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寧古塔是什麼體驗?徒步數千裡,面對你的只有墳墓和無助

2020-09-04 大白讀史

提起東北大家都不陌生,東北人超級熱情,而且東北話也超級好聽,所以去東北旅行就成了很多人的嚮往。可是在古代人們是很害怕去東北的,因為點啥呢,我們一起來看。

大家看過古裝劇的,肯定對這句話並不陌生,那就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免死,但發配邊疆」。是的,東北也是一個犯人的流放之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東北的寧古塔

傳說寧古塔就相當於十八層地獄。被流放到這裡的官員方拱乾還有這麼一句話,「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足以見得寧古塔是多麼可怕的存在。

寧古塔不是塔,那這名字是怎麼來的

你以為寧古塔真的只是一個塔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寧古塔非塔,它是一個古地名,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盛京(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

為清代吉林三邊之首(寧古塔、三姓、琿春)。作為國防重鎮的寧古塔,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和向戍邊部隊輸送物資的重要根據地,也是十七世紀末到十八世紀初,東北各族向朝廷進貢禮品的轉收點,因此寧古塔與盛京齊名。

相傳清朝皇族有六個遠足兄弟,而「六」滿語的發音就是「寧古」的意思,「塔」就是「個」的意思。所以就叫寧古塔了。

寧古塔為什麼是流放人的噩夢

為何寧古塔是所有流放之人的噩夢呢?是因為寧古塔位於東北,氣候極寒,而且在流放之人的信中我們也可以得知,在寧古塔春天開始就電閃雷鳴,還伴有大風。

五到七月就開始下大雨,八月就開始下雪,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在北方的八月還是三十多度的高溫的時候,寧古塔就已經開始下大雨了,況且我們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冬天比現在還要難熬,沒有棉被,沒有羽絨服。

你以為流放就可以逃得過勞動的命運嗎?

怎麼可能,我們要知道,邊疆都是有將軍在鎮守,那麼他們這麼多人,肯定不會自己伺候自己,那只有流放到這裡的犯人來做了,他們不僅要挨過這難熬的天氣,更要伺候好那些鎮守邊疆的將軍,戰士。都說好死不如賴活著,但是到了這裡,那真可謂是長痛不如短痛,自殺得了。

流放寧古塔的都是什麼人

你肯定會說,那些都是犯人,有什麼好可憐的。但是我們要知道,古代不比現代,現在如果那個罪大惡極的犯人到了這種生不如死的地步我們可能就會拍手稱快,因為他罪有應得。可是古代的犯人是很難說他就應該受到如此嚴重的懲罰的。

我們前面提到的方拱乾就是其中一個,在順治年間,因為一份不實的奏章,把方家從天堂拽向了地獄。是因為江南科舉案發,因為他的五子方章鉞與主考官有私通,所以他們就被抄家,而且都被發配到了邊疆寧古塔這裡來了。

我們都知道,從北京到東北數千裡的路程,只憑著兩條腿走過去,可想而知這一路有多艱難。雖說方家家大業大可以買通押送的差役,可是也難免有些皮肉之苦。

我們也能想到那些個沒有錢財的人是如何撐得過這數千裡的路程的。方拱乾挨過來了,是的,他到了寧古塔。

寧古塔的苦寒之地並沒有讓方拱乾自此潦倒不堪,反而,寧古塔讓他有了文化素材的積累。

從寧古塔流放之後,他就開始寫書,而今讓許多人了解寧古塔的一書就是他寫的,叫做《寧古塔志》,至今還被地域文化研究者所稱道。

應該會有人問,那麼艱苦的環境,而且還要勞作,怎麼還能寫書呢,可能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歷來所稱道的艱苦奮鬥的美德吧。方家是幸運的,最後皇上赦免了他們的罪行,回到了關中。

然而那些沒有被赦免的人,就都客死他鄉了,男人在那裡勞作,女人則世代為娼。我們不得不說古代的刑罰的嚴厲以及封建制度的弊端。但是也正是這樣,使得那個地方越來越繁盛,犯人到此地以後,傳來了關中的一些種植技巧,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經營方式,總之,在那個地方有數不盡的歷史。

寧古塔——承載了三百多年的歷史,而被流放在這裡的人們目睹了世事滄桑。

寧古塔——聽到過流人的淺酌低唱和痛苦呻吟,也見證了長空飛雁和碩米肥魚。

寧古塔——滿族的發源地。

這裡是流人斷魂的墓誌和思歸的夢鄉,也是滿族後人追憶的故鄉。面對天下蒼生和滿朝文武而言之滔滔,文之灼灼。言辭冒犯了天朝威嚴。面對龍顏大怒,妻離子散,鄰裡株連的痛苦聲直幹雲霄,不絕於耳。

寧古塔——透著一種無可比擬的沉重和已是一片歷史的汪洋。

相關焦點

  • 寧古塔沒有塔,傳說中的流放寧古塔是去幹什麼?
    二,流放寧古塔寧古塔的傳言是否屬實,如今已不可考。但清代人把流放寧古塔看作是走向人間地獄,卻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寧古塔到底有什麼令人恐怖的地方,為什麼清代人這麼害怕去寧古塔呢?首先寧古塔位於關外苦寒之地,清代流放寧古人的人,很多都是南方人,有的甚至是一直過著書齋生活的文弱書生,又或者是工作了大半輩子的老年官員。寧古塔地處偏遠,流放犯人的交通工具又基本上靠步行,因此,對於這些身體素質一般的流放人員來說,走到寧古塔和走到天邊去也沒什麼區別了。
  • 古代流放寧古塔的都是什麼人?
    清朝的刑法仍沿用了明朝的笞、杖、徒、流、死五種手段,此為正刑;用以輔助正刑且與流人有關的則分別是遷徙、充軍、發遣、流放,而這四種刑法中以發遣為最重,充軍次之,遷徙和流放為最輕。清朝的遣戍之地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及北方,其次是西南煙瘴地區。
  • 寧古塔在哪兒?為什麼一聽到流放寧古塔,有些人直接就嚇得腿軟?
    看過清朝電視劇的人不知道是否聽到過這個地方:寧古塔。當時清朝的皇帝會將一些罪大惡極或者一些作奸犯科的同黨都會送到寧古塔去。然而當時的人一聽到」寧古塔「三個字有些人臉色就變了,甚至當時清朝的人一提到寧古塔就會聞之色變,有些人寧可死都不肯去寧古塔,那麼寧古塔究竟有什麼恐怖之處讓人這麼害怕?
  • 寧古塔並不是塔,為何「流放寧古塔」是古代酷刑?
    在古代的時候,一些犯人聽到自己要被流放寧古塔,也是害怕至極的,在電視劇中讓我們感覺流放寧古塔這句話就是古代的一種酷刑。但其實寧古塔只是一個地名,而和塔沒有關係,寧古塔也並不是一座塔。在滿語中,寧谷,意思是六,塔的意思是個,所以說寧古塔就是「六個」。寧古塔就是清朝關外的一片廣闊的區域,也並不是一座塔,而是一個地名,它現在在黑龍江省的海林市。
  •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在清宮電視劇中,經常聽到皇帝動怒時的一句經典臺詞:將某某發配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那麼什麼是寧古塔呢?寧古塔又在哪裡呢?其實,寧古塔不是「塔」,而是一個地名,是清朝時期在關外流放罪犯的一個地方,在今天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
  • 清朝有一支駐守寧古塔軍隊,流放的女犯人非常忌憚,這是為什麼?
    相信喜歡看古裝電視劇的小夥伴們,經常會看到有一些犯了王法的家族,都會有一個流放的懲罰,那在看電視劇的小夥伴們就會覺著流放也沒有什麼,起碼還活著不會被砍頭,終有一日會再回來。然而大家並不知道流放的可怕性,電視劇裡常出現的一句話,便是將犯人發配到寧古塔。那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呢?
  • 「人間地獄」寧古塔,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這有一層很深的含義:我們生活在這片區域不但能生存下來,還能攻入明朝,建議大清帝國,把你們發配至此,看你們能有什麼出息。一方面懲罰了罪犯,另一方面有意無意地想展示滿族人自己的地位和能力了。二、押解之苦寧古塔地處偏遠,距離京師3000多裡路,流放之人需要徒步四個月以上才能到達,對於這些身體素質一般的流放人員來說,走到寧古塔和走到天邊沒什麼區別。
  • 清朝為何把罪犯流放寧古塔?寧古塔究竟是什麼樣的地方!
    清代東北的流人戍所,並非只有寧古塔一處。根據清朝官書記載,當時的發遣地還包括瀋陽盛京、遼寧、鐵嶺、尚陽堡,後來還有吉林的烏拉、寧古塔,最後是黑龍江的璦琿、齊齊哈爾。當然,在這些東北地區的戍所中,尤以盛京、尚陽堡、寧古塔為清初關內漢族文士最常被流放之地。
  •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對比於南方的都市,它很不起眼,但它卻有著一個讓人談之色變的名字,「寧古塔」。距離北京約4000裡之外,是滿清的「龍興之地」,同時也是清朝流放犯人最多的地方。而來到這裡的人,大多是被」流放」而來,這裡匯集了全國各地的「人才」,無論還是南方的文人,還是西北的戰將,亦或者前明的舊臣,這裡無所不包。
  • 古代犯人常被流放寧古塔,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
    小華說史事:古代犯人常被流放寧古塔,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在好多古代的影視劇中,王公大臣犯了重罪,常常被皇上發落寧古塔,遭受流刑之苦,並給披甲人當奴才,沒有皇上的旨意,永世不得回朝,實際上,在古代的律法中,犯重罪之人發往寧古塔,遭受流刑是真的,並不是謠傳。
  • 發配「寧古塔」,到底有多可怕?
    「寧古塔」究竟在哪裡呢?「披甲人」又是誰?為什麼清朝人聞之色變?現今的寧古塔和披甲人又在哪裡?那邊景色如何?問題的答案,請聽西西娓娓道來。 在講寧古塔之前,要先了解「流放」。什麼是「流放」?就是把不放心的政治人物,放到一個放心的地方。清朝的刑法相較古代已經文明許多,諸如車LIE、剝PI、凌CHI之類早已推出歷史舞臺,罪大惡極的就直接給個痛快——砍TOU。但如果罪不至死的怎麼辦?那就「流放」。
  • 清朝皇帝為何把罪犯流放到皇族的老家?
    後刑部以「文字幹預時事」罪判決,將其流放到關外瀋陽。 順治六年。函可逝於冰天雪地的異鄉。同年,山東高密山李因對當時的法律不滿而上書皇上,換來了死刑,後皇上念其情有可原,改為杖責,徒步寧古塔;後又免其杖責,流放到尚陽堡。無論是寧古塔,還是尚陽堡,都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利益,對犯罪人或反抗者進行懲罰鎮壓的一種手段。它是清代社會的產物,也隨著王朝的消失而退出歷史舞臺。
  • 寧古塔是什麼塔,為什麼很多人寧死都不願去
    寧古塔不是一座塔,也沒有塔。據說寧古塔的氣候極其惡劣,常年冰峰,野獸遍布,幾乎不是人間世界。 披甲人字面意思是披著鎧甲的人,指被俘虜的人在戰爭時候為統領部族披著鎧甲衝鋒上陣。清朝時期,披甲人幫助清王朝鎮守東北邊疆,世代居住在這裡。清朝也經常發配犯人和犯人家屬到寧古塔當差或為奴穩定邊疆。 流放寧古塔是一種流刑,古代五大酷刑之一。
  • 「人間地獄」寧古塔到底是哪裡?為什麼犯人都懼怕這個地方?
    清朝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寧往黃泉路,不去寧古塔。犯罪的人寧願被砍頭一了百了,也不願意前往寧古塔,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為什麼讓那麼多人懼怕?
  • 「人間地獄」寧古塔,一個關流放女犯人的地方,為何如此可怕?
    因此,寧古塔光看名字,大家都以為是根據一個什麼塔命名的,其實這個地方沒有臺,也沒有塔,是名字傳錯了而已。實際上,寧古塔只是音譯,它在滿語中的意思為「六個」。相傳,很早的時候,曾經有兄弟六人在此居住,各佔一方。也有一說,這六人是努爾哈赤曾祖福滿所生的六個兒子。
  • 「人間地獄」寧古塔,女犯人的流放地,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在清朝,除了死刑,流放寧古塔絕對算的上是囚犯們最害怕的一件事情了。很多人都形容這裡是人間地獄,並且說被流放這裡的人將會面臨九死一生。
  • 古代「人間地獄」寧古塔,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寧古塔,一般是指寧古塔將軍駐地,位於黑龍江省東部的海林和寧安。就像唐朝喜歡把犯人流放到炎熱的嶺南一樣,清朝政府則喜歡把犯人流放到寒冷的東北。《研堂見聞雜錄》中記載:「按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裡。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
  • 清代筆記中的寧古塔,京師邊溝,皇宮冰窖
    滿語的六讀作「寧古」,坐讀作「特」,所以起初這裡叫寧古特,後來傳為寧姑臺,再後來就傳為寧古塔了。駐紮守衛的地方沒有臺,也沒有塔,只有一個小山,也沒什麼觀賞價值。本朝的東北方屬國,向朝廷進貢貂皮等,都從這裡路過,起初只駐守了很少的士兵。
  • 清朝發配寧古塔,西漢發配合浦,東漢發配哪裡,今已在國境外
    其實,這就是將犯人終身發配寧古塔了。不過,也不是誰都有資格發配寧古塔,能去寧古塔的大多都是政治鬥爭的失敗者。因為寧古塔可是滿人的發源地,位於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寧安一帶。因其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生活條件非常艱苦。
  • 「寧古塔」是什麼意思?為何清朝人寧願去赴黃泉也不願意去
    大型影視劇《甄嬛傳》中,在甄嬛去寺中帶髮修行時,她們全家都被皇上處罰,流放寧古塔。一定有很多朋友們認為寧古塔只是一座普通的關押犯錯的罪犯的一座塔,那就大錯特錯了!寧古塔可不是各位想像的那樣,相反,他還是清朝的一處很重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