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 教育 美育
01
我們為什麼要做網際網路支教
1.鄉村教育的困境
2.線下支教的困境
3.網際網路+支教的優勢
我知道你在看喲
1. 鄉村教育的困境
1)教育資源配置較為薄弱,鄉村兒童不能接受多元知識薰陶
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導致對教育的經濟投入較低,農村教育產業發展較弱,農村學生大多只能接受普惠性、基礎性的義務教育。
2)師資配置的不均衡,致使鄉村教育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兒童的教育不僅僅只是基礎教育,應該多方位培養兒童的興趣;而由於政策落實、教師薪酬待遇等原因,鄉村學校缺乏多樣課程的專業教師。長期駐紮的教師思維定式與長年累月的教學習慣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其專業成長,教師課程開發能力明顯不足,致使教學較為單一,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
2. 線下支教的困境
1)成本高
鄉村距離城市遠、路途遙遠致使交通成本增加、志願者來回奔波消耗大量精力,以點亮駐紮的橋樓村為例,志願者從成都出發單邊需要投入的路程時間約3小時。
2)持續時間短,
由於投入成本過高,志願者幾次以後便會退出,更換新的志願者,不能長久陪伴。
3. 網際網路+支教的優勢
1)實現優質師資的招募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與技術的成熟,網際網路成為生活、發展的必需品,而現在網際網路的主要使用者從青年、中年拓展到青少年與老年群體,這使得網際網路支教成為可能。
通過網際網路,能夠大範圍、多選擇的招募優質志願者,整合資源,促進教育公平化。
2)打破空間局限,增強課程的連續性
志願者通過網際網路定時對鄉村兒童進行一對一輔導,不受空間限制,降低志願者投入的時間、金錢成本,從而增強了課程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02
為什麼是繪畫?
1.美育對於兒童成長具有重要作用——以美育德
(1)有助於消除消極情感,建立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
(2)有助於培育積極情感,營造良好心境。
(3)有助於審美體驗中的道德感培育。
(4)有助於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
2.鄉村疫情宣傳資料大多以文字為主,不利於孩子閱讀。
03
行動框架
導師+觀察員 VS 學生
本次網際網路支教採用一個志願者導師匹配一名鄉村兒童的輔導方式進行,雙方共同約定時間,由導師進行課程設計與教學。
為保證教學秩序、總結經驗,為每組導師與學生配備一名觀察員跟隨進行記錄。
04
嘗試與探索
1. 新冠病毒知識普及
在陪伴中,導師採用圖文、視頻等方式讓兒童了解新冠病毒的來源、防護方法;引導孩子們感受疫情下的生活狀態變化,除了了解自己應該怎麼保護自己,也關注各行各業工作人員為疫情所付出的努力。
2.打破村上現有宣傳方式
我們將兒童的繪畫收集整理,集合成冊,製作出兒童視角下的疫情繪本。我們採用不破壞兒童的繪畫內容、色彩、形狀等的處理方式,讓繪本更具觀賞及傳播價值。
繪本涵蓋病毒的來源、人與自然、志願者、醫生、護士、防護的衛生習慣等方面,其同齡兒童易於理解,改變現有的宣傳資料,增強宣傳效果。
3.讓美育進入鄉村
以美育德,在繪畫過程中傳遞「美德」、「知識」、「愛」、「態度」。通過陪伴,引導鄉村孩子把自己所想所見的通過畫筆畫出來,提高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作品對比圖
作品原稿(學生手繪)
作品定稿(加入導師設計)
05
總結與反思
驚喜連連:
提供關注和陪伴,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孩子轉移焦慮。
我們最初只想著招募繪畫額老師,教授兒童繪畫技巧就可以了。而通過網際網路我們招募到10名志願者導師,他們除了擁有繪畫技能外他們還有其他專業技能,例如心理輔導、兒童啟蒙、特殊教育等等,這讓我們很驚喜!!使得在陪伴中在進行情緒疏導、幫助兒童焦慮轉移擁有經驗支撐,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次繪畫支教的教學水平。
不足之處:
活動持續時間短,成效評估有待考量。
從2月5日開始,我們僅用一周時間招募學生、志願者,緊急召開2次說明會議。招募完成當天晚上便開展說明會,第二天收集所有資料完成匹配,第三天第一堂課程,每天一小時,總共四次線上繪畫課程。由此,兒童體驗的課程在體系化、深度、寬度方面都有待嘗試探索。
精進不休:
我們正在梳理操作手冊,為與我們面臨同樣困境的小夥伴提供參考。
1. 探索線上支教形式、課程內容多樣化
2. 優化招募、管理、宣傳等機制,吸引更多優質的師資,為鄉村帶去更多的教學機會
3. 實踐總結,迭代更新
06
繪本傳播
繪本作品編製成冊後,很榮信獲得了大家的支持與肯定。目前已印刷7600冊,將發放到昆明市、成都市主城區、彭州市、雅安市、涼山州、茂縣等12家機構,另通過彭州市婦聯將發放到355個家兒童之家以供閱讀。在此,感謝各單位和個人的在「疫QI畫」項目中的傾情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