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一江汨水兩岸春

2021-01-12 鳳凰網

平江縣長壽鎮十大碗。

平江縣安定鎮杜甫墓。

平江連雲山自駕遊。

平江連雲山漂流。

平江起義紀念館的平江籍將軍展。

平江縣連雲山。

本版照片均為本報記者 童迪 攝

湖南日報記者 周月桂 曹嫻 秦慧英 徐亞平

平江有條不平的江。

從縣境東面幕阜山發源,於低山丘陵間的狹窄水道曲折西行,橫貫平江全境,沿途有山水田園,有硝煙戰場,有詩人淚,有將軍血,唯美時令人動魄,激蕩處又讓人驚心。

這就是汨羅江,幹流全長253公裡,其中193公裡在平江境內,平江人稱境內汨羅江為汨水,汨水沿岸的小鎮,都有自己波瀾壯闊的傳奇。

春日,我們沿著汨水走進一個個小鎮,去探訪那些青山綠島、澄潭碧水以及一江詩風、兩岸英雄。

大坪、南江:

一江碧綠源自天嶽高山

再激蕩的水,源頭也是安靜的。

平江東北角,幕阜山系山脈綿延,山間無數涓涓細流,最終都成為汨水之源。

大坪鄉是汨水源頭第一鄉,這也是平江最偏遠的鄉鎮。我們最先來到天嶽村境內的汨水源景區,見到這條從幕阜山系黃龍山發源的窄窄的水流,於山谷間迂迴跌宕而下,她流出平江縣境奔至江西修水後,又折身返回平江。

大坪鄉去年底更名為石牛寨鎮,源於汨水源附近的石牛寨。平江縣境憑險設寨,歷來有名可稱的就有48寨,以石牛寨為首。眾多的山寨,進可攻,退可守,舊時平江人以寨為營,擁寨自守,不懼強敵,民風強悍。石牛寨如今已是熱門的旅遊景點,景區內有國內最大的白玉丹霞地貌。

不積細流難以成江海,汨水的源頭水當然不止這一支。昌江是汨水的最大支流,發源於幕阜山系鳳凰山,南江鎮是昌江源頭鎮。

追隨昌江之源,來到南江鎮蔡海村,上溯而行,河道中古老的水車仍在晝夜轉動,一座唐時的古橋,已被翠綠的藤蔓覆蓋。這座蒼翠的大山,向我們展示了幕阜山重重疊疊的綠和星星點點的映山紅。

幕阜山古稱天嶽山,傳說是人文始祖伏羲誕生之地,史前文明渺茫難考,不過在南江鎮昌江村,卻有一種特別的伏羲八卦竹龍,相傳了數千年,當地人只在春節和二月二龍抬頭(伏羲壽誕之日)才會表演。

我們有幸在昌江村文化中心目睹了這一遠古時代流行的鄉土藝術。竹龍有18節,舞龍人18人,不玩什麼「天下太平」、「富貴滿堂」,而是擺伏羲八卦的卦象,彰顯著天嶽幕阜山與眾不同的伏羲文化。

龍門、長壽、加義:

西流汨水養育耿介之士

華夏之水多往東流,汨羅江水卻自東向西而行。

「汨羅江,水朝西;屈夫子,犟脾氣。」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平江民俗專家彭以達認為,平江人有節氣、講忠義、顧大局、捨生死、脾氣犟,平江籍文官不善逢迎,武官生猛善戰,而民眾耐得了艱難險阻,能「霸蠻」,與這條西流汨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風雲動蕩、水激拍岸的年代,平江湧現了52位共和國開國將軍,在共和國誕生的徵途中,20多萬平江兒女壯烈犧牲,登記在冊的革命烈士2.1萬多人,佔湖南烈士總數的1/5。英雄的血,曾染紅了汨水。

汨水主源重新折回後,從龍門鎮入平江。龍門鎮最為著名的是「一井三將軍」,井就在楓樹村,井水至今清澈可飲,三將軍是張令彬、張平凱和裴周玉,3人幼時同飲這井水,如今年紀最輕的裴周玉仍然健在,也已是百歲老人。

汨水流至長壽鎮後,河道變寬可以通航,當年平江的茶葉由此水運,一天一夜即可到漢口。

長壽鎮自然盛產壽星,但更為聞名的還是「中國將軍之鄉」,張震、方強等16位共和國將軍從這裡走出,有「五裡八將軍」、「方門六將軍」、「張家五將軍」的傳奇。

在窄窄長長的長壽老街裡,建於1909年的天主教堂安靜地守在街市一角,青磚牆縫裡有青草生機盎然。1931年9月,湘鄂贛邊區在這裡召開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並決定成立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辦公地點就在教堂內。

汨水至加義鎮,水勢變幻,激情蕩漾,形成「一鎮三漂」。連雲山峽谷漂流灘急潭深,沱龍峽漂流據稱為全球落差最大,純溪漂流則盡顯汨水之溫情純美。我們來的時候,汨水尚不豐滿,不能漂流,不過,在純溪小鎮溯溪、在連雲山徒步都是不錯的。

回到加義鎮上,新四軍平江通訊處舊址大門緊閉,闃寂無人。1939年6月,這裡發生了震驚全國的「平江慘案」。

出得門來,陽光大好,通訊處舊址旁邊便是一個加義法餅店和一個平江醬幹加工作坊,香氣撲鼻。

血雨腥風已隨汨水而逝,眼前的加義,油菜花大片大片盛開,小洋樓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一方靜謐好景。

安定、漢昌、伍市:

藍墨水上遊行走先賢與後裔

平江縣過去不叫平江,相傳因紀念屈原在五代同光年間改為平江,「平」是屈原的名,「江」是穿流全境的汨羅江。

作為屈原、杜甫兩位詩人的生命歸依處,汨羅江被譽為「藍墨水的上遊」,平江這片土地也因此顯得文採斐然、芬芳馥鬱。

汨水流至安定鎮,格外幽雅靜謐。江畔小田村,一抔黃土安葬了憂國憂民孤老窮病的杜甫。

我們走進無人的杜甫墓祠,入口處的「闡幽庵」3字讓人頓覺意境悠遠,這裡原是僧舍,為祭祀僧人之居所。

杜甫墓、祠和鐵瓶詩社共佔地10畝,整體建築樸實無華,彰顯著平民詩人的本色。正是清明前後,詩人的墓卻很清淨,唯有附近小田小學童稚的誦書聲,日日陪伴詩魂。

小田村路邊山林裡,粽葉青青。每年端午前後,人們利用這種闊葉箬竹特殊的竹香味和防腐作用來包粽子,以紀念屈原。

「遠移工部死,來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風騷共一源。」 因屈原和杜甫,一江詩風讓汨水越發顯得綠如藍。

跟隨汨水來到縣城所在地漢昌鎮,汨水呈「S」型繞城而過,周圍山丘逶迤,風光秀美有加,又有平江起義舊址、彭德懷紀念館、人民公園、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等人文景觀。

始建於1867年的天嶽書院,當時有樓宇4棟,齋舍50餘間,藏書與生員,均屬從前未有之盛,100餘年風風雨雨,弦歌不絕,人文厚重。

如今的天嶽書院,已是平江起義紀念館,在承文載道之外,還充盈著一股英雄浩氣。書院一角,一株高大的紅桎木葉茂花繁,在春天的陽光下光彩奪目。

汨水出縣城繼續西行,水面更為寬闊,龍舟競渡的習俗比上遊更盛,端午習俗也與別處不同。據稱屈原的遺體於農曆5月15日才打撈上來,下遊的浯口、伍市一帶,還有過五月十五「大端陽」的風俗。

汨水在平江流經的最後一個鎮是伍市。

仿佛因為難捨平江,江水在此變得無比溫柔,深情環抱起一個綠色的半島——盤石洲。春天的盤石洲是深深淺淺的綠,鵝黃、淺綠、深綠、黛青……洲上農家屋舍,隱現於花木扶疏之間,柴扉輕啟,雞犬相聞。

江面波瀾不驚,汨水即將離開崎嶇的平江山區,進入較為平緩的汨羅市,與羅水匯合。

詩人安息,硝煙遠去,江水潺潺入洞庭,陽光溫熱,歲月靜好。

【平江名片】

平江縣,隸屬於嶽陽市,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東與江西省修水縣、銅鼓縣交界,北與湖北省通城縣和湖南省嶽陽縣相連,南與瀏陽市接壤,西與長沙縣、汨羅市毗鄰。

平江縣是湘楚文化源頭之一,被譽為「藍墨水的上遊」 ,有「中華詩詞之鄉」的美譽。是著名桂花蜜源之鄉、黃金產地及林業重點縣之一。

平江曾發生過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等重大革命歷史事件,走出了64位共和國的將軍,是全國三大將軍縣之一。

【誰不說咱家鄉好】

「細時候」的汨羅江

彭以達

平江有句老話,「細時記得千年事。」小時候的許多往事,六七十年後,不僅歷歷在目,而且常給我內心帶來歡娛。

我家住在平江縣城東郊外的黃沙灘,顧名思義可知是河床淤積形成的一片灘涂。我家的住房離江不到百米,我們常常在河裡洗衣洗澡,汨羅江還是小夥伴們的樂園。

那時的汨羅江,可完全不像現在,它是一條十分忙碌的水道,全縣所有物資的進出基本上都靠船運。每當春夏水漲,河邊縴夫吆喝聲不絕,河中帆影相隨,小孩站在岸邊數過往的船隻。「一隻、兩隻、三隻……」回家告訴大人,「我今天看見了63隻船」,異常興奮。

汨羅江真是美不勝收,岸邊是一大片潔白細沙灘,河中流水清澈得一塵不染,就像精心擦拭後的玻璃那樣透明。夏天我們幾乎整天泡在水裡,水裡泡久了就跑到沙灘上追逐嬉戲,光屁股鑽到細軟的沙子裡。玩累了,就將河邊的垂柳挽繞成一個鞦韆,坐在上面晃悠悠地蕩。

那時,河裡的魚多得很,清清的流水中,經常看到被陽光反射成片泛白的魚群。我曾看見過上百斤一條的大魚,還有肉嫩、沙夾、黃古腦等各種小魚,遍布河中。每當有人在河邊洗滌飯甑、瓢盆,把些飯屑留在水中,立馬便被小魚搶食一空。我們小時候,腳上常有瘡疤,把腳放在水裡,小魚一齊聚攏來吸食腳上壞死的皮膚,弄得個腳痒痒的。經過小魚吸吮,瘡疤便很快好了。

每次大水過後,河灘上都會留下大大小小的水坑,來不及隨潮退走的魚兒便留在了水坑中,我們把魚收拾起來,回家美餐一頓。

不過弄了魚兒回家,母親並不高興,老是叨念著「塘裡去塘魚,倉裡去倉谷,吃魚要飯配划不來。」但我們不信這些,只要有空就到河裡捉魚,一直到我離開家鄉出外工作,才沒法再到河裡玩了。

(彭以達,1939年生於平江縣,曾任縣政協秘書長,1998年退休後潛心從事地方文史研究)

【平江旅遊攻略】

行自駕車線路:

1、長沙出發,走平汝高速到安定出口下,走S308到加義鎮,到連雲山峽谷漂流、純溪小鎮遊玩,然後繼續走S308到龍門與修水交界處的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

2、長沙出發,走平汝高速到平江縣城出口下,參觀平江起義紀念館,然後繼續上平汝高速往北到南江出口下,遊玩天嶽幕阜山國家森林公園。

住推薦酒店:

陽光國際大酒店:按國家五星級標準建造,地處平江新城陽光步行街核心位置,0730-6688888

平江電力賓館:地處平江縣天嶽經濟開發區,緊鄰汨羅江,三星級酒店,0730-6265888

吃推薦餐館:

平江縣城:紅軍灶,0730-6688123;好食寨,0730-3325555

【招牌菜】

平江十大碗:

在平江已經流傳幾百年了,十大碗一般包括:炸肉、金雞抱蛋、節節高、和美豆腐、金鑲玉、扣羊肉、千根絲、鯉魚躍龍門、扣肉和青龍過海。

【特色小吃】

平江醬幹:

起源於湘鄂贛邊塞重鎮平江縣長壽街,又名長壽醬幹,採用傳統滷製與烘烤食品工藝相結合手法,燒制出的豆腐乾,味道醇美,耐嚼爽口。

相關焦點

  • 兩岸新苗才過雨,夕陽溝水響溪田。平江糧油大戶稻田爭霸繪豐年
    稻田爭霸,誰是英雄——平江糧油大王李綱要、唐髮根打擂記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徐亞平通訊員 童丹平「平江有條平平江,平平江邊有糧倉,糧倉就在安定鄉…他心血來潮想起朋友的話,腦子一熱包了下來。安定鎮黨委書記劉長江介紹,唐髮根本是勤勞之人,又愛學習肯琢磨,第一年便賺錢了。嘗到甜頭後,他立馬擴大經營,現在已是省級種糧大戶。今年,他承包了4450畝田,其中2618畝種雙季稻。上半年,他投入100多萬元,購買5臺拋秧機,搭建9個大棚,集中育秧達12畝。
  • 山鄉花兒朵朵妍,輝映汨水梓江間
    山鄉花兒朵朵妍,輝映汨水梓江間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31日訊(通訊員 李興旺 記者 徐亞平) 8月31日9時,平江縣浯口鎮梓江幼兒園裡彩旗飄飄,人潮湧動,新落成的梓江幼兒園舉行開園典禮。縣教育局學前教育管理中心負責人、浯口鎮黨委副書記李益龍、甕江學區業務副主任、浯口鎮西江片各村支委負責人、及社會各界人士、幼兒園家長參加。 開園典禮上,全體幼兒園老師精彩亮相,誠心的表白,讓所有到場的家長放心;幼兒園小朋友們精彩的節目,《你笑起來真好看》等歌舞,得到了觀眾們的高度評價。
  • 平江地名談
    因為「汨羅」已有地名,而昌江其名,唐代706年叫昌江縣,只用了217年便改為平江。聽其縣名就知道平江水多,昌江穿南北,汨水貫東西。汨羅江在縣境內全長192.9千米,有大小支流141條,昌江是汩羅江最大的支流,加上無數條小溪,全縣江河密布,形成密集的水網。因此,叫江和水的地名特別多。
  • 一江千古屬斯人
    汨羅江,是一條歷史之江、文化之江,更是一條詩意之江——一江千古屬斯人祭屈現場。它自東向西,流經贛湘兩省的修水、平江、汨羅和屈原4個縣(市)區,串起相同的文化密碼與精神和鳴,築起相通的文化向度和情感認同。「萬頃重湖悲去國,一江千古屬斯人。」
  • 水潤平江 利澤百姓——平江縣70年水利建設發展紀實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徐典波 通訊員 湯孝兵 張頂力汨水奔騰,大美平江。 這裡是湘楚文化源頭之一,被譽為「藍墨水的上遊」, 有「中華詩詞之鄉」的美譽,飛揚著文化興邦的家國夢想。汨羅江水,孕育了文化,滋養了生靈。平江,因水得名,由水而興,以水為榮!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平江歷屆縣委、縣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水利建設,除水害興水利,水利發展從服務農業走向服務經濟建設,到如今水生態文明建設,水利工作者大力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譜寫了平江水利建設壯美的華麗篇章。
  • 平江,我的家鄉,就是這樣的......
    ,山清水秀,濃烈的歷史氣息與現代都市相結合,提到平江,大家一定會想到,醬幹,火焙魚,麵筋之類的美食,對,咱大平江還是個美食之都哦!長壽鎮油菜花盛開一般在每年的三、四月份,但有早、有晚,不同的年份,時間有時相差半個月,每到這個季節,金燦燦的油菜花漫山遍野非常漂亮,總能吸引成千上萬的人來這裡踏青尋春!
  • 【地名文化】平江地名談
    聽其縣名就知道平江水多,昌江穿南北,汨水貫東西。汨羅江在縣境內全長192.9千米,有大小支流141條,昌江是汩羅江最大的支流,加上無數條小溪,全縣江河密布,形成密集的水網。因此,叫江和水的地名特別多。如南江、板江、昌江、西江、甕江、雙江、謝江、麗江、淡江、仙江、英江、楊梅江、三江、流江、石江、橫江、古江、白江、濁江、磧江等小鄉和村名。
  • 話說平江長壽街
    山:東鄰九嶺,西望黃陽,南倚連雲,北屏幕阜,近郊的鐘鼓灣、石潭井、陡壁、道義洞,危崖聳峙,矗立江濱,是汨水源頭的四大磯。蔥蘢秀麗的朝佳山如中流砥柱雄踞一方,俯視全城。水:汨水源頭眾多的細流,滔滔平緩地匯集成赤溪、西溪、黃金三大支流在街西沙棚裡的三江口合流。長壽街正處在這「三江五嶽」鎮守的平緩的中間地帶,鑄造著一方黃金地、聚寶盆,孕育了一方錦繡,百代文明。
  • 湖湘明珠,魅力平江!
    平江風光旖旎,山青水綠,奇峰挺秀,碧水瀠洄。連雲幕阜峭拔南北,壯闊汨江橫貫東西。一百多處人文自然景觀集山、水、石、林於一體,寓史、詩、情、趣於其中,宋代詩人李儒贊平江:「山自青青水自流,花香鳥語滿溪頭。道人際此身無慮,親見羲王正冕旒」。幕阜山海拔1606米,年平均氣溫12攝氏度。
  • 平江之美,世界看見!
    平江風光旖旎,山青水綠,奇峰挺秀,碧水瀠洄。連雲幕阜峭拔南北,壯闊汨江橫貫東西。一百多處人文自然景觀集山、水、石、林於一體,寓史、詩、情、趣於其中,宋代詩人李儒贊平江:「山自青青水自流,花香鳥語滿溪頭。道人際此身無慮,親見羲王正冕旒」。幕阜山海拔1606米,年平均氣溫12攝氏度。
  • 平江巫羅文化簡介之二十四平江幕阜山泉神沸沙池的傳說
    他交代妥當,化裝成一個白臉書生,姓白名雲,以遊學行裝,沿石漿,到南江,下昌江,踏汨江,至洞庭,臨湘江,落腳長沙城南,在化龍村辦學為名,接近各方人士,了解民心世情。時光如閃電,一晃三年,長沙城裡來了一個惡太守姓唐名烏,為人狡詐貪婪,上任後,橫施暴政,欺壓百姓。草菅人命,以肥其私,人稱「貪汙太守」。「貪汙」太守上任一年,把個長沙郡鬧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 【打造「一江兩岸」 宜居寧鄉新坐標】溈江兩岸變形記
    近年來,寧鄉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秉承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的原則打造一江兩岸綠色風景線,全力提升城市品位,帶動區域升值。當晨曦透過柳梢,初冬的暖陽映照著清澈的溈江,三五成群的市民在綠意蔥蘢的岸邊開始晨練。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沿江風光帶的廣場上,廣場舞愛好者伴著優美的旋律翩翩起舞……城在江邊矗,江從城中流,江中洲常青,兩岸綠潮湧。
  • 舌尖3裡的平江美食不下飯?其實只是打開的方式不對!
    今天,頭條君就再來和大家說一說「藍墨水上遊」的平江縣和平江十大碗。【酸菜】春末,油菜籽炸成菜油,油菜的嫩葉子就做成酸菜。平江除了美食,當然還有如畫的美景,地處汨水、羅水上遊,平江也有著「藍墨水上遊」的美譽。
  • 【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城鄉共護漢江水 「一江兩岸」讓漢中...
    黨女士邊走邊說:「兩岸的綠色長廊有好幾公裡長,我們走不了那麼遠,一般只走一段路,散散心就夠了。」  據悉,自「一江兩岸」項目啟動以來,溼地公園相繼建成一道10公裡長的防汛堤防、6.2公裡的景觀棧道。其中,生態溼地132萬平方米,生態島嶼63座,形成一道灘地綠色走廊,濱水棧道、堤頂道路兩條景觀路線,天漢大橋、翻板閘、龍崗大橋三個活動廣場的體閒觀光體系。
  • 四方詩家偷閒,千載汨水溯源(1) || 醉諷離騷不解愁(誦詩)
    (汨羅市羅城學校學生集體朗誦屈原《河伯》) 「萬頃重湖悲去國,一江千古屬斯人。」屈原的家國情懷、無限詩意,隨著汨羅江的萬古清冽,流遍中國、流向世界,浸潤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 (汨羅市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演奏《汨羅江上》) 汨羅江自東向西流經贛湘兩省的修水、平江、汨羅和屈原四縣(市)區,或成為屈原出生成長之地,或為屈原行吟求索之域,或為屈原靈魂升華之處,是屈原及其人格精神的推崇者
  • 我愛平江藍藍的天 ​
    平江地處湘東北,自古以來是一塊風水寶地。丘陵地帶,山水相連。山有連雲幕阜福壽三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大山,水有汨羅江貫串整個平江的鄉鎮。青青的大山,綠綠的流水,映襯著藍藍的天空,構成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
  • 和您說說浦北「一江兩岸」那些事兒
    文昌塔、鑊耳樓建築、越州風雨橋都是「一江兩岸」的閃亮名片。紅欄、青瓦、灰磚、翹簷、「大耳朵」是浦北鑊耳樓的典型符號,這種傳統民居經過能工巧匠的一番創新設計,傳承並發揚了鑊耳樓傳統民居的文化要素,豐富壯大了浦北傳統民居的文化內涵。現在越州風雨橋成為了「一江兩岸」的新打卡點。