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飲食總店依舊保持著國營飲食店的特色(記者 陳旭東 攝)
■它是湘潭唯一沒有門窗,唯一採用算盤,唯一撕票,且24小時營業的小吃店
■2014年前,這家國營小吃店也將面臨改制
湘潭在線2月2日訊(湘潭晚報記者 李浩 通訊員 郭湘穎)近日,在網上盛傳著一則微博,稱全國最後一家國營小吃店在湘潭,引起不少人的關注。發微博者為認證用戶「北京華夏管理學院教授、著名演說家鄒越」,他說「湘潭維生飲食總店」看似是一家普通的路邊小吃店,但它依然還是地道的國營,店員都是食品公司的職工,走進小店,仿佛回到(上世紀)70年代……
湘潭維生?全國最後一家國營小吃店?2月1日,記者帶著疑問聯繫了鄒越。鄒越告訴我們,認識維生是他在一次來湘潭的途中偶然遇到的。
來潭演講 北京教授對國營小吃產生興趣
「前不久,我來湘潭市一中演講,該校特級教師宋見林老師特意邀請我參觀毛主席故居,並在途經維生小吃店,還專門請我品嘗了湘潭的特色小吃。」鄒越說,生長在國營時代的他對過去的很多事物都很懷念,當宋老師說維生店還是國營的時,他很好奇。
「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了,如此國營小店還能存在,已是奇蹟了!」
鄒越回北京後,出於好奇之心,上網查詢「國營小吃店」,發現只有北京尚存幾家。後來鄒越又諮詢北京餐飲業的朋友,聽說北京那些店也都不是純國營。因此,鄒越就認為將「湘潭維生」稱為全國最後一家國營小吃店或許不為過。
我市最後一家國營小吃店有76年歷史
在湘潭市飲食服務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劉敬紅告訴記者,「湘潭維生飲食總店」是目前我市的最後一家國營小吃店,至於是否為全國最後一家,則不確定。
同時,我們還了解到,「湘潭維生」店的歷史已有76年了,原名為「華北春飲食店」。最開始是由幾個私人搭夥,開了這家小店,到了上世紀50年代,公私合營,便成了國營店。
「維生」原來有很多店子,除了位於河邊13總的總店外,還有多家分店。可隨著城市改造的推進,及門店多、人員少、市場競爭激烈、生意經營變差等諸多原因,「維生」的很多店面都被撤了,最後僅保留總店等少數幾家門店。然而,真正自己經營的,卻只有位於雨湖區民主路口的「湘潭維生飲食總店」。
保持傳統模樣,堅持傳統手藝
位於繁華路段的「湘潭維生」店,沒有豪華的裝修,沒有亮麗的外表,甚至還顯得十分破舊——陳舊的配備,連門窗都沒有。
一進門便是一張售票桌,上面有或黃或綠或紅的餐票,有珠子被摸得光滑放亮的算盤;右邊的白案上,有叼著菸捲的師傅在揉面;左邊是一間小屋子,多個豁口大桶裡裝著熱氣騰騰的米粉和菜料。
「我們是國營店,手藝堅持都是老式傳統的方法。」「湘潭維生飲食總店」的經理胡蝶芳說,在民營經濟競爭激烈的今天,他們唯一能堅持的是保持質量,保證食材都是定點進貨,生產工藝按流程來。讓顧客十次來,十次的口味都一樣。
從外歸來的湘潭名人,也不忘光臨小店
胡蝶芳坦言,由於味道正宗,很多從外面回來的湘潭人第一件事就是來他們店裡吃小吃。
如湘潭的名人王填,李清德等人回湘潭,都會光臨他們的小店。「來一碗米粉,加兩個鍋餃,再吃碗甜酒衝蛋,老湘潭的味道,回味無窮。」
談到小吃的品種,胡蝶芳說,原來他們店的品種樣式非常多,冷甜酒、牛角酥、杯子糕、千層糕、花卷、小籠湯包、眉毛酥、鴛鴦酥、酥油餅、油蛋,老式麻花等湘潭傳統美食應有盡有。
不過,自1992年起,「維生」就再沒招過工,沒有了新生力量的增加,如今該店最年輕職工也有41歲了。隨著老員工的退休,一些手藝沒能傳承下來,導致現在的小吃品種少了,只有鍋餃、甜酒衝蛋、米粉等幾個經典的傳統小吃。
「現在我們人少,店面窄,如果品種再多了,做不來。」胡蝶芳說,公司現在的職工有91人,其中,有32個在職的,59個退休了,負擔比較重,經營也只能夠維持現狀。
最後一家國營小吃店,兩年內也將消失
早在幾年前,市政府就已批准了「湘潭維生總店」的改制申請,在2014年前將完成企業改制。
「沒辦法,現在能夠把這幾十個人捆在一起,在自己家裡做事,多勞多得,總比在外面打工強。」胡蝶芳說,在「維生」這樣的國營單位上班,大家都是職工,都是為自己打工,按勞分配,多勞多得,雖然條件艱苦點,但年紀都大了,都沒什麼怨言。
胡蝶芳還總結他們店的幾個唯一:湘潭唯一的國營餐飲單位,唯一24小時經營的,唯一沒有門窗的,唯一採用算盤,沒有電腦,沒有票機的,唯一原始撕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