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記者 黃興能 趙黎浩 攝
雲南網訊(記者 黃興能 趙黎浩 通訊員 王婭 卞曉茜)「月亮出來亮汪汪、亮汪汪……」這首傳唱世界的雲南民歌《小河淌水》出自那裡?有沒有歌中的這條小河?9月19日,「禮讚新時代·唱響新大理」——走進小河淌水的故鄉網絡主題採訪團,循著歌聲中的小河,尋到這首世界名曲的源頭:彌渡縣密祉鎮的桂花箐。
桂花箐位於太極山山麓,太極山是彌渡第二高山峰,海拔3064米,桂花箐兩畔是一望無際的天然林,箐中有一株被當地人稱為樹王的千年古桂,桂花樹下悠悠流淌的是人們常說的《小河淌水》之源桂花泉,清澈透明的幽谷山泉,在山中流淌,清得見底,清得一塵不染。
倒映月亮的河。 記者 黃興能 趙黎浩 攝
一捧甘甜的泉水喝下去,彌渡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明辦主任劉繼強一邊聲情並茂地唱起《小河淌水》,一邊介紹這首歌的由來。
《小河淌水》是大理彌渡密祉人尹宜公根據彌渡當地小調《月亮出來亮汪汪》《放羊調》《田埂調》等整理出來的一首民歌。
現場。 記者 黃興能 趙黎浩 攝
土木結構、青瓦屋頂的尹宜公故居位於密祉文盛街,裡面用資料和圖片的形式對尹宜公家世和生平、《小河淌水》的來龍去脈、花燈民歌之鄉密祉等進行布展介紹。此外,還陳列著包括尹宜公及其家人留下的物品、照片、資料等,其中照片60餘幅、書畫10餘幅、報刊文獻3件、尹宜公先生遺物9件,基本形成了以介紹尹宜公生平及歌曲《小河淌水》為主題,兼具歷史紀念性、藝術性的立體多元陳列展覽體系,充分體現了歌曲《小河淌水》於「民歌之鄉密祉」的天然聯繫,再現了《小河淌水》的創作背景,使人們進一步對尹宜公及《小河淌水》這一世界名曲有了深入了解。
現場。 記者 黃興能 趙黎浩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