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工業化養殖的後果,就是肉質下降。」大學生「豬倌」龍波探索一套新的養豬方法———
王亮本報記者鄒渠 邁進新年,成都市新都區普蘭克豬業合作社理事長龍波很忙:每天上百個電話,幾十份傳真。1月26日中午,他與會員們團拜後,又忙著發青白江生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建設規劃書。
就像當初大學畢業選擇回鄉養豬一樣,今年初,他又作出一個大膽決定:要將普蘭克豬業合作社建成全國最優秀的專業合作社。餵養有智慧財產權的豬
元月中旬,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黃泥村決定把養豬作為支柱產業之一。所引進的500頭豬,是一種叫「普蘭克」的豬。「一般的豬每頭利潤在50元至100元左右,這種豬可達150元至200元」。村支部書記黃維軍告訴記者。
這種普蘭克豬的選育人,就是不到30歲的龍波。
龍波家在新都農村,他從小就跟父母學到不少養豬知識。1996年考上四川農業大學後,仍對養豬有著濃厚興趣。大學畢業後,這位立志以養豬改變農村面貌的年輕人放棄到城裡工作的機會,與女友王旭回到新都家鄉養豬。
經過多年實踐,龍波選育出一種黑色、肉質好、抗病能力和適應性強的豬。「這是正宗本土血統的豬」。他與女友用英文「勇氣」的音譯「普蘭克」為豬命名,同時進行了商標註冊。
讓豬在快樂環境中生長
「目前生豬工業化養殖所帶來的後果,就是肉質下降。所以我一直在試圖探索一套新的養豬方法」。龍波說。
龍波的普蘭克豬有個習性,就是愛衛生。它們知道共用一個角落當廁所,有秩序地輪流如廁。「這種習性是選育時有意培養的。」據龍波介紹,豬其實並不笨,只要你對母豬加以誘導,使其養成愛衛生的習慣,它會把這種習慣傳給小豬。這帶來了實際效果:打掃圈舍既方便又省工。
「傳統工業化養豬,豬連身都不能轉。雖然這樣豬長得快,但豬在這種鬱悶的環境中生長,其肉質會受到影響。我稍做改進,圈舍更寬鬆,讓豬有個活動場所,而成本只有工業化養豬的三分之一,適合農村廣大養豬戶。同時,我要求飼養員每天要與豬進行兩次交流,不準打罵豬,讓豬有一個快樂的生長環境。」龍波說,「我們一個飼養員可管理1200頭育肥豬,極大地節約了勞動力成本。」
連鎖經營塑品牌
9個月時間育肥的高端普蘭克豬每頭僅60公斤重,但市場價能夠賣到1200元。「去年豬鏈球菌疫情對豬價造成嚴重衝擊,這種豬還是賣了2000多頭」。
龍波養豬成功受到許多同行和農戶的關注。許多人上門希望加盟和請教技術。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的龍波深知品牌在市場拓展中的能量,連鎖經營由此拓展開去。
2004年,龍波與新都區供銷社合作的第一家養豬場開張。當年,這家年出欄1200頭的豬場就成了供銷社的盈利點。
接著,在廣元、仁壽、眉山,龍波的連鎖豬場一個接一個誕生。去年,他又在河北邢臺,安徽巢湖建起連鎖養豬場。目前,他以技術、管理、品牌和種豬入股,加盟方以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入股,盈利實行按股分紅的方式,一共建起12家連鎖豬場。這12家豬場,龍波所佔股份由10%到60%不等。
邀博士加盟做大企業
為帶動更多的農戶,去年9月,龍波成立了普蘭克豬業合作社。「目前有100多位會員,我制訂了一整套計劃,今年準備大發展。」
一切緊鑼密鼓地進行:請來兩位博士、4位碩士、12位本科生,一個技術型、知識型的核心團隊基本形成。
開通普蘭克網站,對今後的各連鎖豬場和會員進行信息化管理。在青白江區籌建普蘭克新農村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打造生態農業示範基地。
邀請飼料、藥品廠商入社,使合作社有更可靠的物資保障。目前已有川農大英特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加盟。
「要把普蘭克豬業打造成中國最優秀的合作社。」龍波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