,通過大學生視角,講述祖國不同地方發生的改革開放小故事。 下鄉團隊:武漢華夏理工學院赴馬邊縣山區支教及社會調研實踐隊 下鄉地點: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勞動鄉柏香村 視頻記錄了實踐隊在這個小涼山區白雲深處的貧困山村的見聞和調研成果,目的是讓青年學生了解國家脫貧攻堅的大變革。
  • 白雲深處有鄉愁——遠安縣嫘祖鎮田家場村脫貧記
    白雲深處有鄉愁 ——遠安縣嫘祖鎮田家場村脫貧記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9日 16:58 來源:三峽日報今日熱點:湖北省委追授謝睿同志「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武漢在巴西進口牛肉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 思南馬家山村:白雲深處有鄉愁
    青石瓦、穿鬥房,兩柱枋間掛滿了豐收的玉米與高粱,村道乾淨整潔,房屋錯落有致,清晨的思南縣大河壩鎮馬家山村宛如一首清新的小詩。在這裡,看得見山,處處有美景,處處留鄉愁!像蒙勇家這樣的木屋馬家山村還有很多,構成了馬家山村特有的民居特色。「這種老木屋建築沿襲了我們村自古以來的房屋修建模式,比較古老,我們要傳承下去,這是我們祖祖輩留下的根。」馬家山村支部書記蒙天祥說。這些年,馬家山村堅持以舊修舊,保留了傳統穿鬥式木屋建築,同時將馬家山村的歷史沿革、家風家訓等整合開發,既留住鄉愁,又銘記了珍貴的歷史記憶。
  • 白雲深處有人家 悄然蝶變下莊村
    新雨後的山村格外清新,14名孩子清脆的聲音攜著對下莊美好未來的期許,飄蕩在暮春四月的春風裡,久久迴響。穿過一段「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懸崖峭壁之後,初入下莊村,一條「之」字形公路從山頂盤旋而下,山谷間飄浮著幾縷薄霧,漫山遍野的柑橘花和新綠散發著清香,這個昔日的「天坑村」已全然不見曾經的荒蕪和悲壯,正在發生著悄然蝶變。
  • 南部縣純陽山村:貧困村的「蝶變」
    純陽山村  南部縣八爾湖鎮純陽山村,地處南部中型水庫八爾湖淹沒區,距縣城40公裡,自然條件差,屬典型的貧困村。精準扶貧的號角吹響後,昔日窮鄉僻壤的純陽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9月16日上午,2019中國西部絲綢博覽會暨第十屆C21論壇全國主流媒體採訪團走進純陽山村,透過純陽山村的變遷,了解南充鄉村振興的發展歷程。  有錢賺 「小工程」變增收「大產業」  當天上午11時,採訪團來到南部縣八爾湖鎮純陽山村。八爾湖荷葉搖曳、湖水漣漣,精緻的村舍和美麗庭院,勾勒出一幅美不勝收的畫面。
  • 老宅變民宿 山村尋蝶變——京郊低收入村脫低記
    2020年11月10日 13:19 來源:新華網 編輯:陳麗婕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 題:老宅變民宿 山村尋蝶變——京郊低收入村脫低記
  • 蘇州高新區樹山村:「駐村規劃師」帶來鄉村蝶變
    彭銳是蘇州科技大學建築城鄉規劃學院城鄉規劃系的教師,而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樹山村「駐村規劃師」。2012年起,彭銳及其團隊就紮根樹山,周末、寒暑假幾乎都「泡」在這裡。「駐村規劃師」的到來,開創了「陪伴式鄉建」模式,給這座太湖之濱的村莊帶來了蝶變。
  • 漠陽紀事 | 陽春高村的美麗蝶變
    漠陽紀事 | 陽春高村的美麗蝶變 2020-10-26 2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湖口縣美麗鄉村視頻:湖口這裡被稱「白雲深處山裡人家」!
    印象大山崔 | 白雲深處 山裡人家日出山花紅勝火,春來溪水碧如藍。走近「白雲深處山裡人家」——付壠鄉大山崔,農家、小溪、雙橋、桔園、竹林、茶山、方格田塊、迎坡梯田,恍若世外桃源!勤勞質樸的崔家人,沐浴著黨的春風,巧借一方山水,奮進在鄉村振興的新徵程上,清垃圾、治汙水、改廁所、整村容、護村貌,塑造山文化、水文化、桔文化,修建廊亭、古戲臺、豐收廣場,傳承農耕文明,傳唱青陽古腔,致力建設美麗鄉村休閒度假目的地。
  • 白雲深處有人家(文/常志軍)
    汽車從石盤開發區往西踏上水泥路,便是另外一種景致,給人以深刻印象的便是:大山、白雲、松樹、杏花、牛群。沿路上另一個景致便是迎風招展的彩旗,上寫「杏花小鎮、美麗巖莊」。今天是分水嶺鄉舉辦的「分水嶺鄉首屆杏花節「,隨著富民政策的不斷深入,當地領導以及村民都極力提升生活品位,特別是近來全省自上而下的」解放思想、奮發有為「大討論,便希望依託資源優勢,將」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秀美巖莊公之於眾,讓世人認識巖莊,讓巖莊走出大山,從而帶動經濟的發展。
  • 大山深處的家:柞水朱家灣村
    中國新時代的鄉村,也可以如此美麗 鄉情有歸途,記憶中故鄉的院子,故鄉的宅
  • 白雲深處有人家,山西有個「懸空村」
    白雲藍天深處,建造在懸崖峭壁上的懸空村,幾根木樑依次排開頂起整個村子,特別是進入村子的道路只有一人來寬,需要拾階而上,一塊木板就能蓋住入口,起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作用。整個村子就如鑲嵌在大山之間,巧奪天工,美麗而神奇。遠離城市的喧囂,盡情地享受著小山村的寧靜和安逸,何等的自在。
  • 常德丁玲故裡的美麗蝶變
    記者 魏仙耘 焦陽 王自來 王明睿 伍銀 文/圖常德市臨澧縣佘市橋鎮蔣家村是文學巨匠丁玲的故鄉,一代偉人毛澤東在《臨江仙·贈丁玲》裡曾用「昨日文小姐 今日武將軍」來盛讚丁玲。近年來,蔣家村經過不斷探尋摸索,以丁玲故居紅色旅遊為依託,堅持走紅色文化旅遊精品村路線,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建成集休閒、旅遊、農耕體驗活動等於一體的「蔣家民俗園」,發展羅漢果、青脆李、黃桃、大棚蔬菜等生態果業,壯大油茶產業,交出了退出貧困村、貧困戶全部脫貧的亮眼成績單,蝶變為省級美麗鄉村。
  • 遊在醉美保定|美麗蝶變 在駱駝灣遇見美麗新鄉村
    保定市阜平縣駱駝灣村曾是太行山深處一個貧困的小山村。幾年來,旅遊產業為駱駝灣帶來了發展機遇,也為駱駝灣人的生活帶來了新的變化。第三屆保定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開幕式將在駱駝灣舉行,大會前夕,請跟隨我們的腳步走進駱駝灣,感受這裡的美麗蝶變。
  • 白雲深處的人家!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也許你曾在蒼茫的雲海間逗留,也許你也曾在雲深不知處,在白雲深處,就有這麼一家人,他們坐看雲起時,他們在雲捲雲舒間徜徉。今天,我們就將步入一家新中式別院,去親身體驗白雲深處的人家。
  • 吳川市百官山村:「水浸村」蝶變「魚米之鄉」
    百官山村,稻田飄香,魚塘萬頃,碧波蕩漾,風光旖旎;錯落有致的民居在藍天白雲、悠悠碧水的映襯下,好似一幅渾然天成的山水畫,清新、寧謐而富有詩意。近年來,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熱潮中,該村以水鄉為主題,立足本土特色,通過鄉賢引領,整合資源,完善基礎設施配套,豐富旅遊業態,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嶺南田園水鄉,建設幸福美麗家園。
  • 鄉賢回歸 山村蝶變丨天台這個昔日的窮山村,如今美極了
    10月25日《錢江晚報》第5版整版刊登《天台塔後村:窮山村到養生度假村的巨變》一文,點讚天台縣塔後村讓鄉賢有效回歸帶來產業支持和精神指導實現從窮山村到養生度假村的巨變,並作為全省在鄉村振興上的典型在該報《鄉村振興 浙商在行動》專欄中以首篇文章推出。
  • 我欲穿花尋路 直入白雲深處 ——2020「白雲之上」民謠音樂節盛大...
    」,也有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的千古佳句。「青嶺不斷黃塢水,雙溪又見白雲村」,十月的橫村鎮白雲村秋意正濃,藍天白雲、翠谷溪流,江南小山村的自然美景散落人間,詩詞沉澱與音樂人文做激情碰撞與跨界融合。欣賞原生態的白雲村落風光,品味獨特的地方美食,領略全球「針織小鎮」的迷人風姿,聽樂壇大師們在山間且唱且吟,民風、民俗、民宿、民謠,一切就在美好的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