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臘八節風俗:喝臘八粥 祈豐產

2020-12-18 中國文明網

  倪方六

  

  再過兩天,就是傳統的臘八節了。農曆十二月俗稱「臘月」,「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八日。「臘八節」是臘月的第一個節日,一般認為,臘八節是佛教的節日,最權威的《辭海》即持此觀點:「臘八,佛教節日,相傳夏曆十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的成道日,中國漢族地區佛寺常於此日舉行誦經等紀念活動……」其實,臘八之所以能形成節日,與中國早期的「臘日」節俗有關……

  

   臘日作為祭祀的節日始於先秦

   《荊楚歲時記》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

  在早期,中國人在臘月初八這天過的是「臘日」節。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稱:「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臘日是祭祀的節日,在先秦時已形成。《史記·秦本紀》中有這樣的說法:「十二年,初臘。」意思是秦惠文君十二年,位於西部的秦國仿效中原地區風俗,第一次舉行了臘祭。

  更早的時候,臘日並不固定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即古人所說的「臘有常月而無常日」。漢朝將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定為「臘日」,即《說文·肉部》所謂:「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

  從曆書上查一下,即可知道「第三個戌日」是哪一天。以2015年來說,冬至是陰曆十一月「壬申日」,冬至後第一個戌日是陰曆十一月十四「甲戌日」(2015年12月24日),第二個戌日是陰曆十一月二十六「丙戌日」(2016年1月5日),第三個戌日是陰曆十二月初八「戊戌日」(2016年1月17日)。可見,「第三個戌日」即臘日,正好在臘月初八這天。

  「第三個戌日」是漢朝的規定,別的朝代大多是根據各朝的五行屬性來確定的。南北朝時,南朝一度將臘日固定在陰曆十二月初八;唐朝則是「以大寒後辰日為臘」……

  

   臘日曾被古人視為一年之始

   《史記》記載:臘明日「發陽氣,故曰初歲」

  由於是祭祀的日子,敬畏神靈的古人相當看重臘日。在初八這一天,古人會舉行許多活動,如狩獵、遊園等。武則天便曾在臘日這天遊覽上苑,還寫下了《臘日宣詔幸上苑》詩:「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那麼,中國人是怎麼想起過臘日節的?這還要從中國的曆法說起。遠古時,中國人用的年曆是「十月曆」,而不是後來的「十二月曆」。

  司馬遷《史記·天官書》記載:「凡候歲美惡,謹候歲始。歲始或冬至日,產氣始萌。臘明日,人眾卒歲,一會飲食,發陽氣,故曰初歲。」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大凡佔候年成的好壞,一定要謹慎地佔候一年的開始。一年的開始,有的是冬至日,生氣剛剛萌發;有的是臘明日,人們過了一年,聚在一起會餐,以引發陽氣,所以稱為一年的開始。

  《史記》中的「臘明日」,就是「十月曆」中的一月一日,即元日,也可稱為「正歲」、「臘歲」,相當於現代陰曆新年。正因古人有在「臘明日」過新年的風俗,才有「人眾卒歲,一會飲食」的現象。

  為什麼後來過年不是放在「臘明日」?司馬遷給出的解釋是,「正月旦,王者歲首。」意思是新年放在十二月曆的正月初一,是帝王規定的。

  遠古時的「臘日」有五到六天是十月曆多出來的時間,平年為五天,閏年為六天,不計在月內,故稱為「休廢日」。「臘日」過後就是「臘明日」。這種臘日年俗,到東漢時仍有遺留。

  

  唐代臘八節熱鬧非凡

  《臘日》詩云:「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遠古臘日新年期間,古人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稱為「歲終大祭」。在「十月曆」被棄用後,臘日新年的功能和概念也隨之消失,但「臘日」這個節日名字和內容卻保留了下來,並被移植到「十二月曆」的臘日中來。

  在唐代,從民間到宮廷都很在意過臘日,並留下大量與臘日有關的詩文。除上面提到的武則天的「臘日詩」外,杜甫、劉禹錫、岑參、盧綸、權德輿等眾多唐代文人都留下過以「臘日」為題的作品。如杜甫的《臘日》:「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杜甫這首詩寫於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二月,當時詩人回到京城長安,但這年的臘日氣溫反常,像春天來臨,臘日竟然化凍了。

  臘日由盛而衰的轉折期是宋朝。宋朝民間雖然仍有過臘日的風俗,但經過唐朝崇佛之後,佛教已深入宋朝人心,佛教主題的「臘八節」正式形成概念,並流行。在南宋時,人們已認為「臘八節」是佛教節日。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六「十二月」條中即稱:「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

  由於「臘日」與「臘八」都在臘月,且日子相隔很近,甚至重合,漸漸地人們便把兩節合併,祭祖、擊鼓驅疫等過去臘日的節日活動都被揉到了臘八節。

  因為臘八節裡的很多節日活動都是過去的臘日活動,所以至今不少地方仍稱臘八節為「臘日」。民國《葭縣誌》在記述時便稱臘八節為「臘日」,在該日,當地人「以黍作粥,謂之餴飯,令兒子先食之」。

  

  「臘八粥」一詞最早出現於宋代

  《夢粱錄》記載:「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臘八節」最主要的活動之一是煮粥、喝粥,據說這與釋迦牟尼成道的經歷有直接關係。相傳,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苦行修煉時一度餓昏倒地,有一位好心的牧女把她所帶的雜糧加上採摘的野果煮成稀粥,餵他喝下。釋迦牟尼恢復了體力,在菩提樹下靜坐悟道,在十二月初八這天得道成佛。

  釋迦牟尼成道日,從此被定為佛教重要的「浴佛節」。於是,每到這天,僧人便要誦經祭佛,並仿效牧女的做法,以米、豆加果實煮粥,敬獻佛祖。

  最早的「臘八粥」一詞就源於宋朝的臘八節。《夢粱錄》卷六「十二月」條記載:臘八這天,「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亦設紅糟,以麩乳諸果筍芋為之,供僧,或饋送檀施、貴宅等家。」

  從《夢粱錄》所記來看,「臘八粥」這一名詞確實出自寺廟。但就粥本身來看,與朝廷入臘日賜食的制度有關,浴佛節煮粥與中國臘日煮粥,應該是一種巧合。

  其實,早在上古時,寒冬臘月已有喝粥的風俗。《夢粱錄》記載,在南宋,臘月不只有初八的「臘八粥」,還有二十五日的「人口粥」(也叫「口數粥」):「士庶家煮赤豆粥祀食神,名曰『人口粥』。」南宋文人範成大在《村田樂府序》中對人口粥作過解釋:「二十五日,煮赤豆作糜,暮夜闔家同饗,雲能闢瘟氣。雖遠出未歸者,亦留貯口分,至襁褓小兒及僮僕皆預,故名口數粥。」原來,古人喝粥還有避瘟疫的考慮。

  從中國各地的節日傳說來看,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喝粥源於佛教僅是一家之言,至今民間都有不同的看法。如「煮粥祭祀神農說」、「祭祀八蜡神說」、「紀念嶽飛說」、「朱元璋憶苦說」、「懶夫妻坐吃山空說」,這些臘八節形成的說法都與佛教沒有多大關係。

  

   臘八被視為古代的「慈善日」

  《天津府志》記載:「以米豆棗粟雜煮之」「兼飼貧」

  古人熬製臘八粥一定會趕早,在初八黎明前就要起火,有的人家在臘月初七的晚上便開始煮製了,以保證趕在初八天亮前將粥煮好,因為古人迷信「喝臘八粥越早越好」的說法。

  河北固安等地有一句臘八節諺語,叫「誰家灶囪先冒煙,誰家高粱先紅尖」,傳食粥早,則來年五穀收成亦早。類似的說法在過去的陝西一帶也有,清乾隆《府谷縣誌》記載,今陝西府谷縣一帶,「又農家五更起食,謂早食兆來年早收。」

  除喝臘八粥外,臘八節還有祈豐產、闢邪、防瘟疫、佔卜年景等很多內容。特別是明清以後,臘八節已被古人賦予了更高層次的含義,濟貧、施捨成了主題。因此,臘八節也被視為古代的「慈善日」。寺院僧尼所煮的臘八粥也稱「佛粥」,佛粥一送施主,二濟窮人。施主在接到佛粥後,一般還會回贈一些燈油錢或布施其他財物,蘇東坡所謂「今朝佛粥更相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出於「濟窮」的目的,有些地方的僧人在臘八節到來之前即開始化緣募米。清乾隆《延慶縣誌》記載,北京延慶,「僧人前期沿門募米,至是日,作粥施捨窮人,與他處同。」很多非信佛之家也會在臘八節饋粥施粥行善。據民國《華陰縣續志》,陝西華陰一帶,「好善者募斂米麵,設粥通衢,以施乞丐、行路之人。」清光緒《天津府志》中則記載了天津在臘八這天的善舉:「以米、豆、棗、粟雜煮之,曰臘八粥,兼飼貧。」

相關焦點

  • 喝臘八粥 話臘八節
    臘八節是每年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系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是歲終之月。
  • 各地農村風俗不同,臘八節你吃臘八粥嗎,臘八粥都有些什麼典故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民風淳樸,各地農村的風俗習慣各有不同,農村就有這麼一句俗語「五裡路裡改風俗」,意思是民間的風俗幾裡路就有不同之處,像我們這個地方村莊與村莊之間就有不同語言說法。在我國關於臘八粥的典故也有不少,古代,天子會在農曆臘八這一天祭祀神靈,目的有兩個:一,感謝八谷星神,感謝今年的大豐收;二,祈求風調雨順,農民有個好收成,國家也人丁興旺。
  • 臘八節為什麼要喝臘八粥?臘八節的由來傳說及臘八粥的製作方法
    臘八節為什麼要喝臘八粥?2020年1月2日農曆2019年臘月初八,是臘八節。臘八節顧名思義就是臘月初八,這個節日就是原汁原味的佛教節日。為什麼臘八這一天要喝臘八粥呢?臘八除了喝粥還有哪些習俗?
  • 一年一度的臘八節,除了喝臘八粥,還有這5種美食,道道好寓意
    大家都知道現在已經臨近年關了,有著很多的傳統節日,那麼一般情況下,我們的這些節日當中都會有著自己的風俗習慣,特別是在飲食方面也是有著自己的特色的,那麼明天就是臘八節了,很多人都知道臘八節一開始是祭祖和乞討的日子,只是為了能夠踢球下一年的時候,能夠風調雨順,所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是需要喝臘八粥的
  • 2018臘八節是幾月幾日 臘八節喝臘八粥 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粥做法
    每年的臘月初八就是我們常說的臘八節。進入臘八節之後,距離春節也就不遠了。這時候人們開始年末的總結,結束了手裡的活計,準備迎接春節的到來。你知道今年臘八節是什麼時間?2018年臘八節是幾月幾日呢?臘八節的「臘」是什麼意思?今年臘八節是幾月幾號我們一起來關注。
  • 臘八節喝臘八粥的來歷?又是誰發明的臘八粥呢?
    古代很多節日都是因為紀念某些名人或者歷史事件,就比如咱今天所講的臘八節,這個我們都知道臘八節是要喝臘八粥的,在古代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都要煮臘八粥喝,還有一個民謠是這麼說的,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那我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這臘八節的由來。
  • 臘八節:臘八節你喝臘八粥了嗎?這麼多的口味,你喜歡哪種?
    今天是臘八節哦,不知道小可愛們今天有沒有喝臘八粥呢?臘八是一個傳統的節日,而且不同的地方有這不同的風俗,在臘八節這一天應該都會和臘八粥吧?小編老家的習俗是在這一天會去廟裡拜拜,保佑家人平安,還有來年順利,拜完後,寺廟裡會有臘八粥給來的信徒使用,相當於一種祝福吧!你們那裡呢?
  • 臘八節喝臘八粥有什麼寓意?煮臘八粥的食材一般有哪些
    2018年1月24日迎臘八節,即臘月初八,臘八節由來已久,臘八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臘八節喝臘八粥。臘八節為什麼要喝臘八粥?臘八節吃臘八粥有什麼寓意?煮臘八粥的食材一般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臘八節為什麼要喝臘八粥?
  • 臘八節的由來,這一天為什麼要喝臘八粥呢?
    俗話說,過完臘八就是年,臘八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臘八節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要喝臘八粥?臘月是祭祀之月,慶祝一年的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古人將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將年終祭祀大典「臘祭」這一天稱為臘日,臘祭的風俗起源於周或秦漢時期。
  • 臘八節為什麼要喝臘八粥,臘八節的由來及傳說!
    古人在臘八節這一天祭祀活動農曆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臘八粥的食材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系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
  • 2020年臘八節吃什麼好為什么喝臘八粥 臘八節各地傳統飲食盤點
    2020年臘八節吃什麼好為什么喝臘八粥  過了元旦就是臘八!2020年1月2日是臘八節。眾所周知,臘八節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源於宋朝,如今雖然已過千年,但熬臘八粥、喝臘八粥的習俗依舊延續至今。
  • 臘八節的來歷和風俗習俗簡單介紹 臘八節的由來起源故事
    歷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俗稱「臘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俗語有云,「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是過年開始的標誌。  究竟臘八節從何而來,這天為什麼要喝臘八粥?讓我們從民間傳說、習俗,以及名家筆下的文章中尋找答案。
  • 醃臘八蒜、喝臘八粥……重慶客運高鐵上,別樣臘八節
    今日(2日)是傳統的臘八節,也是臘月的第一個節日,從臘八開始,年味就越來越濃了。臘八節前夕,渝萬城際列車上也熱鬧起來,醃臘八蒜、喝臘八粥、表演節目、祈福,用多種形式給廣大旅客提前送去節日的祝福。為了讓廣大旅客在寒冷的冬日在乘車旅途中能夠吃上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重慶客運段動車三隊的列車長吳佳麗、吳丹丹,提前準備了由糯米、黑米、紅豆、蓮子等十來種原料熬製成的臘八粥。在熬製臘八粥的時候,為了防止粥熬糊,兩位列車長相互交替、不斷攪拌,經過長達5小時的熬製,一鍋鍋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才準備完畢。
  • 臘八節到了,你知道為啥要喝臘八粥嗎
    光明網訊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初八,我國迎來一年一度的臘八節。俗話說「臘七臘八 凍掉下巴」,意思是臘八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這天兒恰好也應驗了這句俗語,臘八前一股強冷空氣的突然而至,讓全國偏暖的格局發生逆轉。
  • 臘八節的起源與飲食風俗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此外,人們還要逐疫。這一天,還要準備臘八粥,各地食俗不同。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迄今不衰。在古代,冬末春初、新舊之際的農曆十二月稱「臘月」。
  • 解密傳統節日之臘八節:臘八節從何而來?為什麼要喝臘八粥呢?
    今人復原的古代冬祭二、臘八節與臘八粥古人雖然會在臘月舉行「臘祭」,但進行祭祀的「臘日」在一開始的時候卻並不確定,直到南北朝時期,人們才將臘日的日子固定起來今人復原的冬祭禮儀一提到臘八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在這一天要喝「臘八粥」,但在臘祭的日子被確定為臘月八日之後,人們一開始並沒有喝臘八粥的習慣,直到唐宋時期,喝臘八粥才逐漸成為人們在臘八這一天內所遵從的最為重要的一項傳統習俗
  • 天寒地凍臘八粥 暖暖親情湧心頭——漫話「臘八節」
    文/何松堯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初八為我國漢族傳統的 「臘八節」,古代稱為 「臘日」、「臘日祭」、「臘八祭」、王候臘等。
  • 臘八節是幾月幾日?臘八節是紀念哪位高僧?臘八節由來吃臘八粥的寓意
    臘八節是幾月幾日: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 臘八節吃臘八粥
    臘八節,您吃臘八粥了嗎?未來學者 譚北海 今天是臘八節,按照中國人的習俗,到了臘八節人們就自動進入了過年模式!從今天開始,中國人就要準備迎接新春了。農曆臘月初八,古代的中國人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據歷史記載,從先秦起,臘八節就是中國人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也就是古代中國人的感恩節。
  • 臘八節的來歷及習俗 各地臘八粥的製作方法
    齊魯網濟南1月8日訊 臘八節的來歷:古代十二月祭祀「眾神」叫臘,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臘月初八這一天,舊俗要喝臘八粥。  臘八節習俗  臘八節:喝臘八粥。臘八節(陰曆十二月初八日),中國老百姓有吃臘八粥的傳統習俗。  「臘八粥」又叫佛粥、福壽粥、五味粥和七寶粥。據《辭海》「臘八粥」條中云:「十二月八日為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實造粥以供佛。其後民間亦相沿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