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犯人為什麼怕流放到寧古塔?無非這三種,皆生不如死

2020-12-16 文史群英會

在中國古代,處罰犯人的形式儘管種類繁多,無外乎可以歸結為罰錢、受刑、坐牢、流放、砍頭這五種形式,前三種還好,可保全性命,後兩種則要慘太多。砍頭自不必說,流放也好不到哪去。特別是流放到有著「人間地獄」之稱的寧古塔,那幾乎就是九死一生!

說到寧古塔,可能有人要望文生義了。寧古塔並不是一座塔,也沒有塔,而是一個地名,位於今天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寧古塔是滿語的音譯,有六或六個之意。

在清朝,寧古塔是流放犯人之地,流放寧古塔堪稱是一場死亡之旅。大家知道即使在今天,東北地區到了冬天依然無比寒冷,更可況是幾百年前的小冰河時期。即便從北京出發,到寧古塔一路上要花費3-4個月的時間,如果是帶著枷鎖,光是路上挨凍受餓的辛苦,就絕非一般人能挺過去,有不少犯人還沒到寧古塔就死在了路上。

當時流放寧古塔的犯人主要來自中原還有江南一帶,加上清朝喜歡搞株連,不僅全家被流放,而且禍及九族以及鄰裡親戚朋友,全部成了流放者,不但家產全無,到了流放地的命運無外乎是「賞給出力兵丁為奴」、「給披甲人為奴」等等,連身邊的孩子也都已經是奴隸。

著名作家餘秋雨曾在《流放者的土地》中寫道:「好不容易到了流放地,這些奴隸分配給了主人,主人見美貌的女性就隨意糟蹋,怕其丈夫礙手礙腳就先把其丈夫殺了。」還有些女性被當作娼妓賣掉,更無人追究責任,可謂命運一點不由人。

多數犯人來了之後沒有房屋居住,只能挖個地窖住地窩棚,體弱者往往捱過冬天就凍斃了。落腳後,等待這些犯人的還有無盡的勞役,他們被安排去「打圍、燒石灰、燒炭,並無半刻空閒日子」,不少女性單衣光著腳在雪地擔水舂米,骨瘦如柴,悽慘無比。以上三種都是流放寧古塔的女性所常遭遇之事,真是生不如死。

後來康熙巡視東北,準備驅逐盤踞在雅克薩的俄人,經由此地,看到流放之人的慘狀感嘆:「南人脆弱,來此寒苦之地,風氣凜冽,必至顛踣溝壑……殊為可憫。」於是,下旨下令免死減刑等人犯不必再發往寧古塔,而是改發隔壁的尚陽堡,儘管如此,後來仍有一些人犯發往寧古塔。

相關焦點

  • 古代犯人最害怕,被流放寧古塔,尤其是女犯人,大多都會選擇自殺
    在《甄嬛傳》中,甄嬛的家人,就曾經被流放到寧古塔,雖然這是電視上演的,但是在歷史中,確實有這麼一個地方,而且也是流放罪犯的地方,在清朝的時候,寧古塔是一省會城市,經常有犯人和其家屬,被流放到此。但是很多的犯人,很害怕這個地方。
  • 清朝有一支駐守寧古塔軍隊,流放的女犯人非常忌憚,這是為什麼?
    相信喜歡看古裝電視劇的小夥伴們,經常會看到有一些犯了王法的家族,都會有一個流放的懲罰,那在看電視劇的小夥伴們就會覺著流放也沒有什麼,起碼還活著不會被砍頭,終有一日會再回來。然而大家並不知道流放的可怕性,電視劇裡常出現的一句話,便是將犯人發配到寧古塔。那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呢?
  • 古代的犯人經常被發配到寧古塔,那到底是個什麼地方呢?
    古代的犯人經常被發配到寧古塔,那到底是個什麼地方呢?《寧古塔記略》載:相傳兄弟六人,佔據此地,滿語稱「六」為「寧古」,稱「個」為「塔」,故名「寧古塔」。可能它與後來的滿清皇室扯得上遠親關係,是滿人老祖宗。如此說來,這兒可是滿人發源地呢!清廷規定:挾仇誣告者流放寧古塔。
  • 清朝女犯人為什麼一聽到被流放寧古塔就自殺了?
    每個朝代都會有犯人,朝廷會根據他們的犯罪情況把他們流放。清朝也不例外,在看一些清宮劇的時候,皇帝憤怒的時候會說這樣一句話」流放寧古塔「。無論是曾經地位多高的人,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都會被嚇得面無血色。如果再聽到」與披甲人為奴「的時候,更是苦苦哀求,有的不想被流放寧古塔而選擇自殺。
  • 寧古塔並不是塔,為何「流放寧古塔」是古代酷刑?
    大家看到電視劇中,在清朝的時候,一般有朝臣犯了重大的錯誤,皇帝都會下令將其誅殺,但是有的人如果為他們求情的話,皇帝就會說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就會把他們流放寧古塔。在古代的時候,一些犯人聽到自己要被流放寧古塔,也是害怕至極的,在電視劇中讓我們感覺流放寧古塔這句話就是古代的一種酷刑。
  •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在清朝,寧古塔是一個讓人聞之色變的地方,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不論是功勳權貴還是平民百姓,到了寧古塔,一般都很難逃開悲慘的下場。在這裡,面臨的不光是寒冷,還有時刻可能到來的死亡,更悽慘的是生不如死,是精神和肉體的雙向摧殘。這裡對於犯罪的男人而言,是磨難,對女人也不言而喻。
  • 古代犯人常被流放寧古塔,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
    小華說史事:古代犯人常被流放寧古塔,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在好多古代的影視劇中,王公大臣犯了重罪,常常被皇上發落寧古塔,遭受流刑之苦,並給披甲人當奴才,沒有皇上的旨意,永世不得回朝,實際上,在古代的律法中,犯重罪之人發往寧古塔,遭受流刑是真的,並不是謠傳。
  • 為什麼一聽到流放寧古塔,有些人直接就嚇得腿軟?
    所以這樣惡劣嚴寒的天氣也難怪別人聞之色變了,當時清政府往往會將一些犯了法的官員或者一些儒生發放到寧古塔:一來這裡畢竟是滿人的發源地,清政府不可能真的把這塊不毛之地棄之敝履;二來將這些犯人流放到寧古塔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這裡;三來也可以起到懲戒的作用了。
  • 「人間地獄」寧古塔,女犯人的流放地,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那麼,這個寧古塔到底在哪兒,它又是為什麼讓犯人談之色變呢?首先,寧古塔並不是一個塔,也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監獄。它是清朝時期一個古城的名稱,這座古城位於海林縣舊街古城村附近。順治年間,寧古塔作為清朝的邊陲重鎮,統轄面積非常大,基本上涵蓋了黑龍江以東、以南的大部分領土。
  • 為什麼犯人都懼怕這個地方?
    看過《甄嬛傳》電視劇的朋友應該有點印象,其中電視劇中皇帝曾說過將甄遠道及其家眷流放到寧古塔。那麼為什麼說清朝時期的人那麼懼怕寧古塔?因為被流放到寧古塔確實是一件折磨人的事,讓人感覺生不如死。
  • 寧古塔是什麼塔,為什麼很多人寧死都不願去
    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來到寧古塔,十個黃泉路都不怕了。這寧古塔到底是個啥地方,披甲人到底是什麼人,怎麼就這麼可怕連死都不願意去。 清朝也經常發配犯人和犯人家屬到寧古塔當差或為奴穩定邊疆。 流放寧古塔是一種流刑,古代五大酷刑之一。就是把犯人發配到寧古塔做奴隸。清朝前大多流放到南方苦熱蠻荒之地。清朝主要流放北方像寧古塔這種苦寒之地。據說很多被流放的人路上就被豺狼虎豹吃掉了。好不容易到了寧古塔卻不是苦難的結束,而是開始。
  • 清朝為何把罪犯流放寧古塔?寧古塔究竟是什麼樣的地方!
    清代東北的流人戍所,並非只有寧古塔一處。根據清朝官書記載,當時的發遣地還包括瀋陽盛京、遼寧、鐵嶺、尚陽堡,後來還有吉林的烏拉、寧古塔,最後是黑龍江的璦琿、齊齊哈爾。當然,在這些東北地區的戍所中,尤以盛京、尚陽堡、寧古塔為清初關內漢族文士最常被流放之地。
  • 流放寧古塔是什麼體驗?徒步數千裡,面對你的只有墳墓和無助
    可是在古代人們是很害怕去東北的,因為點啥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家看過古裝劇的,肯定對這句話並不陌生,那就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免死,但發配邊疆」。是的,東北也是一個犯人的流放之地。被流放到這裡的官員方拱乾還有這麼一句話,「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足以見得寧古塔是多麼可怕的存在。
  • 寧古塔沒有塔,傳說中的流放寧古塔是去幹什麼?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清宮戲中,常常出現大臣犯了罪,被罰流放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的橋段。那麼,這裡出現的寧古塔到底在哪裡,為什麼它會讓犯人們談之色變呢?那麼,寧古塔既然跟塔沒有關係,為什麼要取這樣一個名字呢?這就要從寧古塔所處的歷史時代說起了。在清代,當時的國語是滿語,寧古塔又處於關外滿洲人的故鄉,自然更加是用滿語來命名了。在滿語中,寧古的意思是「六」,塔的意思是「個」,所以寧古塔本身的意思其實是「六個」。
  • 古代流放寧古塔的都是什麼人?
    流人即是指那些因不滿朝廷統治或觸犯法律,統治者為維護其統治地位及利益,而對這類人處以流放等刑罰的犯人。而寧古塔流人則是清朝在特定時期的特殊社會群體。法律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專政的工具,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集中體現,清朝也不例外。清朝的法律制度,既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法律制度,又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了中國古代史上相對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
  • 「人間地獄」寧古塔,一個關流放女犯人的地方,為何如此可怕?
    但這裡成了滿清流放女犯人的噩夢所在,更是文人謂之的黃泉之路。沒有奈何橋,卻是十年生死兩茫茫,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這個地方就是是清朝人心中談起來無比害怕的「人間地獄」。實際上,寧古塔只是音譯,它在滿語中的意思為「六個」。相傳,很早的時候,曾經有兄弟六人在此居住,各佔一方。也有一說,這六人是努爾哈赤曾祖福滿所生的六個兒子。而「六」在滿語中的發音為「寧古」,「個」為「塔」。
  •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寧古塔環境艱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這些流人的子孫後代也要世代為奴,不可出戶為民,死後也不得歸鄉。在清宮電視劇中,經常聽到皇帝動怒時的一句經典臺詞:將某某發配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寧古塔又在哪裡呢?其實,寧古塔不是「塔」,而是一個地名,是清朝時期在關外流放罪犯的一個地方,在今天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在當時,寧古塔屬於邊遠地區,不僅氣候異常、環境惡劣,還五穀不長,寸草不生,非常適合罪犯改造。
  • 那些被「流放」的人,到底去了哪裡?
    皆是歐洲列強通過流放犯人鞏固殖民擴張的例證亞瑟港殖民監獄嶺南自秦漢以來,嶺南便是古代中國最重要的流放地之一「五嶺者,天地以隔內外」嶺南之「嶺」即五嶺是湘桂贛粵交界地帶五座大山的合稱它們雖然並非一個連脈延綿的整體1000米左右的平均海拔也算不上高峻
  • 清朝人為何談起寧古塔都色變,「人間地獄」寧古塔到底有多可怕?
    在清初遣戍制度之下,那些因反抗清朝統治、或觸犯刑律、或因其他種種原因遭受懲處而被遣戍到這一地區,以備屯種、築城、置驛的人(包括犯人及其親屬) 。這些流人中有高官大吏,也有文人學者、名卿碩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