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裡面為何有水銀,且深度達到35米深,當時是如何得來的?

2021-01-10 李家萬事興

大量的水銀是用來模擬江河湖海的,而秦始皇陵中能夠擁有這麼多水銀,主要還靠一個女人。

公元前247年,年僅十三歲的嬴政初登大寶,而一項耗時最長、耗費人力物力最大的工程也隨之開始,這項工程前後持續約39年,歷經三個階段,從秦始皇登基持續到其駕崩為止,這就是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美譽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又稱驪山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是秦始皇嬴政駕崩後安葬之處,也是目前世界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這座埋葬了秦始皇的陵墓,歷來以神秘著稱。

關於秦始皇陵墓的傳說層出不窮,與其相關的文學、影視作品更是數不勝數,這其中,陵墓內部的結構與構造,是歷年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相傳,陵墓中存在有大量的水銀,這些水銀為秦始皇打造出一個類似於「江河湖海」的場景。

而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國已經有在不打開皇陵的前提下,能夠探測出陵墓中的大致構造,在山歌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地質科學院就探測出,秦始皇陵中確實有大量的水銀存在。

這些水銀的真正用途,是否真的如傳說中營造「江河湖海」,在沒有打開皇陵前,尚且不能完全確定,但根據相關史料記載,皇陵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皇陵內部的水銀存量是巨大的,並且,通過翻閱史料,這些水銀的來處,主要集中在巴蜀地區,為秦始皇加工與供應水銀的,是一個巴蜀女人。

水銀,化學名稱為汞,在古代,是由丹砂提煉而成,按照目前已測知的含汞區域來計算,秦始皇陵墓中水銀的儲存量大概是在百噸之多。

而提煉出如此巨量的水銀,那麼需要的丹砂就會成比例增長,同時,在古代提煉技術較為落後的情況下,那丹砂的需求量就會更大。

這些數量巨大的丹砂,是誰給秦始皇提供的呢?按照古代歷史記載,秦始皇陵墓中大量的水銀原材料,也就是丹砂的供應,包括丹砂的提煉,主要來自兩個地方,一個是巴蜀,一個則是關中。

巴蜀和關中,是秦始皇陵墓中水銀的主要供應地,而其中巴蜀,則為重中之重,基本上有六成以上的水銀,均由巴蜀供應而來。

包括在現代,巴蜀地區河床的丹砂與汞礦的儲存量,極為豐富,而在秦朝時,更是如此,不管是丹砂,亦或是汞礦,都有著驚人的存量。

如此多的儲存量,是供應秦始皇陵墓水銀的重要地區,而秦始皇能夠從巴蜀獲得大量的水銀,離不開一個被稱之為「世界上最早的女企業家「的女人,她的名字叫做懷清。

據史料記載,懷清是個寡婦,因此,後世也稱之為「巴寡婦清」,這個與秦始皇有著極深淵源的女人,曾經擁有巴蜀地區幾乎所有的丹砂開採權。

之所以懷清能夠與秦始皇嬴政有關係,也是因為丹砂,在古代,丹砂被稱為「不死之藥」,十分的珍貴,是許多渴求長生的帝王趨之若鶩的好東西。因此,擁有巴蜀地區幾乎所有丹砂開採權的懷清,也成為了追求長生的秦始皇的座上賓。

長生之道,尤其在先秦之前極為盛行,而秦始皇在掃平六合,定鼎天下之後,也不免的想長生不老,這在當時,是一個十分普遍的想法。

因此,尋求長生法門就成為了秦始皇熱切追求的目標,包括徐福東渡,都是秦始皇為追求長生所做的動作之一。

而掌管著「不死之藥」的懷清,自然就受到了秦始皇的禮遇和褒獎,並為秦始皇提供了大量的丹砂與水銀,而秦始皇也投桃報李,「為築女懷清臺」。

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臺。夫倮鄙人牧長,清窮鄉寡婦,禮抗萬乘,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司馬遷《史記》

從《史記》中的記載來看,懷清是其祖上發現了丹砂礦,從而幾代人因此累積的大量的財富,並且,還能利用財富在亂世中來保衛家族,讓秦始皇對其十分的讚嘆。

而秦始皇為其築懷清臺,正是為了表彰她貢獻的大量水銀以及她本人的貞潔,至於部分史料中,將懷清列為秦始皇嬴政的「緋聞對象」,沒有什麼證據支撐,只能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時至今日,在重慶涪陵區,還有一片區域,就是當年懷清為秦始皇煉製水銀的場地,懷清正是依靠向秦始皇貢獻大量水銀的功勞,得到了來自秦始皇的肯定,從而保證了自己家族的富貴。

可以說,懷清正是秦始皇那個「星辰大海」夢想的最大支持者。

當然,按照古代的開採以及提煉技術,單憑巴蜀地區,是並不能夠完全供應秦始皇陵中所有水銀的,因此,除了巴蜀之外,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銀,另一個主要的「供貨商」,則是關中地區。

而關中地區中,丹砂和汞礦含量最豐富的,莫過於陝西了。根據現代的地質材料顯示,整個陝西已經探明的汞礦含量,就達到了驚人的1.6萬噸,可想而知,這豐富的汞資源,必定在秦朝時也會被開採和利用。

事實上,陝西的汞礦,在古時候確實有開採的相關記載,在《宋史》中,就明確提到了陝西是當時宋朝四大水銀產地之一。

「水銀產秦、階、商(宋朝時陝西隸屬商州)、鳳四州。」---《宋史.食貨志》

曾經有地質學家在陝西旬陽一代勘探處一個長達數百裡的汞礦,就在其中發現一個秦朝時期的礦洞,這就證明了陝西的汞礦,在秦朝時已經被發現和進行開採。

秦始皇將陝西的汞礦作為第二梯隊供應水銀,有兩個原因,其一是,雖然巴蜀地區汞礦數量非常可觀,但面臨的一個較大問題就是運輸難。

眾所周知,巴蜀之地素有「難於上青天」的稱號,尤其在古代各種運輸工具以及道路都落後的情況先,將丹砂從巴蜀之地送往皇陵所在地的關中,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如果從巴蜀想到到達關中,就必須翻越大巴山,然後穿越秦嶺,這一路上道路崎嶇倒是小事,長江以及漢江等天險,就成了運輸過程中最大的阻礙。

因此,秦始皇是不會完全依靠巴蜀地區為皇陵提供水銀的,這就需要第二個能夠供應水銀的地方,而同樣富含汞礦的陝西,就成為較好的選擇。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陵本身就位於陝西,因此,在運輸上就非常方便,比如從前文提到的陝西旬陽地區,如果運送水銀至皇陵的話,全程也就300公裡,又比如從陝西山陽地區到皇陵,如果走武關道的話,也就230公裡左右。

所以,有水銀含量豐富,且距離很近的地區,秦始皇是肯定會利用上的,不可能會過度依賴巴蜀地區的水銀供應。

除了上述巴蜀、關中地區供應水銀之外,秦始皇陵水銀還有少許是從全國的其他地區零星送來的,這些水銀,與巴蜀和關中的水銀一道,共同組成了秦始皇陵墓中的「星辰大海」。

在對秦始皇陵墓進行汞含量探測時,地質學家發現一個極為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根據「汞暈」的反應,可以粗略的看出,秦始皇陵墓中水銀的分布,也是極為講究的。

按照「汞暈」強弱分析,秦始皇陵中的水銀,大致分布為東南、西南方位較強,而東北、西北方位則較弱,這種布局,恰恰與中國的渤海、黃海位置符合,也就是說,水銀是按照古代中國的江海布局來分布的。

如果這是秦始皇有意為之的話,那就說明,在設計皇陵時,丞相李斯就將象徵著百川江河的水銀,按照秦帝國的水域分布,來進行布局,使整個水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水網,護衛著秦始皇的棺槨。

前文講過,秦始皇在即位之初,就著手開始修建皇陵,一直到死才差不多修建完畢,在古代中國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影響下,即便是帝王,也不能免俗,所以,無論是哪朝哪代,對於陵墓,帝王們都極為重視。

因此,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帝王死後的陵墓恢弘大氣是必須的,之所以將水銀倒入陵墓,就是用其來象徵和代替百川江河,隱喻帝王們在死後,也能這疆域最高的統治者。

水銀除了這種象徵性作用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用來防盜,按照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秦始皇陵中的水銀是用「機相灌輸」,這種利用古代機械來讓水銀緩緩流動的方法,能夠讓水銀在流動中進行揮發,而揮發的水銀會形成有毒的氣體,這樣盜墓者一旦入內,就立刻會中毒而亡,這就極大程度上保證了陵墓的安全。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司馬遷《史記》

水銀揮發所形成的的氣體,還能讓微生物不易存活和繁殖,這就保證了無論是遺體、棺槨,還是陵墓內的陪葬品,都能夠腐朽的慢一些,可以說,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銀,起著一舉三得的作用。

即便如此,秦始皇陵墓在歷史上,也並非沒被盜過,在秦朝末年,項羽在入關中後,就對始皇陵進行了洗劫和破壞,只不過,項羽並沒有進入地宮,而是將地面建築進行的較大的破壞。

秦始皇陵向來以神秘著稱,相傳在項羽盜掘陵墓時,有一隻金色的雁子從陵墓中飛出,一直往南,不見了蹤影,而到了幾百年後的三國時期,有一個名叫張善的官吏,收到一份禮物,正是一隻黃金所做的雁子,張善根據金雁上的文字,判斷出正是出自於秦始皇陵,這就讓這座陵墓,變得更為神秘。

小結:

秦始皇陵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最大的皇陵,它的設計極為完善,不僅有象徵帝都鹹陽的皇城和宮城,還有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坑,以及無數未被探明的結構與構造,可以說,秦始皇陵是內涵最豐富,也是最神秘的皇陵之一,單它內部巨量的水銀,就在帝陵中極為罕見,也正是這些巨量水銀存在,保證了秦始皇陵墓在一定程度上的安全,而提供這些水銀的巴蜀以及漢中地區,也是秦始皇陵的功臣之一。

相關焦點

  • 秦始皇陵中為何會有水銀,深度達到35米,它們都是從何而來?
    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稱自己是皇帝的人,在死後其陵墓也是十分宏偉,但是出初期考察秦始皇陵的時候,發現地下有將近35米深的地下水,相當於現在的4層樓那麼高,先不說是怎麼建成的,最主要的是這裡面竟含有大量的水銀。
  • 秦始皇陵裡到底有什麼?水銀35米,怎麼才能做到呢?
    當時有關專家在秦始皇陵上做過檢測,報告顯示秦始皇陵封土裡面確實存有大量的汞元素,這也就證實了皇陵內部是有水銀存在的。但是存在多少水銀,到如今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只能使用大量或巨多這個詞兒來形容,我們也能根據史書上的記載叢中尋得一些蹤跡。1.秦始皇陵裡到底有多少水銀?
  • 秦始皇陵如果有水銀河,經過2200多年水銀還會流動嗎?
    因此,秦始皇陵內部確實存在水銀,證明司馬遷的記述是真實可靠的,史家第一人絕不是浪得虛名。秦始皇陵裡面有多少水銀?既然有水銀,司馬遷又說裡面形制如百川江河大海,想必裡面水銀的規模相當龐大,幾乎超出我們的想像。
  • 秦始皇陵地宮究竟有多少寶藏? 真相令人吃驚
    因此民間也稱秦始皇陵為「蓮花穴」,這裡的確是建墓的絕佳位置,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秦始皇會選中驪山作為自己的安身之處了。地宮之大,但另一點地宮到底深多少米呢?這個疑問引起了許多考古學家,其中丁肇中先生等幾位科學家認為地宮深度達到500米;但是根據現實來判斷,地宮緊臨渭河,如果深度達到500米的話,有可能會導致倒灌!謎團二:有沒有暗器
  • 秦始皇陵裡面到底埋了多少水銀?考古學家:看看山頂上的石榴樹
    專家們也研究出秦始皇陵的墓葬裡有大量的水銀,墓穴裡究竟是什麼樣子?現在還沒人知道秦始皇陵裡到底有多少水銀呢?看一下山頂上的石榴樹就知道了。公元246年,秦始皇命人建造了雄偉壯觀的兵馬俑,把它安放在自己的陵墓周圍,目的是讓千軍萬馬在死後仍能為他驅使。整座秦始皇陵建了整整39年,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設計最完美的一座陵墓。
  • 秦始皇陵究竟有多少水銀?專家:看看周圍的石榴樹,你就全明白了
    陵墓裡到底有多少奇珍異寶,沒人親眼見過,但旁邊的陪葬坑兵馬俑坑就已經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那麼真正的秦始皇陵內部,肯定埋葬著當時全天下最珍貴的寶物。 現代考古發現已經證實過,秦始皇陵周邊確實有被焚燒的痕跡,但進入地宮的甬道依然完好,這證明當時項羽應該沒有成功進入地宮。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少水銀?專家:看山上石榴樹多高,你就全明白了
    素有「天下第一宮」的阿房宮,秦始皇35年開始修建從南到北長達700多公裡的秦直道,秦直道比聞名西方的羅馬大道還要早200多年,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但最為神秘的還是秦始皇陵。
  • 秦始皇陵中到底藏有多少水銀?專家:周邊的石榴樹已說明一切
    但是,可以預見的是,秦始皇陵的豪華和背後的危險。既然敢動用如此之多的資源,建造自己的陵墓,其中必然是機關重重。王陵畢竟是他安息之所,他怎能讓後人來打攪他的清夢?在《史記》中說,秦始皇陵內藏有殺機,暗弩是其中一種,若劇集演得一般,只要入內的人,都會成為「箭靶」。好吧,這個機關已經用了幾千年了,是不是還用得著,這個還不知道,我覺得最可怕的是汞!
  • 秦始皇陵當中儲藏了多少水銀?專家:看山上的石榴樹,你就明白了
    :不主動挖掘帝王陵墓,但是自兵馬俑出土後,是否發掘秦皇陵爭論不斷,有專家贊同挖掘,也有人反對,因為以現代科技來講,似乎還不足以保護裡面的文物。  2010年,考古工作者通過鑽探秦始皇陵,發現了陵園西北部有一座長方形的十進式院落的龐大建築群,總面積達到了17萬平方米,其中就有三組大型宮殿建築群遺址,較為大型的遺址都分布在一條直線上,從東到西逐漸增大。
  • 秦始皇陵有「萬噸」水銀,究竟是從哪來的?「野人洞」給出了答案!
    秦始皇光是為了修建陵墓,就已經將整座驪山都挖空了,《史記》裡甚至還記載,在整個秦始皇陵裡,用了不知多少水銀,並且在裡面重建了「山河」的地圖。但是隨著考古的研究進展,就有人開始懷疑起來,這麼多的水銀,值那麼多水銀,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考古學家就曾經討論過,認為陵墓裡面有水銀,的確是真事。在當時,專業人員利用先進的科技設備,就對整座陵墓進行了一次大範圍的考察。而研究完,考古人員發現,這周圍的確存在著汞含量超標的情況,因此這裡面肯定是有大量水銀的。
  •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無人敢挖,司馬遷早已向我們解釋過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無人敢挖,司馬遷早已向我們解釋過秦始皇是中國古代最大偉大的皇帝之一,死後葬於秦始皇陵,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豐富的陵墓之一,中國考古學家早在1974年就發現了秦始皇陵,到如今已經多起四十多年了,為什麼秦始皇都沒有完全開發呢?
  • 秦始皇陵究竟有多少水銀?看看山頂上的石榴樹,就懂了
    秦始皇生前是做了兩手準備的,他一邊命能人異士,為他煉製長生不老的丹藥,另一邊還是做好了安葬自己的準備,他命人修建了極具神秘色彩的秦始皇陵。據說沒有人能活著進入秦始皇陵,考古學家在研究陵墓時,在門口發現了很多具白骨。目前專家也只研究出秦始皇陵墓中含有大量的水銀,陵墓裡面到底是什麼樣子?至今沒有人知道。
  • 秦始皇陵不僅裝滿了水銀,專家勘探裡面,可能還浸滿了浮屍
    秦始皇陵自發現以來就是一個艱難的勘探工程,籠罩在它上空的神秘色彩讓人無法驅散乾淨,很多國內外的歷史研究學者都在時刻關注著這座皇陵的開採情況,但是我們由於技術的原因卻始終無法將其全面性的發掘。
  • 秦始皇陵究竟有何古怪,明明已經發現入口,為何卻不敢開挖?
    現代考古學界又為何遲遲不敢發掘?大家好啊,我是探險不怕險的掘掘,上期我帶大家看了三星堆的那些事,那麼這期咱們再來一起看看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0公裡的驪山北麓,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
  •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沒被打開?水銀有毒是其次,衛星俯瞰圖說出真相
    秦始皇的陵寢選擇驪山,這不禁讓人感到疑惑,在鹹陽建都的秦始皇,為何會將陵寢選擇驪山,其實秦始皇有自己的打算。而選擇風水寶地只是帝王陵寢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打造富麗的地宮。據稱,秦始皇地宮耗費了39年,將近70萬人一起打造,堪稱一大壯舉。
  • 傳說中地宮裡有水銀 宮深千尺水銀遍地
    6月28日消息,秦始皇陵墓為什麼不能挖,地宮深千尺水銀遍地。秦始皇是我國古代第一個統一六國、封疆建地的皇帝。秦始皇陵到現在只挖了三個坑,卻還不到整個陵墓的三分之一,已經出土了不少奇珍異寶。也正是如此,人們都對秦始皇陵的地宮更加好奇,但是官方卻沒有再挖的意思了。為什麼不繼續再挖掘了呢?
  • 秦始皇陵真有「江河湖海」?專家:封土上的石榴樹,它都喝飽了水銀
    這個封土堆一般的工程量無法挖開,而且秦始皇陵中據說有水銀製作的「江河大海」,進去之後就會中毒。 《史記》記載秦始皇在皇陵之中修建了「江河大海」,全部都是水銀澆築的,裡面的水銀應該很多。公元前7世紀中國人就發現了水銀,剛開始是用這種毒藥「煉丹」,真不怕吃死人嗎?
  • 秦始皇陵的15個謎團:暗藏「九層妖塔」?
    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國考古學家們1974年春季就已經發現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的埋身之處也已經找到,但是幾乎整整40多年過去了,國家卻從來沒有要開棺的意思,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來唐塞民眾……按理說,幾千年前的墓葬處理技術在現今如此發達的科技面前應該只是小兒科,難道是有人在發掘過程中發現了有關秦始皇的驚天內幕?
  • 為何至今不挖掘秦始皇陵?專家:不解決這幾個問題不能挖
    史書記載,修建秦始皇陵的人有幾十萬,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接近80萬,幾乎是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歷時39年才修建好。秦始皇陵之所以神秘,是因為在閉宮時,所有的工匠全部被活埋在地宮裡,外人對裡面的情況不清楚,記載皇陵的相關史書也少得可憐。不得不說,秦始皇、秦二世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
  • 秦始皇陵究竟用了多少噸水銀?考古學家:只需看看墓頂的石榴樹
    秦始皇陵北接渭水,南靠驪山,龍盤虎踞,建築規模十分壯觀。因為墓裡有無數珍寶,所以我們常常聽說有「盜墓」這一行徑。但是,秦始皇陵雖然珍寶不可計數,但是卻也危險重重——石器、暗箭、毒氣、水銀,你想到的陷阱基本裡邊都有。這些都是秦始皇費盡心思不讓人靠近自己遺體的辦法,所以沒有人能真正挖開秦始皇陵,尤其是30米深的地宮中密布著成噸的水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