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2月17日訊 近期,很多地方出現了承諾幫助或誘導信貸服務消費者對包括合法經營的保險公司、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進行投訴而獲得「減免」、「退保」、「退費」,並從中牟利的機構和個人。此類機構和個人通過電話、簡訊、網絡平臺等發布信息,稱可幫助信貸服務消費者成功投訴,要求信貸服務消費者提供借款金額、身份證、銀行卡、家庭住址、照片等個人重要信息或資料,向信貸服務消費者收取「諮詢費」、「手續費」,代為向監管部門或相關機構進行投訴,甚至為實現上述目的誘導信貸服務消費者虛構事實,偽造證據資料。
「全額退保,不成功不收費、招代理、專業維權、法務援助」.......這些字眼在抖音、微信朋友圈、小紅書,甚至火車站、高速車站都能看到關於「代理退保」的宣傳。
「代理退保」這條黑色產業鏈一直屢禁不絕。一些個人或組織聲稱可以「全額退保退息」,慫恿、誘導消費者惡意投訴,從退保費用中謀取大額利益。
中國銀保監會曾發布了公告提示《關於防範「代理退保」有關風險的提示》,提醒消費者別上「代理退保」的當。
「代理退保」產業鏈已成保險業毒瘤,不僅擾亂保險公司的正常經營秩序,更損害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時不慎自食苦果的案例屢見不鮮。
最近,又一起「代理退保」被判刑了,近日,廣東省開平市人民法院審理判決一起退保黑產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嫌疑人與其犯罪團夥在沒有保險從業資質的情況下,非法盜取消費者參保信息,並自稱是保險公司售後人員,誘導消費者辦理減保、退保,並推薦保險產品,涉案金額超6000萬元,同時,經調查發現嫌疑人手中擁有超千條客戶信息,涉及客戶800餘人。
這已經不是第一起因為「代理退保」觸犯了法律被判刑的案例了,2019年浙江省義烏市人民法院對一例「代理退保」案件作了宣判,或是全國首例對該事件的判決。
據了解,被告凡某以維權之名唆使、誘導張某等6人向保險公司發起退保,並從中收取保費的30%作為報酬。接著又捏造稱:收取的部分報酬可以從保險公司退回。在「連環套」誘騙之下,受害者張某等6人最終被其騙取財物1.99萬元。
判決書顯示,凡某以非法方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被判有期徒刑十個月,並處罰金三萬四千元。
另一位被告劉某系一家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電話銷售業務員,因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給他人(即凡某),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依法從重處罰, 被判有期徒刑三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四萬元。
代理退保黑產的套路,基本遵循如下6個步驟:
01、打廣告、買信息、在各大網絡平臺搜集投保信息
搜集信息渠道包括微信朋友圈、專用微信群、抖音、小紅書,百度貼吧(退保吧/保險吧等)、財商訓練營、招募廣告,以及非法買到的個人信息。
02、以「全額退」為幌子慫恿退保
接觸客戶,了解投保經過,完善信息,找準產品漏洞,慫恿退保,承諾全額退。
03、籤署協議,收取定金
籤署代理退保協議,通常收取10%的定金。
04、切斷客戶與保險公司的聯繫
指導客戶取證,要求客戶配合去保險公司修改聯繫方式,甚至有代理直接控制客戶手機號、銀行卡,阻斷客戶與保險公司的聯繫。退保到手後,代理通常會收取退保金30%的報酬。但收代理費並不是結束。
05、銷售另一家公司的保險,收取保險公司佣金
通過對客戶收入狀況的了解,推薦新保險產品,或者其他投資理財、借貸產品,再一次收取保險公司或其他機構的佣金。
06、把客戶信息賣給下一家
業務價值開發完成後,將信息再次轉賣給下一家。
信貸服務消費者與所謂「代理投訴」的機構或個人合作,存在以下風險:
一、個人信息資料洩露的風險。
消費者將借款金額、身份證、銀行卡號、業務合同與單證、聯繫電話、家庭住址、相關照片等信息或資料提供給這類機構或個人,存在個人信息資料洩露及被非法利用的風險。
二、經濟損失風險。
「代理投訴」的機構和個人除收取一定比例的「諮詢費」、手續費」外,還有可能通過掌握信貸服務消費者的銀行卡帳戶而截留侵佔資金。
三、個人信用受損的風險。
信貸服務消費者輕信「代理投訴」機構和個人的教唆,採取暫停或拒絕還款等行動的,很可能因信貸逾期而產生不良信用記錄,導致個人信用受損。
四、法律風險。
貸服務消費者如果受人教唆或指使,為達到減免、退費目的而虛構事實,編造理由,偽造證據資料,甚至違法幹擾經濟社會生活秩序,存在違法犯罪的風險。
為切實維護廣大信貸服務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醒您:
一、提高個人自我保護與信息安全意識。
信貸服務消費者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隨意向他人洩露個人信息,如遇不法分子竊取或非法利用個人信息、利用投訴進行詐騙以及遭受不法分子威脅、恐嚇等,應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以確保人身、財產安全。
二、認真對待合同籤署過程。
信貸服務消費者辦理業務時,要仔細了解業務流程及操作提示,認真閱讀合同、條款、告知事項等相關內容,切勿隨意輸入個人信息,盲目點擊確認或籤名,確認籤名後,即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三、注重個人徵信,不做「老賴」。
根據濰坊市委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法制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實施意見》強調,依法嚴厲打擊金融詐騙、惡意逃債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貸款逾期會錄入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並對個人日常活動產生一定限制和影響,為此提醒信貸消費者務必注重個人徵信,避免逾期影響。
四、正確理解信貸服務領域的國家政策,依法維權。
依法成立的各類信貸服務機構,其業務合同受國家法律保護,業務行為受監管部門監管。信貸服務消費者如認為相關服務機構違法違規,應當依法舉報或投訴,拒絕與以牟利為目的的所謂「代理投訴」機構和個人合作。如發生爭議或糾紛,信貸服務消費者可通過人民調解、法院訴訟等方式依法解決。(通訊員 管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