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說說,女性成長聚集地,願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擋萬千生活不易,歡迎關注。
顏怡顏悅在脫口秀的舞臺上,講述了一個有關"body shame"的段子,而現實裡,女性所面對的不止"高白瘦才是美"的身材焦慮,還有殘酷的容貌焦慮。
這是一個顏值至上的時代麼?
不可否認,假如你樣貌生得好看,多少比樣貌一般的人要得到更多來自世界的優待和寬容。像電影《立春》的女主角王彩玲有著天賜般的嗓音,但是因為不夠出眾的樣貌,那個想要成為中央歌劇院首席女高音的夢想也只能是泡影。
再比如,前段時間因為身高腿長上了熱搜的莫文蔚,年輕時候因為齙牙也只能出演配角甚至丑角。
關於容貌焦慮的探討不僅於此。《聽見她說》的第一集是趙薇導演,齊溪主演的《魔鏡》,深刻地表達了女性對容貌的困惑與焦慮。劇中有一句臺詞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顏值似乎成了一種話語權。"
網上有一篇叫《丁真的世界》的文章,十分直接地揭露了當代女性所面臨的,甚至這麼多年來一直被面臨的困境——容貌焦慮。文章中指出,之所以如今有這麼多男性對於丁真爆火感到憤怒,不過是因為,他們終於體驗到了女性長久以來遭遇的容貌焦慮。
那些被標準的美麗定義,都成了情緒的枷鎖,很多女性都被困住不能前進一步。
01我的臉很大,我的鼻子也很塌……
趙薇在《聽見她說》的幕後紀錄片中說,男男女女對待樣貌的不自信總是有的,而她也在二十歲的年紀裡對於自己的容貌很不自信。這是青春期成長過程中很正常的表現,是一種介於少年和成人之間的模糊感造成的不自然。
但是,因為一些原因,有些人的不自信會嚴重發展為"容貌焦慮",醫學上我們稱其為軀體變形障礙、美麗疑病症,簡稱BDD,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 過分注重外表。
因為心理上的不自信,他們對自己的容貌總是不滿意。直接反映出來的表現就是通過不斷的在鏡子面前的檢查、整理來維持自己心中關於樣貌的安全感。
《魔鏡》中那個化著濃妝,打扮得光鮮亮麗的女孩,每天在鏡子面前裝扮自己要花上兩個小時四十分鐘。這不是什麼特殊的習慣,只是因為太在意外表。她每次發朋友圈的自拍,也不惜花上幾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去拍大量照片,數量多到照片擠滿了整個手機相冊,最後挑出幾張發出去,收穫讚賞和誇獎,來滿足自己內心虛妄中的假象。
第二, 會放大某一處缺陷,而他人可能不會在意或者沒有注意。
正是由於對待容貌的焦慮,心理上也會生出一種"焦點效應",不斷地放大自己的某處缺陷,哪怕是別人沒有發現在意的。
女孩去參加同學聚會,花了三個小時精心打扮,也因此在聚會上風光無限。但是,就在她回家卸妝後,發現自己的假眼睫毛不知何時已經滑落,她的內心無比地慌張,甚至覺得同學們的竊竊私語,也是在談論自己的出醜。
第三, 深陷焦慮的情緒中,感到痛苦。
人擁有的不僅僅是外表的一張皮囊,只過分關注外表的裝扮,不注重內心的滋養,久而久之就會被名為焦慮的情緒束縛住,感到絕望和無盡的壓力。影片中的女孩,在卸妝後對著鏡子沉默了很長時間。
隨後,她說自己對自己感到生氣,無能為力。
都說容貌焦慮是因為對自己不夠自信,可是深陷容貌焦慮的女孩們,何嘗不想自信,何嘗不願意自信。只告訴她們要自信,在這份焦慮痛苦面前,實在是太蒼白。
02如果沒有那些背後的傷害……
在看《魔鏡》時,發現這樣一條彈幕:我也長得不夠好看,但我不會去在意別人怎麼看。那麼,這讓人感到壓抑的容貌焦慮,只是因為我們過分在意別人眼光,不自信形成的麼?
答案遠不止如此。
比如,對美的過分嚮往,比如,這個社會的壓力,但最主要的是她們曾經受到的傷害和打擊。
事實上,不論你長得多好看,哪怕是被很多人蓋章的"男神"、"女神",在有些人眼中也依舊存在缺陷。溫婉氣質如王祖賢,也被人說是大齙牙;伶俐十足的關曉彤,也被稱作膀大腰圓;精緻猶如金晨,也被攻擊嘴歪整容臉。
很多時候,女孩的容貌焦慮,剛開始並不是從內心深處,自己跑出來的,而是從那被逼出來的羞恥感中萌發的。
齊溪在接受採訪中被問起,是否有過容貌焦慮,她坦言稱有。她也曾焦慮過自己的鼻子不夠高挺,臉不夠小巧,但起因呢?她說很奇怪,這些困惑都是別人帶來的,是因為有人告訴她,你的鼻子太塌啦,你的臉是國字臉,太寬啦。
恰如《魔鏡》中的那個姑娘。她拿過全區短跑比賽的冠軍,小腿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肌肉。然而,當她作為護旗手,穿著新買的裙子,自信滿滿地走在操場時,卻被身後的人議論:"看她那雙象腿,太粗了吧。"
這樣惡意的樣貌羞辱,瞬間摧毀了女孩那份自信,打碎了內心對短跑冠軍的驕傲,在隨後的成長歲月裡,那句尖銳的評語就像刺一樣扎在女孩心裡,再也拔不出來,女孩也不斷的回味中,形成了容貌焦慮。她感到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好看,從此再也沒露出過小腿。
很諷刺的一點在於,影片的彈幕好像也在配合主題表演一樣。當片中的女孩自我獨白時,鏡頭放大了她的五官,有很多彈幕卻在說,"妝容好醜"、"皮膚狀態真差",我們的容貌焦慮究竟來源於哪裡?很顯然,這就是答案。
我們身邊關於女性的"美"的定義是什麼呢?
要高,要白,要瘦,還要有胸有屁股。
看上去是一套完整的標準,好像有它的合理之處。但實際上,將美狹隘地定義為一種,本身就是一種錯誤。什麼是美?至少應該不是這樣的蒼白單調且唯一。
只是很可惜,很多人,甚至你、我、他都在自覺和不自覺地在某個時刻或者場合縱容這種錯誤的延續。
03如何走出曾經的傷害,走出容貌焦慮?
辣目洋子美麼?
如果按照時下所謂美的定義來評價,她顯然是不夠美的。但任誰看到那個自信微笑表演體操的女孩兒時,都會由衷地感慨一句,這個姑娘真美!
不是漂亮的姑娘才自信,而是自信的姑娘不會醜。辣目洋子之所以能夠突破狹窄的美的框架,不在於散發出來的自信狀態,而在於她能夠正確認識自己,認可自己。
那麼,該如何走出曾經的傷害,走出容貌焦慮呢?
首先,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學著停下腳步,停止無休止的自我測量與審視。從逆向處認識自己,接觸更為廣闊和真實的美,不去被那膚淺的所謂的"美"擊倒。做到辣目洋子說的那樣,絕不向他們覺得美的概念低頭,也不向一定要美低頭。
完美多蒼白,去接受自己身上的小瑕疵,認可那些小缺點,它也會變得很可愛。
其次,走出狹隘的容貌社交。將目光從自己的外表挪開,往內心更深處探索。不生活在虛偽的容貌社交中,不沉溺於偽造的虛擬世界中。生活總不會一直糟糕下去,但逃避會。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保持微笑。想要保持微笑,發自內心的微笑,就不要去管別人說的,你應該如何如何,你應該怎樣怎樣,這些都是別人告訴你的,在別人眼中,我們做不到全部完美。
但那又如何,人事浮沉,我們從來不是活在別人的眼光和言語瑣碎裡的,而是活在自己的想法裡,活出自己的樣子來。
或許你會對外貌感到不夠滿意,或許你也因此在生活和求職路上吃過虧,踩過坑,但你依然不要過度在意而承受這份容貌焦慮。
我們偶爾也會覺得自己不夠完美,需要偽裝一下下,收穫別人的認可和讚美。但無論何時,我們需要記住,改變容貌焦慮,走出曾經的傷害,不是看你裝扮的有多耀眼,而是看你的內心有多強大。
童話故事《白雪公主》裡的皇后天天問魔鏡,自己是不是最美的人?魔鏡會說,你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但是終有一天,魔鏡告訴她,你不再是最美的人。皇后因此殺害了白雪公主。
現實中沒有魔鏡,但是別人的評論會在一個人的內心凝結成魔鏡,你越咀嚼那些被質疑的痛苦,就越看重內心的這面魔鏡,最終這個魔鏡會抹殺掉屬於你自己的美麗。自信不是說說就會有,而是內心力量的成長。
願你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