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開幕 禮生背祭品上山

2020-12-20 廈門網

  今年的頌典儀式現場放置了一張供桌,供桌上的祭品品種豐富。

  遵循古禮舉行頌典儀式。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文/本報記者 吳曉菁 吳燕如 圖/本報記者 王協雲)鴻山之巔,兩岸民眾再度因為「鄭成功」這個名字而相聚。2016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昨日開幕,海峽兩岸數百名民眾齊聚美麗的鴻山,遵循古禮舉行頌典儀式,共同緬懷海峽兩岸共同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市政協副主席黃學惠出席了頌典儀式。

  思明,是廈門城市的發祥地,而思明之稱,則是鄭成功所命名,意在思念明朝。350多年前,鄭成功就在鴻山嘉興寨屯兵、練兵。如今,故壘依舊,郡王祠前,兩岸民眾共同緬懷中華民族的英雄鄭成功。

  樂起、行盥洗禮,敬香;全體肅立,行四拜禮;行三獻禮;共獻香茗……在兩岸主祭人的帶領下,來自臺南鄭成功廟、臺灣新北金山承天宮、新北貢寮慶安宮等13個宮廟的250多人和大陸民眾一起參與了祭拜。

  鼓聲隆隆,樂聲迴蕩。在莊嚴的祭祀儀式中,兩岸民眾共同緬懷鄭成功的豐功偉績,對鄭成功共同的信仰也讓兩岸民眾找到了情感的「共鳴點」,濃濃的兩岸情在現場流淌。

  和往年頌典儀式不同的是,今年的儀式現場放置了一張巨大的供桌,供桌上的祭品品種豐富,共有36種,均由兩岸同胞精心準備。中華街道鎮海社區、廈港街道鴻山社區,準備了粽子、香餅、米果,還有紀念鄭成功的特色小吃成功等本地特色食品作為祭品,分贈臺灣信眾。臺灣地區則帶來的太陽餅、麻酪、米酪、圓餅、雙奶餅、鳳片糕、三色糖等小吃,送給本地群眾分享。這些祭品在頌典儀式前由兩岸55位青年禮生背上山。中華街道鎮海社區,廈港街道鴻山社區,各20名年輕人,臺灣地區15名年輕人,擔任禮生。

  本屆文化節由廈門市思明區政府主辦,廈門市延平郡王祠管委會、廈門市思明區群眾文化協會、全臺祭祀開臺聖王延平郡王鄭成功聯合會承辦,臺南鄭成功廟、安平文教基金會、臺南市文化協會協辦。

  【相關】

  仿古帆船昨升帆

  正申請重走鄭成功當年的航路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記者 吳燕如)在激昂的音樂聲中,船長和船員登上一艘仿古船一起升帆。昨日下午,2016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配套活動——2016鄭成功海商航路文化展在中華兒女美術館開幕。

  船長王鐵男介紹說,這是傳統古帆船,長5.99米,寬1.99米,重達1.5噸,全木頭打造而成。當年鄭成功橫渡臺灣海峽,靠的也是這種帆船。這艘船在莆田製作,帆船利用風力前進,如果按設計時速航行的話,兩天一夜即可抵達臺灣。據悉,目前正在依照規定辦理申請,計劃重走鄭成功當年的航路。

  中國帆船的故事、歷史源起;鄭成功生誕祭等詳細的文字解說,搭配港口圖、海圖、船圖、建築圖……二樓展廳裡39幅圖文並茂的展板生動陳述了鄭成功的海絲路線。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到7月3日。歡迎市民朋友到中華兒女美術館「零距離」觀看鄭成功海商航路文化展。

  兩岸青年文創作品亮相

  本報訊(記者吳燕如)命名《成功勇士》的小團扇,以鄭成功一生中的傳奇為圖案內容;命名《鄭荷之戰》的書檔,一側為鄭軍剪影,一側為荷軍剪影,左右兩對立面呈現當時鄭荷大戰的對峙圖像……

  位於中華兒女美術館二樓的同一展廳內,兩岸青年文創作品展示人氣十足。以「海商文化」、「鄭成功形象」為題材,來自兩岸的21名青年創意巧思,設計了28件文創作品。

  昨日下午,兩岸青年還圍坐一起進行文創交流,分享每件作品創作的背後故事和靈感。《鄭荷之戰》的作者黃瑋真是臺南市文化協會的一名設計師,參加這一次的活動讓她感觸很深,「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通過兩岸青年的交流,碰撞出不少創作火花。鄭成功為海峽兩岸留下了寶貴的思想和文化遺產,讓我們在創新鄭成功文化內涵上可以發揮作用。」

  【花絮】

  頌典一大亮點:

  背祭品上山

  昨日上午八點,鴻山寺登山步道上出現了一支特殊的登山隊伍——55名身著統一服裝的兩岸青年,他們背著竹簍從山腳下出發一路走上去,竹簍裝的是兩岸特色祭祀品。

  這是今年頌典儀式的一大亮點——祭祀品由兩岸青年作為禮生將祭品背上鴻山公園延平郡王祠廣場。參加的55人由兩岸青年組成,其中思明區中華街道鎮海社區、思明區廈港街道鴻山社區各20人,臺灣青年15人。

  臺灣中山大學碩士生林培茵第一次參加鄭成功文化節,她頗有感觸地說道,「活動非常有意義,年輕人應該多參加這樣的活動,這是對鄭成功文化的傳承,也能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民間文化交流。」

  來自臺南的林培茵,也說著一口流利的閩南話,「走在廈門的街道,看著這裡的建築,耳邊響起了閩南話,在這裡總能發現和臺灣相似的地方,一點也不覺得陌生。」

相關焦點

  • 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在廈持續舉行 兩岸文創市集等您來
    作為2016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的配套活動,昨日上午,一場匯聚兩岸特色文創產品的公益市集在中山路東段、霞溪路亮相。這場由兩岸社區共同精心打造的公益市集一亮相,就吸引了許多市民的關注,現場十分熱鬧。  此次公益市集的25個攤位來自兩岸多個社區,不僅有來自中華街道的6個社區、廈港街道的2個社區,還有來自臺南的2個社區。
  • 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在臺灣彰化開幕
    新華社臺北6月24日電(記者 汪奇文 章利新)2017邁向成功之路——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24日在臺灣彰化鄭成功廟開幕,主辦方希望藉此機會增強兩岸信眾情誼,加深對鄭成功文化的認同與理解,擴大兩岸民間互動與交流。據介紹,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自2009年以來,已成功舉辦8屆,並於2013年和2015年分別移師臺南和新北。
  • 2018年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文物志願者的「航程」回顧……
    思明文化印記帶您跟隨思明文物志願者,一起回顧「2018年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的航程蹤跡,一系列活動精彩回眸,共敘成功情緣……當臺南市清水國小和鹿峰國小的少年遇上廈門本地的少年郎兩岸青少年和各民眾代表在
  • 「2017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在臺舉辦
    近日,一場盛大的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交流活動,在臺灣舉行。迎賓繞境、聯合祭典、傳統藝術演出……兩岸人民通過緬懷鄭成功的歷史功績,增進交流、融合情感。  由廈門市思明區群眾文化協會、廈門市延平郡王祠與彰化全臺開基鄭成功廟聯合舉辦的「2017邁向成功之路──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於6月24日在彰化鄭成功廟盛大開幕。
  • 鄭成功文化節開幕
    原標題:鄭成功文化節開幕《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06月14日 第 03 版)新華社福州6月12日電 (記者尚昊)第八屆海峽論壇·第四屆南安鄭成功文化節12日在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祖籍地——福建省南安市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同胞前往鄭成功陵園和鄭成功祖廟,進行拜謁和進香,並祈盼兩岸和平共進。
  • 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首次走進臺灣客家地區
    共謁民族英雄 同敘成功情緣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首次走進臺灣客家地區,在高雄圓滿閉幕廈門市南樂研究會參加了今年的鄭成功文化節。圖為現場表演節目。這面會香旗讓鄭成功文化節有了固定信物——就在上周,以「融合發展 共創成功」為主題的2019年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在高雄圓滿閉幕,以鄭成功為紐帶、每年一次、兩岸輪辦的鄭成功文化節讓兩岸信眾的心再次緊緊相連。本屆鄭成功文化節創新創意頻現,不僅精心定製了會香旗,更首次走進客家地區祭奠,首次舉辦思明旅遊推介會。
  • 兩岸同胞共謁民族英雄!2018年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在廈舉辦!
    6月22日-24日兩岸民眾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2018年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
  • 同敘成功情緣 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首次走進臺灣客家地區
    原標題:同敘成功情緣 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首次走進臺灣客家地區 交流 多維度多層面合作促進心靈契合 2011年,舉辦海峽兩岸中小學生手抄報、繪畫、徵文、演講比賽;2012年,舉辦「成功之旅」「成功在思明
  • 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舉行 兩岸同胞齊聚鴻山延平郡王祠
    以古禮舉行頌典儀式  閩南網6月23日訊(閩南網見習記者 袁靜靜)民族英雄鄭成功逝世354周年紀念日之際,兩岸同胞衣冠齊備,齊聚鴻山延平郡王祠,以香瓜福果鮮花敬以延平郡王。 兩岸主祭官上前上香 本次頌典祀宴禮遵循古禮,兩岸主祭官依次向前上香、敬酒、獻花、祝文、敬茶。祭祀品以兩岸傳統食物為主,包括四色果,四色糕、桂圓、紅棗、生薑、木耳、香菇、茶葉、紅龜、紅粿、麻酪、茯苓糕、圓餅、雙奶餅等。祭祀結束之後,現場參與頌典的民眾分享了所有的祭祀品。
  • 2017海峽兩岸龍舟文化節開幕 兩岸健兒划槳賽龍舟
    6月10日上午,聯發2017海峽兩岸(集美)龍舟文化節暨「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在廈門集美龍舟池隆重開幕。「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作為今年第九屆海峽論壇首個啟動的重要活動,圍繞海峽論壇「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主題,通過競賽形式,深化兩岸基層民眾交流互動,共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在網絡盛大開幕
    3月28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下稱「慈濟文化節」)以一種別開生面的形式拉開帷幕——在「今日海滄」公眾號,新浪、騰訊、今日頭條等網絡門戶平臺以及臺灣地區和海外網絡媒體上,文化節組委會精心製作的開幕專題片面向海峽兩岸以及海外保生大帝信眾和網友同步播出,收穫了無數點讚。
  • 2017海峽兩岸齊文化節在臺北盛大開幕
    齊魯網8月12日訊(記者 孫凱旋 臨淄臺 薛原)8月12日上午,由2017海峽兩岸齊文化節組委會、淄博市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主辦,齊文化節辦公室、淄博梓凱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冠星影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海峽兩岸馬戲親子文化節開幕 兩岸親子學院揭牌成立
    廈門網訊(本網記者 沈偉彬)11月29日,第二屆海峽兩岸馬戲親子文化節在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啟動。
  • 兩岸聯辦海峽兩岸(福州)首屆五靈公文化節
    4月22日,海峽兩岸(福州)首屆五靈公文化節在福州開幕。福州臺江海潮寺主會場舉行了兩岸五靈公信仰文化踩街、公祭五靈公大典活動,兩岸逾千名五靈公信眾參加此次文化節系列活動。中新網福州4月22日電 (記者 劉可耕)「藉由參加文化節,要讓臺灣西來庵五靈公信眾了解五靈公信仰祖源是從福州三帝行臺而來。」
  • 2019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在福州市花海公園開幕
    17日,2019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在福州市倉山區花海公園開幕。本屆民俗文化節為期兩天,延續往屆傳統,立足榕臺地緣優勢,著重引入海峽元素,為市民帶來一場文化盛宴。  本屆民俗文化節以「兩岸一家親共築幸福城」為主題,由福州市文旅局、福州廣播電視臺、市臺港澳辦、市園林局共同主辦。
  • 海峽兩岸馬戲親子文化節開幕 閩首個兩岸親子學院落戶廈門
    11月29日上午,第二屆海峽兩岸馬戲親子文化節暨兩岸親子產業招商推介會在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舉行。本屆海峽兩岸馬戲親子文化節自11月29日啟動,將持續至12月15日。兩岸親子家庭齊聚(主辦方供圖)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本屆海峽兩岸馬戲親子文化節以「大手牽小手·兩岸憶起走」為主題,共設置兩岸親子說親子、海峽兩岸馬戲親子文化節開幕儀式、兩岸親子2天1夜研學營活動、集美親子旅遊月等系列活動。
  • 2017海峽兩岸古城民俗文化節牽起兩岸百年情緣
    【 點擊上方藍字  廈門城城隍↑  關注資訊  】 2017海峽兩岸古城民俗文化節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福德文化節廈門湖裡仙嶽山土地公廟盛大開幕
    廈門仙嶽山盛裝打扮,土地公廟鑼鼓齊鳴,2020年10月25日恰逢重陽節,第十三屆海峽兩岸福德文化節在廈門湖裡仙嶽山土地公廟盛大開幕。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土地公信仰體現了百姓對土地的敬畏與感恩,對富裕、文明的憧憬,幾千年來生生不息,在海峽兩岸和港澳同胞以及世界華人華僑中有著廣泛與深遠的影響。廈門仙嶽山土地公廟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自2008年重建落成後,舉辦了第一屆海峽兩岸福德文化節,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三屆。
  • 享譽廈門的鄭成功文化節辦到高雄,臺灣民眾反響熱烈
    今年邁入第十一屆的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近日在高雄美濃區的石母宮舉行會香旗祭典。現場吸引了來自兩岸的代表、信眾以及臺灣眾多宮廟共襄盛舉。 自2009年廈門市思明區舉辦首屆鄭成功文化節以來,就引起臺灣信眾的廣泛迴響。
  • 2019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在榕開幕
    中新社福州2月17日電 (閆旭)福州的魚丸、茉莉花茶、閩劇、福州語歌曲,臺灣的電音三太子、少數民族古謠、傳統花藝等,17日在福州花海公園同臺亮相,拉開2019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的序幕。本屆民俗文化節深入挖掘整合閩臺文化旅遊資源,設置了民俗展演大舞臺、文化振興鄉村集市、傳統手工技藝展示、傳統美食和茶文化體驗、旅遊資源推介等十餘個板塊,展現原汁原味、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風情。立足榕臺地緣優勢,本屆民俗文化節盡顯海峽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