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看到了一則新聞——日本熊本縣吉祥物「くまモン」正式將其中文名稱改為「熊本熊」。看完這則新聞後,筆者陷入了疑惑。這個塗著厚厚腮紅的熊,很長時間以來,竟然不是叫「熊本熊」。
這要從熊本熊的誕生說起。2011年3月,作為九州新幹線中「熊本驚喜形象」的熊本熊誕生了。他的名字「くまモン」中的「モン」是當地方言,意思是「什麼什麼的人」, 「くまモン」的意思就是熊本縣人。雖然只是一個吉祥物,但熊本熊也在熊本縣政府任職。他在熊本縣政府中擔任營業部長一職。有趣的是,他還曾因為業績不佳,而被降職為營業部長代理。後來業績上升,他又重新回到了營業部長的位置。
為了開拓海外市場,熊本熊在2013年進入中國市場。進入中國後,為了追求流行和與日文原名相對應,「くまモン」當時的正式中文名是「酷MA萌」。不過呢,這個名字並沒有在國內流行起來。人們給他起了一個更容易記憶的名字「熊本熊」。在網絡上,以及線下的很多地方,人們更願意使用便於記憶,且與其形象更加符合的名字「熊本熊」,而不是那個念起來還有點兒繞口的「酷MA萌」。
這一習慣還影響到了日本國內。在熊本縣的紀念品商店裡,國內遊客只認「熊本熊」,對官方正式稱呼「酷MA萌」熟視無睹。沒辦法,當地商戶只好使用國內更熟悉的「熊本熊」。
國人對外來事物的中文叫法一向很隨意。紅極一時的UGG,正確的讀法是「阿哥」,但廣大群眾更喜歡叫它「優雞雞」。曾經有個笑話,外國海關問中國遊客,是不是買了「阿哥」。中國遊客都是一臉懵。當國外的海關改口稱其為「優雞雞」,中國遊客就能反應過來了。還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都要裝各種「APP」。這個「APP」是英文單詞「Application」的縮寫,應該讀作「唉普」。然而廣大群眾更加喜歡將其拆開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念,讀作「唉皮皮」。
名字,作為一個稱謂,其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於傳播。一個便於傳播的名字對這些本就是宣傳產物的吉祥物來說,就更加重要了。日本人想統一稱謂方便管理,也可以理解,但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們也不得不向現實妥協啊。雖然「熊本熊」三個漢字用日語讀出來,有些不雅。但這個名字更多是用在國內的推廣,用這個大家喜聞樂見的名字自然是更加合適的。
二次元小窩作者編輯:巡門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