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習慣,每次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愛去當地的鄉野轉轉,感受一下當地的風俗民情,看一看陌生的大地帶來的親切感。
尤其是站在高處,遠眺那些還有煙囪的農舍,遇上飯點,嫋嫋炊煙從各家的煙囪口升騰起,瀰漫開,和雲朵融合在一起,再飄過參天的大樹去遠方……
那種感覺仿佛是美好日子在飛舞,讓人流連忘返。
所以每一次旅行如果有幸能夠去一戶人家,進一次廚房,吃到男主人或者女主人親手做的地道的菜餚點心。
那熱氣騰騰的飯菜裡,溢滿生活的味道時,幸福度就會陡然提升。
每當這時我便會想起母親對我說的話:你要看一個人家日子過得怎麼樣,只要看看這一家的廚房就好了,你要知道一段婚姻好不好?看看廚房也就知道了。
廚房冷冷清清的,日子也會是冷冷清清的;廚房進進出出,熱氣騰騰的,日子也就熱氣騰騰。
這日子過好了,婚姻也就好了。
所以那時母親在灶前做菜,父親在後面添柴加火,我總被拉在一旁觀看,兩個人把我夾在中間。
母親總說:學著點,以後成家了嫁了人一定要自己做飯吃。
一個廚房溫情滿滿的,這婚姻也會是溫情滿滿。你能把廚房經營好了,婚姻也錯不了。
當時的我年紀還小,對母親的話沒有感覺。後來長大、成家,看過人間很多煙火後,深以為然。
一直都覺得姑父和姑媽的感情非常好,結婚40幾年了,比現在很多年輕的夫妻感情都要濃烈堅固。
他們常常一起上街買菜,一起回來洗洗切切,姑父看著姑媽在煤氣灶上忙活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餚,姑媽看姑父在一邊偷吃小菜。
這樣的畫面總是很溫馨,後來明白感情之所以濃烈大概也和這廚房不可分割。
有一次和姑媽談起這事,她說:其實人只要常常相伴在一起,都沾沾家常,常常在一起吃飯的家人是很難分開的。
那時我深深地被感染了。
我和先生結婚十年了,我們一直保持了一個習慣,那就是——回家吃飯。這回家吃飯意味著我們家的廚房基本不停歇。
平日裡先生負責買菜燒菜,我負責洗米做飯,洗碗。家裡的油鹽醬醋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這是一種非常美妙的感覺。
於是無論下班多晚,先生總是願意在廚房忙乎,我和孩子也時常會擠在廚房,做一個菜偷吃一個菜,樂的先生總是大顯身手一番。
我總覺得那樣才是生活。
你待在廚房裡認真地挑揀著菜葉,為愛的人做一餐可口的飯菜是多少句「我愛你」也不可比擬的。
誰家的廚房熱氣騰騰,誰家的日子也一定不會孤單。
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裡面其實都是家常,說的比較多的也還是美食。
薛寶釵家的茶果子,老太太賞的山藥糕,晴雯的豆腐皮包子,寶玉送探春鮮荔枝,史湘雲做東螃蟹宴等等等等。
人間自古和吃有關,吃就和廚房有關,和廚房有關就是和生活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