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詐騙!小心「代理退保、退費」陷阱

2020-12-24 魯網

  魯網12月17日訊  近期,很多地方出現了承諾幫助或誘導信貸服務消費者對包括合法經營的保險公司、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進行投訴而獲得「減免」、「退保」、「退費」,並從中牟利的機構和個人。此類機構和個人通過電話、簡訊、網絡平臺等發布信息,稱可幫助信貸服務消費者成功投訴,要求信貸服務消費者提供借款金額、身份證、銀行卡、家庭住址、照片等個人重要信息或資料,向信貸服務消費者收取「諮詢費」、「手續費」,代為向監管部門或相關機構進行投訴,甚至為實現上述目的誘導信貸服務消費者虛構事實,偽造證據資料。

  「全額退保,不成功不收費、招代理、專業維權、法務援助」.......這些字眼在抖音、微信朋友圈、小紅書,甚至火車站、高速車站都能看到關於「代理退保」的宣傳。

 

   「代理退保」這條黑色產業鏈一直屢禁不絕。一些個人或組織聲稱可以「全額退保退息」,慫恿、誘導消費者惡意投訴,從退保費用中謀取大額利益。

  中國銀保監會曾發布了公告提示《關於防範「代理退保」有關風險的提示》,提醒消費者別上「代理退保」的當。

 

  「代理退保」產業鏈已成保險業毒瘤,不僅擾亂保險公司的正常經營秩序,更損害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時不慎自食苦果的案例屢見不鮮。

  最近,又一起「代理退保」被判刑了,近日,廣東省開平市人民法院審理判決一起退保黑產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嫌疑人與其犯罪團夥在沒有保險從業資質的情況下,非法盜取消費者參保信息,並自稱是保險公司售後人員,誘導消費者辦理減保、退保,並推薦保險產品,涉案金額超6000萬元,同時,經調查發現嫌疑人手中擁有超千條客戶信息,涉及客戶800餘人。 

 

  這已經不是第一起因為「代理退保」觸犯了法律被判刑的案例了,2019年浙江省義烏市人民法院對一例「代理退保」案件作了宣判,或是全國首例對該事件的判決。

  據了解,被告凡某以維權之名唆使、誘導張某等6人向保險公司發起退保,並從中收取保費的30%作為報酬。接著又捏造稱:收取的部分報酬可以從保險公司退回。在「連環套」誘騙之下,受害者張某等6人最終被其騙取財物1.99萬元。

  判決書顯示,凡某以非法方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被判有期徒刑十個月,並處罰金三萬四千元。

  另一位被告劉某系一家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電話銷售業務員,因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給他人(即凡某),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依法從重處罰, 被判有期徒刑三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四萬元。

  代理退保黑產的套路,基本遵循如下6個步驟:

  01、打廣告、買信息、在各大網絡平臺搜集投保信息

  搜集信息渠道包括微信朋友圈、專用微信群、抖音、小紅書,百度貼吧(退保吧/保險吧等)、財商訓練營、招募廣告,以及非法買到的個人信息。

  02、以「全額退」為幌子慫恿退保

  接觸客戶,了解投保經過,完善信息,找準產品漏洞,慫恿退保,承諾全額退。

  03、籤署協議,收取定金

  籤署代理退保協議,通常收取10%的定金。

  04、切斷客戶與保險公司的聯繫

  指導客戶取證,要求客戶配合去保險公司修改聯繫方式,甚至有代理直接控制客戶手機號、銀行卡,阻斷客戶與保險公司的聯繫。退保到手後,代理通常會收取退保金30%的報酬。但收代理費並不是結束。

  05、銷售另一家公司的保險,收取保險公司佣金

  通過對客戶收入狀況的了解,推薦新保險產品,或者其他投資理財、借貸產品,再一次收取保險公司或其他機構的佣金。

  06、把客戶信息賣給下一家

  業務價值開發完成後,將信息再次轉賣給下一家。

  信貸服務消費者與所謂「代理投訴」的機構或個人合作,存在以下風險:

  一、個人信息資料洩露的風險。

  消費者將借款金額、身份證、銀行卡號、業務合同與單證、聯繫電話、家庭住址、相關照片等信息或資料提供給這類機構或個人,存在個人信息資料洩露及被非法利用的風險。

  二、經濟損失風險。

  「代理投訴」的機構和個人除收取一定比例的「諮詢費」、手續費」外,還有可能通過掌握信貸服務消費者的銀行卡帳戶而截留侵佔資金。

  三、個人信用受損的風險。

  信貸服務消費者輕信「代理投訴」機構和個人的教唆,採取暫停或拒絕還款等行動的,很可能因信貸逾期而產生不良信用記錄,導致個人信用受損。

  四、法律風險。

  貸服務消費者如果受人教唆或指使,為達到減免、退費目的而虛構事實,編造理由,偽造證據資料,甚至違法幹擾經濟社會生活秩序,存在違法犯罪的風險。

  為切實維護廣大信貸服務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醒您:

  一、提高個人自我保護與信息安全意識。

  信貸服務消費者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隨意向他人洩露個人信息,如遇不法分子竊取或非法利用個人信息、利用投訴進行詐騙以及遭受不法分子威脅、恐嚇等,應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以確保人身、財產安全。

  二、認真對待合同籤署過程。

  信貸服務消費者辦理業務時,要仔細了解業務流程及操作提示,認真閱讀合同、條款、告知事項等相關內容,切勿隨意輸入個人信息,盲目點擊確認或籤名,確認籤名後,即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三、注重個人徵信,不做「老賴」。

  根據濰坊市委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法制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實施意見》強調,依法嚴厲打擊金融詐騙、惡意逃債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貸款逾期會錄入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並對個人日常活動產生一定限制和影響,為此提醒信貸消費者務必注重個人徵信,避免逾期影響。

  四、正確理解信貸服務領域的國家政策,依法維權。

  依法成立的各類信貸服務機構,其業務合同受國家法律保護,業務行為受監管部門監管。信貸服務消費者如認為相關服務機構違法違規,應當依法舉報或投訴,拒絕與以牟利為目的的所謂「代理投訴」機構和個人合作。如發生爭議或糾紛,信貸服務消費者可通過人民調解、法院訴訟等方式依法解決。(通訊員 管鑫年)

相關焦點

  • 小心「代理退保、退費」陷阱(新型詐騙)
    近期,濰坊市出現了承諾幫助或誘導信貸服務消費者對包括合法經營的保險公司、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進行投訴而獲得「減免」、「退保」、「退費」,並從中牟利的機構和個人。「全額退保,不成功不收費、招代理、專業維權、法務援助」.......這些字眼在抖音、微信朋友圈、小紅書,甚至火車站、高速車站都能看到關於「代理退保」的宣傳。「代理退保」這條黑色產業鏈一直屢禁不絕。一些個人或組織聲稱可以「全額退保退息」,慫恿、誘導消費者惡意投訴,從退保費用中謀取大額利益。
  • 湖南銀保監局發布防範「代理全額退保」有關風險提示
    「代理退保」行為存在以下風險:一是失去正常保險保障風險。「代理退保」個人或機構為牟取私利極力慫恿消費者退保,卻避而不談退保可能導致的後果和風險。消費者退保後喪失了風險保障,未來再次投保時,由於年齡、健康狀況的變化,可能將面臨重新計算等待期、保費上漲甚至被拒保的風險。
  • 朋友圈發發廣告就能賺錢 小心新型網絡詐騙
    朋友圈發發廣告就能賺錢 小心新型網絡詐騙網絡社交平臺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但同時也在不法分子的手中,演變出了各式各樣的詐騙方式。煙臺網警提醒:範女士遇到的就是以傳遞人頭的方式,來獲取押金的新型網絡詐騙,是以往所謂網絡兼職詐騙的變種,目前較為普遍。提醒廣大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因為一點小利上當受騙!
  • 金融3·15|保險消費警示錄:疫情滋生詐騙新套路,養老服務背後有大坑
    來源:國際金融報這些保險套路要小心:借「炒停」營銷;承諾「全額退保」;誘導消費者用保單貸款買「高收益」理財產品;以養老服務名義非法集資、欺詐銷售「保健品」;冒用「銀保監會辦公廳跟著《國際金融報》記者一起來盤點吧……「代理退保」再抬頭疫情期間,「代理退保」騙局重現。2月中旬,廈門銀保監局發布公告稱,近期廈門保險市場出現了承諾幫助或誘導保險消費者全額退保,並從中牟利的機構和個人。
  • 代理退保竟是「黑產」?你成「老賴」入徵信,他卻輕鬆入百萬!
    魯網6月22日訊「代理退保」,一門新生意!「我們可以幫助退保費的70%-80%,但要先收1000元左右的費用。」「『債務專家一條龍』服務幫你減免債務。「 如果你近期從微信群、QQ群,抖音等社交平臺收到過這些消息,不要高興的太早,你已被」黑產「盯上了!
  • 大家要小心
    騙局四:火車、飛機等退改籤詐騙詐騙分子發送機票或火車票改籤信息, 以退費/發放補償款為藉口,誘導用戶點擊虛假退票網址, 或撥打虛假客服電話, 提供銀行卡帳號密碼及驗證碼等敏感信息, 進而盜取用戶銀行卡餘額。
  • 「抖音點讚員」月入過萬的詐騙陷阱
    不過最近,抖音上引申出一個新型職業名叫「抖音點讚員」。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抖音點讚來獲取一定的佣金,如果只是如此這倒並不算個太大的事情,畢竟充其量也只是「水軍」而已,真正的問題在於非法充值,發展會員下線。儼然成了一種新型傳銷模式。.
  • 警惕「免費旅遊」詐騙陷阱!——青島市北公安破獲一起詐騙案件
    市北公安提示島城市民:當心這不是「天上掉餡餅」,而是「地上有陷阱」!獲利後,徐某以疫情期間無法外出為藉口,不再組織會員旅遊,有人上門詢問也不退費,短時間內徐某就將公司關門,四處躲藏,所騙錢款也基本被他揮霍一空。現徐某因涉嫌詐騙已被市北公安分局刑事拘留。
  • 【反詐警示】警惕「免費旅遊」詐騙陷阱——市北公安破獲一起詐騙...
    市北公安提示島城市民:當心這不是「天上掉餡餅」,而是「地上有陷阱」!公司負責人一再向老人承諾:這是公司為了打廣告,賠本促銷活動,如果對活動不滿意可隨時退費。獲利後,徐某以疫情期間無法外出為藉口,不再組織會員旅遊,有人上門詢問也不退費,短時間內徐某就將公司關門,四處躲藏,所騙錢款也基本被他揮霍一空。現徐某因涉嫌詐騙已被市北公安分局刑事拘留。警方提示:免費旅遊騙局陷阱多!
  • 活力花退保需謹慎 危害借款人信用
    所以,活力花退保行為不可取。除此之外,消費者還需要謹慎與所謂「全額退保」的機構或個人接觸,可能存在以下風險:一、個人信息資料洩露的風險。用戶將身份證、銀行卡號、保單、聯繫電話、家庭住址、相關照片等提供給這類機構或個人,退保存在個人信息資料洩露及被非法利用的風險。二、經濟損失風險。
  • 小心背後詐騙陷阱
    「歡樂」博彩其樂無窮,誰曾想一朝入坑卻只輸不贏,所謂博彩實則是精心設計的詐騙陷阱,「歡樂」其實是留給詐騙分子的。近日,浦東警方搗毀一個特大網絡詐騙團夥。「這把沒把握,不敢發,還贏三萬趕緊殺了他,最後一小時不要給他回血啊」、「大家趕緊想想辦法找新資源了,沒飛什麼人,沒客殺了」在被抓獲的涉案人員手機裡,民警看到了這些聊天記錄,不由地猜測其背後極有可能隱藏著一個以網絡賭博為名實施詐騙的犯罪團夥。深入分析研究後,民警很快鎖定了「歡樂谷」「歡樂世界」兩個平臺,並順藤摸瓜挖出了隱身幕後的在廣東地區活動的犯罪團夥。
  • 謹防網絡投資詐騙 莫把陷阱當餡餅!
    謹防網絡投資詐騙 莫把陷阱當餡餅!別高興得太早小心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陷阱!投資騙局 近年來,詐騙分子利用網際網路仿冒或搭建虛假投資平臺,以「高收益」、「有漏洞」吸引眼球後實施詐騙。該類詐騙往往是公司化運作、傳銷式管理,投資者一旦投資,最終血本無歸。
  • 防騙|新型詐騙來了!警方破獲「加盟共享充電樁」詐騙大案!
    你的朋友圈裡藏著很多你想不到的「陷阱」...正文共:1317 字閱讀時間:4 分鐘題圖:資料圖(非本案)2020年4月13日,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接到群眾王女士報警稱投資共享充電樁被騙了2萬元。騙子打著「響應政府號召,提倡節能減排」的旗號,製造高額返利的投資充電樁騙局實施詐騙,已有不少受騙者上當受騙。據中國之聲不完全統計,這些被騙的投資者來自黑龍江、內蒙古、北京等15個省及地區,投資金額最大的高達13萬元,受騙人數不可計數。
  • 勸你退保的人真是為了保你平安?保險怎麼退保都會帶來損失
    保險怎麼退保都會帶來損失 隨著人們保險觀念的進步,幾乎每個家庭都會配置保險產品,但由於對保險保障的不了解,很多保險消費者都會被周圍人誤導,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被「親朋好友」或是「代理退保」中介勸說退保。那麼,勸你退保的人真的是為了你好、為了保你平安嗎?
  • 【無錫】名義上公司「招募微商代理」實則一特大詐騙團夥,涉案1000...
    揚子晚報網1月17日訊(通訊員 王斌 記者 於英傑)1月12日凌晨2時,經過10個小時800餘公裡跋涉,兩輛押載47名「招募微商代理」詐騙團夥成員的大巴車駛進宜興市公安局大院。這是宜興警方以「追源頭、打團夥、搗窩點」為目標,實施諸警種聯合作戰、重兵跨省出擊打的又一場漂亮「殲滅戰」,摧毀了一以「公司」外衣偽裝的詐騙團夥,一舉將47名骨幹捉拿歸案。
  • 保險退保被指代價高 太平洋保險:退保肯定損失大
    保險退保被指代價高 太平洋保險:退保肯定損失大   中新網7月17日電 (金融頻道 於戀洋)近日有網友抱怨,購買中國太平洋保險,退保時竟然吃掉保戶62%的保費。
  • 貝有錢再爆微商新型傳銷詐騙
    今年是不太平的一年,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人都要通過朋友圈等開啟社交電商等投入小的方式來賺錢,於是微商們開始紛紛發力招代理,拉下線。然而很快能夠預想到的事情就發生了,一個叫貝有錢的微商團隊被多人舉報,原因是新型傳銷詐騙。
  • 小心這種新型網絡詐騙!連環套騙局讓你血本無歸
    小心這種新型網絡詐騙!  湖南省漣源市公安局副局長 鄧育清:詐騙團夥對外宣揚的是參與賭博,實際上是一起詐騙案件,而且是一起集團性的詐騙案件。整個賭局是由他們這個集團自己設置的,輸贏由他們控制。  網絡詐騙團夥被端 22人落網  接警後,婁底漣源市公安局迅速成立專案組,全面開展案件偵破。通過半個月的前期摸排,確定該系列網絡詐騙案件的作案地點,就在20多公裡之外的婁星區。
  • @旅韓留學生,小心落入詐騙陷阱!
    電信詐騙是世界各國政府重點打擊的犯罪活動之一,然而近年來,各式各樣的電信詐騙犯罪卻屢禁不止,花樣頻出,持續危害社會正常秩序,給受害者帶來財產和精神方面的損失。近年來,電信詐騙團夥還出現了跨國作案的趨勢,並且盯上了留學生群體。一些詐騙分子以招聘為名誘騙留學生協助進行跨境洗錢、轉移贓款等不法行為。
  • 網購機票有陷阱 謹防入坑要小心
    廣大旅客在獲得實惠與便利的同時,也遭遇了網上預訂機票陷阱多、維權難的情況。在網上購買機票,消費者須提高警惕,除關注價格外,在購票過程中一定要多留幾個心眼,防止上當受騙,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下面,筆者就給大家盤點一下網購機票常見的幾大陷阱,希望能起到警示作用,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