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震撼世界足壇
把維京戰吼帶到俄羅斯來的冰島隊,昨晚狠圈了一波粉,反正我朋友圈裡立誓要去冰島看極光的就有好幾個。這個只有30多萬人口的北歐國家在世界盃賽場的初次登場,就讓強大的梅西和阿根廷隊成了背景帝。但你是否還記得兩年前,冰島隊首次晉級歐洲杯決賽階段的首場比賽,比分也是1:1,而對面正是同樣如日中天的C羅和葡萄牙隊。
除了圖騰般的維京戰吼和簡約卻強硬的球風外,冰島隊另一處讓人印象深刻的特質,就是全隊萌萌噠的名字。23名球員中有22人的姓氏以「松」(-son)結尾,這對於解說而言是噩夢般的體驗,但普通球迷聽來卻有莫名的喜感。導演門神哈爾多松、攻入歷史首球的芬博阿松、最大牌的西於爾茲松……松松松,讓忙碌了一周緊張的神經也鬆弛下來。
同樣在第三個比賽日登場的北歐傳統勁旅丹麥隊也很爭氣,憑藉波爾森的進球1:0力克秘魯隊,搶得先機。在多數人的記憶中,丹麥是一個各種「森」的國度。但是翻開大名單才發現,包括中場核心埃裡克森在內,23名球員中只有7人的姓氏以「森」(-sen)結尾。北京時間明晚登場的瑞典隊也一樣,「森」和「松」們也只佔據了23人大名單中的8席。
雖然三國的語言同屬日耳曼語族的北部語支(斯堪地納維亞語支),有諸多相似相同之處,但隨著歷史的演變,各國的命名法卻各自變了模樣。我們就以這實力不俗的三支北歐之師為例,來探究一番名字的秘密。
強悍的冰島人零封梅西
冰島人「指名為姓」聽著新鮮,其實應用範圍很廣
兩年前冰島隊成為歐洲杯黑馬時,就有好奇心爆棚的朋友把該國奇特的姓氏生成方法深八了一下。這裡再對這種叫做「patronymic」的命名辦法簡要介紹一下:在冰島,子女並不隨父親姓,而是取父親的名字加上相應後綴(兒子加-sson,女兒加-sdottir),生成新的姓氏。
舉個例子,球踢不好就要回去當導演的門將哈爾多松(Halldórsson),他父親的名字應該是哈爾多(Halldór),而他孩子的姓氏則要取他本人的名字哈內斯(Hannes),根據性別加上相應的後綴。
也就是說,在多數情況下子女和父親的姓氏並不相同;而若兩個人姓氏相同,也只能說明他(她)們的父親名字相同而已,並不一定能追溯到同一宗族——雖然冰島只有30多萬人口。
譬如本屆冰島隊陣中,4號和7號兩位中場球員都姓格維茲門松(Gu?mundsson),但家庭背景卻大相逕庭。4號阿爾伯特(Albert)出生於足球世家,父母都曾是冰島國腳,而曾外祖父不僅效力過AC米蘭、阿森納等豪門,退役後還官至冰島的財政部長。相比而言,7號約翰(Jóhann)雖然自小隨父母移居英國,但18歲時就因為不適應異國的生活而回到冰島國內,兩年前終於加盟剛升級的伯恩利隊,躋身英超。當然了,他們孩子的姓氏一定不會相同了。
或許你要發問,是哪個冰島球員的姓氏膽敢不帶「松」,影響了這清一色的格局?他就是替補門將,12號施拉姆(Schram)。不過這也怪不得他,因為施拉姆的父親是丹麥人,他本人也出生在丹麥。在那裡,現在可不沿用「以父之名」這一套了。
剛才介紹的這套「patronymic」命名系統,在丹麥、瑞典也有數個世紀的傳統,這也能解釋這兩國的常見姓氏中「森」、「松」居多的現象。不過也許是因為地理上的隔絕,這套命名系統只在冰島完整地沿用至今;而在丹麥和瑞典,政府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就紛紛出臺法案,轉為「子隨父姓」的固定模式。這一方面是為了與國際慣例接軌,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重名現象泛濫。
類似冰島這樣的命名規則聽著新奇,其實在世界各地的歷史中都屢見不鮮,只是有些被廢止,有些換了形式。以英語為例,許多常見的姓氏中仍能看出這一傳統的痕跡——多數以-son結尾,或者以Mc-、Mac-開頭的姓氏(譬如Johnson,McDonald等等),都是這樣的例證。
冰島的姓名習俗頗具北歐特色
取消「指名為姓」後,「森」、「松」去哪兒了?
雖然從100多年之前就開始採用更符合國際慣例的「子隨父姓」模式,但以「森」、「松」結尾的姓氏在丹麥、瑞典的常用姓氏中依然佔據較大比例。以瑞典為例,2012年公布的使用人數最多的姓氏前20名中,有19個依舊是「以父之名」時代的產物,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安德森(Andersson)、約翰松(Johansson)和卡爾松(Karlsson),唯一例外的是排名第17的領的林德貝裡(Lindberg),來源於地名,-berg的後綴是「山」的意思,約有27000多人用這個姓氏。
有很多我們熟悉的瑞典體育名人都採用這些傳統的姓氏,譬如和瓦爾德內爾同時期兩員名將佩爾森和卡爾松,瑞典足球史最偉大的射手之一拉爾森等等。曾效力阿森納的球星永貝裡(Ljungberg),其姓氏和林德貝裡一樣,明顯取自地名。至於瑞典足球的標杆性人物伊布,其姓氏(Ibrahimovi?)清楚地表明他是巴爾幹半島的移民後代,不在此命名系統討論之例。
1901年,瑞典正式通過法律開始採用「子隨父姓」的命名辦法。藉此契機,有很多家庭選取了與「森」、「松」無關的新姓氏。最常見的是以家族策源地為代表的地名(譬如斯特林貝裡,Strindberg),以及軍隊中的命名法(常以勇敢、鋒利、長矛、盾牌等等為代號)等。正是從那時起,瑞典的姓氏才開始變得多元,更多不含「森」、「松」的姓氏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丹麥的情況與瑞典基本相似,目前全國最常用的20大姓氏中也只有穆勒(M?ller)和「森」、「松」無關。從1856年到2015年,丹麥先後5次頒布並修改命名法案,使得姓氏的傳承更加規範化。
鑑於丹麥在地理位置上是北歐國家中與歐洲大陸最為接近的,移民的湧入也使得我們所看到大名單中的姓氏更加多元化。譬如這屆的8號德萊尼(Delaney),因為他爺爺是美國人,所以這個典型的英語姓氏就一直沿用。23號西斯託的全名是Pione Sisto Ifolo Emirmija,名字聽著就是濃濃的非洲風味,他也的確來自有蘇丹和烏幹達血統的移民家庭。不過比較有欺騙性的是21號科內柳斯(Cornelius),這個姓氏很容易讓人誤認為是希臘或者立陶宛後裔,但他卻是土生土長的丹麥人,而這個姓氏則來源於拉丁語的「角」(cornu)。
說完了姓,最後簡單聊一下名。不同於冰島,瑞典和丹麥目前還保留有王室,故而在取名方面管制較嚴。瑞典法律禁止非貴族家庭的公民使用貴族名,還著重列出了5個絕對不能用作人名的單詞,分別是Metallica(金屬樂隊)、Superman(超人)、Ikea(宜家)、Elvis(貓王)和brfxxccxxmnpcccclllmmnprxvclmnckssqlbb11116(這個詞讀作Albin,真的不是我家貓把爪子按在了鍵盤上)。丹麥則乾脆由政府出臺了一個含7000多個選擇的合法命名詞庫,若是要給孩子取一個詞庫之外的名字,需要提交有關部門覆審,而不通過的概率高達20%。
瑞典國王曾為莫言頒發諾貝爾獎
最後留給大家玩一下:瑞典科學院曾於2001年發布一個所謂的「出生日期-名字對應表」(連結:https://en.wikipedia.org/wiki/Swedish_name_day_list_of_2001),將一年365天(閏年的2月29日無對應)都對應了建議的名字。有想給自己取個瑞典名但無從下手的朋友,這是一個最便捷的辦法。返回騰訊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