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已授站長之家使用
來源:三文娛(ID:hi3wyu)
作者:大柱
24.6%。
這是 2017 年中國少兒圖書佔整體圖書零售市場的碼洋比重,也是圖書零售市場中貢獻最大的細分板塊——據開卷數據監測, 2017 年超過三分之一的增長來自少兒圖書。這其中,圖畫書(繪本)和漫畫書佔到了少兒圖書零售市場的23%,僅次於文學類排在第二。並且,漫畫、繪本細分市場比重還在進一步上升。
以繪本為中心的繪本館和實體書店的兒童館,在全國各地也遍地開花。每到周末,繪本館、兒童館都被親子家庭擠滿,甚至有門店不得不施行限流措施,以確保正常運營。繪本館的火爆,顯示出家長願意為了孩子的成長買單。另一方面,人們在走訪親友的時候,買幾套繪本送給小孩當禮物,也成為了時下的流行。
少兒圖書很賺錢嗎?
根據開卷《 2017 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 2017 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為803. 2 億元,那麼,佔比24.6%的少兒圖書市場則達 197 億元,其中圖畫書(繪本)和漫畫約 45 億元。
在全國涉足少兒內容的出版社當中,做的較好的公司僅自有版權的少兒類圖書帶來的營業額就可超過 1 億。另據此前媒體報導,像「小中信」(中信出版集團的童書部門)這樣在市場中排名靠前的, 2017 年碼洋已達 5 億元左右。
然而,在這個日益增長的龐大市場中,國內原創內容卻形成了巨大的缺口。根據開卷公布的數據, 2017 年的整個少兒零售市場中,境外作品佔據整體碼洋的41.03%,品種則佔據30.6%以上。從趨勢來看,境外少兒圖書碼洋佔比從 2014 年的34.61%,上升到 2016 年的41.56%。
而噹噹發布的童書市場年度報告同樣顯示出這一情況:2013- 2017 年,噹噹 5 年間銷售的童書中,原創作品佔總銷量的1/3,而引進童書則佔據2/3。
這個日益增長的童書市場,對於ACG行業又有怎樣的意義?
一方面,在國外,動漫界和出版界的合作早已不是新鮮事。如日本,一個全方位開發的IP,其原著通常為漫畫或輕小說,而這兩者就屬於出版行業;隨後如果進行動畫化、遊戲化和商品化開發,則動畫製作公司、遊戲公司和衍生品生產公司共同參與進來。
另一方面,全球內容市場中,由少兒內容IP改編而來的影視、動畫作品,亦不乏成功案例。文學方面,有風靡世界的《哈利·波特》系列作為很好的證明,以及尼爾·蓋曼的《卡羅琳》、羅爾德·達爾的《查理與巧克力工廠》《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等;而繪本方面,《極地特快》《寶貝老闆》《天降美食》等票房超 1 億美元的動畫電影均改編自繪本。
從兒童文學、繪本到動漫,這之間的距離其實很近。童書市場,或許能給動漫領域少兒內容創作帶來新的活力。
童書+動漫:這條路行不行?
相比於國內,海外市場在這方面的起步更早,也相對成熟。無論是兒童文學、兒童繪本,還是童書市場與動畫、漫畫的聯動,都產生了不少成功經驗。
這其中,繪本尤為值得關注。
什麼是繪本?
它的英文名是「Picture book」,日文為「絵本(えほん)」,國內則通常稱為「圖畫書」。正如其名,是通過繪畫來講述故事的一種書籍形式。繪本因其少量的文字、生動美觀的畫面和簡單易懂的故事情節,獲得了兒童的青睞。
相比於 2010 年左右才開始大熱的中國,在繪本發展史上,以英美為代表的歐美和亞洲的日本,都是起步較早的市場。日本現代意義上的繪本興起,大概自上世紀 50 年代開始。二戰後,歐美童話大量被翻譯引入日本國內,加上本土的民間故事傳說等,當時的兒童正是藉由繪本沉浸在這些故事中。
從日本歷年累計繪本銷量的前 15 名來看,60- 70 年代正是日本繪本發展的加速期。
由於繪本承載了幼兒的娛樂和教育的雙重功能,一直以來,在童書市場中,都備受家長和孩子的喜愛,經久不衰。在雜誌、文藝等類型銷量持續走低的情況下,繪本和其他兒童讀物卻在面臨少子化困局的日本出版物市場中,保持了小幅度增長。
正如漫畫和輕小說在積累了一定人氣後,動畫、遊戲改編源源不斷隨之而來,繪本作品在兒童之間產生的影響力,也使之具有極大的IP開發價值。
例如,動畫播出 30 周年、登場人物創吉尼斯紀錄的長壽番《麵包超人》,就是由繪本改編而來。 1973 年,作家柳瀨嵩(やなせたかし)在月刊繪本《幼稚園故事繪本》(キンダーおはなしえほん)上首次刊載了《麵包超人》的故事。當時,這部作品在大人們中的口碑並不好,但卻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隨後開始了系列化製作。 15 年後的 1988 年,動畫版《麵包超人》開始播出,直到現在已經超過 1000 集。
儘管經過了 30 年,《麵包超人》在人們的心中依然保持著一份地位。在調查機構NRC發布的《第四回全國角色調查》報告中,《麵包超人》在受訪者中的好感度超過了《名偵探柯南》排在漫畫、動畫類角色中的第 6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