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路是保障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設施。記者近日獲悉,為進一步管好、護好農村公路,加快建立並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我市出臺了《滁州市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重點通過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強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保障、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等措施,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規劃「三步走」完成目標
此次我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目的地」在何方?《方案》給出了明確回答,提出要通過改革建立「統籌督導、分級管理、以縣為主、鄉村盡責」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機制,形成財政投入職責明確、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格局;農村公路治理能力明顯提高,治理體系基本形成;農村公路通行條件和路域環境明顯提升,交通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怎樣到達「目的地」,《方案》列出了「三步走」計劃:力爭到2021年,全市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95%,年均養護工程比例不低於5%,中等及以上農村公路佔比不低於85%。到2022年,全市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年均養護工程比例達到5%以上,中等及以上農村公路佔比力爭達到90%。到2035年,全面建成體系完備、運轉高效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機制,基本實現城鄉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路況水平和路域環境根本性好轉,農村公路治理能力全面提高,治理體系全面完善。
四級管養權責清單出爐
明白幹什麼,才能幹得明白。《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以縣為主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並確定了市、縣、鄉、村四級權責清單。總體來看,市級單位要加強指導監督,完善落實政策機制;縣級要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管養機制;鄉村兩級要履職盡責,組織開展管養工作。
記者注意到,縣、鄉、村三級身上的「擔子」不輕。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作為本轄區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責任主體,負責籌集和管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監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負責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按照「縣道縣管、鄉村道鄉村管」的原則,建立健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任制。鄉級人民政府要認真履行鄉道、村道公路管理養護職責,建立並落實鄉村道路專管員制度,組織好鄉道的日常養護,指導並監督村(居)民委員會組織好村道管理養護工作。村(居)民委員會要由其主要負責人擔任村級路長,按照「農民自願、民主決策」的原則,採取「一事一議」、以工代賑等辦法組織村道的管理養護工作。
每條路每年養護費有標準
管養想有實效、出長效,資金投入不能少。《方案》要求,市、縣級財政按照不低於縣道每年10000元/公裡、鄉道每年5000元/公裡、村道每年3000元/公裡的標準安排資金,用於縣、鄉、村道的日常養護,不足部分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解決。其中,市級每年根據目標考核結果給予一定資金補助。
《方案》強調要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將人民群眾滿意度和受益程度、養護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率作為衡量標準,分類有序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與市場合理分工的養護生產組織模式。同時加強安全和信用管理,強化法規政策和隊伍建設,按「縣統籌、鄉管理、村監督」的模式,建立健全鄉村道路專管員管理體系。此外,根據《方案》我市將開展農村公路品質示範路創建,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來源:滁州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