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海盜維京人對歐洲的掠奪與發現冰島 格陵蘭島

2020-12-09 冰雨穿越歷史的星空

公元793年6月8日早晨,英格蘭東部海岸的林第斯法恩島上的居民和往常一樣,在安謐的氣氛中走向田野,把耕牛套在犁上準備開始一天的勞作。突然間,一望無恨的海面上出現了幾艘海盜船,乘風破浪,浩浩蕩蕩地駛來。船的形狀十分怪異,船頭和船尾高高翹起,龍首船頭精雕細刻,船身細而長,吃水很淺。船旁排列著黑、黃兩色交錯的盾牌,刀劍寒光閃閃,顯得殺氣騰騰。島上居民立刻向官吏報告,地方長官以為來客是商人或朝聖者,於是便帶著三兩個隨從,策馬急速趕往港口。

維京海盜

林第斯法恩是英格蘭的一個著名的不設防聖島,635年,一個名叫聖·艾丹的愛爾蘭高僧(即第一位林第斯法恩主教)在這裡建立修道院,此後便香火鼎盛,成為朝聖者鍾愛的地方。此時此刻,從那些靠近海灘的海盜船上跳下一些不速之客,個個頭戴怪獸鐵盜,身披鐵甲或皮甲,手持戰斧和雙刃劍。他們並不是什麼敬神的善男信女,而是一群橫行霸道的「維京人」即北歐海盜。他們大肆洗劫不列顛島,宰殺家畜,殺害修士,縱火焚燒寺院和主教的宅第,最後帶著搶劫的金銀珠寶和年青女子揚長而去。「維京人」是對「Vikings」一詞的音譯,它的起源一直眾說紛紜。

北歐語前綴「vik」原意為小河、小港或海灣,原指北歐海盜的藏身之所;在古斯堪地那維亞語中,Viking指海盜襲擊或劫掠行為,而在英語中則指居住在海蠔、以漁獵為生的人。「維京人」又稱諾曼人,居住在日德蘭半島和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屬於日耳曼部族的北支,可以區分為丹麥人、挪威人和瑞典人。由於「維京人」經常劫掠歐洲沿岸地區,8~11世紀習慣地被人們稱為「維京時代」、「北歐海盜時代」,或「日耳曼民族第二次大遷徙時代」。

由於北歐耕地稀少,所處緯度較高,於農業發展十分不利。維京人一般讓「村夫」去訓練耕牛,製造犁頭、建築房屋、鑄造金屬器血,以及耕耘土地。但北歐地區森林茂密,有取之不盡的木材和許多天然良港,具有得天獨厚的航海條件。8~9世紀,維京人離開斯堪地那維亞海岸,開始到四面八方攜掠。其中一部分人向西航行,最早穿越大西洋,並發現冰島、格陵蘭島,甚至到達美洲大陸。有的侵襲了英倫三島和歐洲大陸;有的則從瑞典揮戈南下,穿過波羅的海,抵達裡加灣和芬蘭灣,沿東歐河流而下抵達黑海地區;還有的乘船從挪威直奔地中海,騷擾沿岸各地。北歐海盜總是在搶奪了大量的布帛財產和擄掠了許多女子後遠循而去。驍勇善戰的「維京人」行蹤不定,來去如飛。說到「維京人」,歐洲人中便有一種談虎色變的恐懼心理。

維京海盜

在海上劫掠、探險與發現的事業中,促成「維京人」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首先,海盜崛起是由北歐獨特的自然條件所決定的。大概幾萬年以前,北歐地區完全被掩蓋在厚厚的冰層之下,後來冰川消融,萬物復甦。公元前6000年左右,這裡有了人類的活動。又過了3000年,這一地區的農耕和畜牧都有所發展。整體來說,北歐的自然環境與西歐相比要惡劣得多。丹麥半島耕地極少,到處是沼澤和沙洲。丹麥人居於海灣邊上,以航海為業。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也由於多沙的貧椿土壤而不適宜農耕,原始的粗放農業產量極為低下,居民和牲畜在漫長的冬季往往因缺乏糧食和飼料而被餓死、凍死。北歐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出海從事冒險活動,當海上風暴四起,其他航海者躲藏起來的時候,強悍的北歐人卻駕駛艦隻逆水而上,揚帆千裡。他們既不經過警告,也不發出挑釁,就深入到一個文明國家的沿海地區甚至到達遙遠的腹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當地居民或倉皇逃竄,或慘遭殺濺。

第二,北歐人在軍事技術方面具有優勢。他們天生富於好戰性和進取精神,在鑄造武器和軍事技術上比當時的英倫三島及歐洲大陸要強得多。早在公元5世紀初葉,日德蘭半島和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許多地方已經產鐵。6世紀以後,隨著鐵器工具的普及,北歐很多土地被開墾出來,生產力有所提高,但那裡的糧食即使再豐年也不能滿足基本需要。為爭奪波羅的海的控制權,諾曼各部落間常常發生糾紛和戰爭。人口不斷增加和內部的貧富分化,加劇了對外掠奪和擴張。同一時期,英倫三島和歐洲大陸居民的武器仍以粗木棒為主,只有個另貴族才能佩上鐵製的短劍,而鐵盜、鐵甲、鐵盾、鐵斧、鐵劍幾乎成為北歐海盜的生活必備品。此外,他們的作戰機動能力也不可小窺。他們一登陸就立刻搜羅附近的馬匹,帶著掠奪來的戰利品東奔西竄,甚至連窮兵默武的法蘭克王查理大帝都不禁發出感嘆:「北歐海盜逃得那麼快,所要逃避的不但是刀劍的傷害,甚至是那些要捉拿他們的人們的目光。」

第三,維京人具有高超的造船技術。8世紀,北歐海盜已能製造各種形狀不同、大小不一的船隻,既有沿海航行用的六漿小船,也有龐大豪華的龍船,還有用途不同的獨槍快船、渡船、三槍小船、大肚子貨船、遠洋船和大型劃漿船。其中,最先進的是在北海稱霸一時的長船。它吃水淺,可以逆流而上,既能在許多溪流和港灣中停泊,也能出沒於當時大部分歐洲船隻所無法航行的水域。雖然海盜船形似賽艇,載重量不大,但它輕便靈活,極易向敵船發起攻擊。

第四,是由維京人的民族特性決定的自古以來,自由的北歐海盜就是以漁獵為生、富有冒險的航海民族。由於丹麥、瑞典和挪威緊靠波羅的海、北海,水上交通極為方便。「大海就是北歐人的後院,戰船就是他們的長靴。」他們個個飄悍強壯、身材高大,海上生活造就他們的堅毅和好戰的性格。正如中世紀傳說中所講的那樣,北歐海盜無疑是從許多申請者中挑選出來的,他們「掌舵和劃漿正像使用刀劍一樣熟練」。他們一加入航海者的隊伍,就得遵守必要的「軍事法規」。出海期間誰也不許心懷舊怨,船上不得攜帶女人,發現情況時只能向船長報告,戰利品僅屬於個人。這是約束其行為的嚴格紀律。他們頑強地同海上風浪搏鬥,從不肯從事那種膽小謹慎的航行:即從地角到地角,從島嶼到島嶼之間的緩慢航行,唯恐迷失方向,或者像地中海水手那樣在夜間拋錨停泊。維京人具有豐富的航海經驗,每個人都是航海能手,能從海水的顏色、潮水的流動、甚至一陣風判斷出海岸的方位和距離。

10世紀中葉,阿拉伯史學家伊本·法德蘭說他從未見過如此「威風凜凜的人」:「北歐人身材高大,猶如棕桐樹一般,臉色紅潤,頭髮燈紅……男人都穿質料粗糙的鬥篷,披在一邊肩上,另一隻手露出在外面。男人都隨身攜帶一柄戰斧、一把七首和一把利劍,從來沒見過他們不隨身攜帶武器的。」另一位法國史學家奧·第耶利也指出:「北歐海盜們快樂地行進在天鵝飛翔的道路上……他們或是沿海岸航行,埋伏在海峽窺伺敵人;或是穿過海洋去追獲戰利品。北部海上劇烈的風暴常常吹散和摧毀他們脆弱的帆船,能集合到主船附近的人已經為數不多了。

然而,這些倖存的人……並不灰心,並不垂頭喪氣……他們高聲唱道:風暴幫助我們船夫的雙手,颱風為我們效勞,把我們帶到想去的地方。北歐海盜年復一年地劫掠歐洲沿海地區,使英倫三島和大陸的居民根本無法組織起有力的抵抗。首先,這些居民從7世紀起就已進入開化的農耕時代,漁獵不再是他們的主要謀生手段,當然就不需要從事海上冒險,也就不需要製造遠洋艦船。

維京海盜

其次,鐵器在大陸和英倫三島尚未普及,農具仍以青銅器、石器為主,所以武器製造比北歐遜色。再次,英國東海岸和法國北部與西部的自然地勢和不當的軍事部署,使它們特別容易遭受海盜的攻擊。英格蘭人的防禦體系陳舊且不合時宜,當地貴族接到主人或國王的詔令後,急忙組織附近農民,就地服役40天左右,期限一到軍隊就解散。至於敵人是否前進,戰爭是否勝利,就不是農民們所管的事情了。

大約從851年開始,北歐人已由海盜劫掠轉為大規模佔據土地和永久定居。他們冬季不再返回日德蘭半島,而改為在英格蘭過冬。他們所控制的英國東北部地區,由於按照丹麥的法律制度治理,所以歷史上曾被稱為丹麥統治區。在襲擊英格蘭的同時,他們對法蘭西的掠奪更加兇猛,幾乎所有法蘭西沿海和沿大河的重要城市,都遭到過他們的攜掠。911年,沃爾夫率領一支丹麥海盜,以締結條約的辦法,強行索取法蘭西北部大片土地,後來這片土地被稱為「諾曼第」,意即「北方人的土地」。960年諾曼人洗劫義大利北部的比薩城,後來還建立了兩西西里王國(1130~1189年)。

無休止的對外掠奪,促使諾曼人貪慾膨脹,他們便不斷尋找可供劫掠的新土地。對北大西洋未知海域和陸地的探索,曾經是他們進行海外擴張探險活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冰島、格陵蘭島和北美東北部海岸就是這樣被他們發現的。當時,歐洲尚處在「黑暗時代」,維京人的探險發現活動並沒有產生太大的反響。9世紀初,挪威人在愛爾蘭建立為數眾多的貿易據點,接著向西從事探險航行,陸續在波浪洶湧的大西洋中發現了赫布裡底群島、法裡群島、北設得蘭群島、斯匹次卑爾群島和詹梅恩島,並在那些島嶼定居了下來。挪威國王加拉爾德一世打敗「海上之王」弗蘭克,建立起統一的政權,而不願順服的弗蘭克及其親兵和他們的家屬向外逃去。此時,一個叫納道德的法羅群島諾曼人,從挪威返航途中遇到風暴,被帶到西北方向一片滿是巖石的陸地上,他把這片陸地稱為「雪地」。

冰島海域

869~870年左右,以卡馬達爾為首的一群挪威人被風暴吹到「雪地」,他們乘船繞行全島,發現原來這是一個大島。他們回挪威後,極力稱讚那裡美麗的風光、茂密的森林、遼闊的牧場和漁場。隨後「海上之王」弗蘭克從挪威出發,經設得蘭群島和法羅群島去搜索「雪地」島。在行駛了很長一段距離後,他從船上放出一隻渡鳥,過了一會兒又放出第二隻和第三隻。就這樣,他追隨著渡鳥來到一片陸地,發現這裡海灣眾多,其間有豐富的魚群。冬季茫茫大雪,海灣結了冰,越冬的條件十分嚴峻。由於受暖流影響,冰島雖然靠近北極圈,但氣候並不酷寒,所以他把這個「雪地」島稱作「冰島」,與事實並不相符。回到挪威後,他同卡爾達爾一樣稱讚冰島的美麗、富饒。

公元871年,英科爾夫·阿納森和萊夫·阿納森堂兄弟倆因為殺人罪被逐出挪威,並被判處在冰島度過三個冬天。在冰島東南部登陸後,他們感覺非常滿意,於是返回挪威,準備搬到冰島定居。萊夫在歸途中襲擊愛爾蘭,並抓到了一批奴隸。874年,他們倆帶領第一批自由的諾曼移民和愛爾蘭奴隸,分乘兩船前往冰島。後來它們失散了,英科爾夫在冰島東南登陸並定居下來。萊夫則繼續向西航行,在南岸登陸。萊夫生性殘暴,慘無人道,忍無可忍的愛爾蘭奴隸殺死了他,搶走了諾曼人婦女,然後逃到離冰島不遠的海默島上。不久,英科爾夫追到那裡殺死了所有的愛爾蘭奴隸。由於諾曼人把愛爾蘭人叫做「韋斯特曼」,所以海默島及其附近的一些島嶼又被稱為「韋斯特曼納埃亞群島」。

三年後,英科爾夫從冰島東南遷到西南,這個地區因水草豐美而顯得特別富饒。他在這裡建起一個叫做「雷克雅未克」(意即「冒煙的港灣」)的村舍。關於這個名稱的來歷還有一個故事,據說當初諾曼人乘船來到冰島時,遠遠望去看到海灣沿岸升起的縷縷煙霧,他們以為島上一定有人居住,就把這裡稱為「雷克雅未克」。可登島後發現,他們所看見的煙霧只是島上分布眾多的溫泉的霧氣和間隙噴出的水柱的水霧。儘管如此,「雷克雅未克」之名仍舊被保留下來,雷克雅未克後來還成了冰島的首都。

維京海盜面具

很早就有關於西北方陸地的傳說。當時挪威有個外號叫「紅髮埃裡克」(埃裡克·拉烏達)的慣犯,因殺人罪被流放到冰島,但他舊習 不改,又以「暴烈的性格」為由被逐出冰島三年。982年左右,埃裡克同幾個好友一起向西出發,尋找傳說中的陸地,他們在北緯65°至66°之間遠遠地看見一片遼闊的陸地。因冰層阻隔,他不得不沿海岸線向西航行了大約650公裡,然後在南部登陸,發現島上到處是堅冰。經過三個夏季的細緻探尋、考察,埃裡克在海島西南沿岸找到了幾塊平坦的地方,可供長期定居。這裡可以較好地防禦寒風的襲擊,夏季裡長滿青嫩的植物;還有獵物出沒,熊、狐狸和馴鹿也是隨處可見,海洋魚類也極其豐富。

從加拿大過來的愛斯基摩人住在島上的冰窟裡,以獵取海豹和捕魚為生。與冰天雪地的荒原相比,這幾塊地方倒是顯得比較愜意。埃裡克希望用一個好聽的名字討好或者說欺騙冰島人,吸引他們遷移到這片新奇的土地上。於是,他把這個海島稱為「格陵蘭」,意為「綠色的土地」。其實,這個名稱對格陵蘭島來說是名實不符,因為它的大部分都在北極圈以內,氣候十分寒冷。全島有5/6的土地為大陸冰川覆蓋,中部最厚達3411米,平均厚度接近1500米為僅次於南極洲的現代巨大的大陸冰川,只有西南部無冰凍層。這裡哪來那麼多的綠色呢?

維京人戰斧

三年驅逐期滿後,埃裡克於985年回冰島招募移民。由於他把格陵蘭島描繪得像世外桃源一樣,招募工作進展得很順利。第二年,他率領一支由25艘船組成的遠徵隊向格陵蘭島進發。因途中遭遇風暴,有幾艘船被毀掉了,還有幾艘掉頭返回了冰島,最終有14艘船載著500多名移民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島嶼。格陵蘭島幾乎沒有任何生產和生活資料,移民們不得不以捕魚和打獵為生,而且與冰島保持著聯繫。他們通過冰島把毛皮、海獸皮、海象牙、鯨鬚、鯨油和其他特產運往歐洲,換取糧食、木材和鐵製工具。由於貿易往來頻繁,格陵蘭島一度繁榮,移民總數達到6000人。

但是1262年挪威歸屬丹麥以後,格陵蘭島也被納入丹麥版圖,島上移民的處境急劇惡化。丹麥國王下令只準與法羅群島和冰島保持經常性聯繫,對格陵蘭島則每年只派一艘船前往,同時禁止冰島人向格陵蘭島航行。由於那艘船往往無法到達目的地,移民因得不到糧食和其它生活資料,大部分都餓死、凍死了,倖存者則變得更為野蠻,或者逐漸被當地的愛斯基摩人同化。

北歐海盜發現北美大陸東北部海岸,其實也純屬偶然。987年,一個叫做比亞尼的冰島人滿載貨物回到家鄉,結果發現自己的產業已經被父親賣掉,他父親還隨「紅髮埃裡克」去了格陵蘭島。比亞尼決定找到父親討個說法,可他在前往格陵蘭途中因大霧所困迷失了方向。當他終於看到一片「長滿樹林的平地」時,他知道這裡決不可能是格陵蘭,於是掉轉船頭,四天後到達格陵蘭島西南。由於格陵蘭島幾乎沒有森林,移民特別缺少木材,埃裡克的兒子列夫·埃裡克森得知此事後,極為嚮往這塊為森林覆蓋的土地。

維京海盜

1001年埃裡克森帶著35個船員出發,向西作長途航行數天後發現一塊無人居住的不毛之地。他把這個地方命名為「赫盧蘭」,意為「石頭地」,就是哈得遜海峽正北面的巴芬島。埃裡克森繼續向東南航行,看見了一條布滿密林的海岸,他稱之為「馬克蘭」,意即「森林地」。再向前又發現一個氣候溫和宜人、長滿葡萄樹的地方,他又為它取名為「文蘭」,意即「葡萄地」。這三個地方都位於今天北美大陸東北沿岸一帶。埃裡克森一夥在文蘭建造小屋,並在小屋裡過了一個冬天。後來紅髮埃裡克家族的人重返文蘭,遇到了當地的斯克雷林人,也就是印第安人。土著人看中了北歐海盜的紅布,願意拿出潔白的獸皮來交換。非常有意思的是,即使後來北歐人把紅布剪成手指那樣闊的布條,斯克雷林人仍然同意以同樣多、甚至更多的毛皮來交換它們。但是,土著人和海盜之間並未能維持多久的和平,北歐人很快就被迫撤離了文蘭。

我們知道,諾曼人早於哥倫布500年到達了他們並未意識到的美洲,埃裡克森就是最早登上美洲「新大陸」的歐洲人。在他們的心目中,格陵蘭或者赫盧蘭、馬克蘭和文蘭,都只是歐洲的一部分,因而沒能使他們產生異樣的感覺。但是,北歐海盜的遠航、擴張、探險與發現,對歐洲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既給當地人帶來了災難,同時也導致經濟的和社會的後果。維京人駕乘海盜船走遍了半個世界,發現了許多不為人所知的地方。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凡是可以到達的地方都留下了維京人的足跡。由於人數有限和文明的相對落後,維京人不能有效地管理其所佔據的更古老、更富裕和更文明的地區。至今,北歐三國人民都要在每年1月下旬歡慶「海盜節」,緬懷他們先輩的那種轟轟烈烈的壯舉。

相關焦點

  • 揭秘「北歐海盜」:關於維京人的傳說是真的嗎?
    引言自古以來,提到維京人的時候,他們的故事中往往會帶有很多神秘色彩,而在許多冒險類型的文學作品中,維京人的形象也是經久不衰。可以看出,對於整個人類而言,維京人都是一個令人感到十分好奇的陌生民族,而很多人基於維京人的所作所為,也將他們稱為是「北歐海盜」。
  • 逞兇肆虐的「北歐海盜」,維京人的崛起與歐洲文明發展的聯繫
    從公元8世紀到開始,以維京人為主的海盜集團曾經風靡一時,他們曾大肆侵略法國的北部、英國等北歐各個國家,因此他們也就有了一個外號「北歐海盜」。驍勇善戰的維京人,被冠以「北歐海盜」在諸多史料之中,有關維京人的記載,基本上也只是圍繞著「海盜」字眼,一方面訴說維京人十分殘暴,另外一方面又說維京人驍勇善戰
  • 北歐中世紀的維京人真的都是海盜嗎?
    維京人是8世紀到11世紀時期北歐的海盜,侵擾歐洲沿海和英倫諸島,也到過北極的廣闊疆域,歐洲的這一時期也被稱為「維京時期」。維京人和加勒比海盜不同,他們搶劫的對象主要是陸上目標,而不是過往船隻。維京人是一個強悍的海洋民族,公元4世紀開始,他們進行過多次劫掠性的航海活動,公元8世紀在丹麥、挪威和瑞典定居下來,形成了多個王國,並且把造船技術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
  • 冰島「維京村」歡慶「維京節」
    新華網雷克雅未克6月14日電(記者黃曉南 謝彬彬)身處維京時期的食物和手工藝品展示,以及音樂、遊戲和戰鬥等表演之中,大量冰島人和外國遊客近日聚集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以南小鎮哈布納菲厄澤的「維京村」,歡慶為期一周的「維京節」。
  • 北歐維京人最早發現了美洲,為何哥倫布才是發現新大陸的第一人?
    一、天生的戰士—維京人維京人,是古代歐洲對於北歐海盜的泛稱。嚴格意義上來說,維京人與中國古代遊牧民族集團匈奴一樣,並非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而是北歐的漁獵民族集團。▲2018年世界盃上冰島球迷的維京人裝扮但與匈奴人騎在馬背上劫掠不同,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的維京人選擇駕駛船隻劫掠,也就是令全歐洲聞風喪膽的「維京海盜船」。
  • 格陵蘭島維京人消失之謎
    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被冰雪覆蓋,周圍的海水中也漂浮著浮冰,格陵蘭島似乎不大可能成為中世紀的殖民地。然而維京人卻在那裡生存了下來,並在格陵蘭島的峽灣之間不斷壯大。他們建造農場和教堂,並利用他們的定居點作為探索加拿大海岸的跳板,這也使得他們成為最早探索新大陸的歐洲人。從984年至15世紀,格陵蘭島殖民地人口猛增,高峰時期據說有5000位移民。然後他們突然間就消失了。
  • 維京人的四種職業:航海家、北歐海盜、商人,殖民者
    ,北歐原本不多的耕地更加不敷使用,生活環境逼迫維京人四海為家,尋找著可以開闢農場的土地。 於是,北歐的農夫,漁民,成了著名的北歐海盜,駕駛長船的航海家,精明的商人及遠離家鄉的殖民者。 一,航海家維京人。
  • 乘風破浪的維京海盜,掠奪與旅行的一生
    ,我更想深挖的是海盜群體——維京海盜,一個來自北歐的實力天團。維京人為什麼要去當海盜?自古便沒有無緣無故的掠奪,掠奪的使命是活下去,維京海盜便是這種使命的代言人。,開創了威震歐洲的「維京時代」。其實維京海盜的身高大概在168.4公分至174公分之間,所以平均身高1.68米的維京人,並不算高。不過由於他們生長在寒冷的北歐大地,再加上航海時吃的滿是蛋白質的鯡魚和鮭魚。所以維京人總體「威猛」有餘,「高大」全無,這種「底盤低」的身材很適合航海!
  • 《維京傳奇》:北歐海盜中的亞瑟王
    維京人是我喜歡的一類題材,說起維京人,人們的直接印象就是北歐海盜,北歐人其實多半是日爾曼民族,而維京人(Viking)這一稱法,也是18世紀英國的傳奇故事中引入的。公元8世紀至公元11世紀,一大批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n,泛指今天的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和冰島等地)離開故鄉前往他們從未去過的地方尋覓財富,其中一些維京人乘坐當時極為先進的新型「無畏艦」跨越大西洋抵達不列顛群島,對沿海地區進行擄掠——特別是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的修道院。
  • 歐洲的惡魔,維京人與他們的傳說
    在這一點上,北歐神話很獨特,其他神話中往往需要懺罪、悔悟、積德行善才能進天堂,而北歐神話中的天堂英靈殿只有一種到達的方式,那就是英勇無畏地戰死,維京人的尚武精神可見一斑。 這種民族性與他們所處的地理環境有很大關係。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位於歐洲最北端,高緯度帶來的是漫長的黑夜與寒冷的氣候,嚴重限制了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 顛覆你對「北歐海盜」的認知!傳說中的維京人,可能攜帶亞洲基因
    瑞典瓦爾納姆的一處維京人墓地發現的名為「卡塔」的女性骨骼從八世紀末到十一世紀初,這些兇猛的航海勇士在歐洲各地進行探險、突襲和貿易,他們被稱為「維京戰士」、「北歐海盜」。通常,「北歐海盜」都被認為是金髮碧眼的斯堪地那維亞人。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維京人的歷史可能更加多樣化——他們或攜帶來自南歐和亞洲的基因。劍橋大學地球遺傳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表示:「直到現在,我們才知道它們的基因到底長什麼樣。」這項新的基因研究,揭穿了維京人的現代形象。
  • 維京人最早到達了美洲,但為何哥倫布才是「發現」新大陸的第一人?
    在歐洲大陸,早就有傳說,在大陸以西茫茫無際大海的另一邊,存在著另一片新大陸。真正第一個有史可查發現美洲大陸的歐洲人,則應該是一個維京人,他比哥倫布早500年就抵達了北美洲。一、天生的戰士—維京人維京人,是古代歐洲對於北歐海盜的泛稱。
  • 考古學家發現冰島曾有一支獨立的海象物種,後來被維京人屠滅
    說到冰島你會想到什麼?火山、極光,還是北歐小國。根據歷史學家最新的研究,這個位於北大西洋上的島國,如果不是公元9世紀維京人的到來,可能還會是海象的家。維京人野蠻地屠滅了一個物種。冰島、丹麥以及荷蘭的科學家們最近做了一項研究,他們發現海象曾經大量生活在冰島附近,但是在北歐海盜定居冰島之後,這裡的海象逐漸消失了。研究人員先是整理了冰島薩迦故事(Icelanders' sagas),這一文獻資料中保存了冰島從9世紀末到11世紀初方方面面的傳說,其中不乏與狩獵相關的片段。隨後,他們又搜集了冰島現存與海象相關的地名。
  • 冰島的維京人和北歐神歷史
    誰是早期維京定居者到達冰島的海岸,誰是他們崇拜的神?這個維京遺產今天如何在冰島仍然可見,為什麼冰島人選擇放棄他們的異教信仰呢?誰是北歐萬神殿中最重要的神,他們今天如何?請繼續閱讀,了解有關冰島維京人和挪威神的所有信息。
  • 野史:冰島與格陵蘭島的名字由來
    作為歐洲大陸北部的兩大島嶼,名字自帶寒意,也自帶涵義,咱們從兩島的英文名開始說起。冰島——Iceland,格陵蘭島——Greenland。冰島,所處緯度高(北極圈附近),深處歐洲西北部大西洋中,當船隻駛近南部海岸時,首先見到巨大冰川(瓦特那冰川),這樣一個冰雪覆蓋、環境惡劣、無人定居的小島絕對是流放犯人的好地方。
  • 建立俄羅斯國家的維京人,如今去哪了?太少了!
    提到維京人,熟悉歐洲歷史的人,都會想到這是一個彪悍的民族。在歐洲歷史上,甚至出現了維京時代的專有名詞,影響了整個歐洲。那麼,維京人如今去哪了?
  • 「海上霸主」維京人的崛起與消亡
    在歷史上有一個傳奇的民族——維京人。在8-11世紀,他們創造了「維京時代」,通過強大的航海能力成為那個時候的海上霸主,最遠還到達過加拿大的紐芬蘭,比哥倫布到達美洲足足早了500年。但維京人並沒有繼續探索北美,建立了一些據點後,慢慢又被放棄了。與維京人齊名的恐怕就是維京海盜。維京海盜的龍船和戰斧讓整個歐洲陷入恐慌,所到之處肆意搶劫。
  • 北歐人的祖先曾經是強盜?《北方以北》還原維京時代的歷史真實
    2019年世界盃俄羅斯球迷球場再現「維京戰吼」,場面氣吞山河,震撼人心,這或許是世上最給力的啦啦隊,讓人感受到了戰鬥民族的熱情,也不由得讓人想到了曾經讓整個歐洲難以忘卻的維京時代。2018年,全球幸福指數排名,誰又能想到北歐五國(芬蘭、挪威、丹麥、冰島、瑞典)全在榜單的前列。北歐,你安富尊榮的當下與風起雲湧的往昔有著天壤之別。
  • 北歐海盜簡史
    然而,這三個看似與和平童話相關的美好國家,早年卻是製造了幾個世紀恐怖的北歐海盜維京人的誕生地。維京本身就有海盜的意思,維京人出自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各個部落。他們成分複雜,有農民、工匠、商人等,平時出沒海上,遇到強大的組織就進行貿易活動,遇到弱小的群體就實行劫掠屠殺。 整個北歐地理緯度高,氣候寒冷,晝短夜長,早年農業不發達。因地理位置臨海,所以斯堪地那維亞部落的人為了生存,需要下海捕魚,長年累月的海上活動造就了他們高超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
  • 來自北方的狼族——維京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