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城市的信仰,夜市是城市的靈魂。下午6點左右,鞍山夜幕降臨,街邊的夜市大排檔甦醒了過來。周末是夜市的人流高峰期。
向內走去,夜市獨有的煙火氣撲面而來,各色美食勾住了大家的胃,食客們大快朵頤後滿意地離開。小吃攤主們卻時刻忙碌著,迎接一波又一波的顧客。
長久以來,大家關注點都是美食,對於美食背後的攤主卻知之甚少。北京煎餅大媽的一句「我月入三萬,怎麼可能少你一個雞蛋!」將攤主從幕後推上了前臺。
那麼鞍山小吃攤的生存現狀是怎樣?日薪上千的背後又有哪些故事?這一次我們走近鞍山小吃攤主,揭秘他們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走進鐵西夜市,吆喝聲此起彼伏。生蠔扇貝的攤主邊吆喝邊動手用籤子扎爐上的生蠔扇貝,吸引了不少人。攤主是一對年輕的小夫妻,是地地道道的鞍山人,去年去廈門旅行結婚,意外想做起了小吃攤主。
攤主介紹說,他們在廈門學了很久,才學會了做各種小吃,回到鞍山後決定在工作之餘,晚上推著小吃車來夜市,賣生蠔、扇貝、錫紙粉。為了迎合鞍山人的口味,加入了粉絲。還特意強調了一下,他們家的醬汁可是鞍山獨一份,特點就是「鮮」!要知道,簡簡單單的醬汁也要用20多種的材料熬製而成,選料都是最好的,每天要用至少3小時來準備調料,其中的辛苦也是不言而喻。
在聊天中,攤主和我們透露,因為每次都選最好的料,所以利潤只有四成不到,在節假日或者周末最多賣到過1000多元,但是對於白天還要上班的他們,這種辛苦也是難以承受的。每天半夜要去市場上貨,用心挑選最新鮮的生蠔、扇貝,白天還要正常上班,好在有家裡人幫忙,不然這小吃攤主就做不成了。採訪結束之後,蕊蕊還特意去對比了幾家生蠔、扇貝的攤位,發現這家的生蠔的確是最大、最新鮮的!
單是這一條街附近就有20多家的競爭對手,對於只是從業1年多的他們來說壓力確實不小,畢竟是新人入行,本著一份「初心」堅持到了現在。 在聊天中他們也說,「做這個就是掙個零花錢,也不求掙多少錢,但賣出的每一份必須要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再深入夜市一些,各色美食散發出的香油愈發濃鬱。有美食的地方就有江湖,如果把不同美食比作不同的種類,那麼鐵板魷魚一定是這裡的大門派。做鐵板魷魚的師傅今年47歲,已經做了12年的小吃了,這麼久的時間,估計他也算是這「小吃江湖」裡的武林高手了。起初,了解了我們的來意,拒絕了我們的採訪,後來我們再三請求,才答應和我們聊聊,一份手藝人的害羞和不善攀談在他的身上是看得到的。
我們一邊和師傅聊天,一邊等著師傅的魷魚,站在一旁就聽著魷魚在鐵板上滋滋滋的聲音。師傅說,這每天都有很多的回頭客,就是為了魷魚而來,時間久了,都認識!他家的魷魚就是新鮮,每天一大早就開始上市場選最新鮮的魷魚,絕對不用隔夜魷魚,回來之後就開始準備醬汁,又是忙活各種準備工作,等到準備好了也就該出攤了,每天的周而復始,也習慣了。
今年已經他是做鐵板魷魚的第5個年頭了,之前也什麼都幹過,但都是和小吃有關係的,因為小吃攤的靈活度高,所以最後就一直做著這個。攤主和我們說,平時一天的收入有三四百,周末人多能有六七百的收入,因為家裡都是做小吃攤的,最好的時候一家一天能有1000-2000的純利潤。但是在利潤可觀的背後,費用也是不小的,一輛小吃車一年就要七八萬,還有倉庫,門店的費用,如果每天不努力掙錢,費用都夠不上。現在一共有4個攤位,有時候忙不過來,還僱了人在站前幫忙,這人工錢也是不少。
蕊蕊注意到,攤主在整個聊天過程中都很少抬頭,眼中就是鐵板上的魷魚,不太善言辭。有人過來詢問價錢,他才抬抬頭。當我問他做的魷魚有啥特點的時候,他也不說,就讓我們吃。在他看來,什麼形容詞都沒有親身體驗來得重要。他說的天花亂墜,都比不上嘗一口來的實在,或許這就是他家滿是回頭客的原因吧。
在鐵西夜市擺攤的攤主中有不少是臨時轉業而來,但也有那麼一些人一直堅持著做一件事,或許他們覺得能堅持把一件事做好的人都很酷吧!這家烤肉串的攤主便是其中之一,從在35中附近的一家肉串店做學徒開始,到現在已經10年了,他說的或許有些玩笑,但他的手藝絕對配得上從業10年的經驗。
他說,開始是在二臺子糧油批發市場門前擺攤,後來才來了這個夜市,但是不管在哪,他都一直堅持著做烤串這一個項目。2元的鮮羊肉串,1元的紐西蘭肉串,現在每天攤子前面總是有一些人圍著。每天4點半出攤,12點多才收攤回家,白天就去買羊肉,自己切,自己煨,堅持著不饞羊尾油的原則,對自己做好的每一串羊肉都能負責。當蕊蕊問他對自己的哪種作品最滿意時,他驕傲的說「那當然是小肉串啊」,臉上洋溢著笑容,是東北爺們的自信了。
聊天過程中,攤主一邊回答我的問題,一邊回應著食客們的需求,忙來忙去沒有一刻停下來。當我問到每天能掙多少錢的時候,他稍微頓了一下,回應說「最少的一天,我賣了25,最多賣了600多」。言語中透露出一絲的無奈,這種「靠天吃飯」的想法應該存在於所有小吃攤主的腦中,他們希望每天都是晴天,希望每天都是周末,希望永遠有一群人會圍在自己家的小吃車前,希望每個人吃完都能說一句「好吃」!
本來蕊蕊還想再問些問題,但他的攤位周圍有太多的人了,他忙著回應食客們,表情還有些抱歉。想到一開始他拒絕我的採訪就是因為自己的攤位連個像樣的牌子都沒有,但或許這些食客就是他最好的牌子。
婦女能頂半邊天,夜市裡的攤主中不少都是女性。這家關東煮攤位的老闆就是其中之一。她說她做關東煮已經3年多了,她在鐵西夜市,老公在明達夜市,夫妻倆都在做關東煮這同一樣小吃。
開始在文化宮出攤,後來在繁榮夜市,現在又搬到了這邊。雖然總是換地方,但總有一些老顧客一直在追隨。採訪當時,有一個姑娘和我說,她就是一直跟過來的,因為她家醬料的特殊,吃過她家的再吃別人家的總覺得差點什麼。
攤主有一個女兒正在上高一,除了工作上的辛苦,整天陪不了孩子也是她的一份難過,孩子白天上學,晚上她出攤也要半夜才能回家。好在孩子理解,家人也幫忙才能堅持到今天。每天早上8點開始準備,一天至少要準備幾千串才夠賣,4點準時出攤,12點多才會收攤,在這辛苦的背後,利潤才不到一半。夫妻兩人一天才能賣個六七百。
為了能有更多的生意,她基本上都是站著的,一天下來要站八九個小時,累了就找些支撐物靠著。但是,每天如一的辛苦,腿酸、疼已經是常事了,可是有什麼辦法呢?為了掙錢,養家,只能一直堅持著。
比起背後的故事,我們總是更輕易看到眼見的表象.
很多人只看到路邊的小吃攤成本低、生意好,卻不知老闆們天不亮就起床買菜,只能睡4、5個小時;也看不到他們站在攤位後不住發抖的腳,或是為了迎合顧客而每天笑僵了的臉…
生活在當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在鞍山的小吃攤又何止文中幾家,筆墨下的辛酸也遠遠達不到現實中的程度。不管怎樣,他們都在努力生活。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能過得好一些。
別人現在有的收穫
都是經過百倍付出所得來的
讓我們為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人
致敬
合作請聯繫陳總:13146081555
我是蕊蕊,想知道更多鞍山事就找我聊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