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李子壩,真的不止一個輕軌站

2020-12-21 笑雲讀星

對太多人而言,重慶李子壩的形象是一幢被輕軌穿過的樓。通常,它是下面這張圖上的樣子。

輕軌穿樓

對我來說,它可能就是一種見慣不怪的生活。除了凌晨兩三點還有人攀爬在輕軌大樓的外牆上,打磨相機可能聚焦的地方。

凌晨的勞作

圍繞李子壩輕軌大樓的施工似乎總在進行,人們下意識地認為,這個「新中國70年成長地標」應該有與眾不同的外表和形狀,讓人可以一見難忘。

從李子壩存在以來,其實正是某些樸素的思想,加上資源的堆積,在鮮為人知的背後,推動著它的積極改變。

變其實也不變,在無意被打上「網紅」標籤之際,這個嘉陵江邊的狹長地段,具有傳承價值的人間煙火,還有歲月沉澱下來的歷史戰歌,一如既往地低調沉默。

古老的傳統生活,並沒有被飛躍的發展碾壓為泥,呼嘯而過的輕軌,不過是一種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它讓這裡的居民更方便地通達重慶的每一個繁華之地。由此走得出去,自然就能走得進來。

當李子壩觀景平臺不知不覺成為一個鮮明的「點」,作為本地土著,自然不願意自己的家被別人刻意地凝視為膚淺的好奇。在這山水之間,是一條線,它由歲月畫成。

一、網紅李子壩

李子壩輕軌站從無到有,並不強勢。它存身於居民樓裡,不是因為故意為之,而是樓正好在那裡,軌道也正好在那裡。自它建好以來,司空見慣的重慶人不過是多了種出行方式,而不是從此增加了個名勝古蹟。

穿過大樓

因緣際會,英格蘭的媒體無意之間發揮了它精力旺盛的八卦本質,把「下一站廚房」的調侃鬧得舉世聞名,李子壩輕軌站從此變得有所不同,成為世界看中國,中國看重慶的窗口。

李子壩輕軌站,正式地介紹,它是國內第一座與商住樓共建共存的高架車站。

它每天經過多少趟車,就有多少個幾秒被趨之若鶩的旅遊者定格,通過各種社交平臺傳播,進一步奠定著它的網絡地位。到重慶旅行,如果不曾在李子壩的觀景平臺上仰望列車奔馳,那代表這個人沒到過重慶。

李子壩是人來人往,煦煦攘攘的車站,從來沒有恃寵而驕的意識,相反,因為自己變得出名,它很忐忑,總擔心自己平民化的外貌對不起千裡萬裡來看自己的人們。表現出來的,就是幾乎每天這裡都有工人在施工,包括輕軌大樓旁邊的邊坡,它們的色彩和樣子都已經更換了多個版本。

李子壩站臺內

其實,正是因為它的樸實與自然,它與重慶人生活的息息相關,才讓人們從這與眾不同的地方,既滿足了好奇,又記住了重慶。

二、風雲

李子壩觀景平臺側,有一條精緻的臺階,沿著它走下去,就走進了重慶首個抗戰遺址公園。

公園大門

就我所知,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從沒上過哪個旅行團的名單,但它不容置疑地是李子壩份量最重的一個部分。

在這裡隱藏著嘉陵江古老的風景線,隱藏著堅韌艱苦的抗戰歷史與文化。

公園屬於臨江臺地公園。在三個涇渭分明的臺地上分布著眾多抗戰歷史文物建築,很難說清走在這清靜公園內的感覺,那些翻修過的矮樓,靜謐裡透著肅穆,莊重中蘊含大氣。

從高公館到李根固公館,再從李根固公館到劉湘公館,歲月的痕跡變得很淡,但突兀發現的交通銀行金庫和印滿苔痕的石碉堡,把從前的崢嶸講給你聽。

李子壩的滄桑與鐵血,被繁枝茂葉與奼紫嫣紅代替。這歲月靜好,在現代的都市裡那麼理所當然,但輕輕行走在這硝煙散盡的嘉陵江畔,忘記一些,銘刻一些。

夕照人間

公園裡有抗戰記憶長廊,以影印油畫的方式向遊人展示一個民族的鐵骨錚錚。

把風雲藏進一個位置,把無畏勇敢封存在和平環境裡,然後從容自信地聽嘉陵江喃喃細語,站立江岸,看城市暖色調的溫馨。

李子壩擁有的,一定有種叫做堅強的東西,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它定義了生存;而今,它指向了未來。

三、市井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李子壩往下,沉澱的是崢嶸歲月,向上,則是普通市民的油鹽醬醋茶,嫋繞著纏綿悱惻的人間煙火。是一幕山城眾生世代生活的立體畫卷。一語敝之,這裡就是老重慶。

李子壩正街

儘管拆遷的消息從來不斷,在李子壩正街,過街天橋上長滿青苔。到處可見的老式居民樓依然如故,牆體斑駁。

偶爾能見到小陽臺上擺放著居民自家搗鼓的小盆栽,平凡卻充滿情趣。

生活樂趣

在那些逼仄的道路與擁擠的民居間行走,兒童時候的熟悉感覺若即若離。在繁華都市裡仍捨不得離開老地方的人,通常都很固執,並且崇尚自然。

因此,走進某條小街深處,你看見爬山虎堆疊在牆壁屋頂或者電線桿上,絲毫沒有平時看見的那般優雅時不必大驚小怪。它們以瘋狂的綠,為城市纏繞著生機勃勃的根。

漫無目的地走,拐角處或許會有開了很多年頭的蒼蠅館子。滋滋作響的菜油味道撲面而來,是從前的芳香。

山城最後的棒棒還坐在五金店的門口,在遊攤挑夫的叫賣聲中等待今天的主顧;街坊鄰居們有的提著蔬菜水果,爬上長長的梯坎,走在回家的路…

在堡坎下的老裁縫鋪裡,會有某件工工整整的衣服正在工作檯上等待,老眼昏花的老裁縫佝僂著疲累的腰,正在鋪子的門口微笑著揉。

裁縫鋪

我想起狄更斯,這種生活的繁雜與凌亂,又充滿生氣的樣子,必須要用文學大師化腐朽為神奇的筆,才能作出精準的定義。

但是,這幅老舊市井的畫面何須以文字作出說明?慢悠悠地走過去,就走進了太有味道的歷史。

這可能才是李子壩最該被追逐的東西。它不光鮮,沉默沉寂。但卻充滿了人間煙火氣,對撥開華麗願意沉浸自己的人,它會慈祥地招呼一聲:勒是重慶。這是地道的山城市井,也是重慶人集體的記憶…

相關焦點

  • 重慶人「看不上」的李子壩輕軌站,旁邊卻有個曾經的「富人區」
    說到重慶最讓人「莫名其妙」而紅的景區,非李子壩輕軌莫屬了。這個曾經陪伴了重慶人無數天的普通輕軌,在重慶人眼裡,只不過是一個平時「看不上」的上下班出行的交通工具而已,除了必須要坐才坐之外,平時重慶人誰會跑到這裡來拍照呢?可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輕軌站,因為穿樓的特性,一下在抖音上火了。
  • 李子壩—重慶網紅輕軌站,是先有的樓,還是先有的輕軌呢?
    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是重慶最早投入使用的輕軌,李子壩站是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唯一的樓中車站。隨著近幾年小視頻平臺的傳播,李子壩輕軌站儼然成為網友們心目中的聖地,車站下面常常擠滿了仰著頭、各種口音的遊客,儼然已成為一處網紅打卡拍照點。
  • 李子壩輕軌穿樓觀景臺開放 盤點網紅重慶旅遊各觀景臺
    來源:環球財富網要說8D重慶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景點」,非李子壩輕軌二號線穿樓莫屬了,這裡引來了太多外地人打卡,外地人的此種熱情也讓重慶人百思不得其解。李子壩輕軌穿樓,重慶人絕對沒想到會火,所有李子壩路邊此前是沒有觀看位設立的,遊客只有站在不到兩米的人行道上抬頭望,角度不佳,一列車經過,咔嚓一下走人,而大巴車也只有亂停亂放了。網紅重慶帶來的驚人客流,渝中區政府決定從今年5月開始建設李子壩觀景臺,就為了你抬頭看二號線那一眼更安全,不打擠。
  • 重慶李子壩輕軌站:全國獨有的輕軌穿樓,入選新中國70年成長地標
    我發現,在這個70個成長地標中,重慶佔了兩個,一個是人民大禮堂,一個是李子壩輕軌站。重慶人民大禮堂於1954年竣工,是一座中國傳統宮殿建築風格和西方建築的大跨度結構巧妙結合的建築傑作,已被評為「重慶十大文化符號」和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 網紅旅遊點李子壩輕軌站,「輕軌穿樓」後面的故事
    風靡多時的重慶網紅旅遊點,李子壩輕軌站的輕軌穿樓而過,引來了無數外地人好奇的目光,甚至不遠千裡前來觀看。當然,暗獸小哥自己作為一個重慶人,傲嬌了一回「小哥只從這裡過,從來沒下來看過!」作為一個重慶人,暗獸小哥還真沒在這裡下過站今天有一位朋友問到李子壩輕軌穿樓的事情,興趣很高,
  • 景致記錄:重慶拍文藝片的網紅景點,從李子壩輕軌站到江畔尋花
    >李子壩輕軌站→李子壩公園→鵝嶺二廠→鵝嶺公園→江畔尋花·咖啡小築。李子壩輕軌站,是2號輕軌線上的一個站點,它設在一棟居民樓的8樓,輕軌穿越8樓而過,別說全國,這在世界上都罕見,成網紅景點也是必然。更難得的是,軌道的橋墩與房屋的柱子,各自獨立,互不幹擾,即使輕軌呼嘯而過,也影響不到整棟樓居民的休息。重慶這座寵粉絲的城市,每逢旅遊旺季,要求本市居民不得去網紅景點不說,還特意在李子壩輕軌站附近,修了觀景臺,方便大家拍照打卡。
  • 重慶輕軌穿樓再添美景 李子壩站披「晚裝」
    重慶輕軌穿樓再添美景 李子壩站披「晚裝」
  • 洞悉重慶輕軌2號線李子壩站的風貌:雖然聲名赫赫,民生情況一般
    2020年5月,重慶輕軌2號線李子壩站已經煥然一新,作為一個「輕軌穿樓」的網紅站點,這裡面可以繼續發揮網紅的特性。從另外的一個方面來說,重慶輕軌2號線的李子壩站雖然聲名赫赫,在全國都非常出名,但是這個站點周圍其實已經很久,周圍在民生情況也比較一般。以下照片是夜色中的重慶輕軌2號線的李子壩站。
  • 重慶最奇特的輕軌站,列車穿樓而過卻不擾民,今成熱門網紅景點
    城市輕軌是重慶最主要的公共運輸之一,不過,要在這座高低起伏、崎嶇不平的山城修建輕軌,也許是一件比愚公移山還困難的事。因為,有很多地方列車需要鑽山洞、走隧道,甚至穿越樓宇,這也造就了重慶一個非常奇特的輕軌站:李子壩輕軌站。
  • 重慶李子壩輕軌穿樓,帶你打卡網紅景點
    這個五一假期,「網紅重慶」成為全國旅遊市場的一匹「黑馬」。「李子壩輕軌穿樓」火了,這兩年,它已經成為外地遊客來渝必打卡之地。不僅周末和節假日,即便平時上班時間也有不少遊客拿起相機、手機,拍下輕軌穿樓的畫面,有的遊客為了尋找最佳拍攝地點,還鼓起勇氣去敲附近居民的門。
  • 重慶人「看不上」的李子壩輕軌站,旁邊卻有個曾經的「富人區」
    說到重慶最讓人「莫名其妙」而紅的景區,非李子壩輕軌莫屬了。這個曾經陪伴了重慶人無數天的普通輕軌,在重慶人眼裡,只不過是一個平時「看不上」的上下班出行的交通工具而已,除了必須要坐才坐之外,平時重慶人誰會跑到這裡來拍照呢?可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輕軌站,因為穿樓的特性,一下在抖音上火了。
  • 來重慶李子壩看輕軌穿樓,到底是先有輕軌還是先有樓?
    在重慶眾多網紅景點當中,李子壩輕軌站可以說是火得見怪不怪了,因為重慶本地人會覺得比輕軌穿樓有意思的地方太多了,沒什麼好稀奇的。到現在還有不少網友帶著相機,來到李子壩看輕軌穿樓,一睹風採。先有輕軌還是先有樓?
  • 「重慶李子壩輕軌穿樓」設計師今天有話說!正在建觀景平臺
    這個五一假期,「網紅重慶」成全國旅遊市場的一匹「黑馬」。「李子壩輕軌穿樓」火了,這兩年,它已成為外地遊客來渝必打卡之地。就跟問先有雞蛋還是雞一樣,每一個到這裡的遊客總會發出不變的疑問:天!這是先有樓,還是先有輕軌呀!其實,這個問題或許不少重慶土著都有可能回答不上來!葉天義介紹,李子壩站與這棟樓是同時設計、同時修建的,並沒有誰先誰後。
  • 李子壩站 當屬重慶著名的旅遊景區 在這裡大視野觀重慶
    李子壩站 當屬重慶著名的旅遊景區 在這裡大視野觀重慶 李子壩站在重慶本不是什麼風景區,它僅僅是一座輕軌站的站名。但由於這座輕軌站的特殊性,很多人便慕名而來,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也就成為重慶特殊的旅遊景區。 凡是到重慶來的遊客,極少不來李子壩站的;不來李子壩站,是到重慶的缺失和遺憾。 我稱李子壩站為「著名」,也是有原因的。為什麼它「著名」?因為別的地方沒有這樣的情況。也許,全球各個城市和地方,僅此一家,它是「蠍子粑粑獨一份」。 有人解釋:「什麼叫旅遊」?
  • 重慶的這些輕軌車站 讓你大飽眼福
    重慶的這些輕軌車站 讓你大飽眼福輕軌每天都在坐,重慶那些最有特色的輕軌站可有給你留下一絲印象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重慶這些別有特色的輕軌吧。牛角沱站時光隧道夜景臨江而建的牛角沱站位於輕軌2、3號線,是一個換乘大站,兩條輕軌站臺由一條沿江玻璃長廊串通,行走在裡面,滿目皆是美麗的山城江景,找個合適的視角打望嘉陵江,江邊美景盡收眼底。尤其是夜間,絢爛的燈光、倒映著城市的江面,自是人不醉人,景醉人。
  • 重慶又一個比肩李子壩的網紅輕軌站,網友直言比日本動漫場景還酷
    重慶是一座神奇的城市,你說它是天生麗質的山水之城也就罷了,偏偏還生得那麼魔幻;你說它擁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也就罷了,偏偏還是一座網紅城市;全世界擁有大江大河的城市那麼多,偏偏唯有重慶有過江索道;全世界擁有地鐵輕軌的城市數不勝數,偏偏重慶的車站一個比一個特別。
  • 重慶李子壩,隱秘角落裡的狀元步道
    重慶軌道2號線自李子壩站穿樓而過,成為這座魔幻城市氣質最直接的註腳。在與眾不同的視覺衝擊裡遊客很難瑕顧周圍,即便李子壩周圍的一草一木一條路都很有特色。從李子壩站的B出口出站,你其實所在的位置是桂花園;如果暫忘打卡「輕軌穿樓」的初衷,而對重慶的市井生活發生期待,不妨沿著有些坡度的馬路向上走,一個真實的山城將徐徐展開於你的面前。臨江的平房,靠山坡的樓,火紅的石榴,青翠的黃桷樹,參差交織,凌亂地組成一幕毫不矯揉造作的城市即景,看不見但感覺得到的煙火氣四處縱橫。
  • 開往李子壩的輕軌,下一站該是居民的廚房,還是打翻的火鍋?
    李子壩輕軌穿樓的最新版本我並不會因為被像空氣一樣視而不見而鬱鬱寡歡。幾天後,我習慣了在徹夜不止的電鑽聲中甜甜睡去;再過了幾天,我偶然看見了最新的設計效果圖。本人不才,即便忽略掉曾經進修過景觀設計師的過去,單憑一個正常人的眼光來看,這樣的惡俗設計,屬於一種展覽膚淺的牽強!重慶火鍋是名片,輕軌穿樓不是?為什麼要把兩張風馬牛不相及的名片疊在一起?弄出個四不像來貽笑大方:遊客是來看輕軌穿樓,還是看刺破鍋底;遊客是來吞輕軌,還是來吞牛油?讓人家牢記火鍋,你得遞雙筷子給別人,好歹夾兩塊嘎嘣脆的毛肚不是?
  • 原來重慶的交通亮點「李子壩」也可吸引大量遊客,你看過嗎
    在重慶的繁華城市中,大放光芒的「小石子」就是「李子壩輕軌站」有沒有小夥伴好奇為什麼輕軌站的名字聽起來有點像人名,特別是經過「同姓小姐姐」的引導李子壩是個名人嗎?朵兒也和大家問過同樣一個問題,答案實際都不是。是有個叫李貴的人在李子壩輕軌站周邊生活,因為窮困潦倒對生活喪失了信心。
  • 重慶李子壩地鐵站:所有地鐵線路中最美的一條!
    重慶 因為地勢的原因,輕軌是一會兒在天上飛,一會兒在洞裡鑽,極具特色,是魔幻 重慶 的一大特色,許多遊客因為李子壩地鐵站一張輕軌穿樓而過的照片就千裡飛奔到 重慶 。李子壩輕軌站就位於 重慶 輕軌2號線,而2號線幾乎全線沿江,一路的風景美不勝收,沿途夜景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作為一個 重慶 人,每次乘坐2號線都會讓我驚豔不已,是我心目中 重慶 所有地鐵線路中最美的一條。重慶 的多條輕軌線路不但使得城市交通大為便捷,其本身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到了 重慶 一定要體驗輕軌。下圖是牛角沱站,2號線和3號線在這裡交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