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預售已經進行了好幾天,然而,很多網友吐槽,至今還沒摸清商家促銷手法,付定立減、滿額用券、第二件半價、買三免一、三件二折……這些關鍵詞看得人暈暈乎乎。那麼,手法翻新,花樣繁多的「雙十一」線上活動,真的能讓消費者花最少的錢買到商品嘛?
線上打折算法複雜
線下實體:都是老款
記者通過淘寶搜索多家中高檔品牌服裝發現,不少秋冬款大衣、羽絨服都參加「雙十一」的預售活動,不過,想要買到頁面上所標註的「雙十一」價格,得很費一番周折,比如這款風衣標明尾款參考價1474元,需要先付定金100元,然後領取購物津貼減去200元,再減去優惠券100元。那麼,這款商品真的比線下實體店便宜了嗎?記者隨即前往新街口某商場,尋找該款商品,當記者把這幾款的圖片展示給商場售貨員時,對方表示,沒有這件商品,這些都是「奧萊貨 」,就是幾年前的老款。
這名銷售人員表示,線上的旗艦店看起來優惠力度很大,其實款式都是去年、甚至前年的款式。記者走訪多家中高檔服裝實體店發現,線上打折力度大的款式在線下實體商店根本找不到一樣的貨品。
另一名售貨員同樣表示:「這些全是老款,不懂的人都在說,網上便宜啊,都是我們賣過的款,都是實體店不賣的衣服,放到櫃檯都沒人要的東西,放到網上賣,很便宜。其實是去年、前年的款,消費者不知道。」
對此,消費者不禁要問,失去了價格參考的可比性,此類優惠的價值到底在哪裡呢?
當季商品線上折扣弱
線下實體可能更便宜
那麼線上折扣店是否有當季的商品賣呢?又是否會比線下實體店便宜呢?記者在淘寶天貓店的商場同款這一欄裡挑選了一件黃色的羽絨服,這款售價是2798元,記者詢問客服「雙十一」是否會更便宜,客服表示,需要再購買兩件商品,可以打85折,再根據購物津貼的情況實際再算。那麼,線下實體店的價格會是多少呢?記者在某商場找到了同款羽絨服。
某商場售貨員表示,這款黃色羽絨服實體店就有,五折1399元。
讓記者頗為驚訝的是,實體店的這款羽絨服,沒有任何搭售、沒有彎彎繞的計算,直接打了五折,比線上網店便宜了近1000元。
某商場售貨員解釋,天貓的活動跟實體店不同,是兩條線,在線下也在搶「雙十一」的銷售,每家活動力度都不一樣的。
消費者:別讓我算帳 能不能直減?
採訪中,不少市民感嘆,時下,「雙十一」的規則和算法越來越複雜,感覺憑自己的數學基礎已經玩不懂「雙十一」了。
一位市民說:「當時算紅包折扣到底能減多少,三個人算了兩個小時,最後問客服,才最終算清楚。」
另一位市民表示:「付了定金以後,雙十一再付尾款,其實跟原來的價格沒有差多少,如果不仔細算的話,根本不知道。」
還有一名市民認為:「有一些滿減活動,必須到那個條件才能滿減,就會低於總價的一點點,讓再去購買一樣東西。」
業內人士解釋,「雙十一」越來越複雜的遊戲規則背後,最大的獲利者是電商平臺,因為平臺需要讓用戶儘可能地停留更多的時間,瀏覽更多的商品,因為用戶的每一次瀏覽與點擊,都意味著帶來更多消費轉化的可能。
今日銳評:"雙十一"線上營銷:
能否多一些真誠,少一點套路?
俗話說的好:「賣的永遠比買的精」,「雙十一」上網買東西,期望通過各種複雜甚至有些極端的優惠規則,買到自己稱心如意的商品,同時省下一大筆錢,有時只是消費者一廂情願的美好罷了。這其中額外付出的時間成本,更是難以估量。你在電商平臺消費著商品,同時你也正在被線上商家消費著人氣、消費著注意力。顯然,這樣一種「雙十一」線上營銷活動的本質正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看穿道破。長此以往,只會使得消費者參與興趣大減,厭倦甚至敬而遠之。在此奉勸這些電商平臺和線上商家,「雙十一」促銷大家歡迎,可能不能多一些真誠、少一點套路呢?而作為消費者,也應該按需、按實際情況理性購物,切莫衝動消費。
來源:荔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