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手藝、吃月餅 湖南省文化館裡體驗非遺迎中秋

2020-12-24 湖南頻道

9月13日,一場主題為「月圓中秋·情滿非遺」的2019年中秋節「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舉行。

活動現場既有湘繡精品展覽,也有戲劇展演。圖為木偶戲《農樂舞》表演。

在傳承人的指導下,家長和孩子們動手捏玉兔,現場體驗麵塑技藝。

孩子們現場體驗瀏陽木活字印刷。

紅網時刻9月13日訊(記者 胡邦建 通訊員 陳沙琳)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9月13日上午,一場主題為「月圓中秋·情滿非遺」的2019年中秋節「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舉行。數百名市民慕名前來,學手藝、吃月餅,在體驗非遺活動中迎接中秋,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此次活動由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是2019年湖南省文化綜合發展專項資金(非物質文化遺產類)支持項目:「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系列活動之一,分為外場和內場兩個區域。

中秋節最重要的習俗當然是吃月餅,活動現場安排了月餅試吃及月餅製作流程解析。在外場的傳統美食街區,除月餅外,還設置了「糖畫」「甜酒」「糖油粑粑」「臭豆腐」「缽仔糕」「芝麻豆子茶」等傳統民間美食展位,讓市民可以一邊品嘗美食,一邊參與活動。

內場區域,湘繡、木偶皮影、瀏陽木活字印刷、麵塑等非遺項目精彩亮相,既有精品展覽,也有戲劇展演。在手工體驗區,不少家長和學生們在傳承人老師的指導下,爭相體驗「繡月亮(湘繡體驗)」「印月餅(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體驗)」「捏玉兔(麵塑體驗)」等。現場還安排了繡娘表演湘繡技藝及古箏彈奏,營造出濃厚的中秋佳節氛圍。

2018年,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正式創立了「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系列活動品牌。該活動為公益活動,在每個中國傳統節日期間,選取與其相關的民間文學、民俗、傳統技藝等非遺項目,免費向公眾進行展覽、展演以及教學、體驗,旨在持續推進湖南非遺與傳統節日融合,加大湖南非遺的宣傳與傳播力度。活動自開展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中小學生的積極參與。

湖南省文化館館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葉偉平表示,2019年以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已先後策劃開展了《「繡」新年——湘繡專題展及技藝體驗活動》《我和非遺迎新年——灘頭木版年畫作品展》《「歡樂粽子節」——包粽子比賽》《「我來學手藝」——暑假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等系列活動。後續還將舉辦更多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主題非遺體驗活動。

來源:紅網

作者:胡邦建 陳沙琳

編輯:徐丹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9/13/5974122.html

相關焦點

  • 做月餅拍全家福 廣州青少年學傳統文化迎中秋
    9日上午,由團市委、市青聯、市少工委主辦,市青基會、市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白雲區團委、人和鎮第二小學等單位承辦的「廣州一家親,圓夢中秋情」——2016廣州青少年迎中秋愛心系列行動啟動儀式在白雲區人和鎮第二小學風雨球場拉開帷幕。愛心社會組織、人和二小師生代表和外來務工子女學校師生代表共300餘人參加本次活動,現場徵集到愛心月餅370盒以及愛心禮包共100餘份。
  • 包「庾家粽」、制中藥香囊……端午期間到廣東省文化館學非遺技藝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李劭侹「解碼非遺」體驗課、「春華秋實」非遺展覽、「雲賞非遺」專題展播……今年端午節假期(6月25日-27日),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出「節慶『嘆』非遺」——2020年端午節系列活動。
  • 解碼非遺|在省文化館學會做中藥香囊、織藤編、包庾家粽……
    當天舉行的「解碼非遺——陳李濟中藥香囊製作體驗課」為 「解碼非遺」體驗課第三課,也是端午的最後一堂課程。陳李濟中藥博物館的蔡沛欣老師坐鎮廣東省文化館,帶市民一起探索「中藥香囊」的秘密。將傳統醫藥文化帶進日常生活活動當天,廣東省文化館一樓展廳瀰漫著一股甘甜的陳皮清香。
  • 體驗四大非遺項目!廣東省文化館再推節慶「嘆」非遺
    體驗四大非遺項目!廣東省文化館再推節慶「嘆」非遺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王芳輝  2020-08-24 本次活動包括「解碼非遺」體驗課和「雲賞非遺」專題展播兩個版塊,讓市民朋友盡情感受嶺南乞巧文化,提前感受七夕節的快樂
  • 「非遺體驗 薪火相傳」永興坊非遺文化體驗季盛大開幕
    2019年12月12日,永興坊舉辦為期半個月的西安美食購物節之「雙12」非遺文化體驗季——非遺體驗現場以非遺活態展示的方式,「 展非遺風採」「秀非遺文化」,邀請國內外遊客朋友,「 學古風古韻」「逛非遺街區」,讓市民遊客親身體驗非遺文化,感知陝西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讓原本的購物節升級為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也以此讓越來越多的人自發地守護陝西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文化,為這座城市代言。
  • 外國友人巴南區體驗非遺傳統
    加拿大、匈牙利等駐渝總領事館的嘉賓,以及重慶交通大學留學生,在渝工作、生活的10國外國友人和市民朋友一起,學非遺、做月餅、迎國慶……近距離感受中國文化和節日。外國友人參與做月餅。巴南區李家沱街道供圖中外友人共團聚 同做月餅話中秋中秋節,月餅是中國每個家庭的必備之物。但月餅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在活動中,做月餅比賽這一環節吸引了眾人的眼球。參加活動的外國友人和市民共同組成4個小分隊,展開了一場「月餅製作大比拼」。
  • 製糖手藝入選東莞非遺 甜蜜事業跨越四代
    製糖手藝入選非遺 甜蜜事業跨越四代11月28日,東莞市政府公布《東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東莞新增26個市級非遺項目,日興糖果店的糖冬瓜製作技藝入選名錄。憑藉著出色的製糖手藝,糖果廠任命許溢均夫婦為師傅,教工人做糖,他們也在工廠製糖時學到不少現代化製糖方法,並與許家世代傳承的傳統製糖技法結合使用。「當時改革開放,又允許私營了,兒子女兒說不如我們重新開店做糖。」
  • 她教育|「幸福家計劃」親子活動之:「慶國慶 迎中秋」DIY月餅暖心...
    她教育|「幸福家計劃」親子活動之:「慶國慶 迎中秋」DIY月餅暖心送交警 2020-09-25 1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來博興縣文化館體驗一次「非遺文化之旅」!
    7月22日,博興縣近百名小學生來到博興縣文化館進行參觀學習。許多學生都是第一次走進文化館的非遺展館,這些琳琅滿目、豐富多彩的非遺展品吸引了一雙雙好奇的眼睛,在工作人員認真細緻的講解下,每位小學生都感受到了這一件件非遺展品蘊藏著的厚重歷史和歷代傳承人的心血,他們不禁被非遺文化的神奇魅力所折服,不時傳來陣陣驚嘆聲!
  • 聽講古、品南音、賞民俗、學手藝......廈門非遺可以這樣玩
    線路一:鼓浪嶼→思明區文化館(講古)→沙坡尾·吃堡(布袋戲表演)→中山南音閣(廈門市南樂團)→中山路騎樓觀賞上午的陽光明媚,微風正好,世界文化遺產非遺大課堂周六上午在市文化館舉辦,每兩周一次。採取講座、培訓、參觀、體驗等寓教於樂的公開課形式進行,邀請遊客市民前來進行互動式交流學習,帶領大家領略閩南非遺的傳承與發展之美。
  • 長慶街道新華坊社區開展「迎中秋,冰皮月餅DIY」活動
    中秋節是合家團圓的喜慶日子,吃月餅也象徵著甜甜蜜蜜團團圓圓。 在老師專業的示範和講解之後,孩子們在家長的協助下,慢慢掌握製作方法,熱火朝天地拿起工具開始動手做月餅。   捏餡兒、擀麵皮、包月餅、用模具壓花一步一步有條不紊地進行,孩子們都做的有模有樣。把麵團分成若干個小面球,將餡料包在中間,裹上麵粉,放入模具中擠壓成型。紅豆包裹在糯米皮內,再印上漂亮的印花,看著就很可口,讓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 學做「即食」月餅 新奇好玩更好吃
    本報訊 (記者侯 蕾 通訊員王爽星)為了讓社區居民感受到國慶、中秋的節日溫暖,體驗傳統文化
  • 疫情防控普法宣傳先進集體|湖南省文化館:藝抗疫情 傳播法治之光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從1月24日起,湖南省文化館正式關閉了線下公共文化服務場館。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許多人踏上了返崗復工之路。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恢復線下服務及各項日常工作?湖南省文化館在行動。
  • 做月餅、看非遺還能吃海鮮!山東這些「網紅服務區」值得一看
    「沒想到自己第一次做月餅是在新汶服務區」9月10日下午,在齊魯交通服務開發集團S31泰新高速新汶服務區,迎中秋「將團圓帶回家」親手做鮮花月餅活動現場聚集了不少司乘人員駐足,很多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通過對比,我感覺長清服務區無論是從硬體設施還是從軟體服務都是首屈一指的,更讓人驚喜的是,經常安排非遺文化體驗這樣的文娛活動,傳播了傳統文化,提升了服務區品位。每次路過長清服務區,我都會進來看看。畫廊、書吧、茶室讓我這樣只顧匆匆趕路、生活節奏匆忙的人,有一處休閒自留地。」
  • 東莞市文化館:「非遺小姐姐」來帶貨
    這是一個囊括東莞知名非遺產品的電商平臺,開闢了非遺美食、非遺手藝、演藝和研學、非遺文創、城際交流、書籍和音像、墟市介紹幾大板塊。「非遺小姐姐」同時在抖音上線,給「非遺墟市」直播帶貨,通過創意短視頻和直播為東莞非遺引流。
  • 做月餅 迎中秋 寄鄉情
    9月16日上午, 「迎中秋,寄鄉情」僑聯DIY冰皮月餅活動在萬家花園內舉行,居民們與僑胞、僑眷團團圓圓過中秋,為他們送上節日慰問,讓他們感受到社區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活動現場,指導老師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了中秋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在接下來的現場製作中,大家圍坐在提前準備好的麵團、餡料桌旁,揉捏起麵團開始月餅製作。
  • 親手做花燈,北京哪兒能學這項頻臨失傳的手藝
    因為它最早只在宮廷裡見得著」,「將花燈做成瓶子的樣式,是取『平安』之意」……元宵佳節,忙壞了非遺手藝人。做燈的師傅更是忙上加忙,奔走在各種活動場所,帶著大人孩子一起做花燈、聊花燈,送來過節的美好祝福。要是市民參加活動沒盡興怎麼辦?別著急,做燈師傅現在還有了自己的非遺傳習所,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繼續跟著師傅學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